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與宋美齡:真愛還是政治聯姻?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摘要
即使是當初反對蔣宋結合的宋慶齡,在1940年時也說過:他們“一開始并無愛情可言,不過我想他們現在已有了愛情,美齡真心誠意愛他,蔣也真心誠意愛她···”

共識君按:4月18日,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沈渭濱去世。沈先生專長中國近代史,著有《孫中山與辛亥革命》、《困厄中的近代化》等。為紀念,特刊發沈先生在《東方早報·上海書評》上的舊文一篇,原題為《蔣介石“平生未有之愛情”》。



1


似是而非:蔣宋結合真是“政治婚姻”?


以往,很多人認為蔣介石和宋美齡的結合,是一樁典型的政治婚姻,是“權力和財勢的結盟”。


這樣的論斷,似是而非。


首先,蔣介石當時已經下野,手中的權力已經解除。


他是在武漢汪精衛集團和桂系集團合流,全力排斥的不堪情勢下,于1927年8月13日辭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職務,離開南京去奉化,蟄居雪竇寺韜光養晦。


盡管當時不少人希望他重新出山,但依據派系斗爭的游戲規則,蔣介石日后的成敗與政治前途,猶在未定之數,誰也難以保證他能否東山再起。


所謂政治婚姻說,就蔣而言,顯然是對他重出掌權后的一種推理,在史學上犯了將后事強征以前的論證錯誤,在邏輯上屬于倒果為因的錯誤推理。


其次,當時的宋家并非如論者所言是“上海最負盛名的資本家”,只是一戶較為富裕的家庭。


宋美齡的父親宋嘉樹(字耀如)無論就其經濟實力或社會地位,與滬上聞名的資本家不能同日而語。他既不是上海工商界的頭面人物,也不是上海商務總會和上海總商會的成員。


1918年宋嘉樹逝世后,其妻倪桂珍沒有出外工作,充其量只是依靠丈夫在世時的積蓄和母家遺產過活,生活仍優裕,但談不上“財勢”。所謂“上海最負盛名的資本家”云云,無疑是夸大其詞。


再次,宋慶齡雖是孫中山夫人,但對蔣介石并無好感,堅決反對小妹美齡與蔣結合。


蔣介石本人早在永豐艦炮轟陳炯明叛亂時,因隨侍孫中山左右而獲得孫中山信任,后又被孫任命為黃埔軍校校長,北伐戰爭中成了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在國民黨中,無需再以尋求孫中山的聲望地位作庇護,又何來想通過與宋家聯姻以謀求黨、政界好感與支持呢?


可見所謂政治婚姻之說,在史實上、邏輯上都成問題。其間,不排除黨派攻訐、推波助瀾的色彩。


其實,蔣宋結合,主要是基于蔣介石對宋美齡的真誠愛慕和長達五年之久的不懈追求。


“平生未有之愛情”:蔣介石如何追上宋美齡?


蔣介石第一次見到宋美齡,是1922年12月宋子文在上海莫利愛路(今香山路)孫中山家里舉辦的社區基督教晚會。


在晚會上,蔣一見宋美齡,立即被她的青春容貌、雍容華貴的氣質所吸引,愛慕之心,油然而生。蔣當即決定對這位美國學成歸來的新女性展開攻勢。雙方有所交談,并且相互交換了地址、電話。


事后,蔣向孫中山透露了自己的一見鐘情,希望孫中山居間介紹,并稱自己與原配毛福梅已經離異,與侍妾姚冶誠斷絕關系,卻沒有提到才新婚一年的第三任妻子陳潔如。


孫中山對蔣本有好感與信任,表示此事需要和夫人宋慶齡商量,征詢她的意見。不料宋慶齡堅決反對小妹與蔣結合,據說她寧可看到美齡死,也不愿她嫁給蔣介石。孫中山為蔣撮合之事由此告吹。


蔣介石并不死心。


1927年,當他担任北伐軍總司令,率軍攻下上海并發動“四一二”政變,權勢達于鼎盛后,自以為事業有成,便于4月底5月初,拜訪了位于西摩路(今陜西北路)的宋宅,再次與宋美齡相會。


這一次,他底氣十足地向宋美齡表達了自己的愛慕之情,而且正式提出了求婚要求。


宋美齡盡管心有所動,但表示必須征得母親同意。宋家事后開家庭會議討論,倪桂珍以蔣介石已結過婚,又不信基督教而斷然否決。大姐宋藹齡則支持小妹與蔣結合。征詢宋慶齡與宋子文,不用說當然也持反對態度。于是聯姻一事便擱置下來。


不久,蔣介石因寧漢分裂,被迫下野,跑到奉化雪竇寺聊避世事。但他愛宋心切,不停寫情書追求宋美齡。


蔣在一封情書中說,自己已無意政治活動,并檢討以往對功業叱咤自喜,無異夢幻,大有不堪回首之嘆。按之當時南京方面有不少人希望蔣復出并為之多方奔走的實情,蔣這些話似有故作姿態之嫌。他對下野并不甘心,決非心如止水。


這或許是蔣以悲情打動宋美齡芳心的一種追求技巧,所以信末以自己當下的不堪處境,試探宋美齡的意向,耍了一點小伎倆,“不知舉世所拋之下野武人,女士視之,謂如何耳?”


宋美齡對蔣介石也是一見鐘情。


她于1933年在重慶時曾對人談起和蔣婚戀的經過,說她為什么愛上蔣介石,最根本的原因是她自幼就崇拜英雄。她多次聽到二姐夫孫中山夸獎蔣介石,說他是個了不起的人才。


當她在孫中山家里第一次遇見蔣介石時,就感到他確實是個英雄人物,而且比二姐夫長得英俊。因此她當即給予青睞,假以辭色,幾度用上海話和他接談,并應蔣的要求,告訴了家庭地址和電話號碼。



孫與蔣


后來,她母親過生日,是她電話邀請蔣來家做客的。她說她的婚姻決不是大姐宋藹齡促成與包辦的,自始至終是自己主動的。


由此可知,蔣宋結合完全是宋美齡自己的主意。宋美齡這種心態和婚姻自主的表現,就她少女時代在美國接受的文化背景說,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美國好萊塢電影的永恒主題,就是英雄和美人。作為一個在美國接受教育的新女性,在對待異性追求上,重視自己選擇,不為父母之命的傳統所束縛,敢愛、敢表白,完全合理,也完全正常。


蔣介石的不懈追求終于有了結果。1927年9月,他從奉化回到上海,與心已歸屬的宋美齡相會。


9月16日,由宋藹齡出面,在西摩路宋宅舉行中外記者招待會,正式向各界宣布兩人已經定情,將喜結連理。


9月28日,蔣介石自上海啟程出訪日本。在宋子文陪同下,他去有馬溫泉拜會了在此地休養的宋母倪桂珍,征求老人家對自己與宋美齡婚事的意見。倪桂珍已被女兒說服放棄了原先的成見,表示同意。蔣介石興奮異常,回到下榻的旅社,情不自禁地對旅社老板娘說:“成功了!婚約成功了!”


1927年12月1日,蔣宋在上海結婚。當天,先在宋宅舉行了簡約的教會婚禮,由主教余日章為主婚人。然后在大華飯店舉行盛大豪華的世俗婚禮,來賓云集,各界名流咸與。


陶醉在鮮花美酒中的蔣介石,看著身披婚紗的宋美齡姍姍而出,忍不住由衷感嘆:“平生未有之愛情,于此一時間并現,不知余身置何處矣。”



2


“相夫賢德”:宋美齡如何改變蔣介石?


婚后的蔣介石與宋美齡,在長達半個世紀中,相互促進、互補短長,走完了各自生命的終點。在宋美齡關愛、熏染下,蔣介石在一些方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首先,他皈依了基督教。從此終生不渝,再也沒有改變過信仰。


1930年,蔣介石兌現了他求婚時的諾言,受洗成了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夫婦倆每逢禮拜六,都要到教堂做禮拜。在日記里,蔣介石經常把發生的人生和家庭的喜樂,都歸結為上帝的恩賜。


其次是品性。蔣自婚后,一改以往生活放浪、行為失控的劣性,在男女關系方面,堪稱蔣氏集團中無可指責的典范。


婚前的蔣介石,在混跡十里洋場的時代里,花天酒地,私生活相當不堪。他除在奉化已有發妻并育有一子(蔣經國)外,不但擁有侍妾姚冶誠,還在1921年納取了第三任妻子陳潔如。


雖說舊社會里男人有三妻四妾屬平常事,但對一個已有子嗣的人,再娶妻納妾畢竟與色欲相連,屬于私生活失檢,所以當時的朋友們,在這個問題上都瞧不起他。


蔣介石有“好色”的積習。辛亥以后,他常“狹邪自娛,沉迷至久”。他在1919年7月24日的日記中說自己“荒淫無度”。為什么對自己有這樣的考語?因為他常常有“見色心淫”的心理。


當年3月,他途經香港,曾因見色起意,在日記中寫下自己的不良心態:“見色心淫,狂態復萌,不能壓制矣。”


當時他正與一青樓女子廝混,情意綿綿,后來雖斷絕關系,但仍不改狎邪惡習,所以會對自己有此考語。


不過,寫管寫,行照行。10月15日的日記云:“下午,外出冶游數次,甚矣,惡疾之難改也。”


從民國史學者楊天石教授的著作所列1920-1926年蔣氏日記中有關自己好色的大量記載可知,他在驚艷宋美齡前后,一直在為自己的色欲與希圖克邪之間,做自我搏斗。


1927年蔣宋聯姻之后,蔣介石在宋美齡的柔情體貼下,真正改邪歸正。在與宋美齡相濡以沫的漫長歲月里,蔣介石的私生活沒有緋聞,比之那些手握重權的新舊軍閥,實在值得稱贊。


再其次,蔣自婚后,在飲食起居方面也一改以往奢靡,自奉甚廉。


據一位老同盟會會員張國淦的回憶,說他同袁世凱吃飯是“飽欲死”。袁請客大方,魚肉滿桌,且常往客人碗里夾菜,幾欲使人“肚皮脹破”。同蔣介石吃飯是“饑欲死”。桌上只有稀稀拉拉幾個小盤子,一個人都吃得完,他卻萬分客氣地請你“吃吧,吃吧,別客氣”,而他自己又不動筷子,別人怎么好意思下筷吃呢?


“所以赴他家的家宴是活受罪!”


這種說法當屬可信。我曾參觀過位于峨嵋山紅邨坪的蔣氏夫婦居室以及蔣逃離大陸前奉化老家的蔣氏夫婦臥房,對室內家具布置的平常和一般,我曾問過管理人員,得到是按原貌布置的肯定答復。


最后,蔣在軍政舉措中,也由以往獨斷張揚逐漸變為可以聽取不同意見來改變統治手法。


蔣在婚前執掌國民革命軍總司令期間,獨斷張揚,招致了黨內政敵的攻擊。1927年7月,武漢國民政府發表的宣言中,指責蔣“取舍予奪,為所欲為”,“在南京僭竊以后,益復橫行無忌”。


這雖有派系矛盾、寧漢分裂的政治因素,但聯系到蔣以往常有動輒易怒、打人、罵人、辱罵同僚、同事的習性,說他專橫,為所欲為,確實切中了他處事方式的要害。


婚后,蔣力圖修飭以往軍閥專權的形象。1933年聽取宋美齡意見,搞了一場所謂“新生活運動”,以“親民”的姿態出現。


另一個重要舉措,就是聽取胡適等人意見,自1935年起,將一批銀行家、報人和學者如張家璈、翁文灝、吳鼎昌、蔣廷黻等人延納進政府,授以高職,造成一個“文官政府”的形象。


在外交方面,受宋美齡影響,逐漸改親日為親英美路線。




蔣介石的這些變化,除了政治需要外,與宋美齡的關愛、熏染不無關系。宋不僅在生活上對蔣傾心照顧,而且在公開場合,以其端莊凝重、體貼入微,給蔣扎足了“臺型”,造成了一對賢伉儷的公關形象。所以抗戰初期,《申報》對宋有“相夫賢德”的評語。


即使是當初反對蔣宋結合的宋慶齡,在1940年時也說過:他們“一開始并無愛情可言,不過我想他們現在已有了愛情,美齡真心誠意愛他,蔣也真心誠意愛她。如果沒有美齡,蔣會變得更糟”。


可以說,蔣介石的成熟和作為抗日領袖的品性,是在與宋美齡結合之后。就此而言,蔣介石離不開宋美齡。


共識網 2015-08-23 08:49:19

[新一篇] 老照片告訴你“巴鐵”有多鐵

[舊一篇] 人物 錢學森之子:父親一生有五次重大選擇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