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彌兒論教育》讀后感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有幸拜讀了法國教育家盧梭的《愛彌兒論教育》的下卷,這是西方教育史上一部十分偉大的教育著作。作者在書中假設了一個教育對象—愛彌兒,以此來反映其反對封建教育制度,宣揚資產階級教育思想,闡述了其精粹的教育思想。我主要是談談閱讀第五卷的感想。

第五卷主要是介紹愛彌兒青年時期的事,書中以愛彌兒和蘇菲的愛情為線索,他們從相識、熱戀、暫別、(游歷)結婚、分離、最后又走到一起。其主要闡述了女子教育和對青年男女進行愛情的教育。

首先說說女子教育,盧梭是從男性的角度提出對女子的教育的方法,但我認為他是歧視女子的。在書中有這樣幾句話:“女人啊,你要尊重你的主人,他為你工作,為你掙錢買面包,這樣的男人才是你的丈夫!”“男人啊,你要愛你的伴侶,因為上帝之所以把她賜給你,是為了在你痛苦的時候由她來照顧你,這樣的女子才算是妻子。”這表現了盧梭歧視女性的觀點。在《愛彌兒》中盧梭的女子教育是以家庭為中心而展開的,按年齡對女子施教。從小教育女子做事細心、熱愛勞動、勤于持家;同時還要使她們從小受到管束,學會自己克制自己,養成受約束的習慣。教育內容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德性教育”、“知識教育”、“勞動教育”、“愛情教育”等方面。盧梭理想中的女性就是要有健康的體質、機智的才能、理性的頭腦、高雅的修養、溫柔的性格,為人謙遜卻又端莊大方。他把女子局限于家庭,一旦脫離了家庭,女子又該何去何從,他并沒有答案。盧梭把女子當成男人的附屬品,女子所有的一切是為了男人而存在的。盧梭在女子教育問題上的總傾向是保守的。小家碧玉、賢妻良母是其教育的目標。盧梭女子教育思想的產生與形成和社會大背景及其個人經歷密不可分,有其合理和進步的意義。因為18世紀的法國,農業社會將婦女局限于家庭,男權勢力壓制著婦女,啟蒙運動又促進女性的覺醒。女性在我國古代的地位更加不平等,當時的婦女遵循“三從四德”,以丈夫為天,沒有一點自主的權利,全部都要聽男人的指揮。現在社會提倡男女平等,但這并沒有完全落實。現在每每提到某某是個“女強人”仍含有貶低意味,提到某男是個“妻管嚴”更多是諷刺意義,找工作的時候,有些公司還是設置種種要求,不收女性員工,男權仍然是占據主要地位。尤其是在不發達地區,許多父母都有重男輕女的思想,他們認為女的是別人家的人,總是要嫁出去的,沒必要為女孩子花太多的心血,男孩子才是家庭的接班人,以后要靠男孩子養老的。女性的地位還是有待提高的。

在男女愛情的教育方面,盧梭又提出了其獨特的觀點。盧梭教育愛彌兒對待感情、對待自己的愛人要負責任。這就是愛彌兒等了蘇菲兩年的原因。沒有責任的愛情又怎么能用“愛情”這兩個高尚的字來稱呼呢?盧梭認為想要在結婚后仍然保持甜蜜的愛情十分困難,那到底怎樣才能使婚姻不變成愛情的墳墓呢?盧梭這么說:“親愛的愛彌兒,我希望你始終做你的妻子的情人,希望她永遠做你的情婦和她自己的主人。你要做一個富有責任感而且尊重她的情人;一切都要從愛情中去取得,而不是從對方的義務強求,即使蘇菲對你做了一件很小的事情,你也千萬不可把它看作是你應享受的權利,而應當把它看作是對你的恩情。”盧梭的話教給我們怎么才能才愛情填入婚姻。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在談戀愛的時候往往是很甜蜜的,這就致使許多女性投人到愛情中不能自拔。但一旦結婚了,往日的甜蜜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因為生活、工作等等方面的矛盾而爭吵,甚至離婚。看完了盧梭的《愛彌兒論教育》第五卷我明白了,要想婚姻不變成愛情的墳墓的話,就要要求夫妻雙方都要忠誠、坦白,不能對對方要求過嚴,這不能做那也不能做,使對方時時受到另一方的約束。因為管束和愛情是不能相容的,這并不能抓住一個人的心。

從盧梭的女子教育和青年男女愛情教育思想,我想到了我們應該站在歷史角度考察女子教育思想,同時提出真正切實可行的創新性教育思想,去解決當代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弊端,正確認識它而不是一味責難,使其服務于我們正在構建的和諧社會。我還想到了自己的人生觀、愛情觀、婚姻觀該怎樣去改善,使之更加合理、完善,為自己的未來的愛情、婚姻更加美好。


姚青青 2013-08-21 14:57:30

[新一篇] 《萬象》文選 “香花樓子”的神話和北宋的覆滅

[舊一篇] 《愛彌兒——論教育》讀后感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