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恒均:不要把追求民主的人當做偶像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嫉惡如仇 從善如流
楊恒均微信號:yanghengjun2013

歡迎分享轉發



文 | 楊恒均


當“民主小販”也有了粉絲的時候……


今天談談“粉絲”和“偶像”現象。這原本只盛行于體育與娛樂等行業,可因為強大的互聯網的傳播平臺,這種現象已經擴展到各個領域。連我這個寫博客的,幾年下來,也擁有了一小群的“粉絲”,還被少數年輕人當成了“偶像”。我這里說的粉絲與偶像當然不是我們平時打情罵俏時使用的那個意義,也不是一些喜歡我的讀者因担心我不再寫文章而換了一個法兒的忽悠與鼓勵。而是我從部分讀者來信中真真切切感受到的。


對于一些年輕人來說,喜歡一個人的文章,或者認為作者在文章里有意無意地炫耀出的某種生活方式很酷,從而變成他的粉絲,甚至生出“偶像”情節,無可非議,甚至可能比追那些追逐電影和體育明星的粉絲更值得提倡一些。但具體涉及到我個人的時候,我更需要讀者,而不是粉絲。你追隨、崇拜我文字里描述的那些吸引你的民主與自由理念,從而愛屋及烏,成了我這個人的“粉絲”,有些少不更事的還把我弄成了“偶像”,我得承認,這個現象我已經發現很久了,只是我不知道怎么開口講,今天我就說出來,因為,這是我要向年輕朋友講述的有關民主知識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如何看待民主與追求民主的人們。


我以前只是知道在演藝與文體領域,那些狂熱的粉絲常常做出不理智的事。例如,去年我寫了一篇短文批評成龍“中國人需要管起來”的錯誤論點,這完全是對當今年輕人負責,因為這個國家想要管起來的,肯定是這些年輕人,不是我們這些覺醒了的成年人,更不是權力、知識與財富三大精英群體。可文章出來后,竟然遭成龍粉絲們的狂熱攻擊。這事引起了我的注意。隨即我發現更嚴重的是,在我們目前所在的圈子、所處的領域中,也出現了“粉絲”們因對“偶像”的喜歡與熱愛而自愿放棄了獨立思考,甚至不允許其他人批評自己“偶像”的現象。這就讓我非常不安了。


對于我們來說,推銷民主自由理念的最大目的是什么?不就是讓人能夠獨立思考,擁有自由精神嗎?可如果你因為支持我們的民主理念而變成了“粉絲”,甚至把某些人當成了“偶像”,把演藝圈子里的現象帶進來,不去獨立思考,聽見別人批評你的偶像就火冒三丈,我想,那首先就證明我們沒有把民主的真諦講清楚。


下面,我先從民主自由理念一個最基本的概念入手,談談為什么不能把追求民主的人當“偶像”來盲目崇拜。民主理念最精華的一句話是什么?就是:我可能有錯。一位以推廣民主自由理念為己任的民主傳播者,難道不也是“可能有錯”的人?可是你因為喜歡他的文字,喜歡他的某種生活方式,喜歡他推廣的民主理念,漸漸喜歡甚至崇拜他本人,最終把他當成了“偶像”,久而久之,你開始把他說的一切都當成民主的真理,唯獨忘記了他告訴你最有意義的話是“去懷疑、去批評”,結果,你不再懷疑,不再思考,甚至不再允許別人去質疑他——天可憐見,這難道不正是那些傳播民主自由思想的人要帶你走出的困境嗎?


1949年前的毛澤東,在各種公開的場合,無數次地宣揚民主自由的價值理念,揭露諷刺國民黨腐敗政權,呼吁結束獨裁專制。說真話,即便我們現在去閱讀他和他的同志們當時的豪言壯語,也忍不住要成為“粉絲”——實際上,當時有無數的老百姓與知識分子確實為此而成了“毛粉”,把毛澤東當成了偶像。以至到后來,當他完全拋棄了自己所宣揚的民主理念,他依然是“偶像”。人們好像完全忘記了,他們當初崇拜毛,不是因為他的長相英俊,也不完全是因為他擁有槍桿子,而是因為他的民主與公平公正的思想,因為他主張“人民當家做主”……人們因為他主張“人民當家做主”而最終把他推向了 “為人民當家做主”的偶像寶座,何等諷刺與悲哀?


還有,如果我們把好話都說盡的《憲法》當成“偶像”來追求、捍衛與崇拜,而不是把一個人,一個集團,一個黨當成永遠正確的東西,中國會不會更和諧?崛起也許最終成為可能。


為了民主,請別把我當成你的偶像……


在過去幾年,讀者給我寫了上萬封信件,其中不少年輕人在信中流露出了一種讓我担憂的“粉絲”與“偶像”情結。成熟的讀者早就注意到了,我一直在試圖消除這種很能忽悠年輕人滋長崇拜心理的形象與環境。不久前還有一位老同志對我指出,你文章中自我貶低的地方太過明顯,我知道你在干什么。


其實,只要用心的讀者就會發現,網絡上對我“光輝形象”有損的很多名詞與說法,不是出于他人之口,反而是我自己提出與推廣的,例如“民主小販”就是一位網絡上長期堅持辱罵我的讀者用來諷刺我的,但我就把它推廣開了,以至有一位青年讀者見到我時脫口而出:因為人家叫你 “民主小販”,我還一直以為你很猥瑣呢,原來是相貌堂堂啊^_^(允許我YY一次吧)……


我的用心在很大程度上是成功的,很多涉世未深的讀者確實把注意力從我的身上而轉向我的文章,可是,也有副作用。例如,有些讀者千里迢迢找到我的住處附近,堅持要見到我才離開,我只好和這些同我兒子差不多年紀的孩子見面。見面的過程中,我一定會表現一些非常“世俗”甚至“庸俗”的東西出來,例如有一次我突然盯住一位女服務員問那位崇拜者,她很漂亮吧?


我可以感覺到那個孩子對我的看法完全變化了,甚至看出他有一種想哭的感覺。有一次,另外一位小伙子就沒有忍住,而是直接問我,楊老師,你怎么能夠這樣啊?你是民主自由的導師,你是我心中的……


這孩子哪里知道,我正是為了我追求的民主理念,才故意這樣做的,民主的導師遠遠說不上,即便成為孩子們心理的偶像,我也極其不安。其實,在這些孩子們面前,我完全沒有表現自己俗不可耐的沖動,可是,看他們對我的那份崇拜,本身就是我宣揚民主自由精神的失敗啊!我不得不這樣做,打消他們心中好像只有“偶像”才知道什么是民主,才懂得如何搞民主,以及搞民主的人都仿佛不食人間煙火的這些非常有害的觀念。對于所有追隨民主自由的讀者,先要分清楚一點:把民主自由與追求民主自由的人分開來。


細心的讀者,早就應該注意到我上面提到的現象。當然,與此相反的是,我文章中卻同時充滿了“高傲”與“高調”,一種讓很多人不舒服的“夸夸其談”,這是怎么回事呢?一會要自己打破裝B的“偶像”形象,一會卻完全忘記了謙卑,忘記了低調?


我要借這個機會解釋一下,在說到個人的時候,我們要打破“偶像”,可是,當我們在宣揚民主自由與法治的理念與普世價值的時候,在追求我們的理想的時候,我們絕對是毫不含糊,這個時候,沒有“謙卑”可言的!


自相矛盾嗎?不是,絕對不是。大家想一想,在一個追求民主不但有風險,甚至隨時可以坐牢,可以消失的時間與空間里,你用來對抗那些不民主的東西,對抗強大的邪惡的專制,靠的是什么?是謙卑?是低調?是明哲保身?不是,絕對不是!你靠的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一種絕不低頭的精神,一種高高揚起頭顱的信仰!


我厭惡的是那種文風,他們在讀者與普通民眾面前,把自己換裝成不食人間煙火的精英,冷若冰霜,可是面對權力的時候,他們卻講起了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大多時候,“謙卑”得連個屁都不敢放!


為了民主,我一定要把自己當成“偶像”……


我要求我的讀者不要把我當成“偶像”,可我卻曾經把一些追求民主的老師與前輩當成我的偶像,他們的言語與行動,多多少少啟蒙了我,引導我走上了今天的道路。


然而,從我自身的經驗來看,對這些偶像的崇拜幾乎都經歷了一個崇敬、失望、破滅與再認識的過程。尤其是看到自己崇拜的民主偶像放棄甚至背叛了民主自由理念的時候,我一度對民主與自由都產生了懷疑。直到后來很久,當我也踩著他們的腳印踏上這條路的時候,我才逐漸醒悟過來,他們沒有錯,錯的是我從喜歡他們的追求而把他們的人變成了“偶像”,他們盡力了,永遠值得我尊重。


為什么說他們沒有錯?因為在這樣的環境下追求與宣揚民主,其艱辛與痛苦,不親自走過,又有幾個人能夠真正理解?在中國追求民主自由的百年多歷史上,幾乎沒有幾位追求者能夠善終(除非那些因被殺害而成仁的),這本身就折射了追求之艱難。我想,我們不能責怪他們,最好的辦法,從一開始,我們就接受他們的民主自由思想,當他們累了,退縮了,倒下去了的時候,我們新的一代又站起來,繼續前輩和先烈的路,一路向前,等到我們力有不濟的時候,我們會交給下一代。這里沒有粉絲,沒有偶像,只有手牽手一路艱難跋涉的戰友……


寫到這里,文章本該結束了,或者為正在探尋民主之路的年輕讀者寫的文章已經結束了。可下面,我卻想對自己,也對許許多多和我一樣,把推廣與踐行民主作為自己理想與追求的人——不管你是寫作者,還是維權人士,體制內或者體制外,海內還是海外的民主人士——說幾句。


前面我對讀者們說,我們不配當年輕讀者的偶像,甚至不應該擁有粉絲,現在我對“我們”說:只要我還在用言論,用文章追求民主,傳播普世價值,只要我還有一個讀者,我一定會盡量把自己當成“偶像”——當成我自己的偶像!


我是一個什么東西?我和你一樣,甚至遠遠不如你,我有一身毛病,有小心眼,常常會憤怒,經常想打架,還喜歡錢財與奢華的物品,看到漂亮女性會偷偷看幾眼,還會……民主又是什么東西?民主是一種理念,是一種價值觀,同時是一種制約權力、利益分配機制,更是一種目前在地球上大多地方變得稀松平常的生活方式……


普通的我,普通的民主,放到一起,卻裝起B來?要把我當成我自己心中的偶像,為什么?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獨特的地方,一個特異的時代,生活在這里的絕大多數民眾,尤其是年輕人,根本沒有機會到民主自由的國家去體會與體驗,甚至連一些像樣的介紹民主與普世價值的文字都看不到。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年輕人,正是通過那些追求民主的人士接觸到民主,通過閱讀楊恒均,揣摩楊恒均,去認識、去體會民主。


這種情況當然不正常,但這卻是無法否認的現實,這現實當然是我們要去改變的,可改變它的最好辦法是介紹民主與普世價值,而我們,僅僅通過文字,耍耍嘴皮子介紹民主自由,還遠遠不夠,我們還得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平時就比別人付出更多,必要的時候還得做出更大的犧牲…… 最近溫總理先后多次提出普世價值與政治體制改革,在朝野引起了震動,支持與反對的兩個陣營浮出水面。很有意思的是,不論是在支持的還是反對的陣營里,重量級人物都并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溫總理主張的內容上,而是都試圖從溫總理的個人歷史、做人記錄與道德品質入手,試圖去證明他“只不過作秀”,或者證明他將會 “風雨無阻,至死不休”。


可見,哪怕在中國知識分子階層,也常常把某個人的品德與他的政治主張聯系在一起。也讓我認識到,為了推廣你的理念,你不能不重視自己的為人,培養好的品德。讓人家先接受你這個人,你的主張才有可能被他們接受。我以前干過很多工作,也有很多同事與朋友,他們有些人還記得以前的我,因此有人發現我和以前大大的不同了。這其中除了歲月留下的痕跡,很大程度上是追求民主自由的過程中,我本人也發生了變化。


其一是信仰改變一個人,當我把民主當成追求的信仰后,我從世界觀到性格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其二是當我開始傳播民主后,為了對得起我傳播的民主,為了讓年輕人看到一個完整的民主,我刻意去改變自己,克服掉一些在非民主國家養成的惡習。我的改變當然是很不徹底的,但這改變一刻也沒有停止過。


在這里,我也要對那些同我一樣,愿意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傳播、推廣并隨時把民主付諸實施的朋友,為了你追求的民主理念,一定要對自己嚴格要求,能夠做到言行如一,能夠對得起你的追求,你的理念。在很多年輕人眼里,你說話像民主,你吃飯像民主,你交友像民主……你就是民主,他們從你身上要看到民主的魅力與力量。但不幸的是,在過去的歲月里,我接觸的年輕人中竟然有相當一部分,是因為無法接受那些追求民主的英雄人物,而拒絕接受民主自由的理念。


我們都是普世價值的“粉絲”,民主自由是我們的“偶像”。在追求民主的道路上,我們不應該把任何人變成偶像,但我們卻時刻用要求“偶像”一樣的標準,要求我們自己。——謹以此段與讀者和作者們共勉。


2010-10-15廣州




楊恒均 2015-08-23 08:50:18

[新一篇] 賽金花:她是永不凋零的春天

[舊一篇] 楊恒均:民主與經濟危機、暴力流血的關系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