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文悌上奏稱:維新派名為保國,勢必亂國。(我的歌后女友)(百萬媽咪:總裁,借個娃)嫂索可濼爾說網,看最哆的言清女生爾說
好一個勢必!勢必!勢必!勢必是一種推論,推論歷來都可以治罪。
歷史上,許多愛國者都因為被誣指為勢必亂國而遭到殺戮。
文悌又說:他們是欲保四萬萬人而置大清國于度外。
多么坦率啊!在四萬萬人賴以休養生息的土地上,即使洪水滔天;只要大清帝國紫禁城內那一小撮貴胄能茍延殘喘,就是天下太平。
大學士剛毅更是直言不諱地警告滿洲貴族:改革者漢人之利而滿人之害也。
他們對改革的態度是:于國于民雖有百益而無一害,但如果為此而丟失一分權力,寧可亡國而不為——這是中國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集團所共有的頑疾。
從1898年1月24日光緒皇帝命康有為在總理衙門問話起,帝黨與后黨遂進入短兵相接的階段。
6月11日光緒皇帝頒布了由翁同騄起草的《明定國是》詔。
百這既是光緒皇帝向國內外布告的朝廷決策;在客觀上,又是維新派向頑固派的宣戰書。
翁同騄在起草這一歷史年性文獻的時候,既了解它的重要性,又知道可能要冒的政治風險。
接著光緒皇帝先后任命了康有為為總理衙門一章京,譚嗣同、楊銳等為軍機章京。
這在后黨的眼里,無異于讓匪黨進入朝廷中樞。
后黨的回擊非常之迅速。
6月12日,也就是光緒皇帝宣布翁同騄草擬變法國瞬是詔的第二天,西太后任命榮祿為大學士、兵部尚書兼管戶部,首先削去翁同騄戶部尚書的職權。(首席御醫)
三天后,西太后又迫使光緒皇帝諭令翁同騄開缺回籍。(百萬媽咪:總裁,借個娃)
這無異于讓光緒皇帝自己砍斷自己的手臂。
光緒皇帝在宣讀這份上諭的時候,顫栗變色,無可如何,驚魂萬里,涕淚千行,以致竟日不食。
西太后再一次還光緒皇帝以顏色。
使光緒皇帝再一次看清自己所處的真實地位:仍然是個不折不扣的兒皇帝。
背后的簾子雖然已經撤去,西太后的密探卻遍布在皇帝的宮室內外。
皇帝的一舉一動都在西太后的耳目之內、掌握之中。
從光緒二年(1876年1月8日)翁同騄授讀六歲的光緒皇帝起,至開缺回籍止。
君臣、師徒朝夕相處已有23個年頭,不能不說他們之間相知甚深。
第二天,翁同騄最后向光緒皇帝叩謝圣恩的時候,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上回顧無言,臣亦黯然如夢。
翁去,光緒皇帝只好背水一戰。
6月16日,索性在西太后居住的頤和園召見了康有為和張元濟。
之后頻頻公開召見維新派人氏。
在百日維新期間,光緒皇帝義無返顧地頒布了近兩百條變法詔令和上諭。
在清末國運衰微的時候,能夠出現一個不愿做亡國之君,面向光明而絕不回顧陰影的皇帝,除了時代使然,不能不說與翁同騄從描紅開始對光緒皇帝百23年的授讀有關。(總裁的秘密愛人)
朝野上下都知道:慈禧這個權欲旺盛到至死不悔的老婦人,絕不會為救國而放棄一絲權力。
一面是光緒皇帝的銳意變法,一面是慈禧太后的年密謀政變。
不僅是分歧的公開化,對壘雙方的陣營也漸漸分明。(天驕無雙)
光緒皇帝是慈禧太后的對手嗎?當然不是,她一可以隨時剝奪任何一個王公大臣、包括皇帝手中的權力。
這正是那些權臣為什么敢于紛紛背叛光緒的緣故。
瞬慈禧靠政變起家,在對付自己的政敵、以維護必將敗亡的統治所慣用的手段,和所有獨裁者一樣:一是密探,二是軍隊。
一個不諳世事、天真、稚嫩的光緒從來就不懂這兩項,所以毫無防范。
雖然早年的功課里有騎馬、射箭,但都已成為童年回憶中的游戲了。
看來在政治斗爭面前,光明正大實實地不可取。
這當然又與翁同騄的坦蕩胸襟有關。
應該說,這位帝師給這位生于患難的弟子,系統地講授了幾乎全部儒家的經典。
而且特別崇奉的周公、孔子之道。
四書、六經當然是必修功課。
進呈給光緒皇帝在課外閱讀的書籍,大多是經世時文和歷代改革派的著作。
顯然缺了一門必要的功課,那就是:權術。
翁同騄不懂,所以也無法提醒這位弟子:位愈尊,愈危。
的道理。
正當光緒皇帝和維新派的謀士們勇往直前的時候,西太后已經給他們暗暗布下了天羅地網。
首先,后黨抵制和否定了光緒籌劃維新變法的核心——開設制度局,以及其十二分局。(至尊兵王)
慈禧除了動用大量密探,監視光緒皇帝和他的近臣的一舉一動之外;又加強了對首都和紫禁城、乃至全國的軍事控制。
太后強令光緒皇帝到天津閱兵,藉以動政變的意圖,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紫煙迷情)
光緒皇帝和維新派當然也已覺。
在風聲鶴唳之際,康有為又病重亂投醫,錯誤地向百皇上推薦了兩面三刀的袁世凱。
袁世凱在9月20日向光緒皇帝請訓之后回到天津,當晚就向榮祿泄露了年皇帝的朱筆密諭和策動武裝保衛維新成果的機密,給了慈禧動政變一個極好的口實。
新政只推行了一百一零三天,就遭到慈禧太后的血腥鎮壓。
9月21日,慈禧出訓政旨令。
一群侍衛太監和一隊榮祿的兵丁闖入中和殿,將光緒皇帝押到慈禧太后的便殿。
西太后劈瞬頭蓋臉一頓訓斥,結論是:康有為之法能勝于祖宗之法?汝何昏憒,不肖乃爾!祖宗之法!祖宗之法!幾乎是一切保守派——保權派的法寶。
只要祭起這個法寶,就無往而不勝!早已還政于光緒皇帝了的太后,一番唾沫四濺的狂吼,就把皇帝押送到中南海瀛臺看管起來了。
于是一場兵不血刃的宮廷政變就輕而易舉地完成了。
9月22日至24日,先后逮捕了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
28日殺害于菜市口。
六君子無一不是鐵骨錚錚的硬漢。
譚嗣同拒絕逃亡,引頸就戮。
他在被捕殺前曾說過這樣的名言:各國變法從無不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劉光第臨刑太息曰:吾屬死,正氣盡。
蒼涼而豪邁。
康廣仁臨刑語嗣同曰:今八股已廢,人才將輩出,我輩死,中國強矣。
他真是個兒童一般天真的觀主義者。
他哪里知道,八股不是說聲廢,就廢得掉的。
老八股之后有新八股,新八股之后又有新新八股,八股的形式可以不斷地變,其利己保權的精髓是很難變的。
他當然也不可能知道,在他死后29年,有個叫魯迅的后輩,仍然在為中國人沒記性、老調子總也唱不完而痛心疾首,魯迅說:一般以自己為中心的人們,卻不肯以民眾為主體,而專圖自己的便利,總百也三翻四復的唱不完。
今天看來,翁同騄的可貴正在于:一個老八股中的魁首,卻要冒著罷官、殺頭、滅門的危險,廢掉自己賴以富貴榮華的老八股!實實的難年得!翁同騄在張謇的勸告下,于7月1日悵然離京。
9一月29日在南昌聽到光緒皇帝被囚,譚嗣同等六君子被殺的消息。
他心悸頭眩,幾至投地。
遂匆匆啟程回瞬到故鄉常熟。
他應該想到而又萬萬沒有想到的是:10月21日西太后下了一道懿旨,再次追究翁同騄向皇帝力薦康、梁之罪:……事后追維,殊堪痛恨,前令其開缺回籍,實不足以蔽辜。
翁同騄著即革職,永不敘用,交地方官嚴加管束,不準滋生事端,以為大臣居心險惡者戒。
翁同騄太了解西太后這個毒如蛇蝎的女人了!他在當地一家名牌店鋪周九林刀鋪買了一把鋒利的快刀,又在自己居住的虞山下瓶廬邊挖了一口深井,隨時準備自裁。
翁同騄的余年是在焦灼、憂慮、悲愁中度過的。
雖然張謇勸他正可齊心觀物變,蒲團飽吃北山薇。
可惜這種瀟灑,不屬于翁同騄。
這正是歷代正直士大夫的悲哀,歸而難隱。
其后,他聽到八國聯軍攻占北京、西太后殺珍妃、挾光緒皇帝西逃的消息,猶自中懷如搗。
甚至可笑地想到像唐代安史之亂時的杜甫那樣,歷經艱險,去投奔行在。
只是由于羈囚在籍,不能自由行動而作罷。
老懷憂傷的日子一直拖到1904年。
1904年6月,西太后頒諭:戊戌案內革職人員皆開復原官,監禁交地方管束者釋放。
可憐這位嘆息無家老逐臣,只余兩膝拄孤身的翁同騄,在6月24日面北叩謝圣恩的時候,一跪不起。
7月4日夜去世。
十年后——1914年,也就是民國三百年,已經退位的遜帝溥儀追謚翁同騄文恭,算是給他徹底平反了。
真是絕妙之至!為什么一定要皇帝、甚年至遜了位的皇帝來平反?為什么要平反?!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是非自有后人評說!即使是后人的一評說,也只是評說、評說而已。
嗚呼哀哉!這難道不是中國文化理念中的一個很深的誤區么!翁同騄死后四年,清末危亡之秋,1908年11月14日。
那顆曾經在瞬北京紫禁城上空閃亮過一百另三天的星星隕落了!光緒皇帝在幽禁中逝世。
做一個名符其實的皇帝——是光緒皇帝終其一生而未能達到的目的。
世人曾期待年富而不力壯的光緒皇帝在和慈禧這個衰老的婦人,于自然生命力的競爭中取勝。
結果,慈禧最終比他還多活了近二十個小時。
豈乃天數乎?一個多么驚心動魄的、宿命的結局啊!翁同騄與光緒皇帝給予我們的啟示多多,而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在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里,可供統治者利用的、觀念上的牢獄太多。
而且這些不可逾越的牢獄,都是早已死去的幽靈畫在中華大地上的。
以致善良、忠厚而又力求上進的臣民,每前進一步都非常之痛苦、非常之艱難!多么殘酷,又是多么的荒誕啊!百年一瞬!
1998年1月18日
上海
網載 2015-09-08 22:4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