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幫系列之16 董浩云

>>>  小樂的精彩夢想  >>> 簡體     傳統

展現寧波幫人物董浩云源于寧波地域的航海精神,靈活機動的經商態度與創造事業的遠見卓識,刻畫熱心公益、注重教育的形象,描繪出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現代鄭和世界船王

董浩云1911年出生,祖籍浙江舟山,1927年中學畢業后考入航運業訓練班,1928年到天津航運公司當職員,后逐步升為常務董事,踏上了經營航運業的生涯。靠“勇于競爭,大膽創業”的精神,幾經努力,他開創了中國、亞洲和世界航運史上的多項“第一”,因而享有“現代鄭和”的美譽。他擁有各種船只149艘,總噸位達1100萬噸,其船舶的種類多、單船噸位大、機械設備新。董浩云是“世界七大船王”之一。《紐約時報》評論:“世界最大獨立船東”。他留給世界一個最大的商船聯合體,留給年輕人“海上學府”的船上教學模式,也留給香港第一任最高領導——他的長子董建華。

本片自描繪浙江舟山海港景色為開篇,講述董浩云從小對海洋與船只的興趣,并營造出一種規模宏大、氣象萬千的航海意境。在其讀書求學、打工創業的過程中,顯現出他立志的遠大,與勇于開拓、百折不撓的精神,以及為國為民的情懷。主人公從舟山海港出發,先后經歷舊時上海的繁華、洋務買辦時的天津、日寇侵略下的上海與重慶,以及航運業大發展時的香港,描繪出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通過幾個典型事跡,如立志鄭和、開辟新航線、不畏日軍侵略、船只遠航歐美等的敘述,展現出董浩云靈活機動的經商態度與創造事業的遠見卓識。在海上教育計劃創辦與對長子董建華的培養過程中,重點刻畫出他熱心公益、注重教育的態度,以及獨特的創意、良苦的用心。

(一)、祖籍浙江定海

董浩云,原籍浙江定海,城關西門將軍橋人。在家排行老三,原名兆榮,意思是“榮華的征兆”。進入充滿幻想與浪漫詩情的青年時期后,自己改名為浩云,意思是“浩浩的云濤”。許是生在海邊的緣故,董浩云從小就喜歡大海,喜歡看海上來來往往的船只。他自幼就對航運發生濃厚興趣,他在其自述中曾表示:“本人自幼即對海洋發生興趣,以船為第二生命”。

(二)、上海求學讀書

      小學畢業后,董浩云隨父到上海讀中學,在他眼前展開一個新的世界。其父董瑞昌早年離開定海到上海經營五金生意,經過一番打拼,在大上海站穩了腳。之后董浩云參加了一次就業考試,很順利通過了筆試,在面試中侃侃而談立志要當“鄭和”,獲得主考官的贊揚與進一步的指點,挑選進入了航海訓練班。

(三)、天津航運公司

航海訓練班結束時,董浩云以優異成績被天津航業公司錄用,開始了他與海洋緊密相連的傳奇人生。他努力奮斗和扎實肯干,備受公司器重,躍升公司常務董事。三十年代初被先后推選為天津輪船同業公會常務理事、副會長,開始在航運業嶄露頭角。董浩云協助公司展開對天津到塘沽45里水路駁運的競爭,開辟了一條新的航道,顯示出了一股王者氣勢。

(四)、重回上海開始創業

1935年底,董浩云夫婦從天津來到上海,自立門戶,拓展事業。當時雄心勃勃,計劃建立自己的航業王國。1936年,年僅25歲的董浩云擬定了一份《整理全國船業方案》,提出了抗衡外資航海、發展民族航運事業的策略建議,可惜未被當時的國民政府接納。后遇銀行家慷慨支持,于1937年創立中國航運信托公司。同年其妻生下了第一個孩子,即后來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董建華。

(五)、航運事業的低谷

七七蘆溝橋事變爆發后,日軍進攻上海,公司落入日方之手。董浩云舉家遷往“陪都”重慶,其航運事業進入了低谷。太平洋戰爭爆發后香港被日軍占領,董浩云在香港組建的公司又被日本人接管。雖然時勢混亂,好事多磨,但董浩云靈活的思維與巧妙的聯想,還是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六)、上海成立中國航運公司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二戰結束,他在上海先后創辦中國航運公司與復興航運公司。1947年9月,董浩云派天龍號由上海駛往法國,成為第一艘抵達法國的中國民營貨船。同年,通平號首航美國舊金山。董浩云的船只遠航歐美令整個中國航運業深受鼓舞,傳媒競相報道,贊美之辭,紛至沓來,董浩云一時名揚中外。

(七)、二戰后迅速發展成為船王

1949年,董浩云在香港創辦金山輪船國際有限公司,將航運的基地逐漸移到香港。在二戰后的短短幾年間,靠經營內河運輸和開拓近海及遠洋運輸,掘得其發跡的第一桶金。五六十年代,董浩云以香港為基地,借助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中東戰爭等提供的貨運機會,迅速拓展其航運事業,并配合日本提供的優惠條件,大力訂造新船和收購“二手船”,使董氏船隊進入一個大發展時期。到1965年,董浩云已是威風八面的世界級船王了。一九六九年,集團又成立“東方海外貨柜航運公司”,致力于發展新興的貨柜船業務。

整個70年代,是世界航運業的興旺期,也是董浩云航運事業的巔峰階段。這個時期,他適應航運業的新需求,大力發展集裝箱運輸,同時利用杠桿融資方式,竭力訂造超級油輪,爭當世界最大船王。

(八)、熱衷公益教育事業

一九七O年九月,董浩云花巨資購買了豪華郵輪“伊麗莎白皇后”號。隨后,又花巨資進行裝修改造,希望將它變成一所浮在海上的流動大學。為實踐古人所說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讓整個世界成為海上大學的實習園地。可惜,工程即將完工時,這條八萬三千噸的巨輪不慎起火。董浩云并未因此事故而放棄他的理想。他再度購買了一條美國郵輪“大西洋”號,改裝后命名為“宇宙學府”,終于實現了他的海上教育計劃。

幾年后,董浩云策劃并自己擔任編劇、導演,把“伊麗莎白皇后”號的不平凡經歷搬上了銀幕,拍成了電影《超級郵輪史詩》。這部電影獲得多個國際獎項,把一曲悲劇又變成了戲劇。

(九)、教子有方成就董建華

香港回歸后,有媒體稱董浩云去世后“不但留給世界一個最大的商船聯合體,也留給香港一位最高領導人——他的長子董建華”。董浩云深謀遠慮,教子有方,在董建華的身上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董浩云的影子,一曰“目光遠大”,二曰“充滿理想”。其次,董浩云從小就刻意培養他吃苦耐勞、堅韌執著、忍辱負重,在日后應對家族企業的傾覆顛危,及擔任特首后處理香港繁復困難的局面中,那種自強不息的品格都表現得十分明顯。

1982年4月15日,董浩云因心臟病遽然去世,隨之一場滅頂之災襲向董氏航運集團。但見董建華沉著應對,“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于1991年將東方海外轉虧為盈。

 

董浩云,原籍浙江定海,城關西門將軍橋人。在家排行老三,原名兆榮,意思是“榮華的征兆”。進入充滿幻想與浪漫詩情的青年時期后,自己改名為浩云,意思是“浩浩的云濤”。許是生在海邊的緣故,董浩云從小就喜歡大海,喜歡看海上來來往往的船只。他自幼就對航運發生濃厚興趣,他在其自述中曾表示:“本人自幼即對海洋發生興趣,以船為第二生命”。

      小學畢業后,董浩云隨父到上海讀中學,在他眼前展開一個新的世界。其父董瑞昌早年離開定海到上海經營五金生意,經過一番打拼,在大上海站穩了腳。1927年,董浩云16歲,這年,父親生意遭到重大挫折,董浩云被迫中途輟學,父親打算回定海老家,而董浩云卻執意留在上海。他認為自己已經長大成人,應該去闖出一條人生之路。

      董浩云參加了一次就業考試,很順利通過了筆試,在面試中侃侃而談立志要當“鄭和”,獲得主考官的贊揚與進一步的指點,挑選進入了航海訓練班。他非常珍惜這次機會。除了完成規定的課程外,他還開始自學英語。由于他記憶力驚人,幾乎過目不忘,所以在訓練班里,花同樣多的時間,他卻能比別人學到更多的知識。

航海訓練班結束時,董浩云以優異成績被天津航業公司錄用,開始了他與海洋緊密相連的傳奇人生。他努力奮斗和扎實肯干,備受公司器重,躍升公司常務董事。結識老板之女顧麗真,兩人慢慢產生了戀情,最后成了顧老板的乘龍快婿。三十年代初被先后推選為天津輪船同業公會常務理事、副會長,開始在航運業嶄露頭角。

在經過縝密的調查與分析之后,董浩云協助公司展開對天津到塘沽45里水路駁運的競爭,開辟了一條新的航道,突破了這一帶水路受英資輪船公司的控制。他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認清形勢之后,勇于開拓,顯示出了一股王者氣勢。

董浩云21歲成婚,婚后不久,暫別妻子,到杭州一所寺院跟隨法師們學習坐禪。三個月的經歷令他畢生難忘,也使他身心日益健康,磨練了意志,并且領悟了自己生命的真諦。

1935年底,董浩云夫婦從天津來到上海,自立門戶,拓展事業。當時雄心勃勃,計劃建立自己的航業王國。1936年,年僅25歲的董浩云擬定了一份《整理全國船業方案》,提出了抗衡外資航海、發展民族航運事業的策略建議,可惜未被當時的國民政府接納。后遇銀行家慷慨支持,于1937年創立中國航運信托公司。同年其妻生下了第一個孩子,即后來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董建華。

七七蘆溝橋事變爆發后,日軍進攻上海,公司落入日方之手。董浩云舉家遷往“陪都”重慶,其航運事業進入了低谷。在相當一個時期,他幾乎與航運業隔絕了。雖然彷徨、煩躁,甚至終日坐立不安,但在他內心深處,振興中國民營航運業的決心從未改變。

1941年3 月,在香港注冊成立中國航運信托公司,借助上海英租界的掩護,暢行于中國沿海及東南亞。可惜注定命運多舛,太平洋戰爭爆發后香港被日軍占領,董浩云在香港組建的公司又被日本人接管。雖然時勢混亂,好事多磨,但董浩云靈活的思維與巧妙的聯想,還是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二戰結束,董浩云迎來了又一次機會。他在上海另行注冊了中國航運公司,在百業待興之時迅速開展航運。后又創辦復興航運公司,恭請上海名人杜月笙出任董事長。按照構想,復興航運主要從事內河運輸,中國航運則主要從事近海及遠洋運輸。

1947年9月,董浩云派天龍號由上海駛往法國,成為第一艘抵達法國的中國民營貨船。同年,通平號首航美國舊金山。董浩云的船只遠航歐美令整個中國航運業深受鼓舞,傳媒競相報道,贊美之辭,紛至沓來,董浩云一時名揚中外。這兩次成功的遠航,完成了中國人駕駛商務船舶開拓遠洋航運的創舉,為中國航運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1949年,董浩云在香港創辦金山輪船國際有限公司,將航運的基地逐漸移到香港。在二戰后的短短幾年間,靠經營內河運輸和開拓近海及遠洋運輸,掘得其發跡的第一桶金。五六十年代,董浩云以香港為基地,借助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中東戰爭等提供的貨運機會,迅速拓展其航運事業,并配合日本提供的優惠條件,大力訂造新船和收購“二手船”,使董氏船隊進入一個大發展時期。到1965年,董浩云已是威風八面的世界級船王了。一九六九年,集團又成立“東方海外貨柜航運公司”,致力于發展新興的貨柜船業務。

整個70年代,是世界航運業的興旺期,也是董浩云航運事業的巔峰階段。這個時期,他適應航運業的新需求,大力發展集裝箱運輸,同時利用杠桿融資方式,竭力訂造超級油輪,爭當世界最大船王。

一九七O年九月,董浩云花巨資購買了豪華郵輪“伊麗莎白皇后”號。隨后,又花巨資進行裝修改造,希望將它變成一所浮在海上的流動大學。為實踐古人所說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讓整個世界成為海上大學的實習園地。可惜,工程即將完工時,這條八萬三千噸的巨輪不慎起火。董浩云并未因此事故而放棄他的理想。他再度購買了一條美國郵輪“大西洋”號,改裝后命名為“宇宙學府”,終于實現了他的海上教育計劃。

幾年后,董浩云策劃并自己擔任編劇、導演,把“伊麗莎白皇后”號的不平凡經歷搬上了銀幕,拍成了電影《超級郵輪史詩》。這部電影獲得多個國際獎項,把一曲悲劇又變成了戲劇。

香港回歸后,有媒體稱董浩云去世后“不但留給世界一個最大的商船聯合體,也留給香港一位最高領導人——他的長子董建華”。董浩云深謀遠慮,教子有方,在董建華的身上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董浩云的影子,一曰“目光遠大”,二曰“充滿理想”。其次,董浩云從小就刻意培養他吃苦耐勞、堅韌執著、忍辱負重,在日后應對家族企業的傾覆顛危,及擔任特首后處理香港繁復困難的局面中,那種自強不息的品格都表現得十分明顯。

1982年4月15日,董浩云因心臟病遽然去世,隨之一場滅頂之災襲向董氏航運集團。但見董建華沉著應對,“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于1991年將東方海外轉虧為盈。


2022-12-08 19:03:58

[新一篇] 寧波幫系列之15 王寬誠

[舊一篇] 寧波幫系列之17 包玉剛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