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開發智力、培養能力的最基本的學習活動。學生有了較強的閱讀能力,不僅可以使語文學習本身的聽說讀寫一系列問題得到較好解決,而且對數、理、化、外語等其他學科的學習也大有幫助。
可是,目前學生閱讀能力差的情況卻引人注目。這里姑且拋開學生方面的原因不論,就教師方面來說,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就是刻不容緩的大事了。以下從學法指導的角度談幾個閱讀能力培養的問題。
一、要特別重視整體閱讀能力的培養
整體閱讀能力可分為兩個方面、三個層次。兩個方面是:讀物的整體內容和讀物的整體形式。讀物的整體內容又可分解成讀物材料的整體內容和讀物思想的整體內容。讀物材料的整體內容是指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問題、什么主張、什么見解等。讀物的整體思想內容是指通過材料整體內容的表達所反映出來的社會意義、生活情趣、哲學道理、道德品質等。讀物的整體形式也有兩個方面:文體方面和語言方面。
整體閱讀的三個層次是:篇的閱讀、段的閱讀、句群的閱讀。篇的閱讀范圍還可擴伸到單元的閱讀、系列叢書和宏篇巨著的閱讀。在這三個層次的閱讀中,就整體把握的意義上看,最關鍵的是篇的閱讀。篇的閱讀是讀物給讀者的第一印象,必須全面、準確、深刻。
篇的閱讀問題解決好了,段的閱讀問題才能得到解決;段的閱讀解決好了,句群的閱讀問題才能得到解決。要注意的是,這里的“段”是指意義段,不是行文的自然段。段和句群是相對于篇來說的,都有其相對的獨立性,都有一個整體概念,都是以“篇”的整體為存在前提(基礎)的。段和句群的整體閱讀方法與篇的整體閱讀大致相同,仍然著重于對材料內容的把握,仍然要注意村料內容的觀察了解。
要培養學生的整體閱讀能力,一方面教師應首先具有整體閱讀意識,諳熟整體閱讀教法,讓學生在學習中受熏陶感染,得到潛移默化;另一方面又要讓學生中養成良好的整體閱讀習慣。比如,每教一篇課文,都不應急于進入分析階段,而應指導學生在閱讀注意整體把握課文內容(主要是材料內容)和形式(文體和語言),要求學生確立對課文的整體觀念,讓課文中的“人”有個整體形象,讓課文中的“事”有個整體概念,讓課文中的“景、物”,有個整體輪廓,讓課文中的“問題”有個整體思考。那種盲目照抄教參資料,一開始就支解課文,一解詞,二分段,三歸納中心思想,四指出寫作特點,讓學生一開始就在頭腦里留下肢離破碎的印象和不少疑問的做法,不僅是錯誤的,而且是有害的。
二、分析理解讀物的思想內容是閱讀能力培養的關鍵環節
閱讀能力的第二個大的層次包括分析問題能力、歸納問題能力和排難解疑能力。
閱讀的分析問題能力,就是通過讀物材料內容去認識讀物思想內容的能力,而讀物思想內容的顯而易見,只有通過對材料內容的分析理解才能得之。分析,是將事物的整體分解為部分,并找出每一部分的本質以及各部分之間的聯系。而有時為了求得對讀物某一局部(如段和句群)的整體性思想內容(即本質)的認識,又得用歸納問題的方法;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說歸納也是分析。在分析、歸納問題時、閱讀的難點在于讀物的內容(主要是思想內容)與形式是怎樣結合、怎樣統一的。比如,茅盾的《風景談》;通篇以談風景的材料內容來表達自己對抗日戰爭時期延安解放區軍民火熱生活之向往、崇敬的思想感情,內容和形式怎樣結合、怎樣統一的呢?第一,讀物中選取的六個風景片斷有五個是陜北黃土高原上的;第二,在描述每一個風景片斷后,全文貫穿了用簡潔而深刻的議論逐層深入地闡述什么是真正的風景——人類,有崇高精神的人們的活動創造的第二自然;第三,用飽含深情的語言來寫真正的風景中的那些具有陜北黃土高原的地方特色及時代氛圍的風土人情。這樣就把內容和形式結合、統一起來了。
閱讀分析的方法很多,但從使用方法的角度看,可以分為兩個層次:文字分析的層次和哲理審視的層次。前者是較低級的層次,但卻是最基本的層次;后者是較高級的層次,但卻較難掌握這個層次的分析方法。而如果閱讀只停止在文字分析的層次上,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就難于提高水準。所以,哲理審視的閱讀方法的指導和運用,應成為當前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閱讀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
(一)文字分析的閱讀方法是很多的。基本的和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解析法。即把整體(篇、段、句群等)分解成若干組成部分,再一個部分一個部分地進行剖析,看各部分在整體中的地位和作用(一般應從讀物的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去看)以及內容和形式怎樣結合、統一。
2.提要法。以即把整體(篇、段、句群等)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材料內容和思想內容是統一的)提取出來。篇、段、句群之“要”在哪里?如用演繹思維表達內容,常在整體之首,如用歸納思維表達內容,常在整體之尾,當然也有在整體中間的,這要根據實際情況的分析法確定。但無論如何,一定要注意確立和掌握“要”之標準,那就是“段”要根據“篇”的中心思想立“要”,“句群”要根據“段”的中心思想立“要”,否則,所取之“要”就會有不準確、完整的了。
3.聯系法。即分析讀物中的字、詞、句、段的含義時,不是將它們孤立地、靜止地看待,而是聯系前后左右的內容去分析理解。這是閱讀中運用最廣、效果最好的方法。前面的解析法和提要法的使用都離不開聯系法。
4.匯文法。這里的“文”既指文字又指文法;“匯”既指匯集又指融匯。文字、文法包括字、句、篇、語(法)、修(辭)、邏(輯)、文(言)各方面的基礎知識及其在閱讀分析中的運用。此法是閱讀教學中運用最廣泛的方法。這里把它作為一種閱讀分析方法提出來,是從培養能力這一基本點出發的,即強調文字、文法的各種基礎知識在閱讀過程中要自然地、適當地、綜合地加以運用。學生中把基礎知識和學習運用弄成“油水”關系是常見的,必須引起注意。
5.綜合法。即把前面四種方法綜合起來運用。這里把它當作一種閱讀分析方法,是想體現閱讀分析方法的綜合美育。前面四種方法:解法—提要法—聯系法—匯文法,在閱讀分析理解的過程中已自然地形成了富于邏輯性的綜合美、協調美。我們在分析任何讀物的時候,都不只有一種方法,比如解析法、提要法、匯文法都用了聯系法,而用聯系法時又往往把解析法、提要法、匯文法并用。各種方法的綜合運用十分重要,因為此法左右逢源,靈活機動,能把問題分析得全面、透徹、準確,對培養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二)閱讀,從第二大層次上說,其目標是理解讀物的思想內容。理解讀物的思想內容涉及到讀者思想認識能力和水平,而思想認識能力和水平的強弱高低又是由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否科學決定的。因此,在閱讀活動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分析讀物的指導,這就是所謂的閱讀的哲理審視的方法。
其實,哲理審視的方法與文字分析的方法并沒有什么截然的不同,只是側重點有所不同罷了。如前面的文字分析方法,其中就有哲理審視的分析。但哲理審視的分析方法更側重于對客觀世界和事物發展的最一般規律性的概括和總結,它不受讀物材料內容的限制,它不停滯于就人論人、就事論事,對培養學生閱讀的遷移能力和創造能力很有幫助。
對讀物思想內容進行哲理審視,必須建立在對讀物材料內容的翔實占有的基礎之上,必須經過整體閱讀和文字分析兩個步驟,否則就無法做到“實事求是”地、準確而深刻地理解讀物的思想性,這是應該特別注意的。
(三)從閱讀能力的培養來說,再好的閱讀方法如不能為被培養者掌握和使用,并在實踐中養成“學習—運用—總結—提高”的良好習慣,也不會變成能力的。再者,即使培養者有能力,被培養者也不會自然而然就有能力。因此,教師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一方面自身要有良好的素質,博學多才,精通教育之道,時時刻刻為學生示范和暗示,讓學生在學習中受到熏陶感染,得到潛移默化,另一方面還要在指導學生動腦動手的實踐過程中精心設計教案,嚴格訓練要求,力戒隨意應付、不負任何責任。
三、認準閱讀能力培養的目的性,高屋建瓴,打開閱讀新
局面
就閱讀能力而言,閱讀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借書遷移能力和求新創造能力。如何培養這兩種能力呢?歸納起來要注意兩個基點,抓好五項措施。兩個基點是:閱讀目的的著眼點和閱讀過程的著重點。閱讀目的的著眼點如前所說,一定不要把教材內容的理解作為閱讀的目的,只把教材當作閱讀的例子、教學的工具、達到目的的手段、到達彼岸的船或橋梁。要注意對閱讀觀念的轉變、教學思想的轉變、教學方法的轉變,教學手段的轉變。閱讀過程的著重點是指閱讀能力的第二大層次上的分析理解能力,特別是哲理審視能力。此外,培養閱讀的借書遷移能力和求新創造能力,教學上還須注意采用五項措施:
第一、從縱向上,時刻注意將課文教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
第二、從橫向上,處處留心將正學課文與前后已學或將學課文進行對比閱讀。
第三、從讀寫上,時時處處把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以寫促讀,以讀助寫,用讀與寫的有關知識的角度變化和結合來培養閱讀的遷移能力和創造能力。
第四、從總體上,采用以上三項措施,都必須注意讀物內容上和形式上的多樣性,注意技術處理的靈活多變。
第五、從思維上,特別注意培養學生求異思維(發散性思維)的能力。
總的說來,要培養學生閱讀的借書遷移能力和求新創造能力,教學上要力求“活”起來,力戒“死”下去。只有“活”起來,才給遷移能力和創造能力提供了產生、發展的時間和空間,才會如魚得水,游向海洋。
綜合以上設想可以把這種語文閱讀思想和活動叫做“‘三三三’立體閱讀工程”。第一個“三”閱讀能力的三個大的層次、即基礎層次,深化層次、目的層次;第二個“三”指閱讀活動三個步驟及做法:第一大層次的整體認識→第二大層次的分析理解→第三層次的遷移創造;第三個“三”指教學過程中對讀物的“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實踐運用”的三個環節。“三三三”融為一體,成立體交叉之勢,上下左右互相聯系,互相關照,成為一個系統的工程。從工程構建來看,第一個“三”為設計,第二個“三”為施工,第三個“三”為驗收。
語文教學與研究京35-36G31中學語文教學鄭尚澤19961996 作者:語文教學與研究京35-36G31中學語文教學鄭尚澤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0:5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