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 簡體 傳統 |
大總統 時年46歲
孫中山名文,字德明,號日新,逸仙.廣東香山人.少隨母僑居檀香山,就讀于奧阿福書院.稍長畢業于香港西醫書院,于港澳間行醫.后因痛國事之日非,兼讀宋明之史跡,明華夷之辯,遂立志革命,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為號聯絡志士仁人,奔走近二十年.辛亥功成,17省代表于南京籌建民國,公推為大總統.南北議和,恬淡為懷,禪位與袁氏.其后參與討袁,護法,護國諸役,為國民黨黨魁.創三民主義學說,福澤后世.1924年于北上商討國事期間,病重不治,崩,享年59歲.北伐后,歸葬南京中山陵.國學大師章太嚴挽聯為: “洪以甲子滅,公以乙丑殂,六十年間成敗異;生襲中山稱,死傍孝陵葬,一匡天下古今同’’(據說章還另有一副挽聯,有礙觀瞻,在此不錄.^_^)
副總統 時年48歲
黎元洪字宋卿,湖北黃陂人.父為清軍小吏,家清貧.幼入北洋水師學堂,曾與日清甲午之役,艇翻落水,僥幸不死.后投入張之洞門下,累遷至湖北新軍協統.辛亥,鄂軍首義,因黎平日治軍尚稱寬厚,有黎菩薩之名,群推為鄂軍政府都督.初不受,久之,見義軍軍勢日炙,知人心順逆,遂剃發,受印.并率義師祭軒轅黃帝,傳檄天下.南京政府成立,當選為副總統.清室遜位后,仍任原職.后袁擬帝制自為,忌黎甚深,囚之于瀛臺.袁氏改元洪憲,封其武義親王,未受.不久,袁崩,黎由副總統繼任總統,繼與總理段祺瑞發生府院之爭.張勛借勢入京,復辟清室.黎以己為民國元勛,不受偽朝之祿,避走.段芝泉再造共和,黎下野.后在吳佩孚支持下復任總統.旋又去職.晚年投資實業,后因腦溢血薨于天津.年64歲.民國政府以其“辛亥之役,武昌起義,翊贊共和,功在民國.予以國葬,倍極哀榮.章太炎送其挽聯為:“繼大明太祖而興,玉步未更,綏寇豈能干正統;與五色國旗同盡,鼎湖一去,譙周從此是元勛”.
參議長 時年44歲
林森字子超,號長仁.福建閩侯人.其先祖據說是商代比干,周以忠義賜與林姓.延至明代深受國恩,一門十八進士,號稱“父子同察院,兄弟布政使“.明末林氏一門以忠義自勵,不仕清廷,隱于鄉間.林森6歲讀經史,又入美國教會學校,自是兼通東西.歷任臺南法院通譯.上海江海關通事多職,與同族林述慶等組福建學生會,任主席,鼓吹排滿光復.辛亥,時任九江關職員的林森借機策動清海軍反正(晚清海軍號稱閩軍,林也是閩人,自然事半功倍).九江獨立,林出任民政長,旋其族人林述慶等光復南京,赴金陵出任政府參議長.民元后,歷任參議院委員長多職,一直追隨孫文,為國民黨元老之一.孫死后,為西山會議派領袖之一.因其為人較淡薄,故能為國民黨內各派系所接受,1931年出任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堅主抗戰,汪逆叛國后曾來信誘降,林森復答9字:“下令逮捕漢奸汪精衛“.1943年,林在重慶遇車禍,不治,崒.年75歲.林氏早年喪妻,伉儷情深,誓不再娶,膝下無嗣.臨死猶遺言與蔣:“還都南京“.
副參議長 時年30歲
王正廷字儒堂,號子白,浙江奉化人.其父際唐.為上海美以美教會教士.10歲入上海中英教會學校習英文,又入天津北洋大學堂法科,畢業后歷上海海關,湖南學堂教員多職.后轉赴日本留學,入同盟會,創中國留學生基督教青年會,任總干事.1907年赴美國留學,入密歇根大學,習法律,次年轉入耶魯大學文科研究院.辛亥,因父喪回國,任鄂軍都督府外交副主任.南北議和時,任和談代表,副參議長.袁氏當國后,歷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全國協會總干事,參議院副議長,獲燕京大學名譽法學博士多職.1919年任中國全權代表,以南方代表身份出席巴黎和會,在其斡旋下,中國代表拒簽和議(人多說顧氏之功,但實際上皆為王力).回國后,又歷北洋政府外交總長,代國務總理多職.北伐成功后,出任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長,駐美大使,國民黨立委,執委(王一生三任外長,拒簽和約,收回膠濟鐵路,青島商務,改訂新約,收回威海衛,算是老成謀國了,不料結果還是被憤青以愛國為名搗毀住宅,并用墨水瓶擲傷,被迫隱退.中國歷史上這類教訓比比皆是,明末本來有機會和滿清媾和,結果被一片清議湮沒,最后東胡西寇交攻,亡了.民國也是一樣,攘外先安內,明朝的教訓已然很深,結果內還在被清議湮沒,結果比明朝稍微好一些,鬼子打跑了,自己打殘了,到頭來為他人做了嫁衣裳).因其素好體育,又與基督教青年會關系密切,被選為國際奧委會終身委員,并率團先后參加第11和第14屆奧運會.成為中國奧委第一人.49年初定居香港,任太平洋保險公司董事長,1961年病逝,年79歲.著《王正廷博士演講集》
副參議長 時年39歲
吳景濂字蓮伯,號述唐,別號晦廬,奉天寧遠人.其祖上就是大名鼎鼎的吳三桂.三藩反正事敗后,吳氏一族被遷回原籍,投于下五旗,充作站丁(驛丞之類賤職).光緒辛酉年中順天鄉試副榜(以站丁賤籍出身,而為舉人,大清開國268年他是獨一份,故人稱站丁舉人).從京師大學堂畢業后授予后補內閣中書,被聘為奉天師范學堂監督.曾留學日本,入同盟會.回國后歷任奉天諮議局議員,議長.辛亥,成立奉天保安會,任副會長,親手降下關外滿清龍旗(當年升旗的是吳家人,現在降旗的還是吳家人,想不信邪都不行).赴南京,參議院議員,徐升眾議院議長.袁氏當國,任北京參議院議長.1916年春聯合一些議員反袁,國會恢復后當選為眾議長,投靠黎洪元.1917年參加護法運動,召開非常國會,任議長.1922年投靠直系,任北京眾議院議長.后助曹錕賄選總統,遭到抨擊.人稱“豬仔議長“.有的小報干脆深入揭批,稱其一門為“塞外的流氓、關東的蠻種“.迫于各方壓力,退出政界,隱居天津,1944年病卒.年72歲.
樞密顧問 時年43歲
章太炎名炳麟,字枚叔,后改名絳,號太炎.浙江馀杭人.幼從外祖父讀經史,早年入杭州詁經精舍,師從俞樾,習史學,曾任<<時務報>>編輯,戊戌后,遭通緝,流亡日本,返滬后與蔡元培等組織《蘇報》,倡言革命排滿.因“蘇報案”被捕入租界獄(還好是租界,要是大清領土,早卡察了),出獄再渡扶桑,組光復會,兼任同盟會<<民報>>主編,發表學術宏篇,與保皇派進行論戰,其文氣勢磅礴,一時洛陽紙貴.被奉為革黨文膽之一(一共三膽,東洋章炳麟,西洋吳稚輝,南洋汪兆名,章文喜用典,以辯華夷為能事如<討滿洲檄>,汪文取泰西之法,好言時務如<民族的國家>,吳文好為鄉野鄙語,其文起首即為載湉小**,西婊子那拉,結句皆有上海四馬路的野雞,巴黎掃馬糞的小孩之語).辛亥,回國后任總統府樞密顧問,南北議和后,因反袁遭軟禁,后又與護法運動,任護法軍政府秘書長.此后,退出政界,專事講學.“九·一八”事變后,主張抗日救國,1936年在蘇州病逝.年遺命子孫:“設有異族入主中原,吾家世代子孫毋食其官祿“.民國政府本擬國葬,后因抗戰,事遂不協,其棺槨暫停蘇州,日軍進占蘇州,過其靈位,亦致以禮.最終,移葬于杭州張蒼水墓旁章在文史學,語言學等方面都有建樹,有“國學大師”之稱.著有<<章氏叢書>>多編.老友蔡元培的挽聯最能說其一生:“后太沖,炎武已二百余年,驅韃復華,竊比遺老;與曲園,仲容兼師友風儀,甄微廣學,自成一家“.
軍事顧問 時年36歲
荷馬李(Homer Lea).美國人,幼即立志從軍,喜讀兵書,然因天賦異秉(天生駝背,體重不到45公斤,身高只有1.5米).入西點不久即被開缺,后又入斯坦福大學,期間數次請纓出征,皆被拒絕,于此,遂移目光于遠東,曾入康梁保皇軍,赴山西作戰,恰逢庚子之役,率軍追擊西太后鸞駕被擊潰,東渡日本,遇孫中山,視為肱股.參與多項秘密計劃(如紅龍計劃等等).辛亥功成,隨孫中山游說歐美,阻斷清室外援,回國后,出任首席特別軍事顧問(孫中山祭明孝陵.他是唯一一個躬逢其盛的外國友人).不久因病回美治療,數月后病逝.年36歲.其人一生持聯中拒日,中美同盟,美日必有一戰等觀點,著多部軍事書籍,如<<無知之勇>>等等,被美日兩國軍界人物所激賞,列為軍校教材.
部長篇
陸軍部
總長 時年38歲
黃興原名軫,字廑午,改名興,字克強,署名競武,慶午,湖南善化人.少聰慧,中秀才,畢業于武漢兩湖書院,春被湖廣總督張之洞選派去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師范科學習.矢志革命排滿,于東京入軍國民教育會,奉派回國,于長沙長沙邀集陳天華,宋教仁等20余人集會,創華興會,被公推為會長,密謀舉事,不成.再渡日本,與孫結識,同創同盟會,任協理.其后數年屢舉義旗,屢仆屢起,黃花岡之役尤為慘烈,其亦深受重傷,斷二指,人稱八指將軍.辛亥,赴武昌指揮陽夏之役,又赴南京任陸軍部長.南北議和后,任南京留守,旋去職.歷討袁,護國之役,1916年以肝病卒.年46歲.國葬于長沙岳麓山下.黃工技擊,善文詞,時人譽為文武全才.著有<<黃克強先生全集>>.但亦有風評其人勇有余,謀不足,只能為將,不能為帥.章氏對其評價可謂中懇:“無公乃無民國,有史必有斯人.“
次長 時年28歲
蔣作賓字雨巖,湖北應城人,秀才出身.19歲入武昌文普通學堂,后奉派留學日本,入同盟會.日本士官學校步兵科畢業,回國任保定軍官速成學校教官,次年調陸軍部軍衡司任職.辛亥年初,升司長(有一個典故,話說兩廣總督黃花岡大捷的捷報N百里加急傳到京師陸軍部,大清所有的陸軍參謀居然相對而泣,他們統統都是同盟會員,全是臥底,讀史至此,偶就知道大清罩不住了).武昌起義后于北方謀灤州兵變,意圖直搗黃龍,事泄,去九江,任軍政府參謀長.南京政府成立,任陸軍部次長.后一直追隨孫中山,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任陸軍部次長,國委,軍委委員等職.曾出任駐德國兼駐奧地利公使,日本公使,1929年在日內瓦國際聯盟裁軍會議上,打破“國聯”多年只使用英,法兩種語言的慣例,莊嚴地用漢語在發言,1935年,中日兩國使節升格為大使級,蔣作賓成為首任駐日大使.任上窺出日本侵華野心,屢次密電國內作抗戰之準備,還曾密接朝鮮死士,謀刺天皇與日軍界要人(用現在的話說,這位仁兄做了與他大使身份不相符的活動.^_^).回國后任內政部部長,西安事變時曾被扣,后歷任安徽省主席,中央監委多職,1942年在重慶病逝.年58歲.國府追授陸軍上將銜.
海軍部
部長 時年43歲
黃鐘瑛黃鐘瑛,本名良鏗,又名鍌,號贊侯.福建閩縣人.早年入福建船政學堂駕駛班,畢業后于“靖遠”等艦上服役及劉公島槍炮學堂實習,日清戰爭時充“濟遠”艦航海員,參加了豐島海戰.戰后歷任海軍槍炮官,大副,管帶多職.辛亥,率艦順江而下,俳徊于南北之間,后受鄉人林森等游說,于九江率艦起義,被鄂軍都督黎元洪委為第1艦隊司令,后平息安慶,鎮撫大通,會同軍民收復南京,又率艦救援漢口,因戰功被推舉為海軍副司令,旋出任海軍部總長.袁世凱就任總統后,黃被北洋政府任命為海軍總司令,授海軍中將銜,數月后病逝,年43歲.以海軍上將優恤,孫中山親書挽聯“盡力民國最多,締造艱難,回首思南都儔侶;屈指將才有幾,老成凋謝,傷心問東亞海權”.
次長 時年27歲
湯薌銘字鑄新,湖北浠水人,其祖上可遠溯至商紂王.畢業于武昌文普通學堂;參加湖北鄉試中舉人,轉考入福建船政學堂,學海軍,保送法國留學,在巴黎結識孫中山,加入興中會,事后后悔,于是到孫中山居住旅館取走入會盟書,向清廷駐巴黎公使孫寶崎自首(不料孫寶崎亦是投機分子,反把湯訓斥了一頓).在法學習結束之后,又轉赴英國進修海軍,回國后歷任鏡清艦機長,南琛艦長;升任海軍統制薩鎮冰的參謀.辛亥,奉命隨薩率艦隊赴湖北,協助陸軍反攻武漢,后奉命改駛九江參戰.在九江收到其兄湯化龍(他老哥是湖北民軍的謀主)“早日反正,以立殊功”的密函,即響應在海容艦召集各艦軍官起義.因援漢之功,被任命為海軍部次長兼北伐軍海軍總司令,袁氏當國,為海軍中將,外放湘督,湘人稱“湯屠夫”.授“靖武將軍”.及至全國討袁,湯望天下大事,遂通電響應.袁氏接報,深恨之.既為著名的“送命二陳湯“之一.其后被逐出湘,隱居京城,幾經起落,北伐時曾被國民政府通緝,后遇赦.中原大戰時曾入晉軍閻氏幕中,又曾組“中國國家社會黨”,為黨魁.出任國大議員,七七事變后,出任偽職,投汪.勝利后,戴笠肅奸,曾設鴻門宴,湯之坐駕恰好熄火,逃過一劫.經人疏通,又遇赦.其后又入民盟,紅朝興,遂投紅朝,又先后兩次被捕,但因太祖賞識之故,免于起訴.1975年病逝,享年90歲.湯一生殺人無數,卻又篤信佛學,有佛教譯經傳世(此人還是個通才,居然通英法漢藏四文.并著有<<辛亥海軍起義的前前后后>>等回憶錄.太祖評其人為:“湯之督湘,以之嚴刑峻法治,一洗以前鴟張暴戾之氣,而鎮靜輯睦之.秩序整肅幾復承平之舊.其治軍也,嚴而有紀,雖袁氏厄之,而能暗計擴張,及于獨立數在萬五千以外,用能內固省城,外御岳鄂,旁顧各縣,而屬之鎮守使者不與焉,非甚明干能至是乎?張樹勛為警察長,長沙一埠道不拾遺,雞犬無驚,布政之飾冠于各省,詢之武漢來者皆言不及湖南百一也.”(此人一生變化無常,加之風流倜儻,和呂奉先倒是有得一拼,而且還可以善終,不服不行啊!)
參謀本部
總長黃興(前有此略)
次長 時年42歲
鈕永建字惕生,上海松江人.幼入南菁書院,甲午,中恩科舉人,入湖北武備學堂,赴日習軍事,入同盟會,回國后歷任廣西練兵出總辦多職,又赴德國,入陸軍大學深造.辛亥,回滬,編練學生軍,旋任參謀次長代行總長職務并兼議和參贊,南北議和后,一度出任北京總統府軍事顧問,不久去職.此后一直追隨孫文,歷任廣州大元帥府參謀次長兼兵工廠廠長,國民軍總參議,廣州中央政治會議秘書長等職,北伐時,奉派為中央駐滬特派員,與CP合作,策動上海三次起義.后又與寧漢間奔波,定都南京后,歷任立法委員,江蘇省主席,立法院軍委委員長,內政部長,考試院長多職.49年去臺,任總統府資政.1965年病逝于美國.年95歲.(鈕氏一門在國民黨中有相當威望,有一女鈕有恒,是國民黨中著名的河東三獅之一,其夫戴季陶被壓迫的連兒子都姓了蔣了.^_^)
外交
總長 時年31歲
王寵惠,字亮疇,廣東東莞人,生于香港.幼入圣保羅學校,稍長入天津北洋大學,畢業后赴日,攻研法政學,于東京創<<國民報>>鼓吹革命.后轉赴美入耶魯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并取得英國律師資格,入同盟會,辛亥,回國任南京政府外交總長,民元后,歷任北洋政府司法總長,大理院院長,國務總理;國民政府司法部長,外交部長,代理行政院長多職,并曾任海牙常設國際法庭正法官多年,抗戰中,隨蔣出席開羅會議,45年出席聯合國成立大會,參與制定聯合國憲章.49年去香港,后任臺司法院長.著有<<憲法評議>>多書.(此人老于外交周旋,在倫敦時,有一次參加外交界宴席,席間有位英國貴婦人問王寵惠:“ 聽說貴國的男女都是憑媒妁之言,雙方沒經過戀愛就結成夫妻,那多不對勁啊!像我們,都是經過長期的戀愛,彼此有深刻的了解后才結婚,這樣多么美滿!” 王寵惠笑答:“這好比兩壺水,我們的一壺是冷水,放在爐子上逐漸熱起來,逐漸沸騰了,所以中國夫妻間感情,起初很冷淡,而后慢慢就好起來,因此很少有離婚事件.而你們就像一壺沸騰的水,結婚后就逐漸冷卻下來.聽說英國的離婚案件比較多,莫非就是這個原因嗎?----人才啊.)
次長 時年27歲
魏宸組字注東,湖北武昌人.幼聰慧,19歲赴法留學,曾協助孫中山籌組歐洲同盟會,任巴黎通訊處編輯.辛亥,回國,任京津同盟會外交部長,旋赴滬上參與南北和議,被南京方面推為外交次長.民元后,任北京國務院秘書長,辭職,赴荷蘭任公使,宋氏組國民黨,任總務部干事.1918年以駐比公使身份,任巴黎和會中方5代表之一,拒絕于和議上簽字.此后調任駐德全權公使,期間曾促愛因斯坦來華講學,后定居比利時,研習歐洲文化.國民政府時,任駐荷蘭全權公使,不久調任駐波蘭公使.1949年底前逝世.年64歲.(有部號稱歷史記錄片與藝術片完美結合的叫<<偶的1919>>的片子,說他在巴黎和會時有50多歲,明顯缺乏專業精神,那時偶們的駐比利時公使不過34歲而已.現在的人喜歡以今推古,不知道民國的外交官普遍的年輕有為,高樹素質.九斤老太也說過,一代不如一代).
內務部
總長 時年52歲
程德全字純如,號雪樓,四川云陽人.光緒十四年,程德全入國子監肄業.屢試不中,幸于京師陶然亭偶遇黑龍江漢軍正白旗人壽山,結為好友.憑借壽山關系,赴黑龍江投筆從戎,以知縣銜入黑龍江將軍幕.負責籌劃黑龍江防務.庚子年后以功累升道員,齊齊哈爾副都統.黑龍江,奉天巡撫.宣統元年調任江蘇巡撫.與江浙立憲黨人交情莫逆.累次上本敦請立憲.辛亥,見大勢所趨,在蘇州宣布反正,自任江蘇都督。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任內務總長,與張謇等先后組織統一黨,共和黨.民國后,又任江蘇都督.晚年隱居上海.皈依佛教,受戒于常州天寧寺,法名寂照,有詩云:“蒼松歷久等煙消,古寺還憑江岸描.居士雪樓曾小隱,扁舟一葉應嘉招.“1930年病逝于上海.年70歲.
次長 時年36歲
居正原名養浚,字之駿,號覺生,號岳崧.湖北廣濟人.幼以院試第一入縣學,自費赴日入政法大學,日本大學本科法律部,入同盟會,襄助孫中山在新加坡參加創辦<<中興日報>>,在仰光創辦<<光華日報>>發展革命組織,被驅逐出境,回國被推選湖北同盟會負責人,主持兩湖和長江流域工作,直接促成辛亥革命首義,此后長期担任孫中山的內務部長和司法院長兼最高法院院長,為國民黨內資深元老,同時也是西山會議派主腦之一.曾與蔣同臺競選過總統.(他自己倒是相當明白,寫了一首揭詞:“選佛場開萬象羅,天龍八部念摩珂,招花啟示諸方競,予欲無言笑口多”).任國史館館長,去臺后,續任監察委員,51年病逝.年75歲.著有<<辛亥扎記>>,<<梅川日記>>等書.(這位老先生雖說一生主要在法界供職,想當年反清籌款時,那是劫錢莊,盜佛頭,下迷藥,販軍火什么都干過.也是趣事一籮筐).
司法部
總長 時年70歲
伍廷芳名敘才,字文爵,號秩庸,廣東新人.出生于新加坡.先于廣州讀私塾,后赴香港入圣保羅書院讀書,曾與友人創辦中國第一家近代化的中文日報<<中外新報>>,書院畢業后,曾任港府任臬署通事<<法院翻譯>>和巡理廳首席通事.后自費赴英入林肯法律學院深造.獲法律學士學位,并考得大律師資格.回港后,被批準執律師業務.歷任立法局議員多職,并被授予太平紳士榮銜.應清直隸總督李鴻章邀,入李氏幕府,協辦洋務,外交事務;曾任使美,日,秘大臣多職,并曾參與修訂<<大清現行刑律>>,1907年再次出任美,墨,秘,古公使,任滿回國隱居上海,以觀世變.辛亥,于滬上呼應革命,致函清攝政王等,勸告清帝退位.軍政府成立,任外交總長,以中國輪般招商局董事會主席名義,借款42萬兩支持軍政府經費.南北和議,被南方11省推舉為總代表,與北方代表唐紹儀和談,迫使袁世凱接愛停火和北軍后搞撤等條件,取得和談成功,被譽為手定共和的五巨子之一.袁氏當國,退居上海,閉門著書.袁死,伍出任段祺瑞內閣的外交總長,“府院之爭”,黎元洪免去段祺瑞職,任伍廷芳代理國務總理,張勛復辟,南下廣州.被任為外交總長,伍被任為外交總長,孫中山出師桂林,命伍代行非常大總統職務,兼任財政總長,廣東省長.陳炯明叛,伍冒險往永豐艦謁見孫中山,接愛指示,通告各國駐廣州領事館嚴守中立.以憂忿過度,逝世,終年81歲.孫中山為其撰寫<<伍秩庸博士墓表>>.
次長 時年31歲
呂志伊字天民,別署俠少,旭初,占東,金馬,云南思茅人.15歲入普洱宏遠書院,昆明經正書院.庚子辛丑并科舉人.赴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入同盟會,被推為同盟會云南主盟人,在東京出版創辦<<云南>><<滇話報>>等刊物鼓吹革命.担任主筆.還經常在《民報》上撰稿.發起組織了云南獨立會,之后又為仰光<<光華日報>>總主筆,與居正同任<<進化報>>主筆.由日本返滬后任<<民立報>>主筆,與宋教仁,陳其美等組織中部同盟會,在長江流域策動起義.云南光復,出任都督府參議,南京政府成立,任司法部次長,不久即辭職,担任同盟會上海機關部副部長,<<民國新聞>>總編輯,翌年被選為第一屆國會參議員,憲法起草委員會委員.孫中山在廣州組織護法軍政府時被聘為代理司法部長,后担任中國國民黨本部參議,贊成聯俄但反對聯共,歷任國民黨廣東省最高法院院長,國民黨立法委員等職.后以病老回昆明,40年病逝,年59歲.)
教育部
總長 時年44歲
蔡元培字鶴卿,號孑民,浙江紹興人,出身于商賈之家.17歲中秀才,18歲設館教書,之后連續中舉人,取進士,點翰林,授編修.戊戌后,棄官從教,任南洋公學總教習等職,組中國教育會并任會長,創立愛國學社,愛國女學,被推為總理.倡排滿光復,創光復會,任會長并為暗殺團試制炸藥,為反清革命培養人才.又入同盟會,1907年赴德國萊比錫大學研讀哲學,心理,美術史等,辛亥,武昌事起,其在德國往來奔走,為軍政府采購軍火于克虜柏軍工.回國后就任教育總長.袁氏主政后,再赴德,法考察,與李石曾等在法國組織勤工儉學會,次年與吳玉章等發起組織華法教育會,提倡勤工儉學(大清他們出去留洋,結果被他們革了命,他們又送青年才俊出洋,結果周鄧等回來,接茬革命,教訓啊,^_^).獲文學,法學博士榮譽學位.回國,就任北大校長.在任期間,桃李滿天下.之后歷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政治會議委員,特別委員會常務委員,國民政府常務委員,監察院長,代理司法部長等職,并任為大學院院長.1928年辭去各行政職務,專任國立中央研究院院長.還兼任交大,中法大學,國立西湖藝術院等多所高等學校校長,院長以及故宮博物院理事長,北平圖書館館長等職.晚年,為抗日救亡事業奔波,努力促成國共合作.被推為國際反侵略運動大會名譽主席.1940年在香港病逝.港府下半旗為其致哀.周恩來送挽聯:“從排滿到抗日戰爭,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從五四到人權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次長 時年29歲
景耀月字太招,別署大招,瑞星.山西芮城人.幼讀經史,20歲中舉人,后留學日本,入早稻田大學,獲法學士學位,并參加同盟會.與景定成,谷思慎等人在東京主編<<晉乘>>,<<夏聲>>等刊務鼓吹革命排滿.回國后與于右任創<<民呼日報>>担任總編輯,遭查禁,再渡亡命日本.中華民國成立,回國任臨時政府各省代表會議主席,參議院議員,臨時政府教育次長兼代教育總長.南北和議達成,他投靠袁世凱,出任大總統府高等政治顧問,眾議院議員,經濟調查局參議,為革命黨人所鄙視.袁死后,離開政界,担任過北平天主教機關報<<益世報>>的編輯,張勛復辟,于河南,山西組靖國軍討逆.后歷任上海中國公學,北平大學法學院,東北大學教師,抗戰時,日偽擬請其出任華北政府主席,拒受,并于暗中再組大夏學會,密謀抗日.1944年,卒于北平,年61歲.
財政
總長 時年41歲
陳錦濤字瀾生,廣東南海人.早年畢業于香港皇仁書院,畢業后留校任教,后轉任天津北洋大學總教習,以官費赴美留學,初入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數學,社會學,獲理學碩士學位.繼入耶魯大學,轉攻政治經濟學,獲哲學博士學位,回國應清廷部試,獲法政進士.嗣任大清銀行監察,度支部預算案司長,統計局局長,印鑄局局長,幣制改良委員會會長和資政院資政等多職.辛亥,聞武昌變,以病辭歸,轉道南方,任南京臨時政府財政總長,南北議和后,任審計處總辦,財政部駐外財政員,赴歐調查財政.后又曾任段祺瑞政府財政總長,鹽務署督辦和關稅特別會議全權代表等職,曾因受賄入獄,不久獲釋.出任廣州護法軍政府財政部長,并在天津合辦中國無線電業公司.旋入清華大學法學院,任經濟系教授.1935年應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汪精衛之邀,任幣制研究委員會主席.抗戰時,出任汪偽政府財政部部長兼興華銀行總裁,39年病死于上海,年68歲.著有<<均富>>等書.
次長 時年26歲
王鴻猷,江蘇崇明人.早年赴比利時習政治經濟學,于布魯塞爾加入同盟會,后又組織公民黨,倡無政府主義.辛亥,隨孫中山回國,參與革命.南京政府成立后,被委為財政次長,南北議和后,出任北京政府幣制委員會委員.1916年,卒于北平.年30歲.
交通
總長 時年56歲
湯壽潛原名震,字蟄先,浙江山陰人.早年曾為山東巡撫張曜幕僚,主張變法,中進士,任知縣,辭官,游歷各省,受聘當幕客.庚子時,游說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創東南互保,后授為兩淮鹽運使,未到任,與張謇組織預備立憲公會,任干事,成為立憲派的領袖之一.不久,因反對盛宣懷締約向英借款,積極參與以維護路權為目的的浙路風潮,成為當時的知名人物.任浙江咨議局議長,辛亥,杭州新軍變被推舉為浙江都督.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改任交通總長.又曾與張謇組織統一黨,任參事.1917年病卒.年60歲.著有《危言》,《爾雅小辨》等若干卷.
次長 時年32歲
于佑任原名伯循,字佑任,號神州舊主,大風,太平老人,陜西涇陽人.24歲中癸卯科舉人.因譏諷時政,被清廷所忌,潛往上海,入震旦學院肆業,復創辦復旦公學及中國公學,東渡日本,入同盟會,回國后創<<神州>>,<<民呼>>,<<民吁>>,<<民立>>諸報,辭論激烈,宣傳革命.辛亥,任交通部次長.民元后,歷任陜西省主席,上海大學校長,監察院長多職,經討袁,護國,護法,北伐,抗日多役.為黨國9大元老之一.去臺后,于1964年病逝,年85歲.于氏于中國近代報業史上有“元老記者“之尊稱,同時亦為近代杰出書法家,其書以蒼勁奇宕開創一代書風,有有“于體“之稱.編集有<<標準草書千字文>>, <<右任詩存>>,<<右任墨緣>>,<<牧羊兒自述>>等著作.
實業
總長 時年59歲
張謇字季直,號嗇庵,江蘇南通人.祖上耕讀傳家.幼以聰敏聞.奈屢仕不第,,以生員入慶軍吳長慶軍幕,隨軍至朝鮮,掌案牘.回國后,中舉人,授翰林編修,執崇明瀛州書院.興海門農商,甲午,中恩科狀元.賜進士.掌南京文正書院.其后倡新學,入強學會,辦洋務,于南通創紗,面粉等廠,并辦師范興學.宣統年間任全國立憲公會副會長,多次領銜上書,敦請立憲.辛亥,江淮光復.割去發辮,與程德全,章太炎等創統一黨.南京政府成立后,出任實業部長.民元后,一度入熊希齡內閣,任農林,工商兩部總長兼全國水利局總裁,洪憲帝制,受封為“嵩山四友“.未受.辭職歸里,續辦實業.1926年病逝,享年73歲.生前筆耕之勤,罕與相比,所作<<柳西草堂日記>>,并自訂<<嗇翁年譜>>,<<《張季子九錄>>及<<張謇函稿>>等書傳世.有聯挽之:退老一隅,無武力,無事權,而負天下重望者此.功成百世,有文章,有樹立,試數近代抗手何人?
次長 時年32歲
馬君武原名道凝,改名和,字厚山,號君武.廣西桂林人.幼苦學,及長入廣西體用學堂,庚子年赴新加坡見康有為,銜命回廣西策應唐才常起義,不果,自費赴日本讀書,為廣西第一個留學生,初與梁啟超辦<<新民從報>>,旋追隨孫中山革命(有個笑話,梁啟超不付其稿費,并找人冒充女性筆友誘馬投稿.事泄,馬怒而去).與章太炎等在東京發起“支那亡國二百十二周年紀念會“,入日本京都大學習應用化學,入同盟會,為廣西主盟人,參加起草同盟會章程,被選為執行部書記長.回國后于滬上創辦中國公學,1907年再赴德入柏林工業大學習冶金,獲工學博士學位.辛亥革前夕回國,值上海起義,出任《民立報》主筆,呼號革命.旋被推為江蘇省代表,出席獨立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創建民國,民元,任南京政府實業部次長和臨時參議院參議員,參與起草<<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二次革命失敗后再赴德國入柏林農科大學兼任波鴻化學工廠工程師,回國隨孫中山南下護法,任軍政府交通部部長及廣州石井兵工廠部工程師,總統府秘書長,隨軍入桂討陸,任廣西省長,后轉入學界.任上海大夏大學,北京工業大學校長,后回廣西創辦廣西大學,任校長,學界人稱“北蔡南馬“.抗戰爆發,任最高國防會議參議及第一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兼任廣西大學校長,1940年病逝于任上,生平譯著甚豐,主要有:<<物種起源>>,<<民約論>>,<<法蘭西革命史>>等書.并有詩集傳世.
秘書長 時年33歲
胡漢民名衍鴻,字展堂.廣東番禺人.詩書世家,幼聰慧,年稍長留學日本,入弘文學院師范科,法政大學速成法政科.并入同盟會,被推為評議部評議員,稍后又由孫中山指定任本部秘書,參與海外革黨與康梁保皇黨之舌戰,有文名(“漢民“是他在<<民報>>著文用的筆名,取意“不做滿清的順民,要做大漢之民“).其后往南洋為南方支部長,回國與黃花岡之役.辛亥,策動廣東的光復.被推為廣東都督.曾建立孫文先定東南,穩固邦基,徐圖北伐之策,不納(當時孫要是聽了他的,整個黨國史就要改寫).此后,一直追隨總理,孫去后,與蔣黨爭失敗,晚年成為南方實力派反蔣精神領袖(口號是抗日,剿共,反獨裁).35年被選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次年在廣州因腦溢血病故.年57歲.早年寫有一詩(粵語版)
特聘秘書 時年33歲
秦毓鎏,又名念萱,字晃甫,號效魯,晚號天徒,坐忘.江蘇無錫人,17歲入東林書院,考取上海南洋公學,后停學返錫在張涇橋顧氏學館授課,入南京水師學堂,次年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科,任<<江蘇>>雜志總編,倡革命之說,返滬與人合辦國學社和麗澤書院,任長沙高等實業學堂教務監督,并任黃興等組織的華興會任副會長,隨黃興參加鎮南關起義,失敗后在滬任《神州日報》編輯,不久回錫養病,宣統二年當選為無錫市議事會副議長,辛亥,自任錫金軍政分府總理并建立錫軍,先后任南京總統府秘書,無錫同盟會支部長,無錫縣民政署民政長,任內主持開辟光復門,籌設圖書館,擴大公花園等市政工程.24年任國民黨江蘇省黨部執行委員,無錫縣縣長,旋任江蘇省民政廳廳長,不久去職,皈依佛教,1937年病故,終年57歲.老友馮自由有詩悼之;憶昔年扶桑設會,長沙設學,無錫設府,原期國復民蘇,誰料破碎河山有今日;與吾子辛丑同硯,壬寅同盟,民元同事,忽告山頹木壞,此后搜尋史實向何人?
印鑄局長 時年29歲
黃復生原名位堂,字明玉,易名樹中,字理君,四川隆昌人.畢業于瀘州南經緯學堂,赴日本習印刷,入同盟會,任四川主盟人兼<<民報>>經理.專司制造炸藥.奉派回川,謀成都,瀘州永寧起事.不慎炸彈爆炸,深受重傷.痊愈后,改名復生.此后,專司暗殺,于漢口狙擊端方未成,北上京師,謀刺攝政王,被捕,判終生監禁.辛亥,清廷大赦政治犯,出獄.于天津組織京津同盟會,繼續從事暗殺,旋四川大漢軍政府成立,被推為四川駐南京代表,任政府印鑄局長參議院議員.南北議和后,一直追隨孫文,任四川靖國聯軍司令,四川省長,國民黨中央委員,立法委員,西山會議派重要成員之一,專管四川黨務.后因早年頑疾致偏癱,辭本兼各職,任國府顧問.48年卒,年65歲.授陸軍上將.著有<<黃復生革命回憶錄>>傳世.
公報局長 時年30歲
馮自由原名懋龍,字建華,后改名自由.原籍廣東南海,生于日本長崎,其祖上痛漢室之亡于滿清,亡命海外,世代以復國為己任.延至其父,結識孫文,遂以幼兒相托,14歲入興中會,為年齡最幼之革命黨人,人稱革命童子.其后參與于康梁保皇黨之論戰經年,覆滿之志愈堅,入早稻田大學,專意物色留日之各方豪杰,與秋瑾,陳天華等輩交情最為莫逆,并與章太炎等組支那亡國紀念會于橫檳,以志恢復漢室.后奉派往舊金山,主持會務,以洪門天地會身份與當地致公堂聯絡,策應革命.并任加拿大<<大漢報>>主編.辛亥,任總統府機要秘書,公報局長,民元后,一度出任稽勛局長,收集大量辛亥前后革命史料,后一直追隨孫中山,歷任國民黨美洲支部長,中央委員多職,反對國共合作,為西山會議派骨干之一,晚年在臺任國策顧問,有研究辛亥革命的著述多種.58年卒,年76歲.好詩賦,17歲時曾作詩自勉:大同大器十七歲;中國中興第一人.
但燾字植之,湖北蒲析人,出身書香世家.19歲赴武昌應童子試,以一等補廩膳生轉經心書院深造,東渡日本,初進師范速成班,后轉日本中央大學預科,繼升英法科畢業.本欲赴美耶魯大學深造,因參與革命活動,未成行.同盟會成立,以湖北代表身份參加,并被推舉為司法部判事,后改任執行部書記干事,總理秘書,湖北支部主盟,同時負責歐美會務聯絡事宜.辛亥冬,由日返國,任為總統府秘書兼公報局局長,南北和議成,唐紹儀組閣,出任國務院秘書.袁行帝制,辭去一切職務,蟄居上海.孫南下護法,應邀去廣州担任軍政府秘書長,以父喪,辭去本兼各職,回滬守孝,閉門讀書,不問政事,與章太炎,田桐,何香凝等時相過從,賦詩吟詞,研究詩畫以自娛.曾受聘任參議院兼憲法會議秘書長.1927年,回到湖北,在桂系控制的國民黨湖北省黨部任候補監察委員,省委委員.蔣桂戰爭爆發,但曾為起草“討蔣通電”.桂系敗退,蔣下令通緝但燾,遁.后歷任廣東中山教育局長,國民政府秘書,國史館副館長并主持館務,后去臺,受聘為“總統府資政”,1970年去世,終年89歲.一生著述甚豐,早期與章太炎一起在日本東京辦報,除編輯呂留良<<四書講義>>作學生課本外,并將《四庫全書》中有關民族大義部分收錄于<<漢風雜志>>,自費刊行問世,同時仿金圣嘆筆調,評點明朱舜水<<之瑜陽九述略>>等書,在日本還出版了<<海外叢談>>,風行一時,極受日本文學界重視,其尚有許多文獻著作,刊行于<<國史館刊>>上,為研究民國史提供寶貴資料.
法制局長 時年30歲
宋教仁字遯初,鈍初,號漁父,湖南桃源人.早年入漳江書院讀書,后考入武昌文普通中學堂,萌生革命思想,與黃興等在長沙創建華興會,任副會長,7與呂大森等在武昌組織科學補習所,任文書,后因華興會長沙起義失敗,亡走日本,入法政大學及早稻田大學學習法政.創<<二十世紀之支那>>雜志;又協助孫中山創建中國同盟會,任司法部檢事長、同盟會湖南分會副會長、《民報》庶務干事兼撰述員。1907年4月赴東北“馬俠”,創立同盟會遼東支部,又著<<間島問題>>一書,以確鑿證據說明延吉地區自古屬于中國領土,辛亥初,在上海任<<民立報>>主筆,與譚人鳳等組織同盟會中部總會,任總務干事.武昌起義后,積極促成江浙等地起義和籌建臨時政府,任南京臨時政府法制院院長,臨時政府北遷,任農林總長,不久辭職,改組同盟會為國民黨,被選為理事,并代理理事長,1913年初,在長沙,武漢,上海,南京等地先后發表競選演說,主張成立責任內閣,制定民主憲法,反對袁世凱專權.3月20日,被人刺殺于上海車站,年31歲.在從事革命活動之余,勤奮研究,翻譯了<<日本憲法>>,<<英國制度要覽>>,<<各國警察制度等著述,南京政府成立后的民國官制和<<臨時約法>>,均出自其手,出版有<<宋教仁集>>,<<漢族侵略史>>等政論書籍,一生倡民主,民族主義,以改造民族國家為己任,恃才傲物,不幸被刺,(關于主謀向來說法不一,有孫,袁,黃,趙 多種說法,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宋氏一死,民主亦再不顯于中國.想象看,就他身邊的一個小秘書北一輝,向他偷了幾手三腳貓的功夫,回日本居然成了日本中興的教父,要是宋的理想能在中國貫徹,國家會強成什么樣子).孫挽之:三尺劍,萬言書,美雨歐風志不磨,天地有正氣,豪杰自牢籠,數十年季子舌鋒,效莊生索筆;五丈原,一抔土,臥龍躍馬今何在,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灑幾點萇弘血淚,向屈子招魂.章太炎挽之:為我掃幽燕;愿君化彗孛.
網文 2010-07-15 08:32:36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