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B3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378(2002)04-0085-03
唯物史觀與社會現代化的關系問題,并不是剛剛出現的新問題,它在唯物史觀創立之初就出現了;同時,它也不是業已充分解決的老問題,事實上,無論是唯物史觀還是社會現代化都始終在向前推移和發展,這種在動態結合中的相互關系無疑會隨著時空等條件的變化不斷地增加著新的內容。
一、唯物史觀是現代化歷史潮流的產物
“社會現代化”是一個人們熟知的概念,也是歧異性較大的一個概念。一般來說,當人們使用“社會現代化”這一概念時,它有如下內涵:(1)時間上屬于當前這個時代 ;(2)內容上指與傳統社會相比社會或人發生的根本性變化;(3)代表社會歷史的潮流和 進步方向。綜合這幾方面的涵義,可以將社會現代化表述為社會或人的現代特性的發生 、發展的動態過程和現實活動。這一歷史過程或現實活動,始于16世紀的大西洋沿岸, 19世紀席卷了西歐和北美,成為一種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如今已經成為全球性的社會 運動。產生于19世紀中葉的西歐的唯物史觀,并非與當時蓬勃發展中的現代化潮流毫不 相干,相反,唯物史觀是社會現代化這一歷史潮流的產物,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史觀 以理論的方式反映著社會現代化這一歷史潮流和時代特征。
一般地講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種現代哲學,是大家都熟悉的命題。但當我們講唯物史觀是社會現代化這一歷史潮流的產物,反映著現代化這一歷史潮流和時代特征時,有些問題則需要進一步說明。
首先,社會現代化實際上是在封建制度解體中迸發出來的歷史趨向,資產階級革命是它的起點,時間上包括我們通常講的近代社會、現代社會和未來幾個世紀。而唯物史觀作為一種現代哲學是在對近代哲學實行了一系列的根本變革的基礎上形成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唯物史觀的問世開創了哲學史上一個新時代。如何看待同屬于社會現代化進程中的從近代社會到現代社會這種歷史觀上的巨大變化?筆者認為比較合理的解釋是:(1)近代人本主義歷史觀力圖用人的眼光觀察社會歷史的發展,是同中世紀的唯神史觀相對立的,表現出明顯的現代精神,本質上是資產階級的歷史觀。(2)近代社會出現的深刻變化,促使近代哲學研究的主題出現了明顯的變化,但以形而上學為主要特征的思維方式使近代哲學陷入重重矛盾之中。隨著社會實踐和自然科學的發展,人的思維方式也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與此相一致,近代哲學必將被新哲學所取代。(3)馬克思和恩格斯從社會生活中,也從近代哲學中領悟了現代精神,唯物史觀只是對人本主義歷史觀的思維方式和唯心主義立場進行了改造,并沒有否認近代哲學中表現出來的現代精神。當然,經過這樣一番批判的繼承,唯物史觀在很多問題上與人本主義歷史觀有了很大的區別。或者說近代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在社會現代化進程中的不同歷史時期形成的理論成果,所屬時期的不同,決定了它們之間理論內容及其水平的差異。但它們同是社會現代化進程中的哲學理論,同樣是社會現代化的產物是不容懷疑的。
其次,關于唯物史觀與現代西方哲學對立。唯物史觀和現代西方哲學差不多同時產生于19世紀中葉的歐洲。因此,唯物史觀與現代西方哲學不僅在時間上同處一個歷史時代,而且,面臨著同樣的時代所提出的同樣的問題。盡管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問題的角度、解決問題的方法與同時代的西方哲學不同,但二者往往總結著相同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成果,反映著同一時代的思維形式的特點,概括著相同時代的歷史經驗,從而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體現著時代的精神。令人遺憾的是,我們往往在注意到它們之間結論和方法的區別的同時,忽略了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研究,這對深入理解唯物史觀產生的意義和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的變革都是極為不利的。
再次,關于馬克思恩格斯對待資本主義的態度。唯物史觀是在對全部人類社會,特別是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發展及其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轉變的研究基礎上形成的,馬克思恩格斯對資本主義的態度大致如下:(1)人類進入資本主義歷史階段,是農業生產力向工業生產力轉變的必然結果。(2)資本主義社會就是現代社會的開端。資本主義社會的出現,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將人類帶入一個新的文明世界。(3)資本主義一方面是生產力的巨大發展,另一方面則是對人的奴役、剝削和統治。因此資本主義不是人類理想社會,只有在認定資本主義制度在歷史上的暫時性的前提下,才承認其進步性。(4)資本主義社會最終將被新的社會所代替,而這種新社會是建立在生產力高度發展的基礎上的,以人類獲得最終解放和全面發展為特征的未來的現代化社會。綜合以上馬克思恩格斯對待資本主義的態度,可以說,馬克思恩格斯是站在整個人類文明演進的高度認識資本主義和社會現代化的。所以,我們不能因馬克思恩格斯曾經猛烈地批判資本主義,就否認他們對社會現代化的肯定;同樣,我們也不能因馬克思恩格斯曾肯定了社會現代化的潮流,就否認了他們對資本主義的批判態度。
二、唯物史觀揭示了社會現代化的內在動力
自近代以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躍入現代化的行列,關于現代化的動因問題也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從西方近代哲學的種種人本主義的觀點到西方現代哲學中的“宗教倫理”說、“業績需求”說、“文化變遷”說、“技術決定論”、“商業動力”說、“制度變革”說等等,都從某一方面對現代化的動因做出了獨到的解釋,其中也不乏深刻的見解。但這些觀點也存在著共同的缺陷:一方面,當把現代化的動因簡單地歸結為以上任何一個方面時,無法說明這一動因的客觀依據;另一方面,把現代化的動因簡單歸結為一個方面,無以說明各個民族和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的特殊性,進而也無法說明進入現代化進程的必然性。
唯物史觀以其特有的方式對社會現代化的動因和必然性進行了具體、全面的揭示:
在馬克思主義看來,社會是一個復雜的有機體,其發展動因很難簡單地歸結為某一種或某幾種因素,而是各種因素交互作用推動社會發展。恩格斯明確指出:“根據唯物史觀,歷史過程中的決定因素歸根到底是現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無論是馬克思和我從來都沒有肯定過比這更多的東西。如果有人在這里加以歪曲,說經濟因素是唯一的決定因素,那末他就是把這個命題變成毫無內容的、抽象的、荒誕無稽的空話。”[1]在這里,“現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主要是指人類社會的物質生產和人口本身的生產和再生產,但考慮到恩格斯用“現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來否定“經濟因素是唯一決定因素”的觀點,可以肯定“現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包含著現實社會中經濟、政治、文化的內容。也就是說社會經濟、政治、文化交互作用,推動社會發展,這是唯物史觀在社會發展動力問題上的基本觀點。具體說來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工業革命、宗教改革、文藝復興和資產階級革命等因素的交匯是西方社會走向現代化的動因。比如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談道:“蒸汽和新的工具機把工廠手工業變成了現代的大工業,從而把資產階級社會的整個基礎革命化了。”[2]宗教改革可以稱得上是“第一號資產階級革命”。[3]文藝復興“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給現代資產階級統治打下了基礎”。[4]“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掃帚,把所有這些過去時代的垃圾都掃除干凈,從而從社會基地上清除了那些妨礙建立現代國家大廈這個上層建筑的最后障礙”。[5]如此等等,這些論述不僅用唯物史觀的觀點說明了現代化的動因,而且對我們全面地理解唯物史觀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經濟是基礎,但政治、文化對經濟有巨大的反作用,這種決定作用和反作用的交互作用構成現實社會的具體內容,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就在這些要素的矛盾運動之中。
馬克思主義關于西方社會現代化的動因分析對如今正處在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國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一方面,社會現代化是一種全球性的社會變遷,是由先進的社會生產力推動的世界潮流,它會將人類帶入一種新的文明。因此,現代化道路是唯一正確的選擇;另一方面,社會現代化建設在經濟建設的同時,離不開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支持或支撐,而各個國家或民族的政治、文化傳統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各個民族或國家的現代化道路應該是各不相同、各具特色的。總之,社會現代化的進程是由經濟因素和非經濟因素、世界環境和國內條件等多種因素交相作用的結果。
三、唯物史觀與中國現代化
中國人民為了尋找社會現代化的發展道路,進行了一個多世紀的反復的、艱難的探索,直到找到了唯物史觀才大大加快了走向現代化的步伐,并最終走向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道路。唯物史觀在中國的命運,是與中國現代化的歷史命運息息相關的。
首先,唯物史觀在中國的傳播及其在中國的實踐,對中國現代化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
中國是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的威逼下卷入世界現代化的潮流之中的,這一方面決定了中國的現代化理論不是內省的,而是來自西方的傳播和滲透;另一方面決定了中國的現代化之路必然會區分為兩個階段,即民族民主革命階段和現代化建設階段。中國現代化的這兩個特點使選擇唯物史觀作為中國現代化的理論指南成為必然。因為,在各種西方現代化理論中,只有唯物史觀才能首先解決中國的民族民主革命的問題,并進而解決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問題。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把唯物史觀運用于中國革命的斗爭實踐,成功地完成了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歷史任務,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的解放。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盡管我們走了一些彎路,但正是唯物史觀使我們終于走出誤區,做出了全面改革開放、走中國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之路的選擇,并在20世紀末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的前兩步戰略目標。從新世紀開始,我們將繼續在唯物史觀的指引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總之,沒有唯物史觀的指導和運用,就不可能有我們黨和國家80多年來現代化事業的發展。
其次,唯物史觀在中國的現代化實踐中得到豐富和發展。
唯物史觀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質上是實踐的,它不僅指導了中國的社會現代化實踐,而且在中國的現代化實踐中得到豐富和發展。
第一中國共產黨人在唯物史觀的一般理論層面提出了關于社會基本矛盾的理論,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理論寶庫,并進而具體闡述了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性質和特點,為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實踐和發展唯物史觀奠定了方法論基礎。
第二中國共產黨人在唯物史觀的一般理論層面提出了關于科學技術也是生產力的論斷,指明了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中最終的決定因素——生產力的內在聯系,并進而提出在當今時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命題,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指明了根本出路。
第三中國共產黨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明確了我國社會現在所處的歷史階段,從而糾正了唯物史觀發展史上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長期存在的偏誤,發展了唯物史觀的理論內容。同時,也為我國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制定各項路線、方針、政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第四中國共產黨人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踐中,在科學考察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狀況的基礎上,逐步認識到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必由之路,最終形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為唯物史觀增添了全新的內容,也從思想上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掃除了最大障礙。我國20多年以市場為導向的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建立和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敗的關鍵。
第五中國共產黨人在世紀之交提出了新時代的理論綱領,把唯物史觀關于社會發展的主體選擇性和客觀規律性相統一的原理具體化為“三個代表”思想,明確地以“先進性”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基本價值取向,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三個方面的內容融合為一個統一整體,強調三者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創造性地解決了新時期黨和國家建設面臨的重大理論問題,為豐富和發展唯物史觀做出了新的貢獻。
總之,唯物史觀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理論指導。同時,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又是豐富和發展唯物史觀的重要動力和源泉。
收稿日期:2002-09-11
河北大學學報:哲社版保定85~87B1哲學原理劉娟20032003唯物史觀與社會現代化的關系問題,并不是剛剛出現的新問題,它在唯物史觀創立之初就出現了;同時,它也不是業已充分解決的老問題。事實上,無論是唯物史觀還是社會現代化都始終在向前推移和發展,這種在動態結合中的相互關系無疑會隨著時空等條件的變化不斷地增加著新的內容。唯物史觀/社會現代化/中國社會現代化/historical materialism/social modernization/social modernization in China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Social Modernization LIU Juan School of Marxist Education,Nankai University,300071 Tianjin,China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social modernization isn't a new subject.It arises at the beginning of Marxism.But the subject needs further discussion,for the theories on it are still imperfect.Our social modernization is moving for ward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s developing.They will interact on and improve each other in the future.南開大學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院,天津 300071 劉娟(1956- ),女,天津市人,南開大學馬列學院副教授。 作者:河北大學學報:哲社版保定85~87B1哲學原理劉娟20032003唯物史觀與社會現代化的關系問題,并不是剛剛出現的新問題,它在唯物史觀創立之初就出現了;同時,它也不是業已充分解決的老問題。事實上,無論是唯物史觀還是社會現代化都始終在向前推移和發展,這種在動態結合中的相互關系無疑會隨著時空等條件的變化不斷地增加著新的內容。唯物史觀/社會現代化/中國社會現代化/historical materialism/social modernization/social modernization in China
網載 2013-09-10 21:5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