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蜀道難》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蜀道難》,是中國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代表作品。全詩二百九十四字,以山川之險言蜀道之難,給人以回腸蕩氣之感,充分顯示了詩人的浪漫氣質和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詩中諸多的畫面此隱彼現,無論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觀,林木之荒寂,連峰絕壁之險,皆有逼人之勢,其氣象之宏偉,其境界之闊大,確非他人可及。正如清代詩評家沈德潛所盛稱:“筆勢縱橫,如虬飛蠖動,起雷霆于指顧之間。”

蜀道難[1]

古蜀道(5張)

噫(yī)吁(xū)嚱(xī)⑴!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fú)⑵,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⑶,不與秦塞(sài)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⑷,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⑸,然后天梯石棧(zhàn)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⑹,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⑺。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⑻。

 

  青泥何盤盤⑼!百步九折縈(yíng)巖巒。

 

  捫(mén)參(shēn)歷井仰脅(xié)息⑽,以手撫膺(yīng)坐長嘆⑾。

 

  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chán)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háo)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懷禪微刻《蜀道難》

  又聞子規啼夜月⑿,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huī)⒀,砯(pīng)崖轉(zhuàn)石萬壑(hè)雷。

 

  其險也如此,嗟(jiē)爾遠道之人胡為(wèi)乎來哉⒁?

 

  劍閣⒂崢(zhēng)嶸(róng)而崔嵬(wéi),一夫當關,萬夫莫開⒃。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磨牙吮(shǔn)血(xuè),殺人如麻。

 

  錦城雖云樂⒄,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zī)嗟(jiē)⒅。[2]

 

編輯本段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⑴噫吁戯:蜀方言。宋庠《宋景文公筆記》卷上:“蜀人見物驚異,輒曰‘噫吁嚱’。”

 

  ⑵蠶叢、魚鳧:傳說中古蜀國兩位國王的名字。

 

  ⑶爾來:從那時以來。四萬八千歲,夸張而大約言之。

 

  ⑷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長安西(今陜西眉縣、太白縣一帶)。鳥道:只有鳥能飛過的小路。

 

  ⑸地崩山摧壯士死:《華陽國志·蜀志》:“秦惠王知蜀王好色,許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還到梓潼,見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攬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拽蛇,山崩時壓殺五人及秦五女并將從,而山分為五嶺。”

 

  ⑹六龍回日:《淮南子》注云:“日乘車,駕以六龍。羲和御之。日至此面而薄于虞淵,羲和至此而回六螭。”螭即龍。高標: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標識的最高峰。

 

  ⑺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渦的河流。

 

  ⑻猿猱(náo):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類。

 

  ⑼青泥:青泥嶺,在今甘肅徽縣南,陜西略陽縣北。《元和郡縣志》卷二十二:“青泥嶺,在縣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東,即今通路也。懸崖萬仞,山多云雨,行者屢逢泥淖,故號青泥嶺。”

 

  ⑽捫參歷井:參、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別指配于地上的州國,叫做“分野”,以便通過觀察天象來占卜地上所配州國的吉兇。參星為蜀之分野,井星為秦之分野。捫:用手摸。歷:經過。脅息:屏氣不敢呼吸。

 

  ⑾坐:徒,空。膺:胸。

 

  ⑿子規:即杜鵑鳥,蜀地最多,鳴聲悲哀,若云“不如歸去”。《蜀記》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號曰望帝。宇死,俗說杜宇化為子規。子規,鳥名也。蜀人聞子規鳴,皆曰望帝也。”這兩句也有斷為“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的,但不如此文這種斷法順。

 

  ⒀喧豗(huī):水流轟響聲。砯(pīng)崖:水撞石之聲。轉,轉動。

 

  ⒁胡為:為什么。

 

  ⒂劍閣:又名劍門關,在四川劍閣縣北,是大、小劍山之間的一條棧道,長約三十余里。

 

  ⒃“一夫”兩句:《文選》卷四左思蜀都賦》:“一人守隘,萬夫莫向”。《文選》卷五十六張載劍閣銘》:“一人荷戟,萬夫趦趄。形勝之地,匪親勿居。”

 

  ⒄錦城:《元和郡縣志》卷三十一劍南道成都府成都縣:“錦城在縣南十里,故錦官城也。”今四川成都市。

 

  ⒅咨嗟:嘆息。[3]


李白 2012-03-05 21:47:57

[新一篇] 精彩解頤趣文一束

[舊一篇]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厚黑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