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深入傳統文化及個人修身養性 >>> | 簡體 傳統 |
對中國傳統文化稍有了解的人,就一定知道有關“八仙”的傳說。所謂“八仙”是指漢鐘離、張果老、鐵拐李、曹國舅、呂洞賓、韓湘子、藍采和、何仙姑八位仙人,他們都是凡人出身,苦修積善才修練成仙。八仙之中有一位唯一的女性,就是何仙姑,她在八仙中好似萬綠叢中僅有的一點紅,因而也就格外地引人注目。 何仙姑原名何瓊,唐高宗開耀元年出生于零陵一戶普通的莊戶人家。當地人說,在何瓊出世的那天,一團鮮艷祥瑞的紫氣籠罩在何家茅屋的上方,一群仙鶴在紫氣中上下飛舞,不一會兒,一只碩壯的梅花鹿馱著一個扎小辮、身系紅肚兜的女童飛奔闖入何家,就在這時何母生下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女嬰。 提起何瓊的家鄉零陵,可是一個山青水秀的風水寶地,據《史記》記載:“舜葬于江南九嶷,是為零陵。”先圣舜帝就葬在零陵的九巍山。零陵城正位于瀟、湘二水匯合的地方,北望南岳衡山,南依巍巍五嶺,是楚粵之門戶。零陵郡西有一座云母山,山上盛產五色云母石,云母石是古代服食求仙的上藥;一條清澈婉蜒的小溪由山上奔流而下,稱為云母溪,何瓊家就在秀美的云母溪畔。 喝云母水長大的何瓊,出落得美麗靈秀,她自小就喜歡一人在云母溪邊嬉戲漫游。十四歲那年,她在云母溪畔遇見了一位白發蒼蒼的長胡子老翁,老翁向她詢問了一些當地山水的情況,何瓊都伶俐地一一作答,老翁非常高興,從自己的背囊里取出一枚鮮靈靈的蟠桃送給何瓊,何瓊接過,謝了謝老翁,然后三下五除二地把蟠桃吃下了肚,老翁看著她吃完,滿臉笑容地點點頭,轉身就不見了。回家后,何瓊一連幾天都不感饑餓,因而也就不想吃東西,精神卻比以往更旺盛,一個月之后,何瓊又在云母溪邊遇菱到了那位老翁,這次老翁把她帶到云母山上,教她如何采集云母以及怎樣服食云母。何瓊按照他的話,每天到云母山上采食云母,漸漸感覺到自己身輕如燕,往來山頂,行走如飛。此外,她還能辨識和采摘山中的各種仙草靈藥,為附近的百姓治療各種疾病,且能預測人事,因此周圍的人都稱她是“何仙姑。” 何瓊得道成仙的消息一傳十,十傳百,越傳越遠,最后竟傳到京城皇官武則天耳中。 當時武則天是唐高宗的皇后,卻把持著朝庭實權。武則天自小受母親的影響信仰佛教,及至作了皇后,她又極力在宮內和全國上下推崇佛教,想以此壓倒李唐王朝所尊奉的道教勢頭,并利用某些佛經作為她篡位稱帝的理論根據。佛教“法相宗”宣揚“二空”,就是說要把自我與萬物都看成是空泛虛無的,這樣才能達到宇宙萬物與我合而為一的高渺境界;通俗他說,就是用心感悟,作到物我兩忘,那么就能白晝飛升、騰云駕霧、長生不老了。武則天對這一點十分信服,當她聽說零陵地方出了一個何仙姑,能夠不食人間煙火,自由往來于山岳之巔,感到十分有興趣,特地派人前往探視,并賜予何仙姑一襲朝霞服。何仙姑接受了朝霞服,興致勃勃地穿戴起來,周圍的百姓聞訊從四面八方趕來觀瞻,只見何仙姑身上霞光萬道,煜煜奪目,好象神仙下凡;鄉親們見狀大驚,不由自主地齊齊跪倒在地,朝何仙姑頂禮膜拜。何仙姑心中頗感自得,然而她母親卻大感恐慌,心想:“這樣的女兒,誰家還敢娶她呀!” 果然不出何母所料,何仙姑十八歲時,她母親急急地請媒人為她擇婿,雖然何仙姑出落得鮮花一樣漂亮,但因本事太大,竟沒有誰家敢娶。何母憂心忡忡,何仙姑自己卻若無其事,整天里出于山野鄉村,忙著給人采藥治病,過得十分充實。 一天,何仙姑進入云母山密林深處采藥,遇到兩位神奇的人,他們中有一個瘸腿的老漢,手拄鐵拐,身背碩大的酒葫蘆,衣著襤樓,形似乞丐;另一個著一身整潔的藍布衫,手持藥鋤,肩背藥筐,神態甚是俊逸。這兩人在何仙姑前面不遠的地方,一搭一唱,口中念念有詞,不一會兒,竟騰空而去,不見蹤影,這兩人乃是八仙中的鐵拐李和藍采和。何仙姑留意著他們的樣子,念叨著偷學的口訣,居然也能夠象他們一樣,凌風駕云,飛越山谷。從此后,她常常一人悄悄來到深山中修練,身法愈來愈熟練,也越來越能飛得遠。她利用這種功夫時常飛到遙遠的大山中,朝去暮回,帶回一些奇異的山果給家人品嘗,家人吃了覺得香甜可口、精神倍增,但終究不知是何種果實。 見她每日早出晚歸,何母心生疑慮,盤問她到何處去干何事了,何仙姑拗不過母親,就說每日往名山仙境與仙佛談論佛道去了。漸漸地,何仙姑通曉佛道的消息又傳開了,武則天聽說后,派使者前往零陵,備妥鑾輿,召請何仙姑前往東都洛陽論佛道。眾官員與何仙姑一同跋山涉水來到洛陽城外,在等船渡洛水時,眾人突然不見了何仙姑的蹤影,使臣大起恐慌,連忙命人四處尋找,卻沒找到一點蛛絲馬跡。眾人嚇得坐在洛河邊發呆,薄暮時分,何仙姑翩然凌空而降,不急不忙地告訴使者:“我已前往禁宮見過了天后,你們可以回朝復命了。” 使臣將信將疑地回到洛陽宮中,一打聽,果然何仙姑當天來拜見過武后,并和她在宮中作了半日長談,使臣們為之驚訝不已。 據說何仙姑在宮中與武后大談長生不老之術,她勸說武后,要長壽首先要做到寡欲,摒絕聲色,看破名利;其次則要多行善事,須扼制酷刑,嚴禁誣枉,施行仁政,修德積福。同時她還論及治國安邦之道,務必要親賢臣遠小人,萬萬不可以以異姓人為皇嗣。她所言及的內容,竟是對武后十分有針對性的。 武后是個聰明人,何仙姑一番入情入理的話,她聽在心里,也漸漸地付諸行動,不久,來俊臣等一班酷吏一一遭誅;接著重用賢臣狄仁杰:至于皇嗣一事,武后本想立侄子武承嗣為太子,在狄仁杰的忠諫下,她遵循了何仙姑的告誡放棄了立異姓的初衷。至于清心寡欲、摒絕場色、看破名利等項,已經沉溺于情欲和權欲之中的武則天卻始終無法做到,所謂到了迷途難返的地步。 武則天為了酬謝何仙姑的一番美意,特下令零陵地方官吏在零陵城南的風凰臺,建造了一座雄偉的會仙館,作為何仙姑講道弘法之處。何仙姑在講道之余,常坐在館前的石階上,剝食一種圓形的仙果,并隨手將果核四下拋去,后來,會仙館的四周長出一株株荔枝樹,這些樹上結出的荔枝竟都是翠綠的青皮荔枝,人們稱為“鳳凰臺上,荔枝掛綠”。 何仙姑還題了一首“鳳凰臺”的詩: 鳳凰云母似天花,煉作芙蓉白云芽; 笑煞狂徒無主張,更從何處覓丹砂。 這首詩表面是寫鳳凰臺,實際上詩里晴藏著服食求道的真諦服食云母的方法。人們從何仙姑服食修煉的特點,說她是道教信徒;也有人根據她講道說法的思想內容,把她歸于佛教弟子,實際上,何仙姑可以說亦道亦佛,又非道非佛的人物。本身已臻天人合一的境界•凡間的佛道豈能框定她! 一天,何仙姑突然靈感頓至,寫下了一道“題麻姑峰”的詩: 麻姑笑我戀塵囂,一隔仙凡道路遙; 飛去滄州弄明月,倒騎黃鶴聽吹簫。 這首充滿仙韻的詩似乎暗含著某種預兆。果然,唐中宗景龍元年的某一天,二十六歲的何仙姑坐在鳳凰臺上,仰望著蒼遠的天空出神,忽然看見鐵拐李站在遠處的云端、舞動著他的鐵拐,似乎是在招呼她。不知不覺中,何仙姑的身體象彩鳳一般冉冉升起,凌空而上,追隨著鐵拐李而去。她腳上的一只珠鞋這時掉落在地上,第二天,珠鞋墜落的地方忽然出現一口水井,井水清澈甘甜,陣陣異香撲鼻,四周井欄,形狀恰似一只弓鞋的模樣,當地的人們在井旁建了一座何仙姑廟,日日香火鼎盛,因為那水井里的水,不但清涼解渴,而且能治愈各種滴疾,因而為遠近人們津津樂道。 何仙姑白日飛升,得道成仙,從而成為八仙中唯一的紅粉。成仙后的何仙姑念念不忘人間的疾苦,經常在南方一帶行云布雨、消除疫災、解救苦難,凡是善良人需要她幫助,只需默默向天空祈禱,她就能象“及時雨”一樣趕到,給予人們以神奇的力量。
2015-08-23 08:56:54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