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丨愛情猶如羞澀的花,需要時間來綻放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微信ID:mansuzhou

『繁華靜處遇知音,閱讀點亮心生活』




人們常說,愛情是文藝創作的永恒主題。不同意這個意見的人,恐怕是不多的。愛情同時也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東西。即使后來出家當了和尚,與愛情完全“拜拜”;在這之前也曾淌過愛河,受過愛情的洗禮,有名的例子不必向古代去搜求,近代的蘇曼殊和弘一法師就擺在眼前。


可是為什么我寫《人生漫談》已經寫了三十多篇還沒有碰愛情這個題目呢?難道愛情在人生中不重要嗎?非也。只因它太重要,太普遍,但卻又太神秘,太玄乎,我因而不敢去碰它。


中國俗話說:“丑媳婦遲早要見公婆的。”我遲早也必須寫關于愛情的.


根據我個人的觀察與思考,我覺得,世人對愛情的態度可以籠統分為兩大流派:一派是現實主義,沒有把愛情神秘化、理想化。沒有卿卿我我,鴛鴦蝴蝶. 這對某些高人雅士來說,這實在有點大煞風景,仿佛在佛主頭上著糞一樣。

另一派是理想主義, 中國的梁山伯與祝英臺是世所周知的。誰能懷疑這種愛情的純真呢?就中國來說,民間類似梁祝愛情的傳說,還能夠舉出不少來。“誓死不嫁”和“誓死不娶”的真實的故事,則所在多有。這樣一來,愛情似乎純真\圣潔得不得了。

這些封建的愛情“俱往矣”。今天我們怎樣對待愛情呢?我明人不說暗話,中國古人說:“食、色,性也。”愛情,特別是結婚,總是同“色”相聯系的。家喻戶曉的《西廂記》歌頌張生和鶯鶯的愛情,高潮竟是一幕“酬簡”,也就是“以身相許”。個中消息,很值得我們參悟。

我們今天的青年怎樣對待愛情呢?這我有點不大清楚,也沒有什么青年人來同我這望九之年的老古董談這類事情。


據我所見所聞,那一套封建的東西早為今天的青年所揚棄。如果真有人想向我這愛情的盲人問道的話,我也可以把我的看法告訴他們的。如果一個人不想終生獨身的話,他必須談戀愛結婚。這是“人間正道”。但是千萬別浪費過多的時間,終日卿卿我我,鬧得神魂顛倒,處心積慮,不時鬧點小別扭,學習不好,工作難成,最終還可能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這真是何苦來!


我并不提倡二人“一見傾心”,立即辦理結婚手續。我覺得,兩個人必須有一個互相了解的過程。這過程不必過長,短則半年,多則一年。余出來的時間應當用到刀刃上,搞點事業,為了個人,為了家庭,---

  

在舊社會實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辦法,男女青年不必傷任何腦筋,就入了洞房。我們可以說,結婚是愛情的開始, 最后終成“綠葉成蔭子滿枝”.


到了現代,實行自由戀愛了,有的時候結婚竟成了是愛情的結束。西方和當前的中國,離婚率頗為可觀,就是一個具體的例證。據說,有的天主教國家教會禁止離婚。但是,不離婚并不等于愛情能繼續,只不過是外表上合而不離,實際上則各尋所歡而已。

在中國,我們創造了一個月老,他手中拿著一條紅線,誰被紅線拴住,不管是相距多么遠,天涯海角,恍若比鄰,二人必然會走到一起相愛結婚。


從前西湖有一座月老祠,有一副對聯是天下聞名的:“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是前生注定事莫錯過姻緣。”多么的質樸,多么的有人情味!


對某些人來說,“前生”和“姻緣”顯得有點渺茫和神秘。可是,如果每一對夫婦都回想一下你們當初相愛和結婚的過程的話,你能否定月老祠的這一副對聯嗎?

我自己對這副對聯是無法否認的,但又找不到“科學根據”。我倒是想忠告今天的年輕人不妨相信一下。


——本文選自《季羨林談人生》


相關推薦

這是一本探討有關于生活態度的書籍。緣分、命運、容忍、寬容、朋友、成功、知足、愛情、孝順——季羨林先生結合自身九十多年的生活體味,感悟有關于人生的種種,成就了一本參悟人生的集大成之作。



慢書房 2015-08-23 08:55:48

[新一篇] 遙遠的葵花地·稻草人 李娟·作品

[舊一篇] 你召喚我成為兒子,我追隨你成為父親 北島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