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 簡體 傳統 |
民國知識分子史熱
從《南風窗》文章談起
《透視民國知識分子史熱》一文體制內外一節中寫:
這些年這種對于民國知識分子的歷史書寫,至少具有雙重的啟蒙作用,它既是對于一直以來被官方歷史所掩蓋、忽視或者曲解的民國知識分子歷史的重新挖掘,是在拆卸政治文明強加給歷史書寫的意識形態后的重新照亮,與此同時,這種對民國知識分子的書寫與記憶也是對現狀的啟蒙與照亮、它從民國知識分子的言語和行動里借來精神的火種,把那一套自由、民主與人權的啟蒙話語重新引進今天的中國社會,以承接未完成的啟蒙任務。
從知識分子史熱的時代背景來看,今天的中國知識分子與民眾,在面對威權主義的政治文化和全面興趣的消費主義文化和犬儒文化時,他們在閱讀民國知識分子的歷史時產生了一種深深的共鳴。
民國知識分子史熱,表面上是歷史的熱浪,背后翻騰的現實的潛流,是知識分子在新的語境下推動社會進步的一種方式。
體制內學者有嚴格的學術標準,核心概念的界定與分梳,材料與論述結合,體制外更注重在歷史材料里講述不同歷史時空,注重采掘知識分子在面對政治強權時所表現出的氣節與精神,以及如何爭取民主和自由的細節。
原儒就是學在民間,不是也不應是某一政權的意識形態。原儒是學,是商,任俠,參政,廣布人間,無所不適。原儒的唯一依靠是學術自信,以理服人,贏取眾信。
在侵略者面前,中國軍人大都堅持了民族大義。例如,吳佩孚便冷對日本的威脅利誘,拒當賣國賊。這是他服膺儒學,修身養性的結晶。得意時清白乃心,不納妾,不積金錢,飲酒賦詩,尤是書生本色;失敗后倔強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園抱甕,真個解甲歸田。這副自撰聯道出了這位儒將的情懷。
血色爛漫,血色依舊爛漫。你看大院子弟的自得勁,那一個不從骨子里透出一股鄙視下層踩踏賤民的狂傲。蘇共頭子勃熱日列夫早就坦白:什么拱產主義,那不過是騙騙愚民而已。
如果我的理論成立,那就是說,我們這個政權無論怎樣變化,都是要為那個特殊階層服務的,即使你的最高領導人是平民出身,你也不能怎么樣,你還得為權貴服務,否則就得卷鋪蓋滾蛋(我們的總書記滾蛋過好幾個);而且同樣按照這個理論,政權在經過一輪輪回后,又會完全回到他們的手里,例如由他們的兒子和孫子繼續掌握。楊恒均
為何這些飽經風霜的智者那么珍視自由?許倬云先生說得很沉痛:50歲以后自己的思想變了,我覺得不能盲目地愛國,我要關懷全世界的人類跟個別人的尊嚴。到50歲,我理解到多少罪惡都是以國家之名進行的。話說得有點驚世駭俗,這可是難以計數的生命和血淚換來的。蘇聯劍拔弩張地批判世界主義、人道主義,后果歷歷在目。只有堅決維護全人類利益和公民個人尊嚴的人,才是真正的愛國主義者。
2022-12-08 19:05:56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