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創業先鋒 眾人拾柴火焰高 >>> | 簡體 傳統 |
作者:Lachel
知乎:http://www.zhihu.com/question/28841223
我知道很多人都覺得apple就是簡單的代表,但設計上用了那些元素,使我們覺得簡單?
先說結論:
「簡約」的本質,不在于用了什么元素,而是:減輕了我們的認知負担。
許多人分析問題時,喜歡聚焦到問題的對象本身,這其實是比較表面的。因為,影響我們對于一個事物評價的,永遠并非事物本身,而是我們對它的認知,或曰態度。
人,才是認知的主體。一切分析,都要圍繞著人來進行。
譬如,我們說一個廣告做得好,并不是說它文采斐然、畫面絢麗、特效出眾,而是,它能夠在茫茫人海里面,擊中目標受眾的心,說出他們心里所想所感的東西。
同樣,一個產品,我們說它「簡約」,并不是它用了什么元素和技巧而顯得簡約,而是因為,它傳達出了最少、最精準的信息,最大限度地減輕了我們的認知負担。
換言之:不費腦
心理學里面,認為我們的「知覺」和「感覺」之間,存在著一系列的「過濾器」。
我們每天每時每刻,身體都在接受著外來的信息。我們的腳踩在地上,會受到彈力造成的形變。我們的皮膚會感受到空氣流動的刺激。我們的嗅覺會聞到房間里衣物的味道和潮濕的味道。我們的聽覺會接受到極遠極遠處汽車駛過的聲音。
但為什么我們沒有注意到這些信息呢?就是因為我們的「過濾器」將它們攔下,只允許一部分有價值的信息通過,到達我們的「知覺」系統,供我們進行思考。
但是,那些被過濾器攔下的信息,并非不存在。它們仍然一直在作用于我們的感官系統和大腦,換句話說,一直在對我們造成負担。
以手機為例。
當你拿起一部手機時,它的拉絲設計,觸手的溫度和重量,外殼弧度,后蓋和機身的縫隙,背面的圖案,手指在機身滑過的粘滯感,這些信息都在影響著你的大腦。它們或許不會喚起你意識水平的「注意」,但是已經對大腦造成了負担。
而 iPhone 呢?是什么使 iPhone 被我們認知為「簡約」的?
答案是:iPhone 被有意識塑造出來的「整體感」。
我們知道,為了應對自然界嚴苛的環境,我們的進化賦予了我們大腦分辨極微小差異的能力。「尋找差異」,是我們的大腦時刻不停在做的事情。
而蘋果著力營造的「整體感」,則是最小化了這種差異。它告訴我們的大腦:這是一塊渾然天成的整體,不用費心去觀察、剖析它,乖乖地使用就是了。
這就是「簡約」。因為它使我們「不費腦」。
要做到這一點,并不是「簡單」就可以的——盡管很多時候,簡單的確可以帶來簡約。但并不是說,用了哪些元素,就一定會更簡約。一個點一定比兩個點簡約?一個面一定比兩個面簡約?不是的。
很多產品,它乍一看上去非常「簡約」,全身只有一種顏色,大面積留白,按鈕無縫無凹凸感,文字也以極小的尺寸安排在角落里,看上去很舒服。
但是,當你使用時,發現,第一眼完全無從下手,或者,一個常用的功能要進入幾級菜單、記住它的位置,又或者,你每次都要在腦子里過一遍「這貨怎么用?」,那么,它就不是簡約的。
拿有名的倫敦地鐵圖做例子。
(1908年的倫敦地鐵圖)
(現在的倫敦地鐵圖)
后者明顯比較簡約。為什么?因為前者里面,背景的地形、道路,地鐵線的弧度、凹凸、角度,都是無意義的信息,亦即「噪音」,會對我們造成負担。而后者消除了這些元素的差異,我們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觀察路線上,降低了認知成本。
如果現在把后者變成單色的呢?
不用看都知道,雖然理論上它更「簡約」了,但你一眼望上去能分清是哪條路線么?你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分辨路線。這部分額外付出的認知成本,遠遠超過了多種顏色所消耗的成本。因此,那樣并不簡約。
上面說的是無意識的部分。而有意識的部分,更為明顯。
用蘋果,你不必操心緩存清理、內存占用、下載的視頻在哪兒、截圖的路徑是什么、如何把應用徹底卸載干凈……你只需要記得,打開設置菜單,你想知道的一切完完整整地躺在那兒,不需要再去任何地方找了。同樣,你不需要操心任何「自定義」的功能——你老老實實用就是了。
這里引入一個詞,叫「用戶介入度」。高介入度,比如安卓,會帶來自由和隨心所欲的快感,犧牲的則是簡約、便捷;低介入度,比如蘋果的產品,帶來的是「不費腦」的簡約,犧牲的則是自主性。
一個簡約的產品,應該做到的是:第一眼就知道怎么用,用了一次就能記住,記住之后每一次的操作都成為本能般的反應。
最后總結一下:
什么是「簡約」?
簡約就是:最大限度地精簡信息;減少噪音;減輕認知負担;降低介入度。
互聯網er的早讀課 2015-08-23 08:46:55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