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 簡體 傳統 |
歡迎分享轉發 文 | 楊恒均 大家知道,我在中國被網友戲稱為“民主小販”,意思是我總是像老太婆一樣喋喋不休地傳播民主理念,像一名小販一樣“王婆賣瓜”,反復訴說民主的好處。可我這人還是有自知之明的,在民主制度的發源地美國,以及哈佛這樣的民主理論的重鎮,我既不敢奢談民主理論,也不會為民主叫好。我今天想講的題目是“亞洲的民主出了什么問題”——你們看,這個題目很安全,我是講亞洲嘛,而且是批評民主——要知道,在中國大陸,打死我我也不會批評民主的,我憋了很久才逮到今天這個機會,美國哈佛是批評民主的最佳地方。 亞洲的民主肯定是出了一些問題,如果站在美國這邊看過去,問題還相當嚴重。泰國民主選舉產生的政府不斷受到沖擊,烏克蘭的民選政府被推翻竟然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歡呼,還有前些時候的埃及軍事政變,也是推翻了一個票選政府……今年是亞洲民主大選年,這三個國家發生的事,無疑投下了深深的陰影。難怪會被一些試圖阻礙、推遲本國民主進程的人士作為借口。 但這不能成為我們不提亞洲民主存在問題的借口,同美國、歐洲和澳洲相比,亞洲、非洲等地新興民主政體不但存在選舉上的問題,還有腐敗以及治理效力低下的毛病。很多學者一碰上這類問題,總希望從制度設置上找到原因,查看這些新興的民主國家制度設置上同西方老牌民主國家的差異。但就我的觀察,制度與機構設置上的差異并不是太大,這是因為諸多亞非拉新興民主國家享有的“后發優勢”。 什么是新興民主國家的“后發優勢”呢?老牌民主國家的發展道路都清楚呈現在我們眼前,他們經過的曲折,走過的彎路,受到的挫折,付出的代價,以及最終取得的輝煌成就都一覽無余。這些都是新興民主國家最好的教科書。你沒有必要不停地去“試錯”,拿百姓的血汗錢甚至生命去探索所謂有特色的民主道路,是為“后發優勢”。 想一下美國人為制定一部《憲法》集中了多少大腦?爭論、吵架、博弈、妥協過多少次?費城制憲被后人傳為美談,可從當時的情況看,真沒那么浪漫和好玩的。之后民主的“后起之秀”中,有哪一個國家的“憲法”制定者還會傻到重走一遍美國的“制憲”歷程?大多照抄照搬那些“不言而喻的真理”和條條框框完事。當多年前研究各國憲法時,我看到一個奇特的現象:如果不是因為看熟了美國的《憲法》的話,我還真沒法把那些后期的亞非拉民主國家的“憲法”同美國的《憲法》區別開來。 “憲法”如此,各國民主制度之設置,又何嘗不是這樣?你敢說泰國的民主制度與選舉機制比英國的落后?但選舉后就有人可以不認賬,去沖擊民主選舉制度;你能說烏克蘭的民主選舉設置有多大的毛病?但選出的總統就可以繼續貪污腐敗……作為硬件的制度設置與《憲法》條文并不難照搬,但軟件呢?我以前寫過博文講過,問題出現在與民主制度相輔相成的民主價值理念上,這樣說吧:民主制度建立了,但與之相匹配的民主價值理念在這些國家并沒有被廣泛的傳播與接受。 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民主的價值理念(包括自由、法治、包容、平等、公平、博愛等啟蒙時期脫穎而出的價值理念)缺失,那么“民主”本身賦予大眾的選舉權將很可能是一種災難,別說選出希特勒,就是選出比希特勒還壞的人,也不會出人意料。如果美國大選后敗選的黨派與支持者總像泰國敗選的那些人一樣不服輸、不服氣,那么,美國早就被長年累月將近一半的“敗選”選民的游行示威摧毀了。寬容讓民主得以實現,包容則讓民主可以繼續走下去。缺少了寬容與包容,再好的制度,恐怕也無法發揮優越性。 說到民主的價值理念,大家自然會想到素質——民主的素質。“民主”之所以在古希臘實行過一段時間后,整整停頓了近兩千年才改頭換面粉墨登場,除了科學技術的發展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經過啟蒙之后大眾民主素質的提高。 我不是“素質決定論”者,但我認為,民主制度同以往的所有政治制度不同之處就在于,這是一個需要“民”直接參與的政治制度,如果連“民”都沒有覺悟到或者不愿意參與決定、管理國家和自己的事務,或者有了民主權利后,卻不愿意按照民主的規則來運作,那種“民主”是可想而知的。我認為亞洲民主制度存在的一些問題,確實同民主啟蒙、民主的價值理念與民眾的民主素質脫不了干系。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我說過的新興民主國家的“后發劣勢”——新興的民主國家都想學習世界上最優秀的民主制度,且從最好的階段與地方切入照搬先進制度,但卻無法復制這些優秀民主制度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那種過程和積累。 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拷貝了英國大憲章、法國人權宣言和美國獨立宣言中精彩的內容或曰普世價值,但有多少國家真正走過這三個國家幾百年的啟蒙以及浴血奮戰而最終獲得“普世價值”的艱難歷程?美國的民主高度是絕大多數新興民主國家的目標,但哪一個國家愿意或者可以重走美國230多年艱難的民主之路?世界各地遭受歧視的國民都多少懷抱一絲非洲裔奧巴馬當選總統的“美國夢”,但誰會允許在一個民主國家里,允許重演從當奴隸開始,一步一步爭取到選舉總統和被選舉為總統的那種漫長的歷史過程? 專制制度雖都是一夜之間被推翻的,但優秀的民主絕不是一日之間可以建立起來的。世界上所有老牌的民主國家的民主制度幾乎都是漸進發展起來的。就拿選舉權來說,幾乎都是從有產的男性擁有投票權開始,經過漫長的演變尤其是不斷覺醒民眾的抗爭,后來才擴大到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女性、窮人、少數民族等等。可是,如果今天有人建議,那些發展水平只相當于百年前英美國家的亞、非國家,“為了民主的質量”,暫時只把選票給予那些有錢有知識的男性公民,他一定會成為眾矢之的和人民的公敵。實際上,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以美國民主歷史上歧視女性和黑人的事實來攻擊美國民主的虛偽本質,徹底否定美國民主。 幸或不幸的是,大半個世紀以來建立起來的新興民主制度,幾乎都是一日之間建立起來的,而且,從憲法到制度,幾乎都是直接由最先進的民主國家那里“一攬子”拷貝過來,至于投票權,自然一步到位,立即實行了一人一票,省掉了美國民主史上近兩百年的逐漸擴大投票權的制度演變過程。 新興民主國家的“后發優勢”可以避免暴力流血,促使人們盡量通過改良達到民主轉型,但這同樣造成了一種“后發劣勢”,就是讓人忘記或者忽略了世界上最早也是最優秀的民主制度,不但經過了百年啟蒙,而且還經歷了浴血奮戰,經過了愚昧和文明之間漫長的拉鋸戰。美國人為了擺脫英國統治、建立第一個民主政體,犧牲的人不夠多嗎?英國的民主運動前后一百年,國王和平民死傷也不少吧?更不用說血腥的法國大革命了! 我并不是鼓動暴力,但鑒于民主制度的特點是必須得有一定數量的民眾身臨其境、卷入其中,所以我認為任何民主的到來,必須得有抗爭才行,沒有經過一定努力而輕易得來的民主,不會被珍惜,也不會被很好的利用。那種純粹通過自上而下的改良甚至宮廷政變而建立起來的民主政治,多多少少都存在先天不足。蘇聯的民主轉型幾乎是宮廷政變,民眾卷入度遠遠低于幾百年前的英、法、美,烏克蘭等國家的民眾就更是莫名其妙一夜之間因蘇聯的解體而獲得了民主。但這些國家的民主政治要想真正走上正軌,恐怕得共產時期的遺老們都死去之后才能看到希望。 相對于老牌民主國家,亞洲多國的民主轉型看上去都如此地輕而易舉,相比而言,轉型最艱難的反而是目前發展最好的中國臺灣和韓國。大家只要看看這兩國的民眾如何在漫長過程中為傳播民主理念、爭取民主權利與建立民主制度而抗爭、犧牲,就能體會到,這種得來不易的民主,在其本身實現的過程中,就教育、啟蒙了更多的民眾,確保建立后的民主制度有更多成熟的公民來運作,來維護。 相對于很多新興的亞洲的民主國家來說,民主制度在外力或者領袖的領導之下一夜之間建立起來,可民主素質的提高與民主理念的普及,或者說民眾在思想上的“民主轉型”卻遠遠沒有完成。原則上說,在一個民主制度建立后的國家或地區,普及推廣民主的價值理念,提高民眾的民主素質要比在集權和專制國家里容易和輕松得多,可亞洲很多新興的民主國家,從政治人物到普通選民,都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選票”上,沒有了憲政思想,失去了自由、法治、平等、包容的普世價值,只不過用“選票”代替“槍桿子”來爭權奪利,“民主”能不出問題? 當然,不管亞洲國家的民主出了什么問題,我也只有站在哈佛講壇上才有勇氣批評人家,畢竟人家的問題是民主帶來的,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是回到專制而是靠進一步的民主。反而是那些沒有實現民主也自然沒有民主問題的國家,才可能有更大的問題。我今天不講這個,否則,有問題的可能是我。 謝謝各位。 楊恒均 2014.3.9 (根據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演講整理,有修改,你懂的) 《2014旅美日記》之六
楊恒均 2015-08-23 08:51:11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