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四川94歲抗戰老兵體內藏子彈 60年后才知情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老兵段知財展示自己的X光片。



騰訊新聞獨家策劃:老兵不朽,搜尋你身邊的抗戰老兵


6月初,四川達州抗戰老兵段知財展示自己的X光片,顯示體內左髂骨處有一顆子彈。


據介紹,94歲的段知財老人分別于1943年和1950年參加了抗日戰爭和抗美援朝,在期間曾受過兩次傷,至今手臂下仍有被子彈擦傷的印記。兩年前,段知財腹部疼痛加劇,家人將其送往醫院做X光檢查時才發現了這顆子彈,老人60年來一直不知道這一事實。


“父親偶爾會說他左腹部隱隱作痛,誰都想不到居然在左髂骨位置有一顆子彈!”6月9日,達州市民段家志告訴四川新聞網記者,2013年8月29日,因父親段知財腹部疼痛加劇,家人將其送往通川區中醫院做X光檢查時才發現,父親體內左髂骨處有一顆子彈藏身體內,但奇怪的是就連父親本人都不清楚這是怎么回事,至今原因成迷。


6月9日下午,在達州市通川區一小區宿舍樓5樓,記者見到了曾參加過抗戰以及抗美援朝的老兵段知財及其家人。如今已94歲的他記性不如往日,在記者與其兒子交談的過程中偶爾能附和上一些話語。


據段知財老人兒子段家志介紹,父親生于1921年12月,系渠縣三匯鎮方碑村人。1943年,父親從家鄉毅然報名參軍,徒步赴梁平過大竹,坐飛機到云南沾益。經過簡短的軍事訓練,又趕赴印度蘭姆伽訓練近大半年,與美軍共同在緬甸對打擊日本鬼子,曾戰于孟拱、密支那等地。1950年,父親還隨軍參加了抗美援朝,退役后回到渠縣老家。


“還記得我們還是孩童的時候,父親常常講訴他當兵時候的故事。”段家志說,在他印象中記憶深刻的是,1944年,當父親他們穿越無人區前往緬北重鎮密支那時,在行軍途中有時一整天也爬不上一個山頭,上坡時要攀藤附葛而上,下坡往往是一溜就是30多米的陡坡。途經的都是荒蕪人煙的原始森林、熱帶橡膠林和闊葉林。大雨一來,連解開雨布的時間都沒有,當披上雨衣,火辣辣的太陽又出來了;等收好雨衣時,大雨又來了。


圖集

了解老兵受傷中彈經歷

“就連小時候我跟哥哥姐姐玩水,都被父親狠狠地教育了,他說我們不節約。”段家志說,父親告訴他們,水是當年他們當兵時最大的障礙,爬到半山或山頂時,若沒水源只能喝馬蹄坑里的水,或者宿營時,將鋼盔收集雨水。


據段家志介紹,當2013年醫院查出父親體內藏有子彈時,父親曾慢慢地試圖回憶過去,在他當兵的那些年里曾受過兩次傷,至今手臂下仍有被子彈擦傷的印記。據介紹, 1944年8月上旬,他們歷經近100天的日夜激戰,攻克了滇緬公路之要沖—密支那,當時好多四川戰友都犧牲在緬甸,而父親段知財在那場戰爭中受了傷。1950年,段知財隨志愿軍在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由于他在朝鮮戰場上表現優秀,很快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倍受鼓舞的父親,一上戰場總是沖在最前面。1951年4月,在一場奪回被敵軍占領的大橋時,父親被敵軍飛機丟下的炸彈炸暈了過去。直到他醒來后發現身上多處受傷,身邊還躺著不少戰友。所幸經過救治,父親終于慢慢好了起來。


直到1953年,父親隨部隊回國,之后退役回到渠縣老家,過起了老百姓的生活,身體也一直很健康。期間父親還當過生產隊書記、隊長等職務,直到他60多歲退休才在老家務農。“前些年,父親時不時感覺腹部和頸子痛,去醫院檢查也沒發現大問題,所以沒放在心上。直到2013年,父親因腹部和腿部疼痛難忍時,家人將其送到醫院照片才發現身體內藏有一顆子彈。”段家志說,當時父親看到醫院檢查結果時感慨萬千,家人甚至提出想找醫院做手術取出子彈,卻又担心父親年紀太大做手術徒增危險。“看到父親時不時的疼痛難忍,我們做兒女的十分心痛。”


6月9日晚,為了解老人身體內子彈形成的原因,四川新聞網記者聯系上達州軍分區醫療所骨科醫生楊志才。“根據醫院檢查結果分析,藏在段知財老人體內的子彈約有3厘米,因子彈系金屬物品,可以在骨內長期存留。”楊志才醫生告訴記者,因為老人體內的子彈彈頭朝上,應該不是從腹部打入,所以腹部看不見明顯的傷痕印記。因此,老人很有可能是傷者在戰爭過程中采用臥姿時,子彈從老人臀部向上打入。鑒于如今老人年事已高,不建議通過手術取出子彈,平時可以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鍛煉,力爭減輕疼痛感。(四川新聞網 張驥影)


看抗戰老兵六代同堂


網載 2015-08-25 16:36:28

[新一篇] 九如巷張家的最后一個女孩,已然仙去

[舊一篇] 熱圖精選:臺戰機身披飛虎隊涂裝 貼擊墜日機標志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