汲取負熵遠離平衡態,創業公司活下來的物理學準則

>>>  技術話題—商業文明的嶄新時代  >>> 簡體     傳統



編者按:PayPal Mafia的教父Peter Thiel剛剛來過北京,他和Elon Musk一樣,推崇在創業中堅持第一性(first principles)的思維方式。特別是后者,斯坦福大學研究生一年級的輟學生希望通過物理學研究方法推演商業的本質,而不是“類比分析”或者“經驗總結”。但是在中國,我們聽到的更多的是“臺風口豬都能飛起來”這樣膾炙人口的經驗總結或者“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樣的心靈雞湯。或許這些建議更具有操作性,或者更能讓創業者充滿能量。這篇文章來自天使灣創投聯合創始人葉東東(子皮),他引用了大量熱力學和量子力學的概念,試圖構建一個自己的第一性創業模型。作者微信:fanleeye,Email:ydd@tisiwi.com(最希望被連接的方式)。


“一個生命有機體在不斷地產生熵——或者說在增加正熵,并逐漸趨近于最大熵的危險狀態,即死亡。要擺脫死亡,要活著,唯一的辦法就是從環境不斷地汲取負熵。一個生命有機體具有推遲趨向熱力學平衡(死亡)的奇妙能力,就像是活有機體吸引一串負熵去抵消它在生活中產生的熵總量,從而使它自身維持在一個穩定而又低熵的水平上。”


——引自薛定諤 《生命是什么》 1943 年


每個人對科學與藝術的理解不盡相同。我的理解中:科學是不依于人而獨立存在的客觀規律,充滿絕對性與確定性,現在將來皆而可行;藝術同樣是不依與人而獨立存在的客觀規律,卻充滿相對性與不確定性,現在將來都未可知。但事實上是,如今的科學出現了藝術的不確定性,比如量子物理,而藝術卻出現了科學的確定性,比如音樂或詩詞是可以被計算機解構創作的。


科學與藝術的疊加態就像光的波粒二象性,就今天的創業主題來說,創業也一樣,充滿著科學與藝術的疊加態。我們會發現,越小的生意,小到 SOHO 一族,創業的藝術成分遠高于科學,而越大的生意,比如對于獨角獸公司,一家企業立志做大做強,誓朝十億美金,百億乃至千億美金去的,那么其一定是科學成分遠大于藝術成分。這像極了經典力學更適于宏觀世界,而量子力學更適于微觀世界。


孫子說,以正合以奇勝,正合對于立志要做大的創業公司來說長遠來講其意義遠大于奇勝,事實上,最偉大的公司從來不是追求勝,而是追求活。引子說了這么多,那么究竟對于那立志做大做強的創業者來說,其最大的科學范式是什么?,我認為是:



熵與負熵


熵最早是個物理學概念,于 1850 年德國物理學家魯道夫·克勞修斯首次提出,用于度量一個熱力學系統的無序程度。比如,在一個封閉的孤立箱子內,當一個高溫物體接觸一個低溫物體時,只要給一定的時間,高溫物體總會自然地以一種不可抗力向低溫物體傳送能量。我們可以粗暴地簡單理解為高溫分子因為熱脹,無處可容身,最后每個暴躁的高溫分子上躥下跳被擁擠著向更為開闊的低溫空間不自覺轉移,而也有一部分低溫分子自身也在無規則運動中被擠到高溫空間轉移后的空余位置,當能量均勻所有分子溫度漸漸一致平靜下來后,最后每個分子身邊的鄰居都跟之前完全不一樣了,這時候的混亂程度就達到了最大值(熵最大)。


這個過程也被稱為熵增過程,由此也誕生了熱力學第二定律,又稱“熵增定律”,即:在自然過程中,一個孤立系統的總混亂度(即“熵”)永遠不會減小。


很明顯,熵對應著跟序的關系。在微觀態,這個關系已由玻爾·茲曼給出一個精確定量關系:熵 =kln(D),k 是玻爾·茲曼常數,D 是討論物體原子無序性的定量量度。D 越大,熵就越大,就是熵增,D 減小,熵就減小,就是熵減,但再怎么樣熵都是大于等于零的。對應于上面的例子,如果對高溫物體進行降溫,就是一個熵減行為。好了,我們是來討論創業的啊,搞半天物理的熵概念,究竟跟創業有什么關系呢?不要急,我們再來看看生命與熵的關系。


生命的特征是什么?一個物質什么時候可以認為是活的?薛定諤認為,當“它”保持在“做某些事情”、保持運動、持續與環境交換物質,且其期望比一個無生命物質在類似情況下“保持下去”的時間要長得多。


這是一個很偉大的創見。我對這句話的個人理解是,生命的特征一個是它的目的性,do something,一個是它的運動性,keep moving,一個是它的不死性,never die。只要滿足這三個特征,“它”就是生命。不死性會有誤解,什么生命是不死的?萬物皆有死的時候,包括死本身,但是生命是唯一一種有意識的不愿意死去的“東西”,也是唯一一種希望時間越多越好的“東西”,這就是它的不死性。


因為這三個生命的特征,生命與自然相依又與自然相抗,還是薛定諤說的精確,生命的特征所展現出來的表象是:生命有機體在盡一切避免衰退為惰性的“平衡”態,因而才顯現出生命之謂生命的活力。


生命是如何盡一切方法避免衰退為惰性的“平衡”態?薛定諤認為是:



新陳代謝


文章開頭這段話引自于薛定諤《生命是什么》第六章第四、七節。我認為這段話就是生命能夠維系,乃至追求長生的最偉大方法論。以下,請允許我粗糙地推演下有機生命是如何以負熵為生的邏輯進行進化的。


  • 負熵為生第一步,萬物要存在,必須先穩定有序


我們都知道,原子分子級別的粒子無時不刻各自在進行著毫無秩序的熱運動,但是,宇宙是由穩定的物質所占據的,只有穩定才能認為“你”所存在,“你”存在的時間之長足以值得宇宙為爾命名,凡是不穩定的存在統統已被宇宙所拋棄了。所謂適者生存,實則是穩定者生存(survival of the stable),這句話出自《自私的基因》作者理查德·道金斯。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存在即生命。巖石,水,空氣,一切宇宙至今還存在被我們所命名的物質都是生命,無以窮盡的粒子為了讓自己存續下去,多刷一會存在感,彼此組合成了萬物,在粒子級別它拼命尋求與其他粒子組合成穩定結構,拼命永無休止地運動,拼命讓自己“活”下來,這是廣義的生命,但是今天我們只討論有機體的生命,也即狹義生命。


有機體大分子最早是通過水、二氧化碳、甲烷和氨等在遠古地球的閃電外力下,以一種能量形式的轉換,通過化學反應,使得大分子與大分子相互蛻變成有機大分子(嘌呤與嘧啶),從而變得更穩定,在漫長的時間長河中,他們逐漸占領漂浮在了整個原始海洋,俗稱生命的原始湯。


但是注意,每條有機分子鏈條的穩定組合卻是有序的,每個分子會選擇某些與它接近的親和力分子形成正序列,也會選擇與其反向吸引從而形成互補的反序列,所有目的都是為了穩定,但其組合卻是有序的。這種盲目無意識的有序是怎么誕生的我并不知曉,但幾十億年的自然進化告訴你,完全無序組合的生命還在我們眼前的還有嗎?


  • 負熵為生第二步,去中心化生存,必須要復制有序


我認為生命有兩個存在分支,一個是中心化生存的無機生命,一個是去中心化生存的有機生命。巖石,水流,空氣等是中心化生存的典范,它們分別代表固態、液態、氣態的三種生命形態,它們全是單一物質或少數幾種物質的集中式抱團生存,每個物質都是各自為陣完全獨立的,如果將其全部脫離分解,馬上將不復存在;但是有機生命的最大特點是,誕生出了一個非凡的大分子,即,能夠不斷分裂復制自我的大分子——復制基因,這個叫 DNA 的大分子。


雖然不知道它是如何偶然學會復制自己的,但是我們知道,再小的概率,只要有這種可能性,在無窮時間的條件下,它是遲早會發生的。區分中心化生命與去中心化生命的唯一標準,就在于前者是集聚統一,后者是分裂復制。


但是一樣,復制是需要有序的,一條被大自然數億年偶爾得來的穩定大分子鏈條,其形成的序列必須完全拷貝才能形成一樣的穩定性,因為一旦復制的序列發生無序的錯誤,誰也不知道自然會給它什么樣的后果。但是錯誤依然是不可避免的,這就是科學的藝術性,總會有一定的可能性出現錯誤,而錯誤本身卻又被自然當做了進化的試驗品,絕大多數錯誤的序列消失了,但是有一些“錯誤”成為了新的品種與原先的有序大分子鏈進行了競爭更優劣。于是,差異化生存就誕生了。


  • 負熵為生第三步,差異化生存,必須要選擇有序


我認為,差異化生存是自然進化表現出來的最智慧一面,雖然很有可能只是因為錯誤被迫差異化,但恰恰是錯誤讓生命嘗到了差異化的甜頭,從而成就了生命的反脆弱性。在混沌初開的原始世界,我相信無序是世界的主要形態,但是在引力、電磁力、強相互、弱相互四種力的束縛下,世界逐漸進入有序,特別是有機生命的誕生使得有序的最強大力量分支開始呈指數型增長的進化,史無前例地沖擊著原本無序的世界。


然而,無序與有序兩極之間的博弈消長如道之陰陽,無序的可能性與不確定性總會沖擊有序的力量,如氣候的變化、隕石的撞擊、磁場翻轉……在過去幾十億年間,有機生命為了應對這種不確定性的辦法就是不斷試錯,以此多元化自己的基因庫,在平和安詳的時代多用顯性基因不斷優化自身,在劇變環境與應激條件下,啟用某個預備的隱形基因來適應。


我有時候甚至在想,是不是所謂的突變,其實就是生命在有意識的試錯?我們來看下《生命是什么》中薛定諤提到的這捆麥芒。對一捆純種麥芒的每一株麥芒的長度相比于其麥穗數作一個統計,如下圖,中等位長度的麥芒麥穗數占優,長度增加和長度減少麥穗數都要減少,現在將涂黑的明顯高于平均麥芒長度的麥穗選擇出來進行播種,按照傳統達爾文理論,預期會出現一條極大值向右方移動的柱狀曲線圖,但是實際的試驗出來結果是,這條麥芒的麥穗培育出來的后代麥芒的長度與麥穗數曲線圖竟然完全一樣。如果選麥芒特別短的麥穗作種子,結果也完全一樣。



無獨有偶的是,同一個爹媽生出來的孩子,如果孩子數足夠多,孩子的個數與身高,也會有類似的曲線圖,中等位個數的孩子身高差不多,但總會有一兩個孩子要么比平均身高高不少,要么比平均身高矮不少。這樣的例子,在我的大家族以及接觸的其他大家族里多次驗證。可以猜測的是,如果對一個人自己進行克隆,其克隆群體也一樣會出現這樣的身高曲線圖。


這就是序的力量。生命用差異化生存的高斯分布序來最大程度應對無序的不確定性,高個與矮個看上去是偶然的錯誤,但卻是生命在預備哪天人類需要更高的高個,或者哪天需要更矮的矮子,所有的矮子與高個都是為生命的序做了一定的犧牲,但整個人類卻呈現出了最大的穩定性,或者所謂的反脆弱性。如果哪天人類需要極高個才能生存了,那么離人類的億分之一突變出極高個也不遠了,但這個極微概率的突變錯誤恰恰適應了彼時環境的需要,從而變成了正確。



創業與負熵


經過如上三層的啰嗦推進,才終于到了今天要討論的主旨。如果你不認同上面熵與生命的關聯邏輯,不認同生命邏輯與創業邏輯的極大相似性,那么建議你就此終止閱讀,我為耽擱你這么多時間表示抱歉。


如第三節所述,再卑微的生命,都有它的三個特征:目的性(do something),運動性(keep moving),不死性(never die)。創業如是。創業公司是否活著的三大特征:


  • 公司是否還有明確的創業動機或愿景


  • 公司是否還在不斷的運動拓展


  • 公司是否還有強烈的不死意愿


不管公司做得尾大不掉還是瀕臨倒閉,只要還有保持強烈不竭的不死意愿,公司就能繼續活著,這是任何公司保持不死的最大秘訣,但聽起來卻像是句廢話。對應于生命負熵為生的三步,創業公司要負熵而生也有三個步驟:


首先,必須打造一個穩定有序的團隊結構


一個人也可以代表團隊,但是是極不穩定的,尤其在早期創業中,合伙人團隊的搭建可以說至關重要。天使灣根據早期投資的多年經驗,我們認為選擇價值觀一致的正序結構、技能互補的反序結構是相對較為理想的團隊組合。在早期,技能互補的反序結構如產品、技術、市場在短時間組合成功是較為艱難的,對 CEO 的找人能力是個嚴峻的挑戰,此時在沒有合適的人選之前,可適當降低技能互補性但唯一不能降低要求的是價值觀一致的正序結構。價值觀一致的正序結構是打造穩定團隊的第一優先級。


其次,必須構建起一組能夠復制的有序DNA


生命邏輯對互聯網創業最大的啟示就是分布式去中心化的生命組織結構,從 0 到 1 的過程,就是如何構建一組能夠分裂復制從而使得生命快速進化增長的 DNA 信息編碼,這套信息編碼就是 1。尋找這個能夠分裂復制的“1”是最考驗最折磨初創團隊的,我可以說絕大多數初創團隊是死在尋找這個“1”上,而且不客氣講,不少現在拿了 A 輪乃至 B 輪的公司,很多也還沒有真正找到能夠分裂復制的“1”。


我們以 O2O 為例,為了尋找“1”,從區域一個點突破驗證,將產品業務跑通,這個過程就是磨合團隊的 1,線上產品的 1,線下服務流程的 1,地推方法的 1,各個 1 的體驗真正有了一些 1 的雛形,才可以嘗試拓展其他區域,在通過其他區域的反饋中獲得“1”的進一步迭代。


以此類推,當一個城市徹底能夠證明這個“1”的茁壯型與進化柔韌性后(以一定市場占有率與用戶體驗滿意度為指標),才能夠敢將這套有序的 DNA 編碼分裂復制到其他城市,以至全國。現實情況是,有太多 O2O 公司,在一個區域的“1”還完全不知所以的情況下,就開始貿然全城出動,過快的正熵增長行為對一家資源極其有限的初創公司來說是較為致命的。


最后,必須應變一套有序犯錯的多元化基因庫


所有偉大的創新都孕育在錯誤當中,包容錯誤,就是包容創新。與其說這是第三步,我倒更愿意把這條當做初創公司自始至終需要默記于心的準則。初創公司能夠在當下競爭林立的商業環境中生存下來,并且可以成長為大樹,最核心就是差異化生存,差異化一是避免了競爭,二是順應了時代因為不確定性而帶來的需求變化。但是追究根本,差異化源于哪里?


我們還是從生命邏輯找找蛛絲馬跡。單細胞生物的基因庫是比較單一的,但是它們一樣也生存了幾十億年,比如細菌,比如很多病毒,它們的生命邏輯就是將前面兩步做到了登峰造極,這種對應的產業形態,就是浙江及福建的一些集群化產業,一個小城只生產拉鏈、襪業、五金、木雕、鞋子……


很多歐洲的老牌奢侈品公司也是這個邏輯,幾百年下來就只人工生產手表、皮包、家具等等。單細胞生物在地球環境相對平和,沒有發生天翻地覆變化的條件下,這種極致單一的專注簡單是非常具有生命力的,它的最大問題就在于突變性不足,在應對復雜環境、多變不確定性時代下就顯得非常痛苦甚至直接等死滅絕。


對應于單細胞生物的高度穩定性,變態復制性,但是缺乏對復雜性的應變,多細胞生物尤其以智慧生命體的人類為代表來說,它的最偉大之處就在于對于不確定性或者說可能性的無止境探索,而為了實現這種應變能力,就是不斷多元化自身的基因庫以嘗試各種可能性,它帶來的潛在問題就是因為不斷的試錯會帶來各種創新困境,會大大影響自身的穩定性。


在互聯網的多變時代,個性化、多元化需求已經充斥世界,在這樣的背景下,我的個人偏向是:互聯網初創公司短期勢必以單細胞生物切入,但長期來看,最終的進化依然要走到多細胞生物的復雜性上來。這也解釋了為何所有互聯網大公司走到最后都會兵刃相見,打的都是帝國戰爭,生態戰爭。


最大的矛盾就在于,如果說初創公司是因為差異化突變帶來了自身逆襲的機會,那么如何避免初創公司成為突變的犧牲品就成了問題。從生物學上看,絕大對數突變都是自尋死路(因為極不穩定)。所以,判斷一個初創團隊是否具備優秀的突變能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它的試錯成本是否足夠的低,這一方面要求創始人團隊對自己所處行業具備深刻的洞察力,一方面要求創始人 CEO 不能過于剛愎自用,對多元化人才有包容性,但是,最為重要的依然是初創公司必須要有一套有序試錯的方法論。



如何構建一個真正的負熵系統


自此我們明白,負熵不是熵為負,而是如何保持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公司、一個組織在一切必然熵增的情況下如何維持有序的低熵水平以遠離平衡態。限于篇幅,以下將以大量陳列式觀點來推演此論斷。


學會制造工具、控制用火是人類智慧的開端,它讓人居有定所,防有所衛,食有所存,相比于其他動物,究日月氣候,循天地作息,一日三餐,步入天人合一的有序狀態,可以說,人類的大腦智能如何進化而來?本質是從幾百萬年的低熵生活中進化而來,人類能成為動物主宰,正是因為它是地球上最負熵的動物。


過于情緒化的人是正熵增的,作息不規律的人是正熵增的,做事沒有目標隨性散漫的人是正熵增的,性生活無節制的人是正熵增的,思維混亂生活沒有任何追求的人是正熵增的,正熵增的人平均壽命低于負熵的人,創業成功率低于負熵的人,對人類的進化或價值低于負熵的人。


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后站著一個成功的女人是錯誤的,嚴謹點說,他擁有一個相對比其他男人更負熵的婚姻,他除了事業上負熵而作,在家庭生活方面也是負熵而行,他的家庭沒有更多熵增的家長里短,今天愛人吵著要回娘家,明天婆媳大戰,后天孩子的教育一團糟,不和諧的熵增生活會傷害以致摧毀一個和諧的家庭。


情緒穩定的創業者,生活作息規律的創業者,家庭生活和諧的創業者,對未來充滿規劃的創業者,在時間長河中,勝出概率會增加。


一個好的互聯網產品一定是負熵的。無節制混亂的 C2C 必然慘敗,完全沒有控制與篩選的 C2C 都是耍流氓,相信負熵的力量,相信序的力量,相信高質量,從 B2C、C2C,再到 B2C,C2C 從來都是手段,不是目的。


搜索引擎能夠橫空出世,且成為當今互聯網世界最有價值的產品之一,是因為它是迄今最為負熵的產品之一,其讓浩瀚而混沌的信息黑盒見到了光明。蘑菇街、美麗說等最早導購類產品能從認為早已成定局的女裝電商中逆襲,只因為他們為廣大年輕女孩做了兩件負熵的事情:在海量而眼花繚亂的淘寶衣服中精選,在混沌而無所適從的衣服搭配中示范。


去哪兒最早在認為早已定局的 OTA 中殺出血路,只因為他干了一件負熵的事情:為千千萬萬的用戶統一篩選出全中國性價比最高的機票,而在此前無數的出行者為這個問題頭疼不已。


初創者起步為什么必須細分專注?上線第一版產品必須極簡以點而試?這背后的深刻邏輯還是因為絕大多數情況下,少人少錢的初創公司一旦貪大而全勢必因為全方位能力與資源不匹配而走向混亂,因混亂而失焦,因失焦而更混亂從而走向惡性循環。只有一種情況可以嘗試大而全,就是你的產品完全沒有任何前車之鑒,只能投石問路尋找出你的那個“1”。


公司做大必然正熵增,但一個優先的舵手,每一步分裂復制的熵增背后都是有預謀的,每一步多元化的擴張背后也都是有布局的,這就是在負熵邏輯下的目的性熵增,這樣的公司活系統整體上依然維持在一個低熵水平。


正熵增的軍隊縱然有一個天才將軍,長期看,依然是打不過一個二流將軍所帶的絕對負熵軍隊。極權國家為何也能穩定的存續數百年,有時所謂的民主國家也不見得其存續時間超過極權國家,因為后者沒有建立起一個負熵的活系統,好的普世理念沒有負熵的力量支撐也要快速垮臺。


最后,為這篇臭腳布裹出來的長文做個非結論性的引導性思考。如何構建一個真正的負熵系統,一個真正基于生命邏輯的有序結構?比利時人普利高津,現代熱力學奠基人,著名的統計物理學家,給出了他影響世界的耗散結構理論,限于我粗鄙的物理學知識,我只能照抄如下,供有心思考的優秀創業者去研究,看看能否有所啟示。


普里高津提出系統形成有序結構需要的條件:


  • 系統必須開放,即系統必須與外界進行物質、能量交換。


  • 遠離平衡態,開放系統在外界作用下離開平衡態,開放逐漸加大,外界對系統的影響逐漸變強,將系統逐漸從近平衡態推向遠離平衡的非線性區。


  • 非線性作用 ,組成系統的子系統之間存在著非線性相互作用。


  • 漲落,指對系統穩定狀態的偏離,在平衡態和近平衡態,漲落是一種破壞穩定有序的干擾,但在遠離平衡態的條件下,非線性作用對隨機的小漲落有可能迅速放大,使系統由不穩定狀態躍遷到一個新的有序狀態,從而形成耗散結構。 偏離平衡態的開放系統通過漲落,在越過臨界點后“自組織”成耗散結構,耗散結構由突變而涌現,其狀態是穩定的。


--------



36氪 2015-08-23 08:46:38

[新一篇] 我們從來就沒有溫順地走入那個良夜

[舊一篇] 20年后,SXSW上再聽皮克斯導演講《玩具總動員》的故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