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 簡體 傳統 |
鈦媒體 TMTpost.com TMT|創業|創新 依賴合伙人自掏腰包供養九年的單向空間,終于在風險投資入駐后,發生了轉折性劇變。傳統書店風雨飄搖的互聯網時代,單向街尋求在結構和商業模式上大膽創新,逆襲之路能否成功? 鈦媒體注:最近單向街似乎遇到了一些麻煩,因為6月4日單向街微信號大膽過界的言論,結局可想而知,短期內恐怕難以恢復更新了。很多人一直難以明白,單向街這個緊緊與中國著名知識分子許知遠的名字綁在一起的品牌,它究竟如何能賺錢,能否在商業與獨立思想之間尋求新的商業逆襲? 鈦媒體上有太多關于一個個書店被關張的消息。然而,單向街這個有著濃郁“知識”情結的團隊,早已做出了讓人欽佩的轉變,這個從內到外的調整或者說變革還未結束,我們深度走訪了單向街團隊,試圖揭開這層面紗,周末深度長文推薦: 依賴合伙人自掏腰包供養九年的單向空間(前單向街書店),終于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 這間以精神補給為主旨的獨立書店,在獲得摯信資本千萬美金后,正式進入商業化運作,并在單向空間的大框架下,衍生出“單系列”產品和“微在”新媒體平臺。 傳統書店風雨飄搖的互聯網時代,單向空間借助資本的力量,在結構和商業模式上大膽創新,逆襲之路能否成功? 于威穿著深色洋裝,系了條漂亮的真絲圍巾,以一種舒展的姿態,坐在單向空間咖啡館的沙發里。瘦高的許知遠孩子似的在于威身邊,眼睛在亂蓬蓬的頭發中閃閃發光。“真的別學我們,我們的成功是不可復制的。”于威端起一杯美式咖啡,有些得意地笑了起來。 影響過很多年輕知識分子的單向街書店,如今進化為一個多元文化品牌——單向空間。在單向空間的大框架下,被分解出:新媒體、“單系列”產品、Young thinkers三條產品線,每條產品線都有清晰的定位和分工。 單向空間里所見一切,幾乎都是“單系列”產品。書架上的《單讀》叢書,已經出版到了七冊。《單讀》每期設一個主題,由許知遠和一些著名知識分子共同撰寫而成。叢書《單談》則是將歷次活動嘉賓的精彩演講,匯集成書出版。書架前還擺放著很多生活用品、行李箱、文具等,這些是單向空間與設計師合作的“單品”系列,意在將具有知性和感性的的物品與生活結合。“單廚”,則是每個空間內的咖啡和美食產品。 (由單向街出品的系列書籍《單讀》) 新媒體,是于威和許知遠的強項,也是“風投”對單向空間最有信心的產品。 早在中國90年代末第一次互聯網浪潮之際,許知遠和于威帶領鄒波、葉瀅等人組建的內容團隊,曾經為ELONG網(轉型商旅業務前,E龍網曾經是門戶網站)搭建了文藝板塊,較早的參與了互聯網內容的操作。離開E龍之后,于威受聘搜狐,做了五年內容主編。在這期間她已經洞察到門戶網站的缺陷:“當時我們看到微博出來,搜狐就‘標配’了一個微博,但是因為沒有理解微博的核心意義,所以完全沒有競爭力。我當時就覺得,沒有細分的內容,對讀者的興趣進行強暴的方式,總有一天會被淘汰。” (單向街聯合創始人,CEO:于威) 智能手機的出現,徹底改變了人們的閱讀方式。于威離開搜狐后在《彭博商業周刊》做了一年的移動媒體。就在事業風生水起的時候,為了愛情,于威和先生回德國生活。對于一個工作狂而言,相夫教子的生活顯然過于單調乏味了。2014年初,當許知遠向她透露有風投看中單向空間,于威便義不容辭的帶著4歲的女兒漢娜,和醞釀已久的新媒體創意,回到中國。 九年來,單向空間做的660場沙龍,前后多達11萬人次參加,但是這些用戶很長時間沒有被整合、利用起來。“微在”的出現,讓單向街的擁躉有了隨時隨地的歸屬感。 “微在”的原型是美國的 Buzzfeed網站——一個新聞聚合網站,也被譽為媒體行業的顛覆者。BuzzFeed是一個與時俱進的現代媒體王國,它的成功是因為其易于分享的故事和列舉式的內容,其中混雜了普利策獲獎作者、嚴肅新聞和貓、狗、笑話等。于威解釋到:“自始至終有思想,又有趣,與時俱進的媒體,是同樣生活態度的‘邊緣的主流’的群體的需求,現有媒體很難滿足,而微在的機遇,也正在在這里。” 移動互聯時代,人們碎片式獲取,消費新聞,娛樂信息的渠道,絕大多數來自社交媒體。年輕人需要能表達“存在感”的地方。“微在”通過分享高冷、或高雅的新語言(社會價值觀)帶來一種社群歸屬感。 于威拿起手機,打開“微在”為mini cooper設計的測試游戲,讓我們嘗試。玩這個游戲的感覺是:“微在”內容既遵循廣告主的原生內容,同時滿足了娛樂的需求。接著,她又翻出昨天的一篇文章,指著3十萬轉發量說:“我們剛上線兩個月,但是我們產品已經很受歡迎了,這證明我們分享式的內容規劃是明智的,在商業和未來也是有價值的。這或許是為什么廣告用戶看中我們的原因吧。” 現在,以“微在”為主線的新媒體,包括了“微在APP”、微在網站、Website、微信公關平臺、微博、豆瓣、單向空間微信、微博公共平臺等多個子產品。單向空間豆瓣積累了10萬余用戶量,“微在”今年創建至今,積累20余萬用戶量。以互聯網慣用的“轉換率”來算,單向空間9年來數十萬忠實擁躉,就是VC和客戶原因投資的價值所在。 (微在截圖) 商業世界里的精神烏托邦 說到擁躉,或許沒有哪個獨立書店,能擁有如此龐大數量的粉絲。2005 年底,許知遠、于威等6 個人,在圓明園一座院落創辦了一家獨立書店,名字取自德國思想家本雅明同名著作《單向街》。這間獨立書店很長一段時間都處于商業世界的邊緣,他們以沙龍式經營,分享閱讀帶來的樂趣。用許知遠的話說:“我們是在用自己的收入供養自己的興趣。” 2006年3月5日,詩人西川在單向街做了第一場沙龍,隨后,洪晃、陳冠中、閻連科、廖偉棠、莫言、嚴歌苓等人紛紛來到沙龍演講。這種讓思緒以面對面的方式進行傳播的沙龍,凝聚起一批粉絲,也就是之后單向空間新媒體的基礎用戶。 圓明園店遭遇房租漲價,單向街面臨著第一次危機。此時,藍色港灣拋出橄欖枝,邀請單向街入駐。這次搬家讓單向街從一個偏僻的烏托邦,融入商業洪流當中,開始被更多人認識。繁華的鬧市終于讓單向街嘗到收支平衡的滋味。只是,和圓明園同樣的高租金問題,讓單向街再次面臨無處可去的境地。 “我承認,我們這一路都是非常幸運的!”回顧過往,于威和許知遠相視而笑。愛琴海和朝北大悅城伸出援手,幫單向街度過難關。 就在被一些功利的商家要挾的時候,也有一些尊重文化的商業地產,主動為單向街提供支援,希望用它的品牌號召力聚拢相應的客群。單向街因為側重沙龍,和加入咖啡館的業態,名字正式改為“單向空間”。這是順勢而為的改變,單向空間的包容度越大,它承載的東西就越多,創新的可能性也越大。 “互聯網時代,百貨業已經轉向體驗經濟,單向街這種文化品牌是一種促進。朝北大悅城和愛琴海的租金,基本是免費的,只從我們銷售收入提取部分補償。在朝北的成功案例之后,很多商業地產開始邀請我們,張帆每天幾乎都會接到電話,別墅也有,還有外地的。直接說,給你們一個面朝大海的1千平米的位置。我們很珍惜這樣的機會,但也不想盲目擴張,連鎖的方式是不適合單向街的,我們更不想用這樣的方式去套一大筆錢。因為我們未來盈利來源不是實體,而是衍生業務,尤其新媒體這塊。” (單向街創始人,著名知識分子:許知遠) “微在”的編輯只有7個人,都是八零、九零后。于威除了宏觀上的把控,內容都放手給編輯們做。“雖然我的媒體經驗夠豐富,但是現在的內容都是新語言、新的表達方式,應該讓熟悉它的人去創作。” 翻看“微在”的文章,“普京首次透露最多再當十年總統就夠了,以及自己秘密的渴望!”;“哈利波特里的男演員們都變成小鮮肉了!!”;“16 個學校食堂神級黑暗料理,沒吃過的人生是不完整的!”……點擊誘人的標題后,內容都是信息量極大,深入淺出的輕松文章。 商業化的時代,物質的潮流裹挾,但人文主義和需求是存在的,還有很多人在做令人尊敬的事,找到他們并放在單向空間的平臺上,讓更多人去了解、認識他們,影響更多人。現在,于威和許知遠正致力于這個方向。至于商業運營,于威充滿自信。這個有10年互聯網經驗的女性,是VC看好的投資對象。這些敢于用自己的錢養一個書店九年的股東們,是風投信任的團隊。就像置信資本的投資顧問說的那樣:“投資,其實就是投人。” 從一家社會型企業轉型商業化,公共知識分子許知遠覺得單向空間可能是個“變形蟲”一樣的企業,以后可能是做旅館、設計產品、可能涉足任何行業。“就像維珍老板,以前是做音樂的,后來做過農業、傳媒、航空公司、航天……互聯網時代讓很多事變得可能了。”單向空間能利用資本的力量,進行多元化產品研發,實現自己的文化價值和影響力,最終成為國內最成功的書店商業化逆襲案例。 采訪結束,當我們準備告辭時,許知遠忽然補充了一句:“未來都是高度會思考的公司才是領先者,我們希望成為高度有思想性的公司。” 對話許知遠 鈦媒體:光合作用、第三極書局、“風入松”都倒閉了,三聯書店也退出了廣州……書店現狀前所未有的低迷,單向街是否有所觸動? 許知遠:光合作用的倒閉對我們有一定的觸動,感覺那么好一個書店就關門了?他們是資金問題導致的,但是資金對我們是問題,其實也不是問題,因為我們從5個到13個股東,沒錢了股東就拿錢進來,所以之前我們更像個NGO。 鈦媒體:那商業化轉型又是怎樣一個契機? 許知遠:去年年底,張帆、于薇和我說,不要做別的事了,專心把單向空間做好。感覺文化被排擠到很邊緣的位置了,我們才開始想到把它當商業去做。 鈦媒體:風投是如何與你們接觸、合作的? 許知遠:這個VC是朋友帶來的,其實也是雕光、蘑菇街、果殼、窮游的投資方,叫摯信資本。它是專投清新類的,當時談,他們想叫我們把事情做大一些,建議我們在媒體方面做一些考慮,我們之前都在傳統媒體,現在也想在新媒體做嘗試。 鈦媒體:風投是如何與你們接觸、合作的?第一輪投了多少? 許知遠:第一輪投資1千萬美金。 鈦媒體:看你們一直在提Young thinkers,這究竟是什么? 許知遠:是尋找時代特別的人,以及塑造下一個時代文化標簽。現在是一個高度混合的社會、人的角色發生變化,現在的年輕藝術家也是創業者。這些人可能是未來的書寫者,重新定義者。 鈦媒體:你眼中的未來是怎樣的? 許知遠:我對多元社會有相信。多元信息里,人的可能性被最大的激發出來。教育模式被打破了。社會變成一個巨大觀念驅動,模糊了,整個社會挪到個人身上,個人同時豐富化、也干憋化,任何事都有可能了。 鈦媒體:最近在看什么書? 許知遠:在看四書五經,因為要研究康有為和梁啟超。 (文/美圻 攝影/國清)(全文見BT傳媒《商業價值》雜志6月新刊,網絡獨家首發鈦媒體)鈦度要點
千萬別和我們學!
創建“微在”,是回國之后于威最興奮的事情
鈦媒體 2015-08-23 08:54:21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