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關閱讀 |
![]() |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 簡體 傳統 |
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清平樂·村居
【南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這首曾經教課書里的名篇,那個臥剝蓮蓬的小兒,從教科書里的名篇走出,活靈活現的印在很多的人的腦海。《清平樂·村居》是南宋大詞人辛棄疾的作品。此詞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借此表現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以及他們的美好的農家生活描寫得惟妙惟肖,活靈活現,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表現出作者對農村和平寧靜生活的喜愛。全詞以白描手法,有聲有色、形象生動地描述了農村的鄉土風俗,呈現出一種清新、寧馨的風格。
回鄉偶書
【唐】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久不歸故里的詩人,充滿感慨的回憶一生流離顛沛。富于戲劇性的是,幾個小兒歪著腦袋搖頭笑問的場面,看見不相識的老頭子問:“老爺爺,你是從哪兒來的呀?”淡淡的一問,可能一呼嘯,又跑沒影兒了。在詩人,卻成了重重的一擊,引出了他的無窮感慨,全詩就在這有問無答處悄然作結,而弦外之音卻如空谷傳響,哀婉備至,久久不絕。
【宋】楊萬里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所見
【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野外林間,一小牧童騎著黃牛,大聲的吹著歌,像是炫耀,像是小孩子故意的逗弄。整個樹林全給他驚動了。 忽然,歌聲停下來,只見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緊閉,兩眼凝望著高高的樹梢。原來是要去捉正在樹上的知了,這一動一靜,一震林樾,一閉口,把小牧童可愛淘氣的機靈勁兒給寫出來了。
村居
【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村居》描寫出了一幅春天孩子們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風箏的圖畫,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動著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滿生機、春意盎然的農村生活圖畫。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們興致勃勃地放風箏。
觀村童戲溪上
【宋】陸游
雨余溪水掠堤平,閑看村童謝晚晴。
竹馬踉蹡沖淖去,紙鳶跋扈挾風鳴。
三冬暫就儒生學,千耦還從父老耕。
識字粗堪供賦役,不須辛苦慕公卿。
古代兒童游戲多種多樣,十分豐富。該前兩聯寫了兩種游戲,一是騎竹馬;一是放風箏。竹馬在地面上奔跑,跑來跑去晃晃悠悠連人帶“馬”沖進了爛泥塘里,好不掃興;風箏在空中飛舞,左搖右擺,又飛又叫,好不驕橫。值得關注的是,詩人寫風箏與風的關系時,手法與眾不同,他不說風箏憑借風力而飛,卻說風箏挾持風箏在大風中飛揚跋扈。在這里,作者把風箏作為主體,視它為生靈,真是把個風箏寫活了。
觀游魚
【唐】白居易
繞池閑步看魚游,正值兒童弄釣舟。
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
詩人池畔觀魚,有兒童在垂鉤釣魚,有感而發。這兩句是說,愛魚之心人各有異,我愛魚給魚施食,盼他長大;你卻垂鉤釣魚,為圖己樂。兩種心情是何等不同啊?即景寫情,對比強烈,極易發人深思,從中引出各種“心各異”的情狀和道理來。
鳳凰讀書 2015-08-23 08:53:43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