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心絞痛 教育讓“諾獎”從我們身邊走開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教育讓“諾獎”從我們身邊走開
  每年諾貝爾獎出臺,都會令國人激動好一陣子。網上網下,議論個沒完。今年的“諾獎”,又見著一個華人面孔,總算讓國人的興奮,有了點著落。不過,說來可憐,中國這么大一個國家,人口世界第一,世界前幾位的經濟實體,而且國人自以為智商不低,卻總是跟“諾獎”無緣。某年好不容易得了一個文學獎,得獎人還在外面。至于為人看重的“諾獎”自然科學和經濟學獎,則始終無緣中國人。掐指算來,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的華人,已經有了八位,但沒有一個有中國國籍。有人統計,這八位某籍華人,只有一位曾經在1950年短期在中國大陸的中學讀過書,剩下的,全是在外面受的教育或者受的是過去的教育。其實,明白人都知道,1950年的大陸教育,還沒有改制。
  我們有句成語,叫做“橘越淮北而變枳”,卻不知人越過某個界限之后,也會發生好的變化。“諾獎”令國人悲哀,最大悲哀是,不是中國人無能,而是我們現行的教育,根本培養不出獲得“諾獎”的人才。
  據說,這一點,我們的教育當局,早就意識到了。因此,早在十幾年前,就開始推行素質教育,說是要以此取代應試教育。可是,直到前幾天國家總理去中學聽課,卻發現我們的所謂素質教育,實際上還在應試的框子里打轉。
  應試教育為什么總是陰魂不散,像僵尸一樣支配著我們的教育?不是這僵尸特別有神通,而是我們的教育主導者思維出了問題。世界教育界的共識,無論官辦還是民辦,辦教育的必須是教育家,或者教育學的專家。但是,我們目前的教育,卻是由官僚在辦,或者是由自以為是教育家的官僚在辦。不僅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負責人是官僚,連大中小學的校長也是官僚。學校,無論何種性質,都是衙門,辦教育的人,非常固執地按衙門的方式來辦學。就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別以為教育當局是在辦教育,人家主要是在辦當局。因此,無論應試教育,還是素質教育,由辦衙門思路的官僚辦將起來,都跟教育沒了關系。
  這樣的教育,根本不可能培養出獨立思考的人才。素質也罷,應試也罷,最后的結果,無非是讓學生熟記一些套路、一些結論、一些標準答案,不僅不告訴學生為什么,而且忌諱學生探究這個為什么。在中國的衙門里,盲從和聽話,是最佳的美德,也是最適宜生存的策略。習慣于這種策略的官僚操辦教育,將受教育者按這個路徑培養,豈不是最合適的選擇嗎?
  中國教育的問題,有人說是制度問題,有人說是人的問題,也有人說是社會問題。其實,最大的問題,在于教育體系的結構。只要教育體系是個官僚結構,里面的當家人都是官僚,那么,無論提出多么先進時髦的概念,引進多么好的理念,最后辦出來的,都是官氣沉沉、暮氣沉沉的貨色。
  只可惜,中國以外的世界,跟我們的生存邏輯有所不同。我們特別在乎的諾貝爾獎,也不按我們的思路來評。不僅不按我們的思路,而且離我們越來越遠。不是他們走遠了,而是我們自己離開了這個世界。如果要自我滿足,唯一的出路,是不理他們,我們自己關起門來評自己的獎,每年都評給自己人。
 


張鳴 2013-08-21 12:57:33

[新一篇] 中國心絞痛 別把板子都打在“五四”屁股上

[舊一篇] 中國心絞痛 沒事折騰漢字為哪般?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