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 簡體 傳統 |
撰文|楊讓寧 來源|天涯博客 有誰能相信,一位老實、忍讓的父親會走上殺女的絕路?這場人倫慘劇發生在3月25日22時30分許,上海浦東新區北蔡鎮蓮溪路477弄某室內,56歲的父親用凳子砸死了29歲的獨生女兒。犯罪嫌疑人蘇某被民警當場控制。他交代,自己長期與女兒關系不和,在案發當日兩人再度發生爭執,遂持家中凳子擊打女兒頭部,致其死亡。 外人眼里的老實人,卻是女兒眼里的暴君 人雖然已經死了,但因為是“不孝女”,網上批評聲一點都不客氣,她的死似乎“輕如鴻毛”。而面對媒體追問,死者母親劉阿姨講述了她眼中的女兒,也是沒有一句好話:他們老兩口,一個是女兒嘴上的“老東西”,一個是“老妖婆”,家庭關系長期勢同水火,去年矛盾更是激化,女兒居然給父親身上潑上酒精并點燃,導致老蘇半個身子嚴重燒傷。本想起訴,但“想到兩個外孫還那么小,有個蹲監獄的媽,前途會受到影響,就放棄了起訴”,老兩口心軟了,卻并未換得女兒的“停戰”,“戰爭”還在一步步升級,直至不可收拾,兩代人之間緊繃著的弦終于在今年3月25日徹底斷裂,悲劇發生了…… 作為丈母娘,劉阿姨也替已分居三年的女婿鳴不平,認為女婿是受不了其女兒,“才把自己‘藏’了起來,拒絕再聯系”;而作為姥姥,她更心疼經常被媽媽暴揍的小外孫。在劉阿姨的描述中,她這女兒不是個善茬。在老蘇家出事后,街坊鄰居也出面聯名作證,“老蘇是個老實人,從來沒跟鄰居有過爭執,為老實人爭取寬大處理”,而前后兩任居委會書記也譴責“蘇家女兒沒有親情可言”,不過,現任郭書記也弱弱替死者說了句公道話:蘇家女兒親口對她說過,小時候曾遭父親打罵,當時太小,無力還擊,現在長大了,可以還擊了。 當一個孩子長大成人后還把“還擊”父親當成某種人生使命,可見,老蘇也只是外面人眼里的老實人,女兒眼里的暴君。是的。各種碎片拼湊起來,能夠反映出這個家庭幾十年來的成長軌跡,女兒小的時候,常挨老爹的揍,等她長大了,就反過來揍老爹。而且,還把“戰爭”延伸到自己的小家庭,所有的親人都成為她肆意攻擊的對象。 我們得承認,在諸多言語中,從側面透露出案件背后家庭教育的失敗,而失敗的根源或起點就在于太依賴于家庭暴力,這使得這起悲劇,或多或少地呈現出某種必然。 “棍棒教育”何時休 從道義上,女兒如此對待家人,錯得離譜,但從道理上說,她也是個受害者。 的確,老蘇雖是犯罪嫌疑人,但也是在女兒家庭暴力之下的不得不反擊,老實人受難,值得同情,但另一方面,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死者也是個悲劇式人物,同樣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可問題在于,女兒不斷傷害老人,自然不對,因為這明顯有悖于這個社會所共同遵從的孝道和家庭倫理。但是,若干年前,父親揍女兒,就一定對了嗎? 其實,就在老蘇被警方控制后,鄰居們為老蘇求情,固然是看到了小蘇的狠心與無情,卻全然忽視了正是這種表象背后的家庭暴力才導致了兩代人之間家庭內戰的因果循環,其間蘊藏著這個社會對于“棍棒教育”的習以為常的認定和接納,這是很可怕的。說白了,他們反對“以小犯上”式的家暴,而把老子揍孩子當成了天經地義,卻沒有意識到老蘇的“棍棒教育”,早已遠遠超出了正常的教育手段,某種意義上,家暴是能夠代代相傳的,有其父,必有其女。 這里,并不是要為女兒施暴尋找合理性,而是我們一定要認識到家暴的潛在危害和風險,由此反思和改進傳統的“棍棒教育”方式。 固然,在我們身邊,并沒有幾個人從小到大就從未被家長動過手,或者嚴厲訓斥過。的確,人的成長因素是多方面的,并不是每一個經受過家暴的孩子最后都成了社會的負担,也不能因為存在家暴就夸大家暴的罪責,但是,家暴會影響孩子的成長,相信很多家長也不會反對,這有心理學、犯罪學、社會學等科學上的實證支持,況且,當越來越多的人倫悲劇背后都隱藏著家暴的魅影,我們恐怕也不敢等閑視之。 家暴的法律邊界在哪里 近些年很多獨生子女家庭對孩子的溺愛有加,造就了一個個“小皇帝”,“小公主”,相形之下,“日本幼兒的魔鬼式訓練”就越來越讓國人羨慕有加,“棍棒教育”觀念潛滋暗長。確實,在一個“棍棒教育”觀念根深蒂固的國度里,偶爾程度很輕的家暴,并不會造成多么嚴重、深遠的影響,加上商業利益驅動下的“虎媽”“狼爸”式教育興風作浪,使得整個社會對于家暴呈現出認識上的曖昧和游離。可不是,當家暴釀成悲劇時,便是齊聲痛斥,但看到“每天挨頓罵,孩子進北大”,不免又會對“虎媽”“狼爸”產生崇拜之情。 那么,問題來了。我們到底該怎么教育孩子?“家法”能不能用?家庭教育能否和棍棒教育兼容?當代家長有困惑,很彷徨。 很大程度上,這可能要歸咎于人們對于家暴的認知不一。在大多數人眼里,家暴,存在于丈夫與妻子之間,存在于子女和老人之間,而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家暴則常常被認為是一種教育手段抑或父母的權利而被濫用。 對于家暴,我國法律早有禁止性規定,隨著家暴惡性事件頻發,制定一部專門的《反家庭暴力法》呼聲很高。也許,很多家長還不知道,草案征求意見稿已于去年公布,其中就有關于針對未成年人家庭暴力的條款,當時還有專家認為應該設立專門章節。不管怎么說,“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勵志故事要從此改寫了。 “按照現在的規劃安排,今年8月份,反家暴法將提交審議,如果順利的話,經過兩三次審議應該能夠成型。”今年全國兩會上,新聞發言人傅瑩在新聞發布會上如是表示,“當然,制定法律的過程中也不是沒有難點的,比如公權力在什么時候能夠介入家庭的矛盾,這個尺寸把它擺在哪兒比較合適。”隨著《反家庭暴力法》制定提上議事日程,針對孩子的家暴最終將會有法律上的明確界定和說法。其價值,不僅僅在于解決“有法可依”,更有助于整個社會對存有爭議的“棍棒教育”達成共識,讓家長知曉家暴的法律邊界在哪里,避免像上海老蘇家那樣,因為幾十年經久不息的兩代人之間的“內戰”而釀成悲劇。
天涯觀察 2015-08-23 08:47:03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