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福潮:《書海泛舟記》探皇陵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探皇陵
    南方周末    2005-02-03 08:54:40

  ■書海泛舟記
  □范福潮

  八爺念過高小,沒畢業,就隨父親走鄉串縣蓋房,不到20歲就走遍了武功、禮泉、乾縣、扶風等地,大木匠、小木匠活,樣樣精通。成家后,他置了二十多畝地,有騾子有車,日子過得很滋潤。干完活,八爺總是先把身上的土撣凈,打一盆水,洗手擦汗,然后沏上一壺茶,盤腿坐在炕桌旁叼著煙袋和我閑諞。他最喜陰陽相術,一沾此題,便信口開河,說得天花亂墜。那幾天,我正讀呂思勉《隋唐五代史》之“武韋之亂”一章,便給他講了一段益州術士袁天罡為武士子女相命的故事。貞觀初,袁天罡奉旨赴京,途經利州,武士時任刺史,請袁天罡為其家人相命。先相其妻楊氏,袁說夫人骨法,可生貴子;后相二子,袁說可至刺史;再相長女,袁說此女大貴,然亦不利,后封為韓國夫人;最后,武士令乳母抱出身穿男服的小女兒,袁天罡看過大驚道:此郎神采奧澈,不易可知,龍睛鳳頸,貴之極也,若是女,當為天子。這是我讀《大唐新語》時記下的。
  八爺經多見廣,一肚子故事,提起袁天罡,興致勃勃講了一段乾陵的掌故:“高宗病重,武則天召見當時最著名的兩位術士袁天罡和李淳風,命二人為高宗選陵。二人走遍關中,尋得寶地,回朝交旨。武則天命使臣隨二人前去查勘,過了禮泉,使臣問袁天罡,寶地在何處,可有標記?袁天罡指著梁山說,就在那兒,我在山上埋了一枚銅錢。使臣又問李淳風,你選的寶地在何處?李淳風也指著梁山說,就在山頂,我在那兒了一枚釘子。使臣隨二人登上山頂,袁天罡扒開土,果然露出一枚銅錢;使臣問李淳風,你的釘子呢?李淳風對著銅錢吹了一口氣,浮土散盡,只見一枚鐵釘正在錢眼里,使臣大驚。后來,武則天把高宗葬在梁山。高宗的謚號為‘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在八卦中乾為天,古有乾天坤地之說,故為乾陵,并將此地置為乾縣。”八爺講的這段故事,我當時信以為真。后讀《乾州志》,才知武則天并未置乾縣。此地在晉時屬扶風郡,在隋時改為禮泉,屬京兆郡,唐武后光宅元年(684),析禮泉、始平、好、武功、永壽五縣地,置奉天縣,奉乾陵,屬京兆郡,唐昭宗乾寧二年(895)改為乾州。
  我想去乾陵看看,八爺給我畫了一張路線圖,把他家的自行車借給我,送我到村口,他囑咐道:“六十多里地,喝湯前(此地人稱晚飯為‘喝湯’)松松快快就回來了,慢點騎。”未行幾步,八爺又叫住我:“我跟你去吧,人地生疏,讓你一個娃來回跑百十里路,不放心。”八爺又借了輛自行車,帶了一籃饃,同我上路。騎了兩個多鐘頭,到了乾縣城里。八爺領我到他姐姐家,此地風俗,麥收后走親戚要送一籃新面蒸饃,午飯吃的臊子面,放下碗,八爺抽袋煙,帶我上陵。
  出城北行數里,遠遠望見前方左右各有一座土闕,八爺說:“這叫雁門嘴,是乾陵的第一道門,前面就是御道,往北走六里叫南上峰,是第二道門。”御道溝壑縱橫,雜草叢生,兩旁種著玉米,八爺邊走邊說,不覺來到了一對巨大的石柱下,他說:“這對華表,兩丈五尺高,此地人稱作通天柱,過了華表就是司馬道。”一道緩坡直通梁山主峰,兩側排列著巨石雕刻的天馬、駝鳥、石馬、石人,兩兩相對,一直排到無字碑前。八爺告誡我:“已到皇陵,行為要端莊,言語要恭敬,不端不敬,必遭天譴。”看過“述圣紀碑”的碑文和“無字碑”上的歷代名人題刻,面對殘破無頭的六十一王賓像,唏噓不已,心情沉重地上了梁山。
  雜木森森,荒草離離,鳥瞰四野,一派蒼茫。八爺舞著煙袋,指點遠山近景,這是何村,那是何塬,這條路通向何處,那條溝綿延幾里,神態怡然,并不提武則天一字。看著腳下荒涼殘破的陵園,突然想起跛足道人的《好了歌》———“荒冢一堆草沒了”,帝王生前煊赫,身后也不過如此,除了留下幾塊斷石殘碑,與百姓的墳塋何異?山風吹來,頓覺釋然,心中的些許感慨也隨風飄散。(二八)
 


范福潮 2013-08-20 14:12:29

[新一篇] 范福潮:《書海泛舟記》史傳多為小說

[舊一篇] 范福潮:《書海泛舟記》算地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