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 簡體 傳統 |
這是世相(thefair)的第 460 篇文章 感謝你點開這個極為拗口的標題,并且準備看下面這篇有點神經的文章。 這篇文章源于三個月前我的一個奇怪實驗:花一個月時間在某個微信群扮演不同人格。我的目的是了解這個人格到底怎樣想。因為我當時堅信,要想了解某個人群,了解“人性”,就得像那個人群一樣想問題。 我先是扮演了不講理人格、九零后二次元人格等。我發現不講理人格太容易,而且太消耗人。九零后二次元人格太難了,盡管我把發型換成了雞冠頭,添加了一大堆奇怪的表情(包括一個呼天搶地見人喊爸爸的),還是入不了戲。 第三個人格是自我矮化型人格。這下子我立刻入戲了。 此前,在這個群里,我的基本表現就是:有事兒說事兒;交換信息;嚴肅討論。但一旦看到自己名字后面的“自我矮化型人格”這個備注,我就變了。 比如說,在群里說句話有時候會冷場,過去可能有點尷尬地閉嘴了,但現在不會,現在會打個撇嘴的表情,然后繼續哀嘆自己果然人緣差,沒有什么人搭理,從小不受重視,覺得人生一敗涂地,沒有什么是順利的,看不到前途……這樣一串下來,會有很多好心人跳出來,有的安慰,有的調侃逗氣氛,有的發“抱抱”的表情。 再比如說,說一句話被人反駁了,或者被人調侃了,以前會辯論,嚴肅地爭個幾句就覺得無趣,或者挖空心思嘲諷回去,現在不用了,現在,自我矮化的身份讓我習慣性自嘲和自哀自怨,別人開玩笑調侃,我就特別認真地結果話茬開始自己嘲諷自己,從嘲諷變成抨擊,最后變成踐踏,基本上最后又回到了“覺得人生一敗涂地,沒有什么是順利的,看不到前途……”這一套。果然,爭論的和調侃的都說不下去了,面子薄的必須反過來安慰你。 還有,現在可以堂而皇之地在別人談論到某個成功的人時發一個“呵呵”,這種呵呵可不是表達輕蔑,而是表現出強烈的自嘲,或者一種頗有自知之明的退縮。呵呵,好羨慕,我是永遠比不過人家的。沒有人能受住我這一招的。基本上,那些明知道我是在角色扮演的人也會起碼閉嘴。 最可怕的是,一個月過后,我發現,一旦開始進入自我矮化的角色,開始自己還覺得挺有趣,一會兒之后就真的有些入戲,把一些平時不會說的話說出來,還搞得自己真有點傷感。 所以,到一個月上,我果斷地結束了角色扮演。我還真有點怕自己上癮。你知道嗎,“自我矮化”是一件讓自己特別有快感的事。越是拼命的評級自己,貶損自己,心里就越感到某種踏實、快樂、緩釋。 對自己的正面評價是一個人給自己施加的最大的壓力。認為自己事業有成的人心里往往害怕自己失敗,認為自己好看的人往往怕自己變丑。但是一旦你更改成自我矮化,你就會把那些逼迫自己不斷努力的因素全部扔掉。 這大概就是一些人反復對著你說自己很差的時候,你怎么安慰都沒有用的緣故吧。自我矮化的人不需要鼓勵,鼓勵會讓他們反感,因為你是在將他反復扔出的壓力重新還給他。 如果一個人長期處于自我矮化的情境里,那么他大概是已經沉迷了。如果你也想試試人格扮演,那么要警惕自己千萬別陷進去。 最后,附上我簡單的一個月的實驗總結: 1,自我矮化是自我保護利器,自怨自艾后還是有很強烈的安慰感。說到最后好像自己站到了地上,焦慮感會暫時消失。 2,比較多獲得同情和回應,不再怕高冷型對話。 3,對自我矮化型人格,直接鼓勵與安慰沒有用,比如“你很好啊”這種,只會引起“你不理解我感受”的急切心理。但先表達同情和感同身受是有用的,特別喜歡別人說“對我也是這樣”和發個[擁抱]表情等回應。 世相 倡導有物質基礎的精神生活 文章兼顧見識與審美 也許長,但必定值得耐心閱讀 覆蓋千萬文藝生活家的自媒體組織“文藝連萌”發起者 微信:thefair 微博:@世相
世相 2015-08-23 08:51:17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