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藝術—阿蘭德波頓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最近旅行的實在太多了,忍不住思考我旅行的意義。真的好像是某些細節部分比較吸引我,比如現在的腳翹在陽臺上,看樓下的行人。就算我是來米蘭宅了那么久就回蘇黎世了,其實體驗還是挺好的。

不斷思考我最近的旅行的意義在于什么,真的看到了很多不一樣的風情,也認識了很多不一樣的人。

當然在家里我也可以努力探索不一樣的美,但是如果我可以坐在米蘭的陽臺上看著下面人來人往,欣賞的感覺就不一樣。雖然出發之前和到達之后我大概都知道我會看到啥,也許不會給我太大驚喜,最重要的是我自己的感受。但是如果外界有更多不一樣給你體驗,你發現美就相對來說更加容易?

雖然外部環境對你的影響真的很小,面對美景你也會很容易生氣,甚至過了一下下你也會很容易厭倦,但還是會比較容易讓你陷入平靜的狀態中?

所以這大概就是旅行的意義目前對于我來說,我可以總是看著不同的風景,思考也會比較容易。比如你坐著火車看著沿途不同的風景。現在我是坐在陽臺上看著天空慢慢變暗。看著樓下孩子們滑板經過。看對面顏色不同的房子。聽著樓下汽車開過的聲音。即使我哪里都不去,去了那些景點其實也是某些人作家或畫家或就因為它有歷史故事,所以給它灌輸了要去的意義,我們喪失了洪堡這樣完全靠自己給其灌輸意義的機會。現在,我沒有選擇,只能自己給米蘭找意義找我認為美的部分,其實也是一個有趣的不一樣的體驗。

出發 - 什么是理智的決定

當看著畫冊一張圖片,忽然被吸引,就決定要去這個地方,沖動的決定。雖然平時可能會做比較理智的決定。所以說人做決定就是如此隨機。所以也可以理解顏值為啥是如此重要,因為好看的人讓你觸動的機會更多。但是花費那么多時間在打扮上值得么。我收拾自己的時候會覺得很麻煩。但是看著美好的人我又會覺得很幸福。最近達到了一個懶惰的極限,每天邋里邋遢的。

為什么那么多次我選擇了出發?甚至比如周末,我也會選擇去某個地方。尤其是我知道我去做這些事情,不會讓我覺得有多么好玩,也會一樣無聊我還是會去做。有時候旅行也是我知道是會無聊,我還是會繼續出發。尤其是比如在悉尼的時候,我知道群聚很無聊我還是去群聚了。見某些人很無聊,我也去了。

當《逆流》的主人公德埃桑迪斯公爵出發到了倫敦火車站又打道回府,不能嘲笑他的無知和善變,畢竟在旅行中如果你覺得一切都無聊,你最終能尋覓到的東西也是有限的。

旅行:

體驗新鮮的人或事,不覺得無聊

給雙眼一個盛宴

如果能發現很感興趣的人或事,體會到自我的渺小,那也是很有意義的

如果能做一些考究,給他人幫助也是很好的

正是通過藝術家的提煉,一些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常的事物也變得不一樣。

但是對于普通人如我來說,我沒有那么容易發現美的眼鏡,所以我需要去換個環境。我也不想總是去特別糾結于特別細小的事物,所以我需要換的環境變化多一點。

就算換了后,發現我面對的事物還是如此的一樣,但是我至少換了。我體驗到了很多不一樣的東西。比如一直換airbnb住,然后看到如此多房子不同的裝修風格也是很有趣的。

而且我也沒有發現美的眼鏡,比如加油站,深夜咖啡館落寞的女人。

我也沒有能力去用詩歌描繪我的感受,我只能通過不斷換地方排擠我的孤獨。

也許遠方只是存在我的想象中。

我們看見星星,波濤;我們也看到了沙灘;盡管有許多麻煩和突如其來的災難,就像在這里,我們總覺厭煩。

“現實的生活就像是一家醫院,每個人都疲于更換自己的病床。有人喜歡靠近暖氣片的病床,有人喜歡靠窗。”好在他并不因為自己是這眾多病人中的一個而感羞愧:“對我而言,我總是希望自己在一個我目前所居地以外的地方,因而到另一地方去永遠是我滿心歡喜的事情。”

* 有些人也許看著加油站,活著看著飛機起飛甚至呆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就會覺得比較親切。有些人也許在家也覺得很舒服。大概每個人都有不同感興趣的點。但是對我來說,我需要旅行中看到不一樣的人或事給我的觸動。我不否認我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對人也是,我總是太容易感覺厭倦,所以也會比較難以進入一段深入關系。

甚至旅行的目標就是為了尋找電影中出現的場景,或者看看蔚藍的大海就覺得很放松。還是回歸到了每個人的點就不太一樣,沒有必要為了旅行而旅行,去比較你去了多少地方看過多少風景。在當下,在你工作之后覺得放松就足夠了。如果還能觸發你靈感的迸發,那就更好。

陌生人

告訴我,你這個神秘的人,你說說你最愛誰呢?父親還是母親?姐妹還是兄弟?哦……我沒有父親也沒有母親,沒有姐妹也沒有兄弟。那朋友呢?這……您說出了一個我至今還一無所知的詞兒。祖國呢?我不知道這個地方在哪。美人呢?如果她真的美若天仙,長生不老,我會很愛她,全心全意。金錢呢?我恨它,就像你恨上帝一樣。那么,你究竟愛什么呀?你這個不同尋常的陌生人!我愛云……過往的浮云……那邊……那邊……美妙的云!

愛德華·霍珀

很喜歡愛德華·霍珀 的畫,讓我感覺到了很深的孤獨。

霍珀往往在這些人們忽略甚至不屑一顧的地方發現了詩意,如汽車旅館之詩和公路旁小餐館之詩。

所有這些作品中,孤獨是最常出現的主題。霍珀作品中的人物通常看起來都遠離家鄉;他們孤單地坐著或站著,在旅店床邊上讀著一封信,或在酒吧獨飲;他們在行駛的列車上凝視窗外,或在旅店大堂捧書默讀。看上去他們多愁善感,若有所思。他們也許剛剛離開了某個人,或是剛被某人所離棄;他們漂泊四方,居無定所,尋找工作、性和友伴。往往是在夜晚,窗外漆黑一片,人們可以感覺到他們置身開闊的鄉村原野或面對一個陌生城市時的恐懼。

十八世紀以來,人類的同情和了解不再源自于社群活動,而是來自于人們的漂泊經驗。因此一種基本的疏離、沉默和孤獨已成為人性和社群的載體,對抗著普通社會階層的苛嚴僵固、冷漠無情和自私自利的閑適。——雷蒙德·威廉斯:《鄉村和城市》

異國情調

有時你對那地方的喜歡只是你想象出來的,對人也是,只是你想象出來的。當你到了那個城市,也許你的幻想會破滅,也許你會發現不一樣的美。但我不是那種害怕夢想破滅所以不去嘗試的人,我一定會去嘗試。就比如我知道一個人我了解的越深,我可能會覺得無聊厭倦,但我還是會不斷去嘗試接近。最后發現好吧,就是這樣。但是否會讓我重新再來一次,選擇保持距離讓我有想象的空間呢,不,我不會的。我會把這夢想打破。

為什么會在異國被公寓前門這樣微不足道的東西誘惑?為什么僅僅因為那里的有軌電車,因為那里的人們幾乎不在家里裝窗簾,我就深深地陷入對它的愛戀?不管這些由異國的細小(和無聲)的事物所引發的強烈反應看上去是多么荒謬,這情形至少同我們的私人生活有相通之處。在個人生活中,我們也會因為一個人給面包抹黃油的方式而喜歡上他,也可能因為他對鞋子的品位而憎惡他。如果我們因注重這些細節的東西而自責,那么我們必將忽視生活中的細節本身所具有的豐富含義

我們在異域發現的異國情調可能就是我們在本國苦求而不得的東西。

也許會問發現了不一樣的東西意義在于?

好吧,見到不一樣的東西就幸福了開心了啊。如果一次出來旅行沒有發現不一樣的事物,也不要失望。太多的攝入也會讓人厭倦的。

或者發現不一樣的自我?不過就算沒有發現也無所謂?如果呆在老地方,就更不可能發現了。

好奇心

早期為洪堡立傳的作者施瓦岑貝格,將其著作的副題命名為:“一生所能締造的成就”,并把洪堡特別好奇的事物歸納為5個方面:其一,對地球及其居住者的知識;其二,對主宰宇宙、人類、動物、植物和礦物的更高自然法則之發現;其三,對新生物的發現;其四,對已發掘但未完整認識的陸地及其各種物產的發現;最后,對新認識的人種及其風俗、語言、文化歷史遺跡的了解。

對于任何旅人來說,一個為求得真知而進行的旅程,遠比一個四處觀光之旅得到更多好處。

評判我所學的任何東西,都應以它是否讓我受益為準則,而不是考慮它是否滿足他人的利益。我對事物的發現應該讓我更具活力:它們必須以某種方式使我“生命升華”。這個術語是尼采[插圖]所提出的。他在1873年的秋季寫了一篇文章,他對探險家或學者們的論據收集以及運用已知論據豐富內在精神這二者進行辨析。和一般大學教授不同的是,他對前一項活動不屑一顧,對后者卻褒贊有加。在這篇名為《歷史對于生命的用途和損害》的文章中,尼采一開始便非同凡響地聲明:以類似科學的方法收集論據是徒勞無功的。真正的挑戰在于運用這些數據來升華我們的“生活”。他引用歌德的一句話說:“我厭惡所有那些只提供指示,卻未能豐富或鼓動我活動的東西。”

“為了豐富生命”而從旅行中獲取知識意味著什么?尼采提供了一些建議。他想象有這么一個人,對德國文化的現狀和任何嘗試改善它的辦法皆感到沮喪。這個人到了意大利的一座城市,比如錫耶納或佛羅倫薩,竟發現廣為人知的“意大利文藝復興”,只不過肇因于幾個意大利人之努力。他們憑著運氣、毅力和恰當的贊助人,使整個社會風尚和價值取向得以變更。這位德國旅客學會從他人的文化中尋找“曾經在過去充實‘人’的概念并使它更完善的東西”。尼采還說道:“歷史中總是一次又一次地出現一些對過往的偉大事物進行反思的人,他們從中獲取力量,深深感受到人類生命的輝煌燦爛。”尼采提供了第二種旅行方式的建議:通過歷史了解我們的社會和身份認同如何形成,從而得到一份延續性和歸屬感。進行此類旅行的人“超越了個人的短暫生命并感覺到自己是他寓所、種族和城市的靈魂”。他能夠凝視著古老的建筑并體驗到“一份快樂,即他知道自己的存在并非完全偶然或任意的,而是過去的繼承者和成果。因此,一個人的存在是合理的,且確有其存在的意義”。

壯闊

那些比我們強大威猛的東西不一定令我們感到憎恨。那些與我們意志相違的東西可能引起我們的憤怒和怨恨,然而它也可能讓我們心生敬畏。而它們是否能引發我們的敬畏,則完全取決于它們貌似挑釁、惡劣和傲慢的同時,是否也具尊貴之風度。看門人的自大傲慢令人生怨,迷霧籠罩的高山奇險則使人心生尊崇之意。強大卻卑劣之物讓人有被羞辱之感,但強大且尊貴之物則使我們敬畏。讓我們再次引申伯克關于動物的比喻:一頭野牛或許能引起壯闊之感,但一條水虎魚卻不能。其關鍵似乎在于動機:我們視水虎魚的力量為邪惡且具掠奪性的,卻把野牛的力量視為坦率和正大光明的。

即使我們不在沙漠中,別人的行為及自己的缺點也會讓我們感到渺小。羞辱感是人類永遠的危機。我們的意志常被違抗,愿望也常被阻撓。崇高的景觀不會因此而直接揭示我們的不足。它們的吸引力在于提供我們一個新穎和有效的方法,去面對我們原已熟悉的缺憾。壯闊的景致以宏偉的方式,重復著日常生活經常施予我們的教訓:“宇宙 強而有力,而人類脆弱不堪;人的生命是脆弱和短暫的;我們除了接受加諸于意志之上的限制外,別無選擇;許多的必然性不是我們可以對抗的,面對它們時,我們只能臣服。”


2022-12-08 19:10:02

[新一篇] 新文學的傳統 夏志清

[舊一篇] 易中天談美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