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音樂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1、文武場

    戲曲樂隊中管弦樂部分稱為“文場”,由各種胡琴、月琴、琵琶、阮等組成。打擊樂部分稱為“武場”,由不同類型的鼓、板、鑼、鐃鈸等組成。合稱為“文武場”,或叫“場面”。“文場”的作用主要是為演唱進行伴奏,并演奏為配合表演而用的場景音樂。“武場”的主要任務是配合演員的身段動作、念白、演唱、舞蹈、開打,使其起止明確、節奏鮮明。此外,場次的轉換、舞臺情緒渲染等也都由“武場”承担。

    2、文場樂器

    曲笛:竹制樂器,有八孔,吹孔一個,指孔六個,膜孔一個,其音醇厚,常用于京劇和昆曲的伴奏。

    嗩吶:簧管樂器,由芯子、管子和碗子組成。京劇樂隊中又分大嗩吶和海笛兩種類型,大嗩吶聲音宏亮,常用于伴奏發兵、慶典等宏大場面;海笛聲音尖而響亮,常在武戲中伴奏昆曲。

    板胡:拉弦樂器,胡琴的一種。形狀似二胡,只是琴筒呈半球形。弓子夾于兩弦之間,靠摩擦發音。其音高亢,是各種類梆子劇種的主要伴奏樂器。

    京胡:拉弦樂器,胡琴的一種,形狀似二胡,只是較其略小,弓子夾在兩弦之間,以弓弦間的磨擦發音,其音剛勁嘹亮,是京劇的主要伴奏樂器。

    京二胡:拉弦樂器,比京胡略大,馬尾弓夾于兩弦間,其音低沉柔和,京劇旦角唱腔多由它作為京胡的輔奏樂器。

    琵琶:彈拔樂器,音箱半梨形,以桐木蒙面,琴頸向后彎曲,設有琴品。演奏時雙手豎抱,左手按品,右手彈奏,技法多樣。現為重要民樂樂器和戲曲樂器。

    月琴:彈拔樂器,類似琵琶,但琴體呈圓形似月,有三根弦,左手按琴頸音品,右手以拔片彈奏,音質清脆明亮,是京劇樂隊的主要輔奏樂器。

    阮:彈拔樂器,分低、大、中、小四種,戲曲樂隊中多用大、中兩種。有四根弦,左手按琴頸音品,右手以拔片拔奏,音質渾厚,是戲曲樂隊的重要輔奏樂器,也是重要的民樂樂器。

    弦子:又稱“小三弦”,琴頸很長,琴體較小,兩面蒙蟒皮。有弦三根,左手按音,右手以拔子或手指拔奏。其音質清脆,穿透力強,是京劇的主要輔奏樂器。

    3、武場樂器

    鑼:打擊樂器,扁圓形、銅制,有大、小鑼之分,在演奏方式上亦有區別。前者音色高亢,多用于表現戰爭場面、緊急事件發生或武將上場;后者音色清亮,多用于生角、旦角或丑角人物的上下場。大小鑼均為京劇的主要打擊樂器。

    鈸:打擊樂器,俗名“鐃鈸”或“水镲”。兩片為一幅,銅制,互相撞擊發生,多與小鑼配合,是京劇樂隊中的主要伴奏樂器。

    鼓板:打擊樂器,由一個“單皮鼓”和一副檀板組成,由樂隊中的鼓師掌管。單皮鼓為扁圓形,單面蒙牛皮或豬皮,演奏時置于一鼓架上,用一副鼓楗子擊打鼓心發聲,音質清脆,主要擊打音樂中的次重或弱拍,即“眼”。“板”,由一副兩塊檀板組成,用繩串在一起,相互擊打發聲,音質渾厚,主要擊打音樂中的重拍,即“板”。

    鼓:打擊樂器。遠古時以陶為框,后世以木為框,蒙以獸皮或蟒皮。也有以銅鑄者。形制大小不一。有一面蒙皮者,如板鼓;也有兩面蒙皮者,如堂鼓。


網載 2013-09-10 20:56:11

[新一篇] 戲曲表演

[舊一篇] 我國史上第一勸降書――《與陳伯之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