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晚明變革與中國近代化 >>> | 簡體 傳統 |
陳宮,字公台。任中牟縣令,在曹操行刺董卓失敗被通緝時抓住曹操,然後因為感念曹操行刺董卓,為朝廷除奸的忠義而放棄官職,追隨曹操。「擒獻者,賞千金,封萬戶侯;窩藏者同罪」,從這裡看出陳宮之人格。他是一個忠義之士,冒著被殺頭的危險,也不為千金和萬戶侯所動,寧肯放棄自己的官職而追隨曹操。可是因為對於曹操誤殺呂伯奢家人後又故意殺害呂伯奢而對其人格產生懷疑,所以最後又棄曹操而去。著名的京劇傳統劇目《捉放曹》便是根據這一故事改編的。
陳宮從讚歎曹操的「公真天下忠義之士也」,到後來的得知曹操因為要為父親報仇而想殺光徐州的老百姓,苦勸不聽,再到最後的白門樓,最後對曹操的看法「汝心術不正,吾故棄汝」。最終慷慨赴死,陳宮真是一位壯士。《三國演義》援引後人的詩句讚歎陳宮:「生死無二志,丈夫何壯哉!不從金石論,空負棟樑材。輔主真堪敬,辭親實可哀。白門身死日,誰肯似公台」。
陳宮慷慨赴死,可是可惜了他的滿腹機謀、一腔忠義,每每想來,總是讓人心生遺憾。陳宮不事二主,固然忠義,不過有些愚蠢了,可惜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空有棟樑之材,未逢其主。他所為其盡忠的主子呂布不過是一個見利忘義、貪戀美色、有勇無謀、貪生怕死而又野心勃勃的小人,空有著三國第一的武功,畢竟成不了大事。雖然像陳宮所說的那樣,他不似曹操般「詭詐奸險」,但是因為上述諸多的致命弱點,呂布根本不是一個好的君主,所以,陳宮選擇這樣的人來輔佐也注定了他的失敗。正是因為陳宮的棟樑之材和他的失敗所形成的強烈對比才叫人扼腕歎息。人們讀來的時候不免做出許多的猜想和假設,假如陳宮選擇了劉備來輔佐,一定會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三國演義》的總體基調定位於劉備的仁德和曹操的奸詐,所以後世的人讀來的時候多是傾向於劉備的,所以人們常常會假設陳宮來輔佐劉備。歷史畢竟不能有假設和如果,我們在讚歎陳宮為人的同時,也不能不為他對君主的選擇所歎息。
歷史總是喜歡跟人開玩笑,陳宮對君主的選擇可以說是一個錯誤,然而後來卻出來一個跟他形成強烈對比的故事,那就是諸葛亮的選擇。不論是演義還是史書都記載著三顧茅廬的故事,諸葛亮不遇到真主不出山,他並非不想成就一番大事業,不過在沒有遇到真正的賢良的君主之前是不能輕易的出山輔佐別人,免得步陳宮的後塵。最終諸葛亮勝利了,他遇到了或者更準確的說是他選擇了一個開明仁德的君主,並從此開創了三足鼎立的輝煌歷史。
基於陳宮和諸葛亮的擇主之道,我們應該接受的教訓和吸收的經驗就是不能輕易的跟錯了人,一旦選擇失誤或者根本就是選擇錯誤,那麼後果就將是很嚴重的,所以我們面對選擇不能不慎重。
對於民主國家而言,民眾的命運和陳宮的命運不同,他們可以有自己多次的選擇,對總統不滿意可以下次將他選下去,如果總統犯了錯誤或者犯了罪,可以直接彈劾。顯然陳宮和我們中國的人民沒有民主國家的人民這麼幸運。
從另外一個側面講,陳宮選擇呂布其實也是「助紂為虐」,為亂中原,最終的命運也是和呂布分不開的,所以對於關乎重大的選擇必須要審慎對待。……正向前面所說的,歷史給我們的選擇只有一次機會,但願我們能抓住機會,不使自己最後有陳宮的遺憾!
司想 2010-07-15 08:32:51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