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游戲史之PC游戲從Win32開始

>>>  創業先鋒 眾人拾柴火焰高  >>> 簡體     傳統

Win95和98對游戲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不過主要是在游戲的配置上,而不是游戲的種類上。游戲依然是那些游戲,只不過畫面變得更好看,音樂更加逼真,分辨率更高了而已,游戲的玩法和DOS年代并沒有區別。

  那時候的電腦房,只有鼠標和鍵盤,沒有耳麥,但是卻有Sound Blaster聲卡。有的時候我就自己帶著耳機去電腦房,在一大幫人的眾目睽睽之下把機箱挪動一下,然后把耳機插上。后來有一次下機的時候把耳機落在那里了,下次再去的時候沒了,我就再也沒自己帶耳機去過了。

  從操作系統來說,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游戲就是《紅色警戒》了。《紅色警戒》一直是《命令與征服》系列的一個分支,就像《反恐精英》是《半條命》的一個變種版本一樣,成為了獨立的系列游戲,并且在中國,都比他們的祖宗有名。《紅色警戒》最大的特點就是,既可以在DOS下玩,又可以在Windows95下玩。這充分反映了當時DOS開始衰退,而Windows95又沒完全普及的狀況。我的印象中,似乎再沒有哪個游戲像紅警一樣支持兩個截然不同的操作系統了。于是似乎我們可以說,《紅色警戒》之前的游戲全是DOS游戲,之后的游戲全是Windows95游戲了。至今還令我印象深刻的是,97年的《星際爭霸》壓縮數據的MPQ文件中,文件名還依然控制在8個字符以內,而Windows已經支持256個字節的文件名了,從這也能看出來些許DOS的影子吧。

這是《波斯王子》,對,這真的是《波斯王子》

  我對電腦最早的記憶,還可以追溯到還在用5.2英寸大軟盤的年代,那時候的機箱一般都橫躺著,而不像現在豎立著。那種軟盤塞進機器之后,還要把擋住軟盤的把手扳下來,擋住出口不讓盤往外彈,十分原始。5.2英寸的軟盤有單雙面、高低密度之分,單面的低密度的是180K容量,高密度是600K,雙面的分別翻倍。我那時候見到的一般都是360K的5.2英寸軟盤。即使在那個時候,這種電腦也是相當老的了,不但擁有5.2英寸軟盤的驅動器,而且鍵盤也和一般電腦不一樣,最上面的功能鍵只到F10,不像現在有F11和F12。開機的時候電腦要狂暴地吱嘎吱嘎響幾聲,十分駭人。那是我見過的唯一一臺有5.2英寸軟驅的電腦,也是唯一一臺只有十個功能鍵的電腦。現在不少人納悶為什么Windows下第一個驅動器是C盤,這是因為A盤是3.5英寸軟盤的驅動器,B盤是5.2英寸軟盤的。后來發現這種把移動存儲器的驅動器排在前面的方法已經不行了,所以現在的光驅盤符不確定了,一般是硬盤里最后一個驅。那個彩色屏幕沒普及的DOS年代的游戲,大多記不清了,現在回想起來,單色顯示器和一些老手機的背光單色屏幕是一樣的,所以游戲畫面是什么樣也就不難想象了。現在在網上想再找黑白的DOS游戲就困難了,我能想起來的基本都是彩色的游戲了。

《沙丘2》,RTS的祖宗

 后來我接觸過Win95之后,還碰到過一臺裝有Win3.2的機器,那也是我接觸到的最早的Windows版本,Win1.0和2.0的年代我還不記事呢。Win3.2使我真正的意識到了原來同一款產品的不同版本之間差異居然如此巨大,而現在來看,這已經見怪不怪了,不管是軟件,還是游戲。DOS和Win3.x年代的游戲,大部分都不支持聲卡,完全靠主板喇叭PC speaker發音,比如《火箭車》或者《挖金子》,而且這些游戲也不支持鼠標。等到支持聲卡而且有鼠標的游戲比如《命令與征服》大規模出現后,DOS的年代就已經要結束了。藍極速大火之后,網吧基本都普及了WinXP,但我的印象中還是有幾個網吧固執地用ME或者2000來做系統,很多游戲都沒法玩,比如當時還沒停服的《夢幻之星:藍色脈沖》。簡單來說,Windows對游戲真正帶來的影響,一是聲卡,二是鼠標。這種改變,到現在沒有發生徹底的變化——不管顯示器多大,音箱還是那么一對,鼠標還是那么一個的。鼠標唯一的進化大概就是有了滾輪鍵吧,雖然從機械鼠變成了光電鼠,但這用起來感覺差別不是很大。XP的王朝依然持續著,已經將近十個年頭了。也許不久的將來,Win7會取代XP的地位吧?不過對于游戲來說,這遠遠沒有當年Win95和98取代DOS的意義重大了,因為輸入輸出方式并沒有發生改變。與硬件的進化相比,軟件的進步總是無力的。

  有不少游戲都是從DOS的年代就已經崛起,后來一直持續到Windows的年代的,其中不乏一些國產作品,不過更多的……還是日本和歐美貨。除了上面說到的《命令與征服》系列,《紅色警戒》系列以外,Westwood其實還有一個開山之作,那就是《沙丘》系列,從《沙丘2》到《沙丘2000》到《沙丘3000》,改編自弗蘭克·赫伯特的同名科幻巨著《沙丘》系列小說。現在一般都認為《沙丘2》是RTS的祖宗,但為什么會叫做2呢?這還得讓我們回到1992年,當時專門出冒險游戲的Cryo公司也做了一個沙丘題材的冒險游戲,也叫《Dune》,臺灣一般翻譯成《沙丘魔堡》,結果比Westwood的《沙丘》早了幾天上市,因此Westwood不得不改名,一拍大腿RTS的祖宗就成了《沙丘2》。RTS中從DOS進化到Windows的游戲實在很多,除了Westwood旗下的三個系列游戲以外,還有《絕地風暴》系列、《魔獸爭霸》系列等等。

 從Dos走向Windows的另一個代表:《絕地風暴》

  有很多著名的日本系列游戲,比如《三國志》《最終幻想》《信長野望》這三個系列游戲,都已經超過了十代。可惜《最終幻想》并不是PC游戲而是家用機游戲,前六代不是FC就是SFC游戲,后八代不是PS就是PS2、PS3,只有幾部有PC版首發,《三國志》和《信長野望》卻是地地道道的PC游戲。《三國志》系列誕生于1985年,從第六代開始為Windows游戲,如今已經出了十一部;《信長野望》系列誕生于1983年,從1997年的第七代開始為Windows游戲,如今已經出了十三部。相比之下《太閣立志傳》系列就頗為年輕了,誕生于1992年,如今一共出了五部,第二部誕生于1995年,首發都是DOS游戲。1999年的《太閣立志傳3》開始就是Windows游戲了。如今《三國無雙》和《信長野望》都已經有了PC網游。這兩個系列都是KOEI的當家花旦,而起KOEI了,那就不得不再說一下《大航海時代》系列。這個系列誕生于1991年,從三代開始是Windows游戲,相信有不少玩家都體驗過星辰大海帶來的感動吧。

 

《三國志2》,不支持鼠標全鍵盤操作,16色DOS游戲。

 

《大航海時代1》,畫面著實慘不忍睹,但卻證明著一個系列的輝煌。

然后來說一說《極品飛車》系列吧,這款賽車常青樹從1995年誕生以來,已經度過了十五個年頭,除了一代以外全是Windows游戲。他的死對頭《GT賽車》系列要比他小上兩歲,而且是家用機游戲,所以在中國的普及度自然完全無法與《極品飛車》相提并論了。

 

《極品飛車2》,當時已經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賽車游戲的魅力,雖然畫質那么稚嫩。

  不少FPS游戲也都是從DOS來的,比如《毀滅公爵》《毀滅戰士》和《德軍總部》系列。《毀滅戰士》誕生于1993年的DOS,第二年就有了《毀滅戰士2》,第三代則直到2004年才出現,2005年就有了同名電影。相比之下更富有爭議色彩的《毀滅公爵》則有著“跳票王”的惡名,第一部誕生于1991年,卻不是FPS而是橫板過關游戲,1993年的第二代依然是橫板過關游戲,1996年的《毀滅公爵3D》才是FPS,而后續的《曼哈頓計劃》又走上了橫板過關的老本行。1996年一月份《毀滅公爵3D》出來之后,《永遠的毀滅公爵》號稱將于1997年4月推出,結果時至今日已經十三年了,經歷了數次詐尸,經歷了數次E3,放出了數次視頻和截圖,這游戲還是沒能與玩家見面,甚至連到底是否停止開發了我們都不知道。就在09年末據說《永遠的毀滅公爵》終于徹底悲劇了,上個月卻又爆出了新的截圖和視頻。這已經是不折不扣的傳奇了。

 

《德軍總部3D》已經是該系列的第二款了。

  來看看FIFA系列吧,這可是個老家伙。這個系列誕生于1993年,系列的第一部毫無新意的叫做《FIFA94》,后續的作品名字以此類推,95年的《FIFA96》開始有了Windows的足跡。至今這個系列已經出了十七款,這個數字是毋庸置疑的,我們只要數數年分就可以了。

 

《FIFA97》,當初買了一盤正版的,是我玩過時間最長的一款體育游戲。

  說了這么多外國游戲,來說說國產游戲吧。《大富翁》《仙劍奇俠傳》都是從DOS挺進Windows的代表之作,還有《天使帝國》系列已經出了三代。不過這些都是臺灣的游戲,大陸的游戲……我一時半會還真想不到有哪個是從DOS活到Windows的作品。

  

《大富翁》系列

  《大富翁》系列,第一次接觸是和幾個同學在電腦房里,當時,大家每人選了一個角色,玩的很開心。

  跨越多個操作系統的PC游戲系列還有很多,日本的、歐美的、國產的,都有不少。偶爾上網找一找這些老游戲玩一玩,或者至少看一看截圖,總有一種親切的感覺。

 

 《天使帝國》系列,似乎只有一代輝煌了。

 

國產SLG:天使帝國1

 

如今《風色幻想》系列已經成了國產SLG的獨苗,玩過它的1、2、3、4代,基本都玩到通關。 


游俠新聞 2010-07-15 08:32:58

[新一篇] 《三國志IV》介紹

[舊一篇] 又見國產4D網游大作 網游概念炒作你知幾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