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咚:馬英九勝選與兩岸關系前景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2012年臺灣大選,現任“總統”馬英九以超過預期的票數成功連任。
 馬英九在“總統”戰中勝選,可謂民主制度的勝利;主張兩岸和平穩定的馬英九勝選,則得益于臺灣人民對民主制度的自信。
 此番選戰表明,臺灣人民已經確信,在民主制度下選出來的領導人,不可能拂逆乃至背棄人民的意愿,進行政治選擇,作出政治決定。臺灣人民在經過二十年的民主操練后才懂得了這個道理,并善于運用這個道理約束政治領導人,為自身利益服務。
 馬英九再次贏得選舉,既符合期待兩岸關系保持和平穩定的所有人和政治勢力的愿望,也充分證明了臺灣民主制度在經歷李登輝、陳水扁兩代努力后更加成熟和有效。臺灣人民已經不再容易被一些虛無縹緲的政治欺騙和幻象所打動,嫻熟地使用手中的選票達成目標,從而為自己確定一個更加穩妥可靠的未來。
 這個未來就是,依托兩岸和平穩定的前提,獲得自身發展空間和福祉。從中可以看出,臺灣社會變得更加理性,不再寄望于口水戰或者冷兵器改變兩岸力量對比,也逐漸擺脫了“統一”和“獨立”的兩難選題,而是依賴繼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大力完善民主制度,依賴軟實力,克服對大陸經濟、政治在區域擴張后的恐懼感,并由此形成對大陸的價值和制度優越感,最終希望兩岸同胞在客觀觀察和獨立判斷的基礎上,對兩岸統一的模式形成共識。
 歸根結底,對兩岸同胞而言,誰統一于誰不是問題,統一沒有也不應該預設前提,哪個政治力量都不是兩岸同胞的天然領導者。統一后的中國,只要有利于建立一個主權在民的統一的政治架構和體制,有利于兩岸同胞共享權利和自由,有利于推進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和福祉,那么,無論是誰執掌統一之中國,均會得到兩岸同胞的支持和擁護。
 鄧小平曾經雄心勃勃地表態,臺灣、香港、澳門的現有制度五十年不變。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隨著全球化、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這些地方的民主實踐正在成為大陸人民近距離體認民主制度價值的重要途徑,也是擊碎民主不適合中國人、民主將破壞社會穩定謊言的有力現實武器。用不了五十年,大陸人民就會深深地被臺灣、香港、澳門所施行的民主制度所吸引,深深地被民主制度下廉潔、高效、服務的政府所吸引,深深地被民主制度下自由而舒暢地生活著的普通民眾所吸引。今天臺灣、香港、澳門施行的民主制度,何嘗不能被視為將來統一后中國的試驗田?
 臺灣、香港、澳門地區的民主選舉,每次都能受到大陸人民的高度好奇和關注,其熱心程度絲毫不亞于這些地方的民眾。這次臺灣地區的雙英大戰賺足了大陸同胞的眼球,互聯網上關于臺灣選舉的消息得到密集、重點報道。
 大陸同胞的歡呼聲響徹云霄,跨越了臺灣海峽,表現得甚至比臺灣本地區人民還激動,蓋過了馬英九支持者的吶喊和蔡英文支持者的哭泣聲。
 這實際上反映了民心所向。
 當然,民心是可以虛構的。比如在一些會議上,多數支持票數都超過90%;又比如某些網站,它們的民意調查結果從來都是跟著他們社論的調子走的。
 或許正是因為民心可以虛構,所以那些真正的民心才被遮蔽了,那些微妙的民心流動也才絲毫不能打動政治冷血者的心。萬眾在期待中得到的是“絕不”的回應。
 無疑,臺灣的選戰讓大陸同胞思緒萬千,無限感慨:短短的二十年,就讓一個原本專制、獨裁的家族國家轉變為成熟的民主國家。當年的蔣經國先生一輩子處在專制的環境下,卻能在關鍵時刻改弦更張,為萬世打開民主大門,奠定了臺灣人民幸福的基礎。
 這樣大開大闔的政治家何時能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陸躍然出世?
 很明顯,雖然偏居一島之隅,臺灣領導人馬英九先生卻有涵納海峽兩岸的政治家的雄心壯志,比那些身居廣袤大陸卻小里小氣的政客要高明得不知多少倍。他在選后次日會見所有輔選志工和干部時表示,“未來這4年,我沒有連任的壓力,可有歷史評價的壓力,我一定會盡心盡力把事情做好,在歷史上留下一個典范,我期許我自己,也希望各位幫我完成這4年任務。”
 一個政治人物不僅將自己的政治作為與民意聯系在一起,而且深深忌憚“太史公曰”,想要樹立政治典范,才具備了政治家的風度。
 試想,大陸哪位領導人敢于將自己的政治生命托付于民意?敢于光明磊落地面對歷史的評價?有哪位政治人物能夠毫無羞愧地說出為歷史留下“典范”?
 馬英九的“典范說”,一方面是其政治抱負的體現,希望勇于改革,強化基于民主制度的高效、清廉、服務的政治體制,另一方面也是為兩岸統一前景樹立了一個典范:什么樣的政治體制和政府,才是適合兩岸同胞將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個人權利福祉予以托付的?

丁咚 2012-04-27 03:24:14

[新一篇] 丁咚:謠言和黑話為什么流行?

[舊一篇] 何兵:法律治國,詩書化人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