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生命倫理學難題  ——香山科學會議第120次學術研討會述要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21世紀生命倫理學難題”學術討論會,于1999年8月16日至20 日在昆明云南大學召開。這是首次文理兩大學科交叉、在外地召開的高層次學術會議。來自全國科研院所、醫科大學、綜合大學、省立醫院和香港城市大學等20多家單位的近40位專家學者,圍繞“人類基因組計劃”對生命倫理學的挑戰、輔助生殖中的倫理道德和法律問題、“克隆”中的倫理問題這三個中心議題展開了深入的研討。
      一、全球關注的生命倫理研究
  與會專家首先就當今世界一些發達國家的生命科學研究和進展情況進行了交流和介紹。誕生于20世紀50~60年代的生命倫理學,隨著分子生物學、生物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對于人類基因組計劃、輔助生殖和“克隆”技術的研究和實施,需要作出理性的思考和道德判斷。當代生命科學的理論研究和技術實踐,在輔助生殖中的人工授精、胚胎移植、代孕母親以及克隆技術等方面產生了形形色色的倫理道德難題。遺傳基因的研究及其在輔助生殖技術中的運用不僅涉及個人、家庭的基因隱私和權利,還關涉到民族的生存和安全問題。科學技術對傳統道德觀念和倫理學的挑戰早已引起普遍關注。1990年英國設立的人類授精與胚胎研究的法律及機構、1992年成立的國際生命倫理學學會、1995年成立的亞洲生命倫理學學會以及世界一些國家和地區相繼成立的生命倫理學學會,使得生命倫理學的研究學科化、應用化。國際婦產科聯合會于1985年成立了一個研究人類生殖倫理問題的專門委員會,并對輔助生育中的倫理問題提出指南。一些國家和政府組織對人體研究成立了專門的監督審查機構,制定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法律法規,使生命科學研究向著法制化方向發展。1996年3月21日, 國際人類基因組織批準了《關于遺傳研究正當行為的聲明》,1997 年11 月該組織的倫理委員會通過了《關于DNA取樣:控制和獲得的聲明》,1999年3月該倫理委員會批準了《關于克隆的聲明》。生命科學的研究和實踐使得醫學家、哲學家、社會學家、法學家、政府決策機構和公眾匯聚于生命倫理學的研究領域,共同探尋生命科學研究的規范措施和對策。
  我國在基因組計劃、輔助生殖技術和“克隆”技術等方面的研究水平與世界差距不大。自1988年大陸首例“試管嬰兒”成功分娩后,“顯微授精”嬰兒誕生、凍融胚胎移植嬰兒出生等,不斷見諸報道。計劃生育委員會認可下的代理妊娠也以非商業性的目的而獲得成功。一些醫院已開始制定了輔助生殖技術的制約規范。1998年6月10日,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科技部和衛生部聯合制定的《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暫行辦法》,衛生部成立了倫理委員會。中國醫學倫理學學會在多次研討會上,就生命倫理學的一些重要問題進行討論,各醫科院校開設的醫學倫理學課程以及專家的生命倫理學專著和相關刊物上發表的論文,就這方面的問題展開了廣泛的研討。
      二、倫理思考與建議
  生命科學及其技術的運用涉及人類生存的基本方式和生命活動的意義,并對倫理道德關系和人們的道德觀念產生了重大沖擊,與會專家就其引發的倫理道德和法律問題進行了熱烈的爭論和研討。一些專家對人類基因計劃的商業目的、民族生存和國家安全表示憂慮,提出基因專利作為知識產權保護的意義,并就防止歧視、保護隱私、知情同意和公正原則進行研討。人類基因組的研究將引致21世紀的醫學革命,傳統的群體醫學可能向針對個人基因治療的個體醫學轉變,個體化醫學時代的到來,將會給人類帶來更多的倫理思考,遵守人類遺傳資源管理的規章條例,使基因研究和治療造福于人類,是科學的職責和良心。
  在輔助生殖技術方面,人類已面臨著許多倫理難題。專家學者認為,配偶和非配偶間的人工授精、試管嬰兒以及代孕問題,雖然是出于對不孕夫婦的一種倫理關懷,給不孕夫婦帶來福音,但醫務工作者、供者和受者三方的必要保密關系,不僅涉及個人需要、生育保健、風險保障的權利,還將導致家庭倫理、代際關系的錯位顛倒,代際倫理的確認是必須深入研究的問題。有專家認為,雖然不能生育的群體在人類群體中的比重不大,但這一群體的生殖倫理將會影響整個社會和人類,諸如單身男子或女子,離婚不愿再婚的女子、大齡女子、同性戀等提出非婚姻的輔助生殖請求,將使人類的家庭關系發生混亂,遺傳學母親、生物學母親和社會學母親的血緣姻親關系,需要新的倫理調節。為了防止輔助生殖技術的濫用,導致反人類現象的發生,對生殖技術進行監督和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與會專家高度關注當前“克隆”研究及其治療技術的進展,在爭論中形成一些認識。有人認為,完全意義上的“克隆”復制以及人的“克隆”尚有一定難度和相當長的距離,從無性生殖到有性生殖是進化的結果,無性生殖“克隆”人不僅造成父母子女、兄弟姐妹關系不清,導致倫理輩分關系的混亂,而且違背生物進化過程,是生殖進化的倒退,應當堅決反對“克隆”人。有人認為,要善待克隆技術,它對于人類認識生物品種以及藥物實驗應用,保護瀕危物種,提高人的生存質量,是有積極意義的。克隆技術和克隆人的實驗已經成為現實,克隆品種本身的生命過程和變異早衰等還是一個未知數,阻擋科學研究是沒有意義的;要化解克隆技術與傳統觀念的沖突,崇尚科學而又不違背理性,堅持正確的價值準則,建立嚴格的監控機制和法規,以有利于科學技術的發展。
  爭論集中到科學技術與道德的關系問題時,專家學者們認為,科學問題具有哲學意義,生命倫理學面對生命科學的研究不僅要審視個人的利益,還要關注家庭、群體、社會的利益,既要從現實利益出發,又要把握好將來的利益,結合生存倫理、生態倫理、經濟倫理的考慮,處理好技術上的“可能”與倫理上的“應該”,以及自然法則和道德法則之間的關系。科學與倫理的矛盾沖突會不斷發生,在科學技術成為強勢文化的今天,倫理學必須對生命科學給予深刻關照。我們應當堅持科學研究的宗旨,為人類的生存、幸福和發展,堅持行善避惡、趨利避害、公正的恒久道義,促使科學與道德協調發展。
  專家學者們還就生命科學中的一些基礎概念進行了界定,以利于今后的討論和研究。專家們呼吁,為了防范基因資源流失的海盜行為,防止輔助生殖技術的濫用以及克隆技術誤入歧途,國家應該盡快建立生命科學研究的監督管理機構,制定輔助生殖管理條例和其他相關研究規章,使我國生命科學的研究健康發展。
  
  
  
道德與文明2津36~37B8倫理學高力20002000高力,云南大學哲學系,云南 昆明 650032 作者:道德與文明2津36~37B8倫理學高力20002000

網載 2013-09-10 20:59:59

[新一篇] 21世紀生命倫理學展望

[舊一篇] 21世紀的人將有什么價值觀?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