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L教育模式理念與實踐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當今社會對技術與經濟的片面追求,使教育逐漸淪為技術與經濟的附庸。對于道德與精神發展的忽視,傷害了孩子完滿發展所需要的內在基礎,由此引發了兒童種種身心問題與學習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教育重新重視兒童發展的道德與精神基礎,并用恰當的方式努力促進兒童的完滿發展。美國學者特蕾莎·朗格內斯創立的FCL(Full-circle Learning)教育模式正是這一努力的嘗試。
  FCL(Full-circle Learning)教育模式是從核心的品格主題出發,通過全面豐富的內容與循環深入的教學策略,將語言、數學、科學、藝術、沖突解決與社區服務的內容有機整合在一起,幫助兒童成為一個積極、健康、利他的完滿的人。這一模式因其對兒童學習能力、情感、社會技能與利他性品格的積極影響,正在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
  FCL教育模式的基本理念
  FCL教育模式將兒童利他性品格的培養放在課程的核心位置,從兒童的品格陶冶出發整合教育的種種資源,在品格目標的引導下,通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兒童彼此的互動與交流,增進他們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并在爭做社會服務者的同時發展他們的同情心與利他性品格。
  培養具有利他性品格的完整兒童。特蕾莎認為面對一個日益個人化的社會,利他主義不再是社會生活的點綴,而是社會生活的基礎。只有當不同國家的人們學會相互理解、關心與幫助,全球性的疾病、饑餓與戰爭才能得到根本的解決。她認為,整合學習的使命就是從生命的早期開始就要培養兒童的利他之心,因為童年是發展人的包容和利他性品格的最重要階段。有關研究表明,那些成年后成為終身人道主義服務者的人,在其早期經歷中,都有著相似的經歷,即他們總是與有社會責任感的榜樣生活在一起;他們總有較多機會表達自己的同情心,并有著豐富的解決問題的經歷。
  這種利他性品格的發展是與兒童其他方面的發展分不開的。一個兒童的發展是身體、心靈、精神和品格的完整發展。由此,整合學習的教育目標包含了身體、認知、情感、道德、藝術與文化理解的多方面目標。特蕾莎說,整合學習不只是認知的,還是情感的;不只是理論的,還是經驗的和互動的;不只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還建立在藝術的基礎上;不只是建立在個人的基礎上,還建立在合作的基礎上。孩子們的利他性服務使一切的學習獲得了方向與動力。
  全面豐富的學習內容。FCL教育模式中一個完整的學習單元往往同時包含了品格的教導、學術的探究與學習、藝術的練習與豐富、沖突解決的練習以及社區的服務項目這五個方面的內容。研究者經常用一個坐在有頭、臂、腿的車中的學生來表示整合學習模式。每一個部分都代表了一個不可分離的焦點領域。頭腦意味著品格的教導,它提供動力以獲取一些技能,使其為人道主義或我們所居地球服務。左手代表了學術及應用于品格目標的技能。左腳是同藝術、音樂能力的加強以及向公眾的講演能力聯系在一起。右腳則代表了解決沖突方面的技能。右手是核心的服務部分,通過它,其他部分被用于真誠地服務于社區或全球的其他個體或群體。整合學習的每一個部分密不可分,一種活動將自然地導向下一個活動。這幾個方面的內容并不是簡單地跨學科的整合,而是通過品格學習的滲透將各方面的內容的學習有機地聯系起來,構成一個圓滿的循環。一個完整的學習包括:品格概念的理解——實踐或是教室內的互動——反省或是家庭中的互動——技能練習和知識應用——社區團體互動——反思整個過程。只有完成了這最后一步以后,學生才可以繼續發展新的品格學習單元。當學生們認識到品格發展、學業學習、藝術和音樂的學習、沖突解決的實踐、團體服務之間的聯系時,他們也將意識到更高的學習目標。
  循環深入的學習策略。整合學習理念認為,兒童良好的品格習性的獲得只有在持久深入的滋養、學習、實踐的基礎上才能獲得。由此,整合學習模式強調品格學習時間的持續性、空間的陶冶性、方式的豐富性。時間的持續性既表現在每一個品格主題都在相對集中的時間里通過集體活動與日常生活的滲透得到系統、有意的學習(一個品格主題的學習需要兩到四周,如果以此為興趣課程,或是周末課程,那么這一時間會相應延長);也表現在對品格學習的重視應成為一個基本的教育取向,教育的所有方面都應體現品格目標,同時,兒童在家庭的時間也要有品格學習的延續性。空間的陶冶性是強調品格主題的學習需要相應的環境氛圍,教師通過引導孩子設計相應的主題墻、主題標志,并通過教師、家長與學生在生活中示范與運用品格主題來營造學習的氛圍。通過全方位的滲透與影響,一個個美好的心靈習性的種子就被深深地埋入了兒童的內心,它們會隨著兒童的成長而一天天壯大,也會隨著兒童未來的個人生活與職業生活而成為影響世界的力量。
  基于品格的整合學習既強調教育的廣度也強調教育的深度,正因為以上的幾個特點,特蕾莎將這一模式命名為Full-circle Learning。它既有整合之意,也有完滿、全面、深入與不斷循環發展之意。
  FCL教育模式對于我們的意義
  FCL教育模式的意義與價值不僅僅在于它的理念本身,更在于由這一理念所推動的實踐,它著力于培養助人者,培養良善的人,并通過對兒童的利他性品格的培養去影響社區、社會以至于全球。它在通過具體的努力建構著良善與和諧的社會,這與我國建構和諧社會的目標追求是一致的。
  FCL模式是特蕾莎在美國種族沖突的背景中發展出的教育模式,她對兒童解決沖突,創造和平的能力寄予了特別的關注,同時,她把自己教育的最高目標放在了人性中最為利他的一面,即培養兒童利他奉獻能力與意識。這一目標追求對于矯正我國兒童日益突顯的利己、自私的社會性發展問題有重要意義。社會個體的利他與合作是我們建構和諧社會的基礎。這一教育模式對我們的首要意義在于教育實踐所帶來的教育品質的改變。我們認為它是一種關注教育本質的實踐模式,我們選擇對它的實踐也是一個追求實現本質教育的過程。
  同時,這一模式也為我們在新課程背景下實踐系統、清晰的品格教育提供了一個有效思路。在領域課程中,根據幼兒社會學習的特點,教育者通常強調社會領域的滲透教育,但這種滲透常常是無意識的,即教育者并沒有真正仔細地去思考滲透的內容與方式究竟會給孩子帶來什么樣的教育影響。無意識的滲透也就常常使幼兒品格的培育處于虛無的境地。FCL模式強調教育者在實踐品格主題前要對品格主題的內涵及其影響方式有深入的思考與籌劃,這對避免品格教育的無意識狀態是一種有效的策略。
  我們如何實踐為發展FCL教育模式
  品格教育具有典型的文化性,即兒童具體品格的養成總是與具體的文化資源聯系在一起的。如善良是人類共同認可的普適性品格價值,但養成兒童善良的文化資源卻是各不相同。這決定了品格的教育從具體的實踐來看只能立足于自身品格文化資源的發掘與創造上。為此,我們在實踐FCL教育模式時,從總的指導思想到具體的教育內容都建立在對本土文化的研究上。
  特蕾莎的FCL倡導和平的價值取向,強調個體與世界的相依,個體對世界的責任。我們認為,中文中最能表達FCL模式思想的詞可能就是“和合教育”。“和合”是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重要范疇,其要義是萬物各不相同,但又是有機融合的,即所謂萬物并育而不害。以此為基礎的教育,被視為一個幫助兒童培養自我內在的和諧,并通過學習與世界的相依之道。從和合思想出發的整體與整合,不僅以“和”的價值為目標導向,而且關注教育過程中人的生生變化,它強調從生命整體的變化來考慮道德教育,在這里“和合”還意味著從生命的現實、生活的現實與文化的現實出發。
  由此,我們將研究的價值基礎定位于中國的和合思想,并通過與西方整體思維、全球哲學的對話來實現傳統文化思想的現代性轉化、以建構適合中國當代社會發展的兒童道德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模式。而不只是簡單地去做西方理論的中國化研究,同時,也實現對西方整體教育思維的一種超越。我們的實踐也成為豐富FCL模式的一個努力,因為我們可以通過發掘自己的品格教育文化為其他的國家與民族提供參考與借鑒。
  此外,品格教育的文化性還決定了在具體的教育內容上也只能是對本土文化資源的運用。FCL的教育實踐涉及各種教育文化資源,包括品格故事、音樂、藝術以及具體的教育榜樣,這些都只能從我們自己的文化中尋找。教育的相通性與品格的滲透性使這種尋找可能通過老師們對本有課程文化的創造性與轉化性運用而得以實現。當教師有了品格教育與整合學習的意識后,所有的課程文化資源都可以變為品格教育的文化資源,品格教育文化并不是一種單獨的教育文化,而是教育文化的品格維度。因而,實施品格教育、實踐FCL的關鍵在于老師的品格教育意識的形成。這種品格教育意識就是將所有教育的最終目標落腳于品格的陶冶與養成,并自覺將所有的教育實踐與品格的培養聯系起來。這種意識只有在老師深刻地理解了品格教育對于孩子一生幸福的至關重要性,以及深刻把握孩子的品格學習與成長需要什么樣的幫助的基礎上才能真正養成。
  通過近兩年的實踐,我們發現FCL模式的實踐為老師們理解孩子的品格學習與感受品格學習給孩子帶來的積極影響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同時,也讓教師們在這一實踐中體會到更多的教育意義與價值,因為她們意識到自己并不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幼兒園老師,而是一個可以積極地影響并改變世界的人。我們期望有更多的幼兒園老師加入到品格教育的研究與實踐行列,讓幼兒教育真正成為陶冶兒童的品格與德行的教育。

學前教育:幼教版京6~7G52幼兒教育導讀(教師版)甘劍梅20082008
甘劍梅,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
作者:學前教育:幼教版京6~7G52幼兒教育導讀(教師版)甘劍梅20082008

網載 2013-09-10 20:49:06

[新一篇] 抗戰期間的中國教育奇跡

[舊一篇] NMET與中學英語教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