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譯文]    不担心歸順的人少,只怕人們的財富不均;不怕老百姓貧窮,就怕他們的生活得不到安定。

       [出典]    《論語季氏》

      注:

     1.孔子的這一觀點在現代社會經常受到人們的批判,人們會理直氣壯地說:平均主義會造成普遍的懶惰,使整個社會失去進取心,永遠停滯在貧窮的階段。

      2. “不均”即不平等則可以刺激人們去競爭,使整個社會充滿活力,最終可以使整個社會擺脫貧窮.

      3. 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來分析,孔子的“均無貧”的觀點恐怕也不無道理。因為“貧窮”只是一個相對的和主觀的概念。“不均”才是現實中一個絕對存在的差距。

     4. 我們今天回頭看一百年前的人類的生活,會認為他們是“貧窮”的,但在當時他們可能并不認為自己是“貧窮”的。現在生活在富裕地區的人們也許自以為是“富”的,但是安知在百年之后不被那時的人認為是貧的呢? 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貧寡”與“不均”其實是一件事的兩個方面,人們之所以會產生貧與寡的感覺,就是因為“不均”的存在,沒有“不均”就無所謂“貧寡”。

     5. 比如在采獵人的平等社會中,既沒有富人,也沒有窮人,大家自然誰也不會有貧與寡的感覺。盡管他們的物質生活,在現代人看來好象是很貧乏的。但他們自己并不覺得貧乏。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人類曾經度過了幾百萬年沒有貧窮的生活。貧窮只是到了人類開始所謂文明進步的階段之后,也就是人類社會出現了“不均”之后,才產生的。

    6. 因此,只要不均存在,貧窮也就存在。想要通過拉大“不均”的程度來解決貧窮問題,就好比是緣木求魚,南轅北轍。

    7. 當今世界現代文明和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然而即使是在世界上最發達的地區,也仍然存在著貧窮的現象。盡管那里的貧窮,在極不發達地區的人們看來,差不多已經可以算是富裕;但是對發達國家的窮人自己而言,則實實在在是一種無可懷疑的貧窮。再從整個世界范圍來看,科學與文明的進步,并沒有使世界各民族各地區均衡地得到好處,富國貧國之間的差距比前工業文明時代更大。

    8. 甚至在一些極不發達地區,人們的絕對生活水平,都沒有比他們的過去有任何提高,甚至還有所倒退。從下面的分析我們將看到,這種世界性的貧困與不均現象,是現代化文明的直接成果。

    9. 意義:不担心分的少,而是担心分配的不均勻,不担心生活貧窮,而担心生活不安定.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2:09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