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是一個文化大國,文化典籍以汗牛充棟、浩如煙海著稱于世。一名現代讀者如果想了解這些典籍,面對如此龐大的書山,如果沒有找到訣竅,也許窮一生而不能窺其門徑,只有望書興嘆。現代社會還是一個文化大融合、大交流的時代,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現代讀者,對西方傳統與現代的文化都不能茫然無知。然而,西方文化典籍之多,又焉能不用汗牛充棟、浩如煙海來形容?現代讀者面對無邊無際的知識大海,該從哪里涉獵呢?顯然,光是熟練掌握從小學到大學的教科書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要想成為一名知識結構合理、文化層次較高的合格的現代人,現代讀者已不能不正視“如何讀”這一問題了。
對于現代讀者來說,還有一個問題十分棘手,這就是他們面臨著“知識老化”與“知識爆炸”。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科技文獻的時效日益縮短,知識更新很快,容易出現知識老化;而與此相適應,新的知識呈現爆炸狀迅速發展。10多年前,外國文獻界借用放射性元素上的現象,對“知識老化”提出了“半衰期”的概念,指的是某一學科的一半文獻失去時效的期限。經過統計,發現地質學為12年、數學11年、生物學10年、冶金技術4年、醫學3年(婦產科)至9年(生理學)。我國科技情報界的統計則為:地理學14年、地質學11.8年、數學10.5年、植物學10年、化學8.1年、生物醫學8年、生理學7.2年、機械制造5.2年、化工4.8年、物理學4.6年、冶金學3.9年〔1〕。盡管兩個統計的內容不盡相同,數字(相同項目)也略有出入,但它們所反映的“知識老化”速度之快,確實令人吃驚。對廣大的現代讀者來說,掌握一門知識的來龍去脈,非假以較多的時日不可,也許就在這個過程中,一些本來“有用”的知識剛被掌握便已經“老化”了。知識更新如此之快,使得現代讀者解決“如何讀”的問題,顯得更為緊迫。
一方面,廣大讀者陷入了不知如何讀的困惑;另一方面,面對困惑的讀者,新聞出版界陷入了更深的困惑,“如何出”已成為與新聞出版工作者朝夕相伴的問題。作為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報刊社、出版社,首先,他們要考慮如何去發揮社會效益;又因為身處市場經濟大潮愈來愈猛烈的沖擊之中,他們又非考慮經濟效益不可。這二者都要以充分了解讀者、適應讀者為前提,且二者之間的矛盾如何處理也直接關系到讀者的利益。因此,不管從哪個角度出發,他們都不能忽視了讀者。然而,對于現代讀者的狀況,如文化結構、審美情趣、心理與需要、構成群體……等等,他們往往心中無數。盡管他們為此也搞了不少的讀者調查,或因為方式方法,或因具體操作上的原因,收效甚微。正因為出版者和讀者之間交流渠道不暢,便出現了一些嚴重后果:重復出版、滯銷、迷信和黃色書刊泛濫。長此下去,社會主義文化市場的方向性就很難確保,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打折扣。
由此我們可以肯定:時勢已要求我們盡快解決“如何讀”與“如何出”的問題。要解決這兩個問題,就非研究讀者不可。要解決“如何讀”的問題,既要讓讀者了解讀者自身,給自身準確定位,又要給讀者提供最好的閱讀方法,而且并不只是簡單地提供一種閱讀技巧,而要讓讀者學會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恰當地選擇適合自身的閱讀技巧。要解決“如何出”的問題,同樣要研究讀者,既研究讀者的興趣、需要、心理、行為方式,又研究新聞出版者如何去引導讀者、培養讀者、吸引讀者、適應讀者。正因為實踐中存在著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就必須切合實際需要來建立理論,以之指導解決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對于我們需要建立的這門以現代讀者及其閱讀活動作為研究對象的新興學科,筆者稱之為:現代讀者學。
2
以前,也曾經有許多學者對讀者及其閱讀活動進行過許多研究,也曾出了一些研究成果,但這些研究都是一鱗半爪的,未能系統化。這些研究散見于編輯學、寫作學、出版科學、新聞學、教育學、社會學、圖書館學等學科范圍之內,僅僅是為了這些學科發展、為了這些學科自身需要而進行的,是這些學科整體研究的一個側面。因此,就其專門性(以讀者及其閱讀活動作為專門研究對象)、全面性(對它們進行全方位、多側面的研究)、科學性(以科學的手段對它們進行研究)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在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圖書館界的研究首屈一指,不但對讀者及其閱讀活動進行了一些正面或側面的研究,而且提出了“讀者學”這一學科概念,并圍繞學科的建設展開了爭鳴,至今,這類論文已發表不少,直接牽涉到“讀者學”的有10余篇。這些論文中,具有代表性的有《讀者學淺說》、《再論〈讀者學〉》〔2〕、《讀者學初探》〔3〕、《〈讀者學〉芻議》〔4〕、《論讀者學研究對象及其學科體系》〔5〕、《圖書館讀者學研究淺議》〔6〕。
盡管從黃恩祝在《讀者學淺說》中首舉“讀者學”大旗算起,已歷15年有余,但是,不少提出“讀者學”的同志并未把“讀者學”當作一門獨立的學科來看待,認為:“讀者學和圖書館管理學、目錄學、圖書情報學、圖書館教育學和圖書館史等都是圖書館學的分支”;“讀者學的內涵是研究在圖書館工作這個特定的范圍中的讀者及其活動規律的學科”; “讀者學的外延就是研究為讀者直接服務的方法及其理論”〔7〕;“讀者學是一門研究圖書館提供利用和讀者閱讀需要的規律的科學”;“讀者學是讀者服務工作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是實踐上升為理論的產物。讀者學就是要研究讀者服務工作中的內部矛盾、規律和內部聯系。”〔8〕
雖然近年來也有同志對“讀者學”的研究另辟蹊徑,如趙世良、楊沛超認為“讀者與圖書館讀者顯然不是一個概念;對后者的研究只能是讀者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廣義的讀者學與圖書館讀者學有著明顯的區別;二者之間不是替代關系而是從屬關系。”“主張建立廣義的讀者學”,“從該學科的內部結構和外部聯系兩個方面著手”建立其學科體系。“作為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讀者學有其特殊的研究對象,圍繞其研究對象展開的一系列研究,形成該學科的核心內容”,包括讀者學理論研究(讀者學基礎理論研究、讀者研究體系)、讀者學歷史研究、讀者學方法論研究。“以上……三個組成部分,構成讀者學的主體,我們稱為普通讀者學,它與讀者學的分支學科共同構成完整的讀者學學科體系。”這些分支學科包括:讀者社會學、讀者心理學、圖書館讀者學、讀者閱讀研究、書刊發行讀者研究、各類型文獻讀者研究。但是,趙、楊的缺陷也是很明顯的,盡管它把讀者學從圖書館學中分離出來,但對讀者學的定位很模糊。
不管怎樣,這些同志的研究幫我們打開了思路,提供了研究的基礎。我想在此基礎上談點個人想法。前面已經談到,時勢已經要求我們從現代讀者的需要出發,去構建讀者學的大廈,所以,筆者深切地感到,這正是構建讀者學的最佳視點,而不應該籠統地去談什么廣義的讀者(古代的與現代的、圖書館的與非圖書館的),或去花大的筆墨研究“讀者史”、“讀者學史”。因為,讀者學應該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綜合性的應用學科。對于這門學科,筆者稱其為“現代讀者學”。這一命名,理由至少有如下幾點:
第一,避免誤解。前面提到,“讀者學”已經亮了15年的牌子,盡管因為其實用性差而沒有為廣大讀者所注意,但人們多少有些印象,行內的人則更為熟悉一些。如果仍命名為“讀者學”,盡管也能大致表示其要義,但多少會引起一些誤解,讓人誤以為仍舊是原有的“讀者學”,仍舊是“圖書館讀者學”。我們研究這門學科,是為實踐服務的,所以務必要讓人看重,這就要求命名讓人能耳目一新。所以,有必要對“讀者學”之名給以變更。
第二,標明研究對象。我們在學科名稱中標明“現代讀者”,是為了明確地表示,現代讀者學是研究現代讀者及其閱讀活動現象、揭示其本質特征的科學,它的研究對象只能是現代讀者及其閱讀活動。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門學科把它們當作專門的研究對象。盡管有不少學科涉及了讀者研究、閱讀研究,但這些學科并沒有把讀者及其閱讀活動當作專門的研究主體來展開研究,其目的僅僅是為本學科的研究對象服務,并未能揭示讀者及其閱讀活動這一現象的本質特征,僅僅涉及了一些現象而已;另外,沒有把讀者和閱讀合并起來進行系統研究,或者是為研究讀者而研究讀者,或者是為研究閱讀而研究閱讀,沒有搞清楚研究讀者及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服務于讀者的閱讀;還有就是沒有特別研究現代讀者和現代讀者的閱讀活動。而現代讀者學的建立,緣于實踐的迫切需要,要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有關現代讀者的關鍵問題,即“如何讀”與“如何出”的問題。從這一角度說,現代讀者學,即有關現代讀者的學問。
第三,明確研究方法。學科名稱中的修飾詞“現代”,還隱含了另一層含義,即:“現代讀者學”的研究方法是“現代”的,而非傳統的。研究方法的現代性,主要表現在:它吸取一些現代理論如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耗散結構理論、傳播理論、接受美學等等的理論精華,用于研究現代讀者及其閱讀活動的全方位、全過程。讀者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其成份紛繁復雜,每個讀者既是整個社會的一分子,又分屬不同的社會層次,他們之間,與社會的聯系、接受社會的影響、各自的行為方式和思想內涵都是千差萬別的;圖書涵蓋一切學科領域;閱讀活動牽涉到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因素;面對如此開放的系統,如此無序的現象,研究讀者及其閱讀活動時,研究者往往無所適從,打不開研究的大門。而這些現代理論正是解釋現代社會的最有力的武器。我們既可以把它們當作切入現代讀者及其閱讀活動研究最有效的方法,也可以通過運用這些現代理論來研究、解釋現代讀者及其閱讀活動中的現象,從而找出其本質和規律,也就是找出和建構適合現代讀者學自己的理論。從這個角度說,現代讀者學完全有別于以往的讀者學,是全新的、現代的讀者學。
3
現代讀者學之新,還在于它有自己全新的體系。這個體系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它的實用性。因為建立現代讀者學緣于實踐的需要。這并不是說只要實踐不要理論,而是說其理論既來源于實踐又能更好地指導實踐,融理論性與實踐性于一爐。該學科的研究內容和研究角度包括了讀者、讀者活動(閱讀)、讀者服務等。從學科結構看,它由一系列相互聯系、各有側重的分支學科共同建構而成。這些分支學科有:
⒈現代理論讀者學
現代理論讀者學是研究現代讀者學基礎理論的學科,是現代讀者學的理論基石。其核心內容有:⑴對現代讀者學學科的宏觀研究,包括現代讀者學的學科概念、研究對象、學科性質、任務、學科體系、地位(與其它學科的關系)、研究方法。“研究方法”著重研究如何把系統論等現代理論引入現代讀者學研究,并由此歸納出適用于本學科的主要理論原則,如:讀者系統論、文獻信息傳播原理、知識接受理論(如信息反饋中的讀者與知識雙向影響效應、知識框架漸構原則等)。⑵有關現代讀者的一般理論研究,包括:讀者的現代性與傳統性差異研究;讀者類別(讀者層次、讀者群)、讀者行為方式、讀者心理、讀者需要、讀者動機、讀者興趣、讀者修養等。⑶有關閱讀的一般理論,包括:閱讀戰略、閱讀原則、閱讀過程、閱讀控制(含過程控制與效果控制等)、閱讀障礙等等。⑷讀者服務和閱讀服務原則。
⒉現代應用讀者學
現代應用讀者學是研究如何把現代讀者學理論應用于實踐、更好地服務于實踐的學科,側重研究現代讀者學的應用理論、應用方式方法。它又包括以下幾類:⑴現代讀者閱讀學。它給現代讀者提供具體的切實可行的閱讀指導。主要研究讀者自我認知(含自身文化水準認知、閱讀條件認知、閱讀目的認知)、閱讀準備、閱讀環境、閱讀途徑、閱讀方法、閱讀技巧、閱讀總結、閱讀效果等。⑵現代圖書館讀者學。它在繼承已有的“圖書館讀者學”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現代的眼光來研究現代圖書館中的現代讀者及其現代性的閱讀活動,以及現代圖書館的現代服務方式,這就要求在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上要作進一步的拓展。⑶現代新聞出版讀者學。它是指為讓新聞出版工作者正確認識現代讀者、引導現代讀者、更好地服務于現代讀者而展開的研究。盡管現代理論讀者學的部分內容也可以為新聞出版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鑒,但它未能提供一些具體的可操作性的方法。此項研究就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其內容包括:讀者·作者·編者系統研究,讀者市場(及開發)與讀者消費模式研究,滯銷與暢銷機制研究,讀者閱讀引導與控制研究,閱讀效果控制研究(含正確的思想導向),科學的讀者及閱讀的調查方法研究,等等。
⒊現代讀者學交叉學科。
這類學科有:現代讀者社會學、現代讀者心理學、現代讀者教育學、現代讀者服務組織管理學、現代讀者統計學、現代讀者行為學,等等。
注釋:
〔1〕《現代人讀書知識大觀》,《文匯讀書周報》編,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1月第1版。〔2〕〔7〕《讀者學淺說》,《吉林省圖書館學會會刊》1980年第3~4期;《再論〈讀者學〉》,《江蘇圖書館學報》1986年第2期。〔3〕〔8〕《高校圖書館工作》1982年第3期。
〔4〕《江蘇圖書館學報》1986年第2期。〔5〕《圖書館學研究》1989年第6期。〔6〕《圖書館建設》1992年第5期。
責任編輯:章育良 *
湘潭大學學報:哲社版121-123C8新興學科樊昌志19961996 作者:湘潭大學學報:哲社版121-123C8新興學科樊昌志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0:4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