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赫于青史,影響于后世--貞觀之治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在唐太宗執政的貞觀年間(公元627-649),中國歷史上出現了一個政治清明、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安定、武功鼎盛、廣大人民安居樂業的太平盛世。 史稱貞觀之治。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繼位,當時擺在唐太宗君臣面前的是一副混亂景象。由于隋朝末年連年的戰亂,造成了經濟凋零,國庫空虛,文化衰退的局面。面對這種形勢,唐太宗和他的臣僚們勇于探索和創新,終于找出一條富國強民之路。


  “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唐太宗和手下大臣們經常在一起總結隋朝滅亡的經驗教訓。唐太宗出生于隋朝的盛世,當時社會是“海內殷阜”。可隋煬帝繼位不到13年,便分崩離析,短命而亡,這一切都是唐太宗“耳所聞,目所見”的親身經歷,因此不能不使他深以自戒,從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中,唐太宗深刻地認識到王朝的興衰取決于國君行動的好壞,同時也感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偉大力量。尤其是唐太宗年輕時曾和許多大臣參與或經歷了隋末農民大起義,看到了隋朝政權在農民起義的打擊下傾刻間土崩瓦解的事實,發出了“可愛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則人推而為主;無道,則人棄而用,誠可畏為也”的慨嘆!唐太宗接受隋末農民起義的教訓,他把人民和君主的關系比作水與舟,認識到「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在政治上勵精圖治,選擇執法官吏盡量避免枉濫;國君率先遵守法制,執法不避親貴。重視地方政治,慎擇刺史,吏治清明。釋放宮女,縱放鷹犬,提倡節儉。實行了一系列的開明政策和措施,政績卓著。


  唐太宗繼位的第一件事就是發展農業生產。唐朝初年,由于隋末的戰亂,土地荒無,人口稅減,貞觀初大臣魏征曾經說道:“今自伊、洛之東,暨乎海、岱,萑莽巨澤,茫茫千里,人煙斷絕,雞犬不聞,道路蕭條,進退艱阻。”針對種情況,唐太宗實行“去奢省費,輕徭薄賦”政策,發展生產,他堅持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休養生息,獎勵農耕,為表示對農業的重視,貞觀三年正月,唐太宗又親祭先農,躬御耒耠,藉于千畝之甸,使觀者莫不駭躍。由于唐太宗采取了發展農業生產的措施,很快醫好了隋末戰爭的創傷,使人民衣食有余,安居樂業。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東至于海,南極五嶺,皆外戶不閉,行旅不備糧,取給于道路焉,”貞觀經濟的發展,奠定了以后一百多年唐王朝經濟繁榮的基礎。


  為了保證貞觀時期經濟發展和各項政策的制定實施,唐太宗十分重視對中央和地方官吏的選拔。唐太宗唯才是舉,他不僅從親人、舊人中篩選賢能,加以任用,而且還從疏人、新人甚至敵人中選出不少文武奇才,并大膽提拔,破格任用。在文臣武將之中,剛正不阿、敢于諫諍的魏征,早年當過道士,參加過瓦崗軍,又系太子李建成舊臣,曾謀劃過暗害唐太宗,唐太宗繼位后絲毫不記前仇,委以重任;尉遲恭做過鐵匠,又是降將,同樣受到了重用。


  同時唐太宗罷免了裴寂等保守官僚,起用了庶族地主的代表人物戴胄、劉洎、馬周、李蕖⒄帕戀齲廡┤舜蠖際侵斗腫櫻煜だ送齙氖肥島頭飩ㄋ枷爰抑喂牡覽恚乇鶚切磯噯瞬渭庸┟窬耘┟窀錈奈按罅α坑興私猓碚癖冉轄詠導省@釷爛窕鼓芡ü“未笈宓刂韉惱渭醫胱罡咄持渭牛ü蕖妒獻逯盡泛頭⒄箍憑僦貧齲種屏聳孔宓刂魘屏Γ視α聳宓刂鞣⒄溝睦非魘啤@釷爛裼忠運屐鏡劬苴墑畏俏榛巢┠桑于扇緦鰨晃橫紜⒘蹁⑨謀炯奧碇艿融沙加嗄苊嬲弁⒄岢雋瞬簧俚鬧鋅弦餳團潰虼嘶實勰芄喚蝦玫厥敵小熬饋保苊夂途勒誦磯啻砦蟆L諫票婢印⑿∪耍菥儐腿文艿腦潁孟土跡思樨蚨蟻吐瞬偶眉謾H綬啃洹⒍湃緇奘欽旯鄢鬧拖啵菔濫鮮且蝗思媸暗拿肌L誥儐腿文懿槐艸穡猿閑糯拢派捅胤#鞫枷碌幕裕紊釷終!K紙徊窖廈芰巳×恐疲娑ㄈ〕す伲惺槭〉納惺櫧蛻洌惺槭〉鬧惺榱詈兔畔率〉氖討泄艙圃紫嗟鬧叭āA磽猓秩蚊恍┕僭奔右浴安沃隆薄巴惺槊畔縷秸率隆薄巴惺槊畔氯貳鋇韌廢撾紫啵渭誘綠靡槭隆T紫噯聳齠啵梢約卸嗍餳苊庖渙礁鱸紫嘧ㄈā6以紫嗥肺徊桓擼私弦祝固鋪誑梢云聘裉嵐問宓刂髯鱸紫啵斐芍醒牖怪惺宓刂髡加攀啤


  唐太宗還十分重視地方官吏的選用,他規定凡刺史以上地方官由他親自選派,縣令則由京五品以上官員,各舉一人。唐太宗把地方官吏的名字,政績刻在屏風上,經常觀看,如政績突出,就加以遷升。由于唐太宗采取了正確的用人措施,使貞觀年間的各項政策法令得以貫徹實施,促成了貞觀之治。唐太宗在總結自己成功的經驗時也認為,自己事業之所以成功就在于知人用人。


  勇于求諫,善于納諫,是唐太宗貞觀之治成功的重要因素。貞觀二年,唐太宗與群臣論治,竭誠期望“君臣上下,各盡至公,共相切磋,以成治道”。為了造成一種君臣共同議政的風尚,唐太宗恐人不言,導之使諫。在貞觀年代,主納忠諫,臣進直言,諫諍蔚然成風。唐太宗自己曾明確表白:“為君者,自知者明,信為難矣。一日萬機,一人聽斷,雖復憂勞,安能盡善?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豈得以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因此,在貞觀二年,當魏征提出“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時,唐太宗甚善其言,并身體力行。魏征前后諫事二百余件,直陳其過,太宗均虛心接納,并擇善而從。魏征死后,太宗傷心地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鏡矣。」通過一系列的求諫和納諫,唐太宗集中了朝臣們的智慧,避免了許多個人主觀上的錯誤,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唐太宗虛心納諫對成就貞觀之治起到了促進作用。


  在貞觀時期,文化教育得到了空前地發展。唐太宗繼位以前,一直是騎在馬上打天下,繼位之后,不能再“以馬上治之”。于是采納魏征的建議,大闡文教,發展文化教育。貞觀元年五月,唐太宗下令在長安重修國子監。貞觀二年,唐太宗又于國學增筑學舍1200間,太學、四門博士也增置生員,擴大招生。以后唐太宗又興建書學、算學、律學三科學校,由國子監統領。在全國影響很大。四方儒士,多抱負典籍,云會京師,高麗及百濟,新羅、吐蕃等諸國君長亦遣子弟來留學。“儒學之盛,古者未之有也”。唐太宗還十分重視圖書的搜集與整理。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有豐富的歷史典籍和文獻。但是隋末動亂長達十幾年,典籍和文獻遭到嚴重破壞。貞觀二年,唐太宗任命魏征為秘書監,組織文士大修諸經正義和史籍;唐太宗貫徹“重今朝冠冕”的原則,令高士廉等修成《貞觀氏族志》,并禁止山東大族賣婚求財,抑制了舊士族的勢力。為鼓勵發展科技文化,對于在科技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學者,唐太宗立即給予獎勵,李淳風是貞觀時期杰出的天文學家,受到唐太宗的重視,授將士郎,直太史局。后又由于李淳風不斷研究探索,取得了突出成績,貞觀二十二年,被任命為太史令。唐太宗以恢宏的氣度,大闡文教,興辦各類文化事業,使整個社會的文化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大大地改變了“隋季以來,喪亂滋甚,周孔之教,闕而不修”的文化蒼白局面。


  由于執行上述政策和措施,也由于勞動人民的辛勤努力,貞觀時期出現了牛馬布野,谷價低廉,社會升平的景象,使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富強昌盛的封建國家。


  對外方面,唐太宗注意各民族的關系,采取了“中國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針,不輕易用兵,但對于少數民族的入侵,卻給以堅決的回擊。北方突厥貴族時常向中原侵擾,唐太宗派李靖、李蘼柿焓竿蚓詠謝鼗鰨詮630年滅亡東突厥,徹底將其降服。唐朝政府把大批不甘突厥奴隸主貴族統治而南下的突厥人,安置在幽州到靈州間的土地上,又在東突厥故地設置了許多都督府州,任命東突厥貴族為都督、刺史,隸屬唐朝中央政府統轄。這樣,不僅消除了北方的邊患,也緩和了民族矛盾,使唐之國威遠播四方。唐太宗則被西北諸國尊為「天可汗」,公元641年,唐太宗以文成公主出嫁給吐蕃松贊干布,為漢藏兩族間的友好交往開了先河。通過以上措施,消除了各民族間的隔閡,密切了唐朝與周邊少數民族間的交往。各少數民族通過與唐朝的交往,學習了漢民族的先進文化,加速其擺脫了原始、愚昧的生產、生活方式,推動了周邊少數民族經濟文化的發展。唐太宗對中國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公元649年(貞觀23年)5月,年僅52歲的唐太宗病逝,貞觀之治也就宣告結束。貞觀之治雖然僅僅存在了23年,但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卻是巨大的。由于唐太宗君臣的努力,不但改變了隋朝末年社會破爛不堪的局面,使中國封建經濟發展向前邁進了一步,也為后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沒有貞觀之治,就沒有唐代的繁榮,也就沒有光輝燦爛的大唐文化,唐太宗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代英主,其治績一直為后世所傳頌。


  看完貞觀之治,大家必然會明白為甚么到了今天,中國人仍自稱為「唐人」,亦會了解到為何世界各地都會有「唐人街」了。


網載 2013-09-10 20:56:28

[新一篇] 是后匈奴遠遁,從此漠南無王庭--漢武帝反擊匈奴

[舊一篇] 晉楚爭霸中原的第二次較量---之戰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