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讓人必然變聰明的故事

>>>  深入傳統文化及個人修身養性  >>> 簡體     傳統

前幾天,官方媒體報道了貴州一些貧困地區的狀況,你看了會很震撼:有些鄉村基本還是文盲,有人仍然住在茅草屋里,有人一年只能吃三次肉,炒菜的時候拿肥肉擦一下鍋就算有油了。不是官方媒體報,我是不敢轉的,一定有人說是造謠。


你不幸出生在這些地區,你的命運多半是貧窮、無知及饑餓。智商高得像愛因斯坦一樣,也得浪費掉。


如果發生一件下面的事,我相信,你會歡喜、感動,并流下眼淚:


一對上海的富裕夫妻,剛好來到貴州的貧困地區,見到這些無望的家庭與孩子,悲傷之后生憐憫,他們本身也喜歡孩子,經過慎重考慮,他們決定收養自己遇到的一位聰明孩子,他們給孩子赤貧的生父母留下一筆錢,足以讓他們蓋新房、買糧食、經常能吃肉。


生父母免于饑寒,養父母得到撫養的快樂,孩子在上海成長、受教育,盡展天分,真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愛因斯坦。


這是多好的事啊。


讓我把故事繼續發展,讓你更歡喜、更感動,流下更多眼淚。


這對上海夫妻,經過這次收養,忽然意識到:像上海一樣的發達地區,還有許多富裕的、有同情心的、有迫切情感需求的夫妻,愿意收養孩子;在貧困地區,還有許多無力的、無望的、無法照顧孩子的家庭,愿意孩子被收養。


他們牽線搭橋,于是更多的生父母免于饑寒,更多的養父母得到撫養的快樂,更多的孩子在上海成長、受教育。


對于他們促成好事,感激的當事人送他們禮物,支付報酬,是多么自然的事。


這種孩子撫養權的轉讓,算是自古以來一直存在的自發救濟,在傳統戲劇中,這個情節經常出現:遇到饑荒,災民只好將兒女賣掉,以換取活命。確實凄慘,但沒有這種自發的救濟,一家人只好一起餓死。試想一下,你是絕望的父母,有人給你糧食,然后你知道自己的孩子到了一個有飯吃的新家,至少,是能減輕一點絕望的。


我這個七零后,知道農村、縣城、四線三線二線一線城市的生態,對過繼、抱養,從小見得多了,撫養權的轉讓,凄凄慘慘的是少數,有人兒子多,想要女兒,有人女兒多,想要兒子,一合意,就換了;有人無法生育,有人又不想要孩子(比如非婚生育、性侵受孕、亂倫受孕),孩子轉移到了一個更受珍惜的家庭,皆大歡喜。


有些消息靈通的人,比如產婆、商人,為人搜集信息、撮合好事,拿一點報酬,很受尊重的。


我小時候有些朋友、玩伴,就是轉移了撫養權的,他們也知道自己生父母是誰,兩家人大方保持來往的也不少,這其實對養父母也造成了一定的壓力:我的家庭要更好,我要對這孩子好,否則,TA一長大就跑回去了。


當然,這種一直存在的、自然而然的事,甚至可以拯救許多家庭悲劇與困境的撫養權轉讓,現在很難存在了,因為,參與者極有可能被貼上人販子的標簽,那些情緒激動的人,看不見標簽后的事實,罵你是輕的,打你、弄死你都有可能。


你,我親愛的讀者,你一定不是情緒激動的人,就算有觀點讓你一時激動,你肯定會先讓自己冷靜,半個小時后,你看到了別人看不到的:那些看起來是壞事的,原來是好事;那些看起來是好事的,原來是壞事。



連岳 2015-08-23 08:56:11

[新一篇] 一個前任的自我修養

[舊一篇] 女神都已隨風去,你尚留戀什么鬼?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