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藝術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作者: [美國] 艾·弗洛姆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品方: 99讀書人

譯者: 李健鳴

出版年: 2008-4

頁數: 144

定價: 15.00元

裝幀: 平裝

叢書: 譯文心理

ISBN: 9787532745159

內容簡介 · · · · · ·

《愛的藝術》是德裔美籍心理學家和哲學家、法蘭克福學派重要成員艾里希-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自1956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譯成32種文字,在全世界暢銷不衰,被譽為當代愛的藝術理論專著最著名的作品。

在這本書中,弗洛姆認為,愛情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達到一種創造傾向性,那么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么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

弗洛姆進而提出,愛是一門藝術,要求想要掌握這門藝術的人有這方面的知識并付出努力。在這里,愛不僅僅是狹隘的男女愛情,也并非通過磨練增進技巧即可獲得。愛是人格整體的展現,要發展愛的能力,就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人格,并朝著有益的目標邁進。

此版特別收錄弗洛姆學術助手紀念文章《弗洛姆生命中的愛》。

作者簡介 · · · · · ·

艾里希·弗洛姆,著名德裔美籍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家、哲學家。1900年生于德國法蘭克福猶太人家庭,1922年獲德國海德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是二十年代“法蘭克福學派”重要成員。納粹上臺后,他于1934年赴美,在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同時,在哥倫比亞大學等學術機構講學,并先后執教于墨西哥國立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等高校。1980年弗洛姆病逝于瑞士洛伽諾。

弗洛姆的研究植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他認為人是各自所在的產物,在現代工業化社會,人變得越來越自我疏離,這種孤立感導致人們潛意識下渴望與他人結合、聯系。

弗洛姆以深入淺出、平易近人的文筆,創造了大量學術著作和普及性作品,其中影響最大的有《愛的藝術》、《逃避自由》、《健全的社會》、《精神分析的危機》等。

目錄 · · · · · ·

前言

第一章 愛是一門藝術嗎?

第二章 愛情的理論

(一)愛情是對人類生存問題的回答

(二)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愛

(三)愛的對象

(1)博愛

(2)母愛

(3)性愛

(4)自愛

(5)神愛

第三章 愛情及其在當代西方社會的衰亡

第四章 愛的實踐

附錄

艾里希•弗洛姆生命中的愛

一回憶弗洛姆的一生

愛情只能產生于這樣兩個人中間,這兩個人都從他們生存的圈子里跳出來并互相結合,同時他們每個人都又能脫離自我中心去體驗自己。只有這種“中心體驗”才是人的現實,才是生活,才是愛情的基礎。這樣體驗到的愛情是不斷地挑戰,這種愛情不是避風港,而是一種共同的努力、成長和勞動。如果兩個人能從自己的生命的本質出發,體驗到通過與自己的一致,與對方結成一體,而不是逃離自我,那么在這樣的基本事實面前,就連和諧、沖突,歡樂和悲傷這樣的東西也就只能退居第二位了。“愛情的存在只有一個證明:那就是雙方聯系的深度和每個所愛之人身上的活力和生命力。這也是我們所能看到的愛情的唯一成果。”

靠努力換取的愛常常會使人痛苦地感到:我之所以被人愛是因為我使對方快樂,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歸根結蒂我不是被人愛,而是被人需要而已。


2022-12-08 19:11:18

[新一篇] 愛德華巴納德的墮落

[舊一篇] 玄學與魏晉士人心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