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中國學前教育的發展趨向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一、21世紀將是一個更為光輝燦爛的“兒童的世紀”
  處于20世紀與21世紀的交匯點上,我們可以說,盡管在世界范圍內,兒童的生存狀況、兒童的教育狀況以及兒童權益的保護工作還存在著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與過往所有的世紀相比,20世紀大致可稱得上“兒童的世紀”,愛倫·凱的預言基本上變成了現實。
  在當今的中國和世界,有一批學者分別從心理學、教育學、文化學、社會學、倫理學等視界,提出“向兒童學習”的主張。“向兒童學習”這一口號可以幫助教師乃至整個成人社會認識兒童,尊重兒童,建立更為民主的師生關系,建立更為民主的兒童與成人關系,這一口號將會使成人社會從兒童生活里得到滋養,從兒童文化中得到“反哺”。我們相信,“向兒童學習”的研究以及成人“向兒童學習”的信念將使兒童空前地凸顯在歷史與人群之中,他們將獲得前所未有的地位和尊嚴。
  二、21世紀將會建立與世界保持同步同時又適合我國國情的現代學前教育理論
  我國的學前教育確實在探索,在前進。中國有自己的國情,西方的現代觀念要與中國的國情相結合,要經過摸索、實驗,將先進的觀念變成中國本土的東西,才有可能在中國發揮其重要作用。
  在世紀交匯時刻,我們嘗試著建立有中國特色的學前教育,怎樣建立?我國的學前教育工作者自覺地將自己的理論視野打開,走得出去,又回得進來。“走得出去”,就是要向相鄰學科乃至于全部的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學習,要向國外先進的學前教育理論學習;“回得進來”,就是要將所學的這一切消化吸收,為我所用,成為學前教育觀念不斷成長的營養成份。只有“走得出去,又回得進來”,我們才有可能在汲取教育史特別是兒童教育學歷史上一切精華的基礎上,建立體現時代精神、民族特色、現代科學水平、與世界同步的現代學前教育理論。
  三、21世紀中國學前教育的理論架構中“兒童發展”將真正成為一個關鍵詞
  傳統教育觀念強調知識獲得,強調“美德袋”的灌輸,強調成人中心主義的師生關系等等。應試教育便是一種較為典型的傳統教育模式。我國近年來出現的素質教育思潮便是針對應試教育而發的。素質教育最初反對的是應試教育在實踐層面上存在的種種弊端,但隨著素質教育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將會對應試教育背后的原因——傳統教育觀念進行理論的反思,進而使素質教育思潮逐步發展為一場反對傳統教育觀念、建立現代化教育理念的運動。
  事實上,兒童中心論并沒有錯,錯的是那些指責兒童中心論的人,他們錯誤地認為兒童中心論與社會對兒童發展的需要是矛盾的、對立的。事實并非如此。被看作“兒童中心論”代表人物的杜威一直試圖調解個體本位論與社會本位論之間的對立,他強調兒童是教育的中心,但同時他又認為“教育是社會進步和社會改革的基本方法”。
  兒童總要成為成人,成為社會的一員,成為文化的繼承者和建設者,因而,兒童教育是不可能回避社會對兒童的種種要求的。而兒童中心論者則認為這種社會需要無可厚非,但欲實現這一需要,仍然要考慮到兒童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只有按照兒童的本性實施相應的體現社會需要的教育,才能真正實現社會對兒童發展的要求,也才能真正實現教育對社會進步的推動。兒童中心論者的這一認識并沒有錯。
  在21世紀,在學前教育理論的建構過程中不斷強調“兒童發展”這一概念,讓人們重視這一概念,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然而無論如何,“兒童發展”這一概念將是21世紀中國學前教育學中的一個重要的關鍵詞。
  四、21世紀將逐步要求學前教師具有大學學歷
  學前教師具有大學學歷,這已是時代的要求和學前教育的發展趨勢。不過,我國目前還存在著城鄉差別,我國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發展水平有較大差別,各地區的發展極不平衡。因而,學前教師具有大學學歷這一要求開始于局部的發達地域,然后才會逐步擴及全國。社會對高質量學前教育師資的要求,歸根結底要取決于經濟、文化的發展水平。只有經濟、文化發展了,學前教育事業才會有條件全方位地提高質量。
  我們相信,21世紀的中國將會逐步出現一支受過高等教育的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具有近現代文化素養、具有一定的科學精神、具有系統的學前教育基本理論修養,經過扎實的教育技術培訓的新型師資隊伍,對于提高我國的學前教育的水平,對于奠定整個民族良好素質的基礎,都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教育導刊》:幼兒教育版廣州6~8G51幼兒教育導讀劉曉東20012001 作者:《教育導刊》:幼兒教育版廣州6~8G51幼兒教育導讀劉曉東20012001

網載 2013-09-10 20:58:01

[新一篇] 21世紀中國哲學走向:詮釋、整合與創新

[舊一篇] 21世紀中國文學前瞻筆談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