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譯文]  每個人生養孩子都希望他們能聰明,我卻因為太聰明而被聰明耽誤了一生。

  [出典]  北宋 蘇軾  《洗兒》

  注:

  1、《洗兒》 蘇軾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2、注釋:

    洗兒:也叫洗三朝,是我國古代的習俗,指嬰兒出生的第三天要給他洗澡。

    愚:愚昧、愚笨,愚昧無知,魯:遲鈍、笨拙,反應遲鈍。

  3、譯文:

     每個人生養孩子都希望他們能聰明,我卻因為太聰明而被聰明耽誤了一生。只希望自己的兒子愚笨遲鈍,沒有災難,沒有禍患,而做到公卿。

  4、蘇軾 生平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5、這首詩語言淺白易懂,雖然僅28個字,情感卻跌宕起伏,表面上是為孩兒寫詩,而實際上既諷刺了權貴,又是“似訴平生不得志”。

    了解了蘇軾的生平后,讀這首詩就不會感覺到蘇軾真正希望孩兒“愚且魯”,而是借對孩兒智商和性格的期望,抒發自己的滿腔激憤;借希望孩兒“無災無難到公卿”,諷刺當時“愚且魯”的公卿們。

    蘇軾是詩詞文俱佳的大文豪,他的作品講究煉詞煉意,這首七絕也是如此。一個“望”字,寫盡了人們對孩子的期待;一個“誤”字,道盡了自己一生的遭遇。詩中幾處轉折,情味全在其中:世人望子聰明,我卻望子愚蠢,一轉折也;人聰明就該一生順利,我卻因聰明誤了一生,二轉折也;愚魯的人該無所作為,但卻能“無災無難到公卿”,三轉折也。蘇軾的牢騷全在這些轉折中。

   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出處就是宋·蘇軾《洗兒》:“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6、簡簡單單、直直白白的字面,猛然看使人覺得這人的水平有些那個似的。其實,蘇軾最后和鄭燮走到一起,他倆都把聰明和糊涂放心里、拿手里比比,最后都是選擇了后者。他們為甚么都反對“聰明”呢?

    很顯然,人是得有那么點聰明的,這也是教育的目的。人皆養子為聰明,沒有人想叫自己的子女糊涂、愚笨的。但聰明反被聰明誤,象王熙鳳那樣的利用權力,耍小聰明,最后落個草席裹尸,說明了聰明過了頭走向了反面也不好。所以,小聰明害人,最難得的是大智若愚。蘇軾除了自己和當權者“政見不同”外,也有“聰明”給他的教訓。他和司馬光先是反對變法,不被神宗和王安石所看好,當的官也只是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杭州通判;歷徙湖州、黃州、常州。哲宗嗣位,召至京師,任中樞舍人。王變法失敗,司馬光上臺,蘇又與司馬光面爭新法“不可盡改”;后又因晰宗親政啟用新黨,蘇軾又被一貶再貶,至之貶到海南。中國的政治歷來好走兩個極端,政治局勢三天兩變,加上蘇軾不拉關系不說還得罪大官王安石和司馬光,是既不能容于新黨,又不能見諒于舊黨,這就不可避免的使他的政治生涯充滿了變數。最后,他再去當他的杭州太守。

    我被聰明誤一生,的確是蘇軾一生的真實寫照,他沒能做到大智若愚,所以雖然“聰明”了還得吃虧,只是就連他都悔的晚了些啊。

   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有的人說,還有一種解釋是,他諷刺當時官場里大官們是愚且魯的,我想,這也算是一家之言吧。很顯然,蘇軾的洗兒詩發表的不會很早,應當是他走了許多的彎路,吃了不少的苦頭而發抒他的激憤之情,他因此還將受到一些人的排擠、和打擊不可。

  哎哎,難得糊涂啊。 

  7、“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且拋開東坡寫此詩時的牢騷滿腹,忿忿不平,我倒是極贊同詩人盼兒愚魯的觀點。就像我總希望自己多讀書,歷憂患,靈透穎悟,有所作為,但將來如果有了孩子,我則希望他只有中等的智慧,平靜的生活,健康的身體,穩定的收入。或許我們每個人,到不介意自己辛勞吃苦,懷枕云衾月之志義無反顧的奔向功名,卻只想自己的孩子無災無難,平安喜樂就好。

    總是找不到生活的意義,不知道這幾十年究竟干什么,才不算荒廢。曾經努力爭取過什么,曾經痛恨過誰,珍惜過誰,曾經的歡歌笑淚,恩怨情仇,在今日看來,已經是云淡風清,更何況百年之后,一抔黃土掩面之時,這個人和他的過往,早已消散干凈,干凈得就想不曾存在過。

    一時的風光,無盡的悲涼。

    曾經羨慕風四娘的生活。騎最快的馬,爬最高的山,吃最辣的菜,喝最烈的酒,玩最利的刀。熱鬧爽快。可現在才知道,熱鬧局就是冷淡的根芽,爽快事就是牽纏的枝葉。

     狂歡,是一個人的孤單。

    8、蘇東坡說:“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唯愿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這雖然是蘇東坡對當朝的諷刺,但也說明,一個人徒有聰明才智,如果沒有培養福德因緣,也是很難立身處世!

    9、學習蘇軾的達觀,很明顯,社會是不會因你個人的詛咒就迅速改觀的,相反,若始終懷著怨憤和不滿去生活,犧牲了自己的幸福還終將被社會所拋離,更不會留下任何痕跡。

鄭扳橋“難得糊涂”確是為人處世的王道,是真聰明!

10、世間聰明人,身受的苦難、麻煩,往往比一般人多,書讀得越多的人,煩惱也越多。有人懷疑知識究竟能幫助人生的福樂有多少?善用是善知識,惡用則成惡法。

    佛法就不一樣了。佛法的知識,不是從分別上計較,是從無分別上去探討的,愚也好,魯也好,直心是道場,厚道為原則。

    這首偈語提示我們:除了聰明之外,還要有道德、慈悲、佛法,不要處處表現自己的小聰明,以免橫遭妒忌,自墮煩惱障。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3:14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