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譯文]  護城河里流淌著半池春水,城中到處開著春花,而千家萬戶的房屋在輕煙細雨中卻模模糊糊地看不清楚。

   [出典]  蘇軾  《望江南》

   注:

   1、 《望江南》 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2、注釋:

    望江南又名《憶江南 》、《夢江南》、《江南好》。《金奩集》入南呂宮。段安節《樂府雜錄》:《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浙日,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后改此名。二十七字,三平韻。中間七言兩句,以對偶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襯字者。宋人多用雙調。

    “風細”句:微風吹動楊柳,楊柳輕輕飄拂。  斜斜:無風時柳枝垂直,風吹動柳枝更傾斜了。

    超然臺,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城北。密州北城有臺,名超然臺,蘇軾讓人修葺一新,經常登臨游玩,并且寫了《超然臺記》那篇有名的散文。超然臺故址在今山東諸城。望:一作看。 

  壕,指護城河。

  寒食,古時于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即清明前兩日(亦有于清明前一日),禁火三日,謂之寒食節。寒食與清明相連,是舊俗掃墓之時。游子在外不能回鄉掃墓,極易牽動思鄉之情,故下文云"咨嗟","思故國"。

  咨嗟,嗟嘆聲。

  故國,指故鄉,亦可理解為故都。

  新火,寒食禁火,節后再舉火稱新火。新茶,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四十六引《學林新編》云"茶之佳品,造在社前;其次則火前,謂寒食節前也;其下則雨前,謂谷雨前也。"此處新茶指寒食前采制的火前茶。

 

    3、譯文1:

     登上超然臺遠眺,春色尚未褪盡,和風習習, 吹起柳絲千條細,這一灣護城河水繞了半座城,滿城內皆是春花燦爛,迷迷蒙蒙的細雨飄散在城中。寒食之后, 春意是該減了,酒醒后,面對這許許多多的無力與責任。

    譯文2:

    春未暮,風中的細柳依然搖擺生姿。登臨超然臺遠眺,看見滿池春水,滿城鮮花,千家萬戶被蒙蒙煙雨籠罩。

    寒食已過,想起家鄉,酒后心情憂郁。為了擺脫這濃濃的思鄉之情,且生火煮茶。品嘗著春天新采的茶葉,作詩自娛,不要辜負了這春天的好時光。

 

   4、蘇軾 生平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5、 詞的上片寫登臺時所見暮春時節的郊外景色。首句以春柳在春風中的姿態——“風細柳斜斜”,點明當時的季節特征:春已暮而未老。“試上”二句,直說登臨遠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設對,以春水、春花,將眼前圖景鋪排開來。然后,以“煙雨暗千家”作結,居高臨下,說煙雨籠罩著千家萬戶。于是,滿城風光,盡收眼底。作者寫景,注意色彩上的強烈對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時空的色彩變幻,用明暗相襯的手法傳神地傳達出來。下片寫情,乃觸景生情,與上片所寫之景,關系緊密。“寒食后,酒醒卻咨嗟”,進一步將登臨的時間點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傳為紀念介子推,從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過后,重新點火,稱為“新火”。此處點明“寒食后”,一是說,寒食過后,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說,寒食過后,正是清明節,應當返鄉掃墓。但是,此時卻欲歸而歸不得。以上兩句,詞情蕩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對故國、故人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寫作者為擺脫思鄉之苦,借煮茶來作為對故國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隱含著詞人難以解脫的苦悶,又表達出詞人解脫苦悶的自我心理調適。“詩酒趁年華”,進一步申明:必須超然物外,忘卻塵世間一切,而抓緊時機,借詩酒以自娛。“年華”,指好時光,與開頭所說“春未老”相應合。全詞所寫,緊緊圍繞著“超然”二字,至此,即進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這一境界,便是蘇軾在密州時期心境與詞境的具體體現。

  這首詞情由景發,情景交融。詞中渾然一體的斜柳、樓臺、春水、城花、煙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燒新火、試新茶的細節,細膩、生動的表現了作者細微而復雜的內心活動,表達了游子熾烈的思鄉之情。將寫異鄉之景與抒思鄉之情結合得如此天衣無縫,足見作者藝術功力之深。

 

    6、蘇軾在密州,適逢施政的困境。密州本是一座窮苦的“寂寞山城”,“火冷燈稀”,“昏昏雪意地垂野”。到任之初,當地“蝗旱相仍”,蝗災、旱災交相肆虐,“歲比不登,盜賊滿野”。蘇軾到密州,本是無奈的選擇,自稱是“脫網羅之患”的“散材”,心情是極不舒暢的。然而,面對逆境,胸存“尊主澤民”之志的他認為,“今雖在外,事有關于安危而非職之所憂者,猶當盡力爭之,而況其事關本職而憂及生民者乎?”只要關涉黎民百姓利益,份外份內之事他都要管。于是,他率領百姓滅蝗抗旱,平綏盜賊;籌措糧食,賑災救民,使百姓“遂不失所,所活亦數千人”。蘇軾的辛勞贏得了不菲的政績,也贏得了百姓衷心的愛戴,他自己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處之期年,而貌加豐,發之白者,日以反黑”。于是,好游歷玩樂的他,在密州北城修葺樓閣,謂之“超然臺”,便于登高望遠,飲酒作樂。這首詞便作于臺上,時熙寧九年(1076年)春。樓成,作有《超然臺記》。“超然”者,謂“游于物外”,“無所往而不樂”。

    《望江南》以登臺游春起筆,勾畫了一幅細風斜柳、春水鮮花、萬千人家的祥和畫圖。登上超然臺四處眺望,護城河里春水漾漾,密州城內滿目鮮花,蒙蒙細雨沐浴著萬千人家,令人心境平和,空明澄靜。作者筆鋒一轉,由眼前之景喚起思鄉之念,寒食節暢飲之后,如今酒醒,故鄉何在?內心不由得發出一聲嗟嘆。然而,面對同游的老朋友,還是不要去懷想故鄉吧,來呀,讓我們重新生起火來,品嘗品嘗剛焙制的春茶,吟詩飲酒,可要趁著尚未衰老的大好年華!作者以一種樂觀而豁達的人生態度對待心中的郁悶,以一種高雅而超脫的人生追求平息了內心的矛盾,灑脫地超越了不如人意的現實。

   這首詞頗能代表蘇軾此一時期的思想特點,在他看來,“凡物皆有可觀。茍有可觀,皆有可樂”,“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如果能摒棄對物欲的孜孜追求,“游于物之外”,便能超越塵世的擾攘,做到“無所往而不樂”了。蘇軾的這一思想貫穿了他后來不幸的一生。

 

   7、“望江南”本是小令,二十六字,東坡寫的是雙調,即把原來的形式重疊了一遍,變成了五十二字,上闋寫所見之景,下闋抒觸景而生的情。情景合一,營造獨到的意境,表達復雜的感情。

   暮春時節的城外景色非常秀美。柳條在春風中輕輕搖曳,婀娜多姿,“斜斜”兩字,十分形象地寫出了柳枝被春風吹動后的情態,嫵媚極了。剛進入晚春,正是百花盛開的最好時光。詞人興致來了,就“試上超然臺上望”,登臨遠眺,賞玩大好春色。護城河里,春水溶溶,碧波蕩漾,環視城池的各個角落,都開滿了各種奇異的鮮花。“半壕春水一城花”,簡直如江南那樣,美得無法形容。“煙雨暗千家”,使讀者想到“杏花春雨江南”。   這段景物描寫,詞人運用他繪畫上的深厚藝術造詣,注意動靜相配和色彩明暗相襯。柳枝依依,春水盈盈,這些都是動態的,變化著的;而煙雨中的千家,卻是靜態的,不變化的。細細想來,這就是一幅煙雨江南的寫生。雖然只有寥寥幾筆,卻寫出了晚春時節的特點。同時,春水的一色,鮮花的萬紫千紅,也令人眼前一亮,情不自禁地感嘆:好美的春色!

   寒食,清明前二日,相傳為紀念介子推,從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過后,重新點火,稱為“新火”。詞人喝了些酒,以此來麻痹神經,可是醒來后卻加倍的神傷。中華習俗,清明節前后,春光明媚,正式以內中最好的時光,應當返鄉掃墓,祭祀祖先。東坡的父母妻子都埋葬在家鄉眉山,離密州有幾千里路遠。捫心自問,他是多么渴望回鄉祭掃親人的墳墓!可是,他此時卻想回而不能回。公務在身,怎好離開?而且這個時候正是國家多事之秋,變法派與守舊派斗爭正酣,自己貿然回鄉祭祖,被變法派知道后不知會加上多少莫名的罪!所以,算了吧,“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寒食過了,可以用新火了,悠閑地去煮新茶,品新茶吧,閑時可以飲酒寫詩填詞,這些都是人生最好的享受。大自然現在是春未老,一年里最美麗的時候,而自己也是正當好年華,不能讓它白白溜走,盡量地去享受吧。

   從表面看,這首詞來作為對故國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隱含著詞人難以解脫的苦悶,又表達出詞人解脫苦悶的自我心理調適,真的有登上超然臺而能超然物外、“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人生態度。眼前遠處江湖應盡量借詩酒自娛。

   這里,東坡主張珍惜美好年華,放下一切痛苦,自在地去喝酒。

 

   8、好一個“春未老”!既然敢說春未老,人自然也抱持未老之心。試想一下,蘇老夫子在公務之余,登臺而上。風“細”,柳“斜”,輕涼之風徐徐吹來;柳枝似人手,以一個“斜”勾勒和挽留行經路人。一衣帶水,漾映眼底;輝照滿城,繽紛春花。而后看千家檐瓦,迷蒙雨影中。尤其“新火試新茶”,自然有了蘇軾“詩酒趁年華”的感慨。時光荏苒,我們依舊能感受那顆“游于物外”的超然之心。

     “半壕春水一城花”,“半壕”對“一城”,“春水”對“(春)花”,句中自對十分工整。“半壕”、“一城”與“千家”,連用了三個數量詞,從少到多,從眼前到遠處,從俯瞰到周覽到遠眺,仿佛一位高明的畫家,先畫好近處景物,再以大寫手法潑墨淋漓,渲染出深遠的背景。蘇軾活用數詞和量詞既有嗜好,又有手段。他在這兩句詞中把三個數詞和三個量詞組織、搭配得多么貼切、巧妙、自然!他在五十九歲高齡時被政敵迫害遠貶惠州的途中,寫了一首七律《八月七日出入贛,過惶恐灘》,首聯“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灘頭一葉身”,竟能在十四個字的詩句中靈活自然地用了六個數詞、四個量詞,并使它們組成工巧的對仗,從而生動、形象地描述出他被貶的遙遠路程,他的衰老容貌,以及他所處的艱難險阻的情況,并且融入了自憐、自嘆、自嘲的復雜感情,其因難見巧地妙用數量詞增添詩情畫意的藝術動力,令人嘆為觀止!從這首詩回過頭來看,《望江南》詞對數量詞的活用,還不過是蘇軾小試牛刀而已。 

 

    9、下了十多天的雨,每天都有不同的感慨。聽著那淅瀝的聲響,時不時心中泛上幾分酸楚,又帶著些厭倦。我變了,變得越來越感性,隨便一點小事就會影響到我的心情。大概是離開家一個人生活所致吧。遠離了家庭的溫暖,一切都要靠自己打理,昂首面對一切,迎接人生中的風風雨雨。曾經以為我會很脆弱,但正相反,獨自一人從未掉過一滴淚。習慣于沉默,習慣于用不加掩飾的笑發泄一切,總不自覺地想起那句,越痛越笑。
這幾天腦海中總在想著這句詩,這句我以前非常喜歡的詩。以前看到它,就好像目睹了落英繽紛的場景,萬事萬物都處在煙霧朦朧中,真是詩情畫意。但現今的我覺得曾經的想法真是一種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感情,是一種無病呻吟。霪雨霏霏,半壕春水,不見一絲嫣紅;煙霧籠罩,只感到刺骨的涼意和往返時發際在風中亂舞的狼狽。詩意而又具有浪漫色彩的東西要在外界影響很小而心又無限暢快的情形下才能呈現。撐著的傘被大風給吹折了,像上戰場一般在食堂打著飯菜,我想再有才的詩人也感受不到它的浪漫之處。一切都是現實的,赤裸裸的現實。
社會是讓人回歸現實的,太理想化會讓自己很受傷。如今的我無比的渴望見到陽光,即使是微弱的,也能讓我感到萬物都是那么的真實,那樣的自然。

 

   10、讀過《望江南》的人,都會在心中構筑出一個只屬于自己的江南,江南在詩詞中,《望江南》中的江南,早已不僅僅是一個地點,在那些或富麗或華美或清泠的字里行間,江南早已散漫成一片氤氳水色,浸入了文化之中。蘇軾給江南的生命徒添一片水光波影,一派淺吟低歌。

風細柳斜斜”,“煙雨暗千家”。自認為這樣的輕歌曼舞的景象只適合蘇州。曾經無數次駐足在蘇州,卻總被那一派“和風拂細雨、煙雨暗千家”所吸引。尤其是那句“煙雨暗千家”總是讓我想到夢里的蘇州。夢里的蘇州,繁華而古老,細水之上宛如飛鴻的石橋,橋邊垂釣的老者端坐成千年不變的石雕;有騎竹馬的孩子快樂的奔跑,口中哼唱吳越古老的歌謠。正是這樣的景色緊緊抓住了那些在“細雨”中隨著“斜斜的楊柳”離開“千家”的游子的心,才有了那姑蘇城外寒山寺的鐘聲,在寒夜里映著月落烏啼,牽掛著游子離人的斷腸。還有那些“和風”、“斜柳”般青絲飛揚的女子,腰纏長鞭,肩背龍泉,紫杉如花,長劍勝雪。無數次沉湎在那樣的宋詞里,迷失在這樣的幻象中,醒來的瞬間,悵然若失。

 

試上超然臺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蘇軾在超然臺上的豪言壯語不也是江南水性的賦予嗎?江南水碧,縈繞的絕不緊緊是朦朧憂傷,不論是苧蘿山下的夷光,還是西湖畔長眠的岳飛,碧水青山賦予他們靈動秀逸的面容與文思,也賦予了他們水性頑強的錚錚鐵骨,教他們面對“半壕春水一城花”的大好江山時,背負起歷史的托付,為綠水青山而戰,為家園而戰,為江南而戰。“試上超然臺上望”更是江南對他們的叮囑,要把超然的豪情與堅強的背影留給后人。任細水長流,任落英繽紛,他們站在歷史的一點,傾盡全力的守護那脆弱如斯的平安

 

   正是因為夷光和岳飛的努力,才有了“半壕春水一城花”的江南。輕歌曼舞,暗香盈袖,唱盡千年無盡輪轉的華衰。

 

   每每讀完這首宋詞,心海的漣漪久久蕩漾,我不知自己是否該去看看今日的江南,看她是否同于蘇軾筆下的夢里水鄉。或許該去,去看看姑蘇的園林與西湖的月色;或許不該去,任由這首《望江南》蕩漾成無法割舍的水光。

 

    然而不論如何,我都知道,那“和風”“斜柳”“春光”“繁華”“千家”早已與我的心相溶。

 

 

 

    11、 煙雨江南,江南似水!江南一個充滿柔情細致的地方,長年水意充沛,讓人浮想聯翩!
  自古以來,江南的水在詩人的筆下總是開出一朵朵淡雅的花,無論是【唐·白居易】的江南好:“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還是【宋·蘇東坡】望江南:“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這些優美動人的詩句,都離不開對水的描寫!
  春雨瀟瀟,細膩纏綿,江南便踏雨而來,在細細的煙雨里飄渺裊娜;在綠柳迢迢里滌蕩回轉;在紫燕呢喃里朦朧飄渺。
  一簾微雨,輕巧地籠罩了那些遠山近水,亭臺樓閣,小巷人家。阡陌縱橫,采桑的女子踏著細細的煙雨輕歌而來,抬眼卻望不見那邊的天,心思便遙遙地暖了!
  喜歡這樣的江南,水意蔥蘢,漫過心坎。駁斑的墻院,墨綠色的青苔悄悄地爬滿了巷子,瓦楞,細雨微灑里,浸透著別樣的風情。
  在這些鋪滿鵝卵石的巷子里行走,步子輕淺,細語淺笑,撐一把有細碎花朵的小傘,感受時光寂靜地滑過耳際,塵世的滄桑便在行走的孤獨里遠去......
  春意盎然的江南是多情的,只需用心品味這份靜謐,這份淡雅就好!端坐在閣樓上,或者是靠河的小院里,看流水緩慢地淌過。小船悠悠,竹蒿輕點,船頭或站一戴斗笠的老翁,或一輕歌唱晚的女子,素衣素面,清淡的似那一江河水,悄然而去,留下幾點淡淡的痕跡!

    炊煙渺渺,煙雨江南!雨意充沛的小城,那些朦朧著的美麗,讓人妥帖而又舒適。
  柳絮迷離,煙波飄渺,有多少的往事被流水淡去,有多少的旖旎被渲染的綠翠流香。
  水意輕籠,許多故事都已經淡去,可是細雨微風里,炊煙裊裊里,依然有寫不完的詩篇,唱不完的柔情。烏篷船搖曳,回眸間便是一首詩,一曲歌,一副水墨畫!煙柳輕晃,燕雀低喃,人間已是別樣的情境。
  一場雨能夠滋潤心事淺淡,也能夠掩蓋塵世的喧囂浮華。江南的水意更會滌蕩我們內心的滄桑寂寥,孤獨傷感!
  如果可以,請到江南去,走進那些深院巷陌,細觸微雨淡墨的柔情淡雅,感受別樣的風情款款,然后告訴自己身在江南!讓無聲的水意溫暖滋潤你干涸的心田!
  水做的江南,柔情,迷離,悠然,心事就這樣淺了,淡了!
  此刻你在哪里? 

 本篇文章來源于 www.caowu.cn[草屋文學] 原文鏈接地址:http://www.caowu.cn/article/20090901/11143.html  

 

 

 

   12、雨雪風霜,月鳥樹花。雨,從來都是國人鐘愛的意象之一。有雨,便能曲盡纏綿,感懷百結,尤以春雨秋雨為甚。當萬物復蘇之時,來場細細靡靡的春雨,恰如灑落諸天雨花,詩人們頓然醍醐灌頂,靈感大發,給后人留下無數曼妙的詩篇。

  按舊陰歷,三月為季春,即暮春,而對照今陽歷,三月往往還春意初濃,因此三月在語境里就成為一個涵義極廣的指稱,某種意義上,三月雨能代表整個春雨,就筆者而言,因了那曲著名的《三月里的小雨》,也對三月雨情有獨鐘,下面舉述時就將春雨泛稱三月雨,并重點關注包含三月的詞句。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的《春夜喜雨》,大概是天下最為著名的“喜雨”詩了。詩人滿懷憧憬,熱切地做著春的美夢。的確,方是時也,大地開始滋潤,遍眼姹紫嫣紅,雨就是春的使者,春的精靈。

  “沾衣不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志南和尚的《絕句》和韋應物的《滁州西澗》,相比上述詩句就顯得儀態從容,不再那么感情急迫了。在意的是閑適灑脫,逍遙度日。類似的還有張志和的“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等等,字里行間充溢著一種禪境或逸趣。杜甫《曲江對雨》:“林花著雨燕支濕,水荇牽風翠帶長”,全用白描,形象隨之躍然紙上。蘇軾《望江南》:“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意境又是多么令人神往。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江雨靡靡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杜牧的《江南春絕句》和韋莊的《臺城》則境界闊大,從個人的情懷拓展到歷史的感慨里去了。相對而言,因春為陽氣生,由春雨引發詠史嗟懷的詩作較少,但既有之,就證明雨實在是個神奇的東西,它能使人縱橫古今,極騖八荒六合之外。

  于是,避不了的就是“傷春”雨了。也許出于詩莊詞媚,詞更易表達纏綿凄惻的情感,宋詞中的傷春雨比唐詩似乎要來得多些。像突出“三月”字眼的,就有歐陽修的《蝶戀花》:“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晏殊的《木蘭花》:“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等。就連看似中立的“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也充滿著感傷愁緒。而唐代才女魚玄機的《寄劉尚書》:“汾川三月雨,晉水百花春”,卻重在描繪晉川大地的秀色,氣韻沉雄,情緒昂揚。可見,三月,包括三月雨并不簡單喻示著遲暮、傷逝、離別等等,主要還在乎人的心境。

  “暮春三月,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在我的理想里,最向往的三月是這樣的一幅畫面。字面只提及風,并沒有雨,我卻寧愿想像雨也紛揚在其中了。它并不需要看見,“也無風雨也無晴”,我們所要做的,只是在心底相伴著那上天之物,一同逍遙進無邊的春色。李智祥(本文來源:北京晨報 )

 

     13、如今我們生活在現代都市,整天奔波于鋼筋水泥的森林中,為了生計忙碌,為了事業打拼,蝸居在逼仄的空間里,在擁擠的人潮車流中,呼吸著污濁的空氣。矗入云天的高樓讓人壓抑疏遠,霓虹燈讓星星和月亮在夜空消失,旋轉立交橋讓人目眩神迷。曾經在唐詩宋詞中吟詠千遍向往不已的江南似乎已離開我們的視野,只存在夢境之中。

    突然地遙想起那已離我們遠去的古典而純樸的江南,遙想那“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的美好景致。

    于是,懷著一份眷戀的守望,想象一位儒雅的古人,披一襲薄如蟬翼的青衫,撐一把古色古香的紙傘,邀一城朦朧迷離的煙雨。站在時空的交匯點,任思緒隨風遠飛,去尋覓內心深處的向往,遙想那“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煙雨江南。

    我的江南是天生麗質的南國佳人,古典詩性,純潔優雅,青春爛漫,靈動多姿。她住在粉墻黛瓦竹籬木笆內,烏篷船和白帆在藍天碧水間徜徉,她從青石板上走來,站在小橋流水之上,油紙傘下是她粉紅的臉龐。春天她會去山坡上采一束紅杜鵑,夏天會去西湖看十里荷花,秋日里來到院子的合歡樹下品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冬日里觀雨打殘荷,賞斷橋殘雪。

    我的江南是雄姿英發的男兒,大江東去,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八百里洞庭波瀾壯闊,三萬六千頃的太湖白浪滔天,雷霆萬鈞的錢塘潮摧枯拉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讓懦夫膽顫心驚,讓強者欣喜振奮。江南的水柔中帶剛,是武術中的太極,聲樂中的交響。

    我的江南是靈動秀美的中國水墨畫,山青青,水碧碧,柳依依。她有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明麗,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清香,她有夜船吹笛雨瀟瀟的浪漫,她有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感傷,她有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的魅惑,她有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多情。

    我的江南是雄奇不失秀麗的山水,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廬山的清涼,黃山的瑰麗,九華山的靈秀,雁蕩山的神奇,一座座名山讓江南于秀美中透出雄壯,于雄壯中顯出妖嬈。還有那一條條蜿蜒向前的河流,長江、珠江、錢塘江、嘉陵江,似是江南肌體里的脈搏,汩汩流淌著青春的澎湃與激情。

    我的江南是戲里戲外風情萬種的才子佳人,是梁山伯與祝英臺十八里相送的江南,是許仙與白娘子溫情繾綣凄美感傷的江南,是唐伯虎才華四溢風流瀟灑的江南,是西施浣紗沉魚落雁以身許國的江南。是一盞女兒紅,花轎十里相迎送的的江南,是花雕、黃酒、大閘蟹饕餮的江南。是黃梅、昆曲、越劇戲韻飄香的江南,是唱念做打中水袖舞動的江南。

    我的江南是悠然自得景色如織的田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里青山隱隱,綠水迢迢,草長鶯飛,花木扶疏。這里綠陰深處有人家,雞鴨成群,歡蹦嬉戲,牛羊在山野里怡然吃草,牧童的笛聲與山間的流水相映和。這里農人在田園里耕作,炊煙在屋頂上繚繞,浣衣女的歡笑在竹林里回蕩。

    當摩天大樓以千篇一律的面孔在我們的田園肆意擴張,當高速公路以不可阻擋的氣勢橫穿山崗、河流、田野,當霓虹燈把寧靜的夜空渲染得艷俗不堪,當立交橋混淆東南西北,當河流湖泊的魚蝦絕跡,當我們的母親河長江都蕩漾著渾濁,當青翠的山巒被刀劈斧砍,當名山勝地塞滿摩肩接踵的人流,當古樸的江南小鎮被庸俗的商業氣息淹沒,我知道我的江南正一步一步離我而去。這南國的麗人正日漸蒼老憔悴,步履蹣跚,像一朵美麗的花兒漸漸枯萎。

    遠去了,我的江南,我深深眷念著的江南,我將會也只能在夢中遙想你曾經青春動人的容顏。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4:35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