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譯文] 別以為一年的好景將盡,你必須記住,最美景致是在初冬橙黃桔綠的時節啊!
[出典] 北宋 蘇軾 《贈劉景文》
1、 《贈劉景文》 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最是橙黃橘綠時。
2、注釋:
劉季孫,字景文。北宋兩浙兵馬都監。蘇軾稱他為“慷慨奇士”。
擎:舉,向上托。
擎雨蓋:喻指荷葉
傲霜:不怕霜凍,堅強不屈。
最:一作“正”。
最是橙黃橘綠時:指橙子發黃、橘子將黃猶綠的時候,指農歷秋末冬初。
3、譯文1:
荷葉敗盡,像一把遮雨的傘似的葉子和根莖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樣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風中依然顯得生機勃勃。別以為一年的好景將盡,你必須記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黃桔綠的時節啊!
譯文2:
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
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斗霜。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記住,
那就是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時節。
譯文3:
那曾經碧葉接天、紅花映日的塘荷,早已紅消翠減,枯敗的莖葉再也不能舉起綠傘,遮擋風雨了;只有那獨立疏籬的殘菊,葉子雖已枯萎,而那挺拔的枝干在寒風中依然顯得生機勃勃。別以為一年中的好光景已經沒了,您要記住啊,最美麗的景色,是在橙子黃了、橘子綠了的初冬時節啊!
4、蘇軾 生平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這首詩作于元祐五年(1090)初冬,當時蘇軾正在杭州任職,任兩浙兵馬都監的劉季孫也在。兩人過從甚密,交易很深。詩人一方面視劉景文為國士,并有《乞擢用劉季孫狀》予以舉薦;另一方面增此詩以勉勵之。(蘇詩贈此詩時,劉季孫已58歲了,難免有遲暮之感。)
5、在新舊兩黨的夾攻之下,蘇軾連上章疏,要求出任地方官,于元佑四年(1089)以龍圖閣學士出知杭州。劉景文是北宋名將劉立之后,卻終身潦倒,甚至朝不保夕。蘇軾很看重劉的為人,與已經五十八歲的劉景文一見如故,稱他為“慷慨奇士”,詩酒往還,交誼頗深。經蘇軾向朝廷竭力保舉,劉才得到小小升遷。古代的文人墨客常有互贈詩文的雅好,贈詩的目的多種多樣:或表達友情,或抒發抱負,或勸勉勵志,或歌功頌德。這首《贈劉景文》,看似寫景,實則句句切合劉的身世,意在贊揚對方的高尚志節,勸勉對方振作精神。
詩的前兩句寫景,景中寓意。“荷”多比喻君子,而時值歲尾,荷枯葉盡,正以喻君子生不逢時,難免潦倒失路;菊常以喻晚節,而景文晚年并無虧缺,猶有凌霜傲雪之枝。詩的后兩句議景,揭示贈詩目的。一般來講,人到暮年,加上一生失意,難免消沉頹唐,但對于讀書人,尤其是對有理想、有抱負的讀書人,又未嘗不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所以,詩人以“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兩句,對友人譐譐囑咐,勖勉有加,言辭懇切,感人至深。作者從花寫到枝,從枝葉寫到果實,說明冬景雖然蕭瑟冷落,但也有碩果累累、成熟豐收的一面。詩人這樣寫,是用來比喻人到壯年,甚至晚年,雖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為的黃金階段,勉勵友人珍惜這大好時光,樂觀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6、荷與菊是歷代詩家的吟詠對象,常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為什么此詩一開頭卻高度概括地描繪了荷敗菊殘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畫面?這全然是為了強調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黃橘綠之時。雖然橙和橘相提并論,但事實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為“橘”象征著許多美德,故屈原寫《橘頌》而頌之,主要贊其“獨立不遷”、“精色內白”、“秉德無私”、“行比伯夷”。此詩的結句正有此意,在表達上熔寫景、詠物、贊人于一爐,含蓄地贊揚了劉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7、詩人十分欣賞秋末冬初的自然景象。他并不為“荷盡”、“菊殘”而惋惜,倒是殘菊叢中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和樹中橙黃橘綠的斑斕色彩引起了他的興味。因為這些都可作為品格堅貞的象征。實際上,詩人把冬景寫得充滿活力,有以物喻人的用意。詩人這一見解很獨特,他是借對橙橘的贊揚來歌頌在惡劣環境中不屈不撓、照樣閃射光彩的人。人十分欣賞秋末冬初的自然景象。他并不為“荷盡”、“菊殘”而惋惜,倒是殘菊叢中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和樹中橙黃橘綠的斑斕色彩引起了他的興味。因為這些都可作為品格堅貞的象征。實際上,詩人把冬景寫得充滿活力,有以物喻人的用意。詩人這一見解很獨特,他是借對橙橘的贊揚來歌頌在惡劣環境中不屈不撓、照樣閃射光彩的人。
8、天氣寒冷,萬物凋零,歲月的腳步進入冬季,仿佛一切都顯得呆板、枯燥、蕭瑟,正所謂“萬里悲秋常作客”!蘇軾,這位文采飛揚才華橫溢的詩人一生顛沛流離,多次陷入政治迫害而流放荒涼偏僻之地,因此他寫下了“荷盡已無擎雨蓋”的蕭瑟凄涼之句;但是,他同時也是一位性情豁達豪放灑脫的詩人,筆鋒一轉,又寫下了“菊殘猶有傲霜枝”的詩句,殘菊與枯荷,雖同為衰颯場面,卻以“傲霜枝”三字寫出了秋菊的孤高之態與忠貞之節,這個“傲”一改頹廢之勢,以移情手法寫出了菊的內在精神,示人以凜不可犯的氣概。最妙的是第三、四兩句,完全是以一種昂揚的姿態呈現初冬之氣勢:“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用景移情,把日漸凋殘的初冬一下子打扮成一片金黃翠綠,雖說用筆雅淡溫柔,卻具有不盡的蓬勃朝氣。這與柳宗元的“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有異曲同工之妙,然而我認為蘇東坡的這句棋高一著,意境更高,寫冬景而能化凋謝零落為飽滿豐碩,非東坡也,無人能達此臻化境界。——其實,這首詩又何嘗不是詩人一生的精神寫照呢!
詩歌寫的是“荷盡”、“菊殘”與“橙黃”、“橘綠”之秋景,題目卻是“贈劉景文”。因此,有必要告訴學生這首詩的背景:此詩是蘇軾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時所作。劉景文名季孫,原籍開封,是北宋名將劉平的小兒子。劉平駐守宋、夏邊境,力拒西夏,因孤軍無援戰死。身后蕭條,諸子早卒,只剩景文一人。蘇軾在杭州見劉時,劉已五十八歲。經蘇軾向朝廷竭力保舉,劉才得到小小升遷。蘇軾此詩雖似寫景,但每句都切合劉的身世,并用以勉勵對方。自古以來,荷比作君子;而時值歲尾,荷枯葉盡,正以喻君子生不逢辰,難免潦倒失路;菊比喻晚節,而景文晚年并無虧缺,猶有凌霜傲雪之姿。但人到暮年,加上一生失意,總不免多向消沉頹唐一面著想;而對于讀書人,特別是對有理想抱負者來說,卻還有收之桑榆、獲取豐收的一面,“橙黃橘綠”才是“一年好景”之時,是人生最成熟的收緣結果之期。詩人運用比興手法將自己殷切的勉勵與期望全部融入詩中。這不正顯示了東坡曠達樂觀之情懷嗎?
9、遇到我,你應賜我一笑,在億萬光年里,在時光無涯的荒野里,我理當還你一個擁抱。
俯身去看的瞬間,或者手指輕柔的觸感,彼此的熟知或恍惚的氣息間,與你交談。
四季是條線索,我順著四季尋你,于斑駁樹影里。
看見你盛開在某荊棘之上,姿勢倔強;看見你站在某寺廟旁的樹下覓食,神情專注;看到你張開翅膀,旁若無人的滑翔;看到你傾盡碧綠鵝黃,染浸每個溫柔的村莊。難道不值得歌唱。
每個人,心里某個地方,那么亮,卻那么冰涼;每個人,都有一段悲傷,想隱藏,卻欲蓋彌彰。又何必。把未來想的那么長,不過是春分夏至到來時節,播下的種,插下的齊嶄嶄的秧,長成你我今生來世的模樣。收割,或者枯萎,都一樣。都無法勉強。
一年好景,君須銘記。春水淙淙,夏蔭濃濃,秋陽滟瀲,冬雪翩躚。
在桃樹底下一笑,手執紈扇在葡萄架下的一覺,蕭瑟長衫在蘆葦蕩里的秋水一照,凜冽東風里遠去的衣袂飄飄。我都知道。
哪怕今日是寄居你檐下的一只燕,來日,還要剪一樹細柳送與你看。只是為讓你知道,我來過,美麗過,歡樂過,愛過,勞作過,收獲過。就這樣。相聚,或者離去,都可以。
最是一年好光景,君記橙黃橘綠時。
10、煙雨飄緲冷風消瘦,瘦不盡幾許離愁,卻瘦盡似水流年又一秋。自古以來,秋,在多少文人筆下欲蓋彌彰,有多少懵懂情懷在春去秋來中流離失所。
“君若浮萍,儂為飄絮,若有天長與時即,又何堪?只是在這秋水天長共一色的深秋,我踩碎了多少落葉,看盡了林寒澗肅,聽怕了寒蟬凄切,你,何時歸來”?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他日金榜題名時,怎忘伊?任這凄風冷雨涮去我滿身的跋扈,我望穿秋水天涯路,跋涉山川翻天塹,歸路茫茫遇金秋,我,一定回來”。
此情、此景,怎是一個愁字了得?難怪世人常說,秋是愁的,秋是蕭瑟的,秋更是讓人觸景傷懷的。可是如果當你看著:“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的悠然自得;“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的懷念之情;更有“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的豁達情懷,我始終覺得,秋天更是耐人尋味、意境深遠的一個季節。
11、有人說,不惑之年的人生像秋天;秋高氣爽,天高云淡。 孔子的四十不惑,我想,可能也就是孔夫子對人生四十的認同。
我愛秋天,也并不是因為我的年齡步入了中年;我愛秋天,是因為我曾經播下過無數希望的種子,秋天,是漫山遍野收獲的季節;因此我對收獲充滿著期盼與渴望。
我愛秋天,是因為秋天教會我成熟與理性。此時此刻步履秋天,我會對人生多了一份感悟,多了一份豁達與超越。秋天是別致的,與秋共舞,感覺就能旋轉出一個灑脫而理性的自我;一年中只有走過了秋天,四季才會嶄新;一生中只有走過了秋天,人生才能有一輪滿意的輝煌。
我喜歡秋天,不僅僅只是因為喜歡金色的成熟與豐收。秋天的落日黃昏和枯藤老樹、以及那悄然走進凄清的秋風秋雨也讓我沉醉。喜歡在秋日寂靜的夜里,品一杯香茗,讀一卷閑書。讓秋日的清涼洗去夏日的激情與夢幻、洗去夏日的疲憊與浮燥,然后讓成熟與理性梳理一下寂寥貧瘠的心田,希望我會幡然悔悟,讓心中空泛的情思隨著秋日里那窗外的落葉一起灰飛煙滅......
春華秋實,秋天不似春天,碧玉妝成一樹高,給人的是誘惑和夢想; 而秋天的果實對于春天的花蕾來說是一種圓滿,而秋天的落葉對于春天的芬芳來說卻是一種終結。同時,也帶來了秋的風韻,因此,沒有哪個季節能與秋天相比。
秋季,這個季節會讓人驚奇地感到生命的璀璨與生命的枯萎竟是戲劇般地連在一起的,幾乎就在一夜之間,年輕的欣喜可能就會變為中年的疑惑。因為在同一片風景里,這邊是豐碩,那邊卻是落寞。當秋雨得意地吞噬著往日的激情時會令人不知所措。
其實,時光從不會停滯,秋天里,我們畢竟不只是感概嘆息,金黃變為枯黃是一種凋落,其實也是一種新生,如果人們只顧為凋落而唱挽歌,又豈能聽到新生的奏鳴曲?既然秋天不會給我們永恒的完美和充實,所以也不妨把或多或少的收獲及失落放進日記,不妨把亦真亦幻的追求交給歲月,不妨在抖落滿意笑聲的同時也抖落掉憂郁的愁云,不妨忘記徒勞空想的同時,也忘記一些并不痛快的境遇......
我喜歡秋天,也許還是杜牧的山行;停車坐爰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一直令我欣賞,雖然我已不再年輕,但自我感覺多了一份深情、多了一份穩重。
面對著這豪爽不盡的秋風,還有什么比登樓遠眺、飲酒嘯傲更為適宜的呢?于是,就有了李白的: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就有了蘇大學士的: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如果有人問我:一年四季,你最喜歡哪個季節?我還是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他:我最愛秋天!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1:36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