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 簡體 傳統 |
撰文|周志遠 來源|關天茶舍 在東方人的眼里,西方文化就像一個毛毛躁躁的小伙子,熱情有余,智慧不足,它們活力十足,洋溢著青春的動力,但是卻不大關注人年齡大了之后,不可避免的走下坡路時,自我心境的調適。東方文化在這方面的確存在很大的優越性。一百多年前,羅素先生到中國來講學,看到中國人安詳、平靜的生活之后,就像發現了文化新大陸一樣。彼時的歐美,處于熱火朝天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高潮之中,人們熱衷于競爭,很少關注心靈的安逸自適。歐美人到了老年之后,就不可避免的落寞,感到自己退居二線,成了社會的累贅。東方社會,尤其是儒家文化圈,受孝道精神影響,老年人所受到的尊敬令羅素這樣的大思想家羨慕不已。 百年過后,情況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受全球一體化的沖擊,東方社會也開始步入了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的大潮之中,昔日悠閑的中國老人們,還得在農田或者工地之上揮汗如雨,且不得不忍受著與兒女分離,成為留守老人的寂寞和凄涼。而西方社會,尤其是一些發達國家,則因為財富積累已經到了可以滿足社會所需的程度,社會制度和福利日趨完善,可以享用的文化產品日益豐富,晚年越來越幸福了。 在我看來,文化無所謂古老還是年輕,亦無高下之分,只要適合某個人當下的需求,那文化就是有益的。文化是由人類創造,為人類服務的,而不是人類為文化服務。人是文化的享有者,而非文化的奴隸。倘若一種文化或者信仰,讓我們活得疲憊不堪,我們首先應該想到的是拋棄它們,尋求其他的精神食糧,而非與自己過不去,要把自己改造得連自己都適應不了自己。文化就像我們吃的菜一樣,是我們生活的必須品,它的作用就是讓我們從人生的疲勞之中得到休息和舒緩。 如果一個人像人類學家泰勒那樣,研究過七百多種不同的原始文化,著成《原始文化》這樣的巨著之后,就不太可能再唯我獨尊的認為,他自己所喜愛的文化,是這世界的救世主。百年來,人類學家一直在嘗試彌合各種文明之間的裂痕,讓它們能夠和諧共存。其根本原因在于,人類這種愚蠢的生物,竟然會因為試圖改變其他同胞大腦中的想法而大動干戈,殺人如麻,血流成河。這不僅僅只是已經發生過的歷史,而是我們現在仍然在目睹的現實。 一個國家和社會有多寬容,這個國家和社會就有多先進。一個人有多寬容,這個人就有多智慧,反之亦然。
天涯觀察 2015-08-23 08:54:19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