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經濟學 42.再談交易費用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42.再談交易費用

在當前我國國民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降低交易費用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前兩天偶然和朋友談起買飛機票的經驗。他有一次拿了介紹信去買機票,因為所蓋的章的級別不夠,不得不再花上一整天時間,逐級上報審批,換了介紹信才算買到。我自己則有一段更奇特的經歷。1989年春出差去深圳,開了買機票的證明。不料廣州民航售票處拒絕賣票給我,理由是我出差目的地是深圳而不是廣州。當時深圳還沒有機場,只有一個售票處。我對售票員的這種故意刁難非常氣忿,當我懷著一肚子氣惱跨出售票處大廳時,忽然竄出一個票販子,對我說,多花150元錢,不用任何證明,他可以幫我買到機票。我立刻明白售票員故意刁難的原因。他和票販子是串通一氣的,否則票販子憑什么能買到飛機票呢?這150元錢就是因為政府這項規定引起的交易費用。在中國還有一樁怪事,即出版社可以出售書號,不費吹灰之力,幾千塊錢就到手了。類似的現象還有幾百幾千。在舊社會只有稅官和縣太爺是肥缺,現在連售票員也成了肥缺。因為政府的規定不必要地過嚴過細,所幸從1993年起單憑身份證就可以買機票了,免除了介紹信。在美國,通常是通過旅行社買票。我只要撥一個電話給我熟悉的旅行社(當然是我認為服務最好的),告訴他旅行的有關要求,幾分鐘之內他就能做出幾個旅行計劃,不同的起飛時刻、不同的航班和換機地點、不同的票價。我選定一個方案,票就算訂好了。然后開一張個人支票用普通郵遞寄去。對方收到支票后就將機票寄給我(不必等支票兌現,因為萬一不能兌現可以在登機前將我攔截下來)。所以不出門就可以將票買到手。附帶說一句,在美國送信的郵差兼管收信,所以不出門就可以將信寄走。這也是降低交易費用的一種制度安排。

在中國,手續煩,辦事難是出了名的。在美國生活了一段時間,對這一點尤其有突出的體會。從個人來看,手續煩是增加了金錢或時間的支出,但從全國看,類似的浪費造成了經濟效率的降低,許多人的勞動彼此抵消,使國家的經濟發展受阻。可惜的是許多人并不意識到這一點,相反,他們相信的是經濟必須要管才能搞好,個人行為也要監督和限制,所以把大量的時間用于彼此相互的管理。買糧食要糧票,到機關辦事要介紹信,進門要填會客單,搬家要派出所批準,還要疏通糧店和郵局,調工作要人事處同意,結婚要領導簽署意見,寄文章出國要部級單位保密審查。不必說調動工作或辦出國護照更要過五關斬六將。用經濟學術語來講,就是大大地增加了交易費用。

美國是一個市場經濟國家,個人的消費,衣食住行沒有一樣離得開交換。生產過程也包含了一系列交換。有人對鉛筆的制造從原材料采集到成品出廠作一統計,要經過近20多次交換。鉛筆還是一種最簡單的產品。所以可以毫不夸大地說,交換是市場經濟的核心。如果伴隨著交換的進行要支付高昂的交易費用,市場經濟只好停止運作,最后只有萬事不求人的自給自足經濟才行得通。大家都知道,中國小轎車的價格比美國貴1倍多,如果分析每一個部件的生產成本,多半是中國比美國低,但整車價格反而貴出許多。其主要原因是中國的交易費用高。轎車是一種復雜產品,其中包含了上千次的交換。如果能把因這些交換而發生的公文往來、扯皮、蓋章、開介紹信、開會等非生產性的交易費用統統都減下來,轎車成本可以大幅度下降。從交易費用理論可以部分地解釋下述現象。世界上市場經濟國家都能出口復雜產品,而市場不發達國家只能出口初級產品;有些非市場經濟國家大規模投資建了一些生產復雜產品的工廠,按計算產品成本很低,很有競爭力,但建成之后被復雜的政府規定和官僚關系弄得寸步難行,幾年之后也不能投入生產。中國住房緊缺,但許多住房建成后半年一年也沒有人搬進去住。因為分配住房的交易費用極高。住房分配會是最耗費時間的,背后還有數不清的個人接觸(所謂做工作),弄得不好還有人尋死上吊。

在《漫議超級市場》一文中提到,超級市場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商品質量劃一,明碼標價,童叟無欺,也就是降低了交易費用。但最近國內有人反對明碼標價,提倡漫天討價,著地還錢的做法。說是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商品的價值。不知這種奇談怪論的根據何在。如果美國超級市場上所有的商品都用這種討價還價的交易方式,售貨員增加10倍也不夠用。相反,如果中國市場上消滅了一切虛偽欺騙的價格,人們不再在價格上動腦筋賺錢,而去發展生產來賺錢,整個社會的浪費將減少,生產將增加,生活將改善。

人們常說美國的東西便宜。一般人對這句話的理解是指美國物價相對于人們的收入而言比較低。東西便宜在經濟學上的意義是價格定在成本上,也可以近似地用我們常說的一句話來描述,即“薄利多銷”。任何一種商品都可以有兩種價格。一是它的生產成本,一是消費者愿意出的價。后者取決于消費者對商品的喜愛程度和他錢袋里有多少錢,而與商品的生產成本完全無關。顯然,只有當后一價格高于前一價格時,交易才有可能做成。作為生產者,總希望多賣些錢,因此他們常常索取高價,而把自己的成本當作底牌,這樣就出現了交易雙方討價還價的過程。經濟學的理論證明了,在不發生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價格應該定在成本上。換言之,只要不發生搶購,價格應該由生產者按他自己的生產成本明碼標價。任何價格的虛冒都不利于社會總體經濟效率的提高。正因為美國東西便宜,百姓才有根強的購買力。

然而用什么方法可以做到這一點?辦法很多,這要比較交易費用何者較低。生產者總試圖提高價格多賺錢,迫使他們按成本定價的方法之一是政府派官員對企業成本加以核算。但這樣做交易費用非常之高,例如招待費或回扣可否列入成本,就可以辯論上好幾天。何況官員還可能受賄,這也是一種交易費用,而且是我們很熟悉的交易費用。

美國不采取這種辦法,而是通過市場競爭使價格降到成本水平上。只要生產者有競爭,同時消費者有足夠的信息去選擇索價最低的生產者,政府禁止欺行霸市、壟斷信息和地區封鎖,并提高政府管理的透明度,最后價格必定回落到生產成本上。在美國的大百貨公司里經常看到這樣的標語:顧客如發現本市別的商店售價比本店低,我們將退回差價。美國有各種商品的交易所,最著名的是芝加哥農產品交易所,在那里生產者之間價格的競爭有極高的透明度。美國的反壟斷法(謝爾曼法)禁止企業之間串通定價逃避競爭。事實證明,用這些方法使企業按成本定價,所耗用的交易費用較低。

讀者也許會間,如果價格定在成本上,企業還會有利潤嗎?是的,在充分競爭的情況下,企業是沒有利潤的,但它也不會賠錢,產品的售價可以保證企業的一切開支。由于企業不能靠提高售價賺錢,唯一的辦法是通過創新降低企業成本來賺錢。此時產品的價格可以定在其它沒有創新的企業的生產成本上,而不是有創新的本企業的成本上,因為如果按本企業的成本定價,將吸引大多的消費者使產品供不應求而發生搶購。

價格定在成本上,首先要由政府帶頭。政府為百姓服務而收的費(如辦理護照,民事訴訟)都很低,僅夠開銷成本。以郵資為例,美國的郵局將郵件分為4個等級(除特快專遞),按郵件投遞的時間優先、整批運遞還是單件投遞、郵局承担的責任來分類。顧客根據自己所發郵件的性質提出按某一類郵件付費,當然要符合郵局的規定,因而不會發生郵局職員要打開郵件檢查的麻煩和糾紛。印刷品中夾帶信件并不增加投遞成本,又方便了顧客。按定價等于成本的原則,郵局不應禁止這樣做。否則同一個地址要在印刷品之外再加發一封信,增加了信封成本和分揀投遞的勞動。從整個社會來看,是用加倍的勞動去完成同一件任務,顯然是一種浪費。但是我對美國郵資刻板的按成本定價原則,也感到有欠合理的方面;美國第4類郵件的郵資按投遞距離分成8類,最遠的和最近的相差近一倍,單從成本定價來看這是完全合理的,但從“沒有替代就沒有經濟學”的觀點來看則不同了,因為郵資的差別很難引起替代作用。沒有哪個家庭會為了節省郵資而搬遷到離他們通訊對象較近的地方去。這種郵資差別不大可能引起顧客改變選擇,然而卻增加了交易費用。因為每件郵件都要稱重,再到一張復雜的表上去查出郵資數。雖然現在美國郵局都用計算機查郵資,但仍要多一道手續,而且計算機也是花錢買的。從這一點來看,我國的郵資收費標準就定得較為合理。

小結:手續煩、辦事難,從經濟學來看就是交易費用高。其原因之一是政府規定的出發點缺乏與人為善,成人之美的動機。交易費用高是非市場經濟國家的通病,這使得他們在發展復雜產品時受阻,在國際比較中他們只能出口簡單產品。降低交易費用會導致價格趨近于成本,這是提高社會經濟效率的必要條件。


茅于軾 2013-08-23 15:38:19

[新一篇] 生活中的經濟學 41.交易費用

[舊一篇] 生活中的經濟學 43.市場經濟的基礎:優勢交換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