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圖作者東晉奇人顧愷之“三絕”傳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第四章

圖作者東晉奇人顧愷之“三絕”傳

東晉奇人顧愷之。20歲作江寧壁畫光照一寺,為寺募錢百萬:《洛神賦圖》、《列女仁智圖》、《女史箴圖》三大長卷開一代畫風,名滿天下,師傳百代。躋身“六朝三杰”之首。且縱橫于東晉官場數十年,游戲賞悅于當途大吏權臣桓溫、殷仲堪、謝安、桓玄之間,62歲卒于官位。史稱其“愷之有三絕:才絕、畫絕、癡絕”,“長康矜能過實,談諧取容,而才多逸氣,故有三絕之目。”而其終以“畫絕”名世歷代,而其才、癡二絕世多不知,故述其傳以饗讀者,以證洛圖之所以成就。

顧愷之,字長康,東晉無錫人。出身于官宦家庭。其父為東晉尚書左丞,相當于今天的副部級高干。因而,擁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條件。少年以博學才氣聞名。一生游歷于官場之中,卻終身以作畫為業。雖身冠“三絕”之名,但終以畫絕名世。與后來南朝的名畫師陸探微、張憎繇并稱“六朝三杰”,且冠三杰之首。

在他二十幾歲的時候,他的繪畫就有了很高的成就。而且相當自信、自負。大言不慚,當不當仁也不讓。因以史稱其常“矜能過實”。適逢南京名剎瓦棺寺初建,眾僧邀請名人大戶們為寺里募捐善款,先報捐者報價沒有超過十萬的,哪怕是那

些已晉身為士大夫的人們也不過如此。但是,到了顧愷之報捐時,卻語驚四座,令滿堂僧眾瞠目結舌,竟然報出一百萬的天文數字。眾僧見他不過一少年寒士,認為他信口胡說,但又不好駁回,便請他拿出“捐單”。而顧愷之卻請寺僧為他準備一而空壁粉墻,然后開始封閉做壁畫。

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畫了一幅維摩佛祖的畫像,但卻不點躥子,而對僧人說:你們馬上貼出告示,我要開始為畫像面最后的點睛之筆了,可以開放請眾人前來觀看。但第一天來看的,要捐出10萬錢:第二天來看的,要交五萬錢;第三天則各隨其便施舍。在他畫睛點眸時,將封閉的遮蔽物去掉后,畫像的光彩竟然光照全寺,來觀看施舍的人擁擠得推不動、操不開,三日內竟然募足一百余萬。《京師寺記》稱:“及開戶,光照一寺,施者填咽,俄而得百萬錢。”他不但由此而一舉成名,而且他所繪的《維摩詰像》的藝術造詣,相當高超,畫出了一種清瘦如病之神態,就連后二杰的效仿,都“終不及矣”。他的一生畫了許多名畫,但今天流傳下來的名作大抵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斫琴圖》、《列女仁智圖》等等,且每圖各具風采,絕不類同。盡管我們見到的都是摹本的印刷品,卻仍很可觀。

最有名的是《洛神賦圖》與《女史箴圖》。后圖是以晉朝名士張華所著的《女史箴》為文本素材進行創作的獨立畫卷。畫卷中的每個歷史人物都相對獨立,各配以張華原文一段,全卷各圖又首尾銜接、逶迤連綿不絕、呵成一氣。所以后人評他的長卷畫時,稱其“緊勁連綿,循環超息,調格逸易,風趨電疾”。

我們今天能領略到的《女史箴圖》是宋代人的摹本。現存圖本中大體上有九組人物畫,每組畫側均書有一段女箴之語。

第一組是漢成帝的妃子馮婕妤為其挺身擋熊圖。描繪的是漢成帝在觀賞獸欄時,一頭黑熊卻破欄而出,眾宮人都嚇得四散奔逃,只有此女卻挺身為成帝擋熊的歷史故事。

第二組是班婕妤跟在帝車后面從行,而不肯同輦炫寵抬高自己的身價。以防微慮遠的故事。

第三組是日月山川圖,以寫月滿則虧,日中則昃之意。而月之左下角則有一弓弩手欲射二飛雉,右則高山。以示高山由塵積而成,高飛須防弓箭的居安思危、居寵慮衰,而修身以防

微杜漸之意。

第四組是兩位仕女分別在對鏡梳妝、修面,以警世人只知

修臉,而不知修身之意。

第五組是一幅夫妻同床而坐帷帳中之圖。以示善言善行,雖千里可應;如不善,雖夫妻之間亦不能容之意。

第六組是一幅三世同堂、子孫繁盛、闔家歡坐圖。以示慎言慎行,榮辱由此而生之意。示人不可恃貴,不可矜榮,天道忌盈,而人須戒微慎獨,方有子孫繁盛。

第七組是一男士揮手拒女圖。以示歡不可瀆,寵不可專,愛極則失意。男女間因歡而失敬,因寵而生妒,則必致恩斷義絕、歡盡寵衰。

第八組為一宮女獨坐靜思圖。示經常反躬自省,靜坐當思己過,處處小心翼翼,自是福興榮顯之道。

第九組為女史告姬圖。一管理后宮的女史官秉筆而書,向宮姬女妃宣誡女德。之后有乾隆所繪墨蘭一幀附麗。

以上是該圖的圖本部分。卷首前則有“彤管芳”三個大字;卷尾接有宋徽宗瘦金體手書女史箴文的書法;之后為乾隆手書稱贊顧愷之與此畫的書法手跡。而前后收藏、鑒賞之印鑒星羅棋布,很少見如此珍貴者。而此畫亦是顧愷之最有名的傳世之作。

其人物畫作不但有漢代古風,人物形象生動,衣帶飄飄,而且以傳神為勝。后人名家評介“六朝三杰”的人物畫時,是這樣評價三者的:“像人之美,張(僧繇)得其肉,陸(探微)得其首,顧得其神。神妙無方,以顧為貴。”

畫風一直為歷代所追循效法,就是最有名的閆立本、吳道子也

而且他的

“無不以顧愷之的畫跡為摹本,受到他的影響”。還有他的《列女仁智圖》,所繪多為歷史人物故事,如孫叔敖母、伯州

恭妻、衛懿公母、衛靈公夫人、叔向母、漆室之女等人物栩栩如生,絕不亞于《女史箴圖》與《洛圖》,最具古風。以上就是其之所以被稱為“畫絕”的點滴介紹。下面再來統觀一下他基如何“才絕”、“癡絕”的。

顧愷之早年就很有文才,但自視過高。他曾寫過一篇《箏賦》,便自稱:“我這篇賦作,可以和前朝嵇康的絕響琴藝比美。不賞識的人就請你寫一個拿來我看看;能夠深通此賦者,必以高見而顯貴。”其自負其能概如此。但其所自負者自有可負之處,而不是那種只有半桶水卻要淌得很的那種自負。也不是那種讓人討厭的自負。他的應對機敏與語言夸張藝術就是他的一絕。非但不讓人對他有顯才揚己之厭惡,反以傻乎乎的諧謔讓人們喜歡他。

早年,他曾在執掌朝政權傾一時的桓溫的大司馬府中任參軍之職,很得桓溫親寵。桓溫去世后,他去拜墓賦詩稱:“山崩溟海竭,魚鳥將何依?”有人問他:“你就這樣憑吊桓公啊?可以聽聽怎么哭嗎?”他馬上答道:“聲如震雷破山,淚如傾河注海。”他以善夸張而令人常忍俊不禁,常常如此。

后來他到荊州督都殷仲堪的帳下任參軍,經常乘船回老家會稽。所以,殷仲堪便借給他一面布帆供他使用。有一次船行到一個叫破冢的地方,遭遇大風,船被摔破了,但人、帆俱安。于是,他寫給殷一封信說:“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穩,布帆無恙。”而此語竟成了代表一路平安的成語典故。回到荊州后,人們問他會稽山川的形狀,他不假思索地答道:“千巖竟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若云興霞蔚。”而“云興霞蔚”也成了后來文章的常用詞,只改一字稱“云蒸霞蔚”。還有一次桓玄、殷仲堪和他坐在一起玩同韻聯詩的游戲。先是以“了”字為韻,且句中須有了結意。于是他先說;“火燒平原無遺燎。”桓說:“白布纏根樹旒。” 殷說:“投魚深泉放飛鳥。”然后又做危語聯。桓說:“矛頭折米劍頭炊。”殷說:“百歲老翁攀枯枝。”他還沒來得及說,旁有另一參軍則說:“盲人瞎馬臨深池。”而這后一句也成為了典

故成語,但殷仲堪卻生氣地說:“這欺人太甚了吧!"

而去。因為殷仲堪只有一目。

他在繪人物畫時,經常久不點睛,有時過數年后,其點睛。有人問他為什么,他答道:“人的四體好壞本業?為么妙處,而傳神寫照則正在阿睹中。”他很喜歡嵇康的四言詩,曾為其做圖,一邊做圖一邊說:“手揮五弦易,目送歸鴻難。”在畫謝琨像時,畫面有石巖,他就說:“這小子應當把他放到山溝里。”想要給殷仲堪畫像,殷因有目疾而不同意。可是他卻說:“正為了你的眼睛好看才畫呀!我畫你那只自自時,先正常點眸,然后用飛白一掃,就像輕云蔽月般,多美啊!”殷才同意他畫像。

還有一次,他挑了幾幅好畫把前面的封口封好了后送給桓玄。桓玄則拆開后面的封口后,拿出一幅來又把后封口封好。把偷出來那幅又送還給他說并沒拆封。他左看右看是自己的畫,但那原畫封真的沒拆開,于是自言自語地說:“妙畫通靈啊!就像仙人登仙一樣,可以變化而去呀!"

在他擔任散騎常侍一職時,有一次與謝瞻共同在朝中值夜班。這天恰好風輕月朗,他便跑到窗外去對月吟詩。吟一首,謝瞻在窗里叫一次好,他就思如泉涌般地不斷吟下去。后來謝瞻困了,想睡覺,便找來個替聲的衙役,替他叫好,一直到天亮,他就一直吟到天亮而未發覺

這個人就這么“癡”, 又這么有才,這么幽默可愛,總是給別人帶來快樂,所以他所接觸到的人沒有不喜歡他的。謝安就說他是:“愷之體中癡、黠各半,合而論之,正得平耳!”意思是說這個人的身上有一半傻,一半狡猾,二者平衡

這個人還有許多逸聞趣事。

一下,不奸不傻。并稱他的畫是“有蒼生以來,未之有也”。

別人吃甘蔗時,先吃根部,可他卻總是從尾部開始吃。別人問他為什么?他自顧自地邊吃邊說道:“漸入佳境。”他有的時候也很壞,鄰居家有一美女,他很喜歡。求婚不成,他便把人家畫下來貼在墻上,用荊針扎在圖像的心窩上。此女由

是患了心痛的病。他便不斷地去獻殷勤,去追人家,還答應治好她的病。日久生情,此女就答應了他,這才把荊針從畫上拔去,那女孩的病也好了。

由于他十分迷信小巫術,所以桓玄送給他一片柳葉,并告訴他說:“這是樹上的蟬用以藏身的樹葉,用它來遮住自己,別人就看不見你。”他竟然信以為真,珍藏起來,一直到桓玄反叛兵敗溺死后,他仍深信不疑。經常把這葉子拿來遮自己,以為別人真的看不見自己。這也許正是人們稱他“癡絕”的原因吧!而天底下的聰明人多成不了什么大事,只有那些“傻子”才能干出一些常人所不能、所不及的事業來吧!


2022-12-08 18:55:33

[新一篇] 第三章 《洛神賦》與《洛神賦圖》淺說

[舊一篇] 第五章 《洛神賦》作者“文絕”曹植傳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