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譯文] 屈指盤算,夏盡秋來,金風送爽,還須等待多長時間?殊不知就在這盼望等待之際,時令在不知不覺地轉換,人生大好年華也就這樣流逝盡矣!
[出典] 蘇軾 《洞仙歌》
注:
1、 《洞仙歌》蘇軾
仆七歲時,見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歲。自言嘗隨其師入蜀主孟昶宮中,一日大熱,蜀主與花蕊夫人夜納涼摩訶池上,作一詞,朱具能記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無知此詞者,但記其首兩句,暇日尋味,豈《洞仙歌》令乎?乃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
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2、注釋:
【朱孝臧校注《東坡樂府》】公生丙子,七歲為壬午,又四十年為壬戌也。
【《墨莊漫錄》卷九】東坡作長短句《洞仙歌》,所謂“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者,公自敘云:“予幼時見一老人,能言孟蜀主時事云:‘蜀主嘗與花蕊夫人夜起納涼于摩訶池上,作《洞仙歌令》。’老人能歌之。予但記其首兩句,乃為足之。”近見李公彥季成詩話,乃云:“楊元素作本事曲,記《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錢唐有老尼能誦后主詩首章兩句,后人為足其意,以填此詞。”其說不同。予友陳興祖德昭云:“頃見一詩話,亦題云:‘李季成作。’乃全載孟蜀主一詩:‘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簾間明月獨窺人,攲枕釵橫云鬢亂。三更庭院悄無聲,時見疏星度河漢。屈指西風幾時來?只恐流年暗中換。’云:‘東坡少年遇美人,喜《洞仙歌》,又邂逅處景色暗相似,故檃括稍協律以贈之也。’予以謂此說乃近之。”據此,乃詩耳,而東坡自敘乃云“是《洞仙歌令》”,蓋公以此敘自晦耳。《洞仙歌》腔出近世,五代及國初未之有也。
【《漁隱叢話前集》卷六十】《漫叟詩話》云:楊元素(繪)作本事曲,記《洞仙歌》“冰肌玉骨”云云。錢塘有一老尼,能誦后主詩首章兩句,后人為足其意,以填此詞。余嘗見一士人誦全篇。(文略同《墨莊漫錄》,作“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暖。簾開明月獨窺人,攲枕釵橫云鬢亂。起來瓊戶啟無聲,時見疏星度河漢。屈指西風幾時來?只恐流年暗中換。”)苕溪漁隱曰:《漫叟詩話》所載本事曲云:“錢唐一老尼,能誦后主詩首章兩句。”與東坡《洞仙歌》序全然不同,當以序為正也。
孟昶:五代時后蜀后主。他的生活奢侈。喜愛文學,工聲曲。后兵敗降宋。
花蕊夫人:陶宗儀《輟耕錄》:“蜀主孟昶納徐匡璋女,拜貴妃,別號花蕊夫人。意花不足擬其色,似花蕊之翮輕也。或以為姓費氏,則誤矣。”
作一詞:指孟昶寫的《玉樓春》(夜起避暑摩訶池上作),詞云“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簾間明月獨窺人,攲枕釵橫云鬢亂。三更庭院悄無聲,時見疏星度河漢。屈指西風幾時來?只恐流年暗中換。”可是,沈雄《古今詞話》認為這首詞是“東京人士櫽括東坡《洞仙歌》為《玉樓春》以記摩訶池上之事(見張仲素《本事記》)看來孟詞可能另是一首,未傳下來。
水殿:筑在成都摩訶池上的宮殿。
攲:①音衣,通“倚”,如斜攲,攲枕。②音欺,傾側不平。
素手:美人的白嫩的手。
河漢:天河。
金波淡:月光淡明。
玉繩:《太平御覽·天部五》引《春秋元命苞》曰“玉衡北兩星為玉繩。玉之為言溝,刻也。瑕而不掩,折而不傷。”。宋均注曰:“繩能直物,故名玉繩。溝,謂作器。”玉衡,北斗第五星也。秋夜半,玉繩漸自西北轉,冉冉而降,時為夜深或近曉也。
玉繩低轉:表示夜深。玉繩,兩星名,在北斗第五星玉衡的北面。低轉,位置低落了些。
不道:不覺。流年:流逝之歲月;年華。
檃括:就某文體原有內容、詞句改寫為另一體裁之創作手法。檃音隱。
3、譯文1:
冰一樣的肌膚玉一般的骨,自然遍身清涼,沒有熱汗。水上的清風送進宮室,伴隨著荷花的幽香一片。掀起繡簾,月光瀉進樓中,似乎想把佳人麗質窺視一番。但見人兒尚未入睡,正斜倚著繡枕,釵橫枕邊鬢發紛亂。
起身來拉著像美玉般的小手,走進悄無聲響的庭院。仰望夜空,銀河清澈、寂靜無嘩,時見一點流星掠過其間。嬌聲問道:夜已多深?夜已過了三更。看這月色澄輝已覺減明,北斗柄的玉繩星已經低垂。屈指盤算,夏盡秋來,金風送爽,還須等待多長時間?殊不知就在這盼望等待之際,時令在不知不覺地轉換,人生大好年華也就這樣流逝盡矣!
譯文2:
肌骨像冰玉般瑩潔、溫潤,本自清涼無汗。晚風來,水殿里絲絲暗香彌漫。繡簾撩開,明月一點,偷窺著佳人,佳人尚未入睡,倚在枕邊金釵橫墮鬢發亂。
牽著纖纖玉手,起來漫步在寂靜的庭院,時而可見稀疏的流星渡過銀河岸。試問夜色如何?三更已過,月波淡淡,玉繩星隨著北斗低旋。屈指掐算,秋風何時送寒,又不知不覺,流水年華在暗中偷偷轉換。
譯文3:
美人的肌骨冰清玉潔,因為無憂無慮,心情舒暢,全身感覺無比清爽。坐在臨水的宮殿里乘涼,晚風徐徐吹來,送來縷縷池荷的清香。繡簾撩開一角,皎潔的月光偷偷地照了進來,佳人尚未安寢,獨自倚在枕邊,頭上的金釵滑落,鬢發已經散開。
蜀主牽著花蕊夫人白皙的手,兩人悄悄來到寧靜的庭院,一邊悠閑地散步,一邊仰頭遙望滿天星斗的天空,不時看到有幾顆流星滑過寬廣的銀河岸邊,不知過了多久,也不知是誰低聲問了一句:“不知現在是什么時候了?”這時夜色已深了,三更天吧。月色也漸漸地淡了下來,玉繩星的位置也隨時間的推移漸漸低落了。屈指一算,過不了幾天也就會夏盡秋來,暑氛退凈了,不知不覺之中,時光一年年就這么偷偷地溜走了。
4、蘇軾 生平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5、這首詞作于元豐五年(1082),當時作者正謫居黃州。詞作附有一篇小序,敘述作者填寫此詞的緣由:根據后蜀國主孟昶余下的頭兩句,補足為一首完整的《洞仙歌》詞。從序文看,好像帶有游戲筆墨的味道,但文中突出交代九十老尼朱氏記詞經歷,謂“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已帶有人生易老、時光易逝的感慨。讀罷全詞,更能體味這是一篇作者有意寄懷之作。
《洞仙歌》,又名《羽仙歌》、《洞仙詞》等,原為唐教坊曲名。此調有令詞,有慢詞。蘇軾的這一首為令詞。“洞仙”,道家說神仙居住在名山洞府,故稱之。孟昶,五代時后蜀國君,知音律,能填詞。宋師伐蜀,兵敗投降。花蕊夫人,孟昶的貴妃,貌美,多才多藝,善詩文。其《述國亡詩》頗受人稱道:“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
句 解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
冰一樣清瑩的肌膚,玉一般潤澤的身骨,即使在炎炎夏日,也自是遍身清涼,全無汗染之氣。《莊子·逍遙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作者化用其意,以夸張的手法,真實而生動地表現出花蕊夫人美麗的姿質。
據《能改齋漫錄》記載,花蕊夫人姓徐,因“花不足以擬其色”,故名為花蕊夫人。后改稱慧妃,“如其性也”。這是一個妙心慧質的女子,作者所要表現的不僅是她的容貌,更側重于她超凡脫俗的氣質。
水殿風來暗香滿
這一句寫花蕊夫人居住的環境:她住在清涼的水殿里,微風吹來,幽幽的清香飄滿宮室,氤氳不去。“水殿”,指摩訶池邊的宮殿。“摩訶”,梵語中是大的意思。摩訶池,建于隋代,在成都城內。
作者抓住水殿、風、香等景物特征,構成一種寧靜的意境,令人仿佛身臨其境。同時又給人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水殿是什么樣?暗香是什么香?居住在這里的主人又該是如何清雅不俗?
即此一句,便見作者文心筆力,何等不凡。清代沈祥龍《論詞隨筆》評價道:“詞韶麗處不在涂脂抹粉也。誦東坡‘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句,自覺口吻俱香。”
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
清風徐來,繡簾微開,一線月光瀉進室內,像是在把美人窺探。美人尚未入睡,但見她斜靠繡枕,寶釵橫插,秀發微散,仿佛若有所思。作者借“明月窺人”寫花蕊夫人的情態,可謂別出心裁,仿佛她的美麗讓明月也忍不住動心。
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
這是寫蜀主與花蕊夫人納涼的情景:起身來攜手漫步,夜已深,庭院中悄無聲息;仰望夜空,月明星稀,不時有流星閃爍,劃過銀河。
“庭戶無聲”,是說夜深人靜。“疏星渡河漢”, 則在悄無聲息中顯示出宇宙的變換運轉。這為下文女主人公的問話和思想活動作好了鋪墊。
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
請問現在該是什么時辰了?一定已經三更了,你看,月光漸漸暗淡,玉繩星也已低落。“金波”,指月光。“玉繩”,兩星名,在北斗七星中的第五星玉衡星的北面。“試問”,寫出了問話者的溫婉多思;而回答者語氣溫和舒緩,并耐心指點天空的變化。
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詞以女主人公的細思幽想結尾:屈指算算,秋天什么時候會來;而盼得秋來,卻不料年華似水,不知不覺中又已流逝。
人生不易,常常是在現實缺陷中追求想象中的美境;而美境縱來,情況又隨之有變了。作者借花蕊夫人嘆時光流逝、怕青春老去,實際上是抒發自己人生無常的悵惋之情。
評 解
這首詞說花蕊夫人故事,僅開頭二句為蜀主詞句,后面都是蘇軾所續。全詞“豪華婉逸,如出一手”,體現了作者高超的藝術創造力。蘇軾補足此詞,更主要的是借題發揮,用以抒發內心感慨。其成功之處,還在于創作了一篇很好的序文,與詞的內容相關照,但又不重復。
雖然是宮廷題材,但詞中自始至終沒有富麗堂皇的渲染。無論是花蕊夫人,還是她所處的環境,都清麗脫俗。整首詞清雅俊逸,空靈雋永,在優美的意境中,給人以哲理的啟示。
6、本詞是作者為補足后蜀主孟昶夏夜納涼詞所作。只知開頭兩句,便錢憑想象而寫成如此情韻俱美的絕妙好詞,實詞家之圣手,文事之神工。本詞雖宮中軼事,亦寓暗傷流年之感。詞上片記人物、環境之清涼,人物則“冰肌玉骨‘,具不同凡的神仙資質,環境則水殿、清風、暗香、月光,如置身月殿瑤臺的清虛之境,無一毫塵俗氣。”繡簾開“幾句繪閨房情景宛如見,“一點明月窺人”句,“一點”與“窺”字靈動廳妙,為本詞增添許多情致。下片描寫蜀主孟昶和花蕊夫人留連月下納涼所見以及因納涼而邏輯性秋風,因思秋風而感嘆。全詞為花蕊夫人攝一寫真,摹景傳情,借幽美之月夜境象烘托美人之押韻,抒情蘊理,升華為人生哲理之感慨,既嗾逸又深婉。末尾兩句,系之以深慨,似代言,又似自語。人們就在溫情脈脈中,在渴盼中,度過了許多流年。夏熱則盼秋,冬寒而盼春,對自然節令如此,對人生際遇不也如此嗎?人們常常是在現實缺陷中追求想象中的未來的美好境界。待理想實現后發現還有缺陷,永無止息,不停追求,而流光不待,人們便在追求中走完了人生旅途。這又是何等深邃的人生哲理的思考!這首詞與題序當是互為補充,相得益彰,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藝術整體。
7、花蕊夫人,五代時蜀主孟昶寵信的慧妃徐氏,四川青城人,一說姓費,詞人。作《宮詞》百首,從各個側面展示了華美驕奢的宮廷生活,是后蜀宮廷生活的絢麗畫卷。因其知音律,善詩詞,又冰雪聰明,善解人意,深受孟昶喜愛,封貴妃,賜號“慧”。又因其艷絕塵寰,“花不足以擬其色,蕊差堪狀其容”,故賜號“花蕊夫人”。
965年,宋太祖起兵伐蜀,花蕊夫人被擄入宋。行至葭萌關,援筆填詞于驛壁:“初離蜀道心將碎,遺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 還未寫完,就被軍騎催促上路。 后來有人續了下半闋:“三千宮女花如面,妾最嬋娟,此去朝天,只恐君王寵愛偏。”可謂狗尾續貂,全無原詞風神。到了宋宮,太祖召見,要她即席吟詩,花蕊夫人即席口占一絕:“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 故國之思、亡國之痛盡在其中,不言而喻。
蜀主孟昶入宋七日后暴亡,花蕊夫人被太祖趙匡胤封為貴妃,寵冠六宮。但她心里總拋不下與孟昶昔日的恩愛,故親手畫了孟昶像,私自禮拜,只稱供奉送子張仙。后來畫像從禁中傳出,以至于連民間婦女要想生兒抱子的,也畫一軸張仙,香花禮拜,至今不衰。
花蕊夫人后來因介入宋廷權力之爭,觸犯了太祖弟弟趙光義的利益,在一次打獵時,被趙光義亂中一箭射死,可謂紅顏薄命。
蜀主孟昶曾做《洞仙歌》記某夏和花蕊夫人于摩訶池上納涼,詞至宋只傳兩句,大文豪蘇軾足之,曰: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倚枕釵橫鬢亂。 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度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詞的上片色彩濃艷,芬芳馥郁。一點暗香與床榻之上鬢發交加的美麗女子構成了一幅香艷的、令人心醉的畫面。
下片卻由熱轉冷,“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一語驚醒夢中人:無論是如花美貌,還是冰肌玉骨,最后終逃不過美人遲暮、香消玉殞;縱然再多良辰美景、濃情蜜意,也終會被似水流年輕輕抹去,不留一絲痕跡。
當然,單只是憂慮時光的流逝是不夠的,把握光陰吧,千萬不要相信“你變成如何我都一樣愛你”之類的謊言,他愛的,只是此時此地的你,愛情是一個奢侈和脆弱的物件,需要細心呵護,努力經營,而且,需要不斷完善的不僅僅是婚姻和愛情本身,還有,你自己。
8、周汝昌在評價這首詞時說,“當大熱之際,人為思涼,誰不渴盼秋風早到,送爽驅炎?然而于此之間,誰又遑計夏逐年消,人隨秋老乎?嗟嗟,人生不易,嘗是在現實缺陷中追求想象中的將來的美境;美境縱來,事亦隨變:如此循環,永無止息——而流光不待,即在人的想象追求中而偷偷逝盡矣!”
“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大熱之際,誰不盼望著秋涼至、暑熱消呢?然而可曾想過,就在我們扳著手指盼望著未來時,人隨秋老,流年偷換;美景縱然到來,世事也隨之不再,青春就在對未來的追求中偷偷逝盡了。前日好友感慨起自己年輕時,“什么時候能有一輛自行車騎啊”,終于有了自行車了,一騎就是10年;又想,“什么時候能騎上一輛摩托啊”,終于有了摩托車,又是10年;又想,“什么時候開上汽車啊”,10年;“什么時候能開上進口車啊”,再10年。等坐上寶馬車時,驚回首,已過天命!“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但是此詞的意境還沒有終止到這里,請看:當朱老尼姑對著蘇軾回憶自己16歲入蜀的情景時,孟昶花蕊何在?早已作古!當47歲的蘇軾回憶起當年這首《洞仙歌令》時,朱老尼姑何在?早已作古!當我們今天賞讀東坡時,坡公何在?早已作古!
老坡以此警示著:珍惜今天,把握當下……
9、近來頻頻聽到一些朋友感嘆芳華易逝,倏忽已老。其中真假參半,青春雖已不茂,老卻也未必。當真老了,恐怕不能如此坦然言老。
然而今天恍然驚覺,外表的變化也許不至于觸目驚心,皮囊下的種種,早已是山河迥異。從什么時候起?許多許多的事,已經被我認為是理所應當的?又有多少事,已被我看做是無關緊要的?所謂年華,便是如此為歲月鯨吞蠶食,轉眼物換星移。想起亦舒常用的一句話:“呵,我的老心。”
10、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走在再熟悉不過的校園里,心中總是莫名的激動。說不出來為什么,只記得看著那叢迎春花開了又謝、謝了又開。歲月流轉兩年已過。校園里的一株葡萄不知何時吐花結實,而這幾天,它已經變得很飽滿。石榴花又開始充斥著我的視野。我的大學,走過了希望失望紛繁交錯的兩年。
而下一時段,又將會有新的面孔出現在我們的身邊。每一年的這個時候,都將會看著一群人重復著我的軌跡。他們,也將要踏上一條充滿未知挑戰的路途。
如花的年月里,我們用真情涂寫人生,只是希望我們的人生精彩且不留遺憾。走過花期,生命將不再是一張沒有涂抹過的紙……
生命的花期,應該有繁花似錦的壯麗……(河南科技大學 朱世康)
11、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總道時光是無情、殘酷的,因為它的腳步永不停歇,一點一滴流逝在顫抖的指尖中,或消失於不經意的回首間。
徒留滿臉又酸又澀的追悔淚水,一滴、一滴,落到生了苔的階上,也溶入了心底,烙印下一生永難磨滅的痕跡。
12、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歲月多無情,悠悠晃晃,
塵封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深情摯愛,
徒留隱隱約約的耳語傳說飄散在風中,
稍一思及,感慨依舊,不勝唏噓,
恍若往事成風,卷起千堆雪,
撲得人面冷心寒,不由得輕顫。
尹若雪的身影,不斷地在厲無極心中翻飛,
然而兩人卻已天上人間,相會無期,
只能恁思念之河,盡情泛揚,
日復一日,滴盡血淚,傷心斷腸......
13、初始的時候,胡蘭成心中愛慕張愛玲,贈她八個字:因為相知,所以懂得。短短八個字,卻可以打動張愛玲孤傲的內心。短短八個字,鎖住了張愛玲的一生一世。然后張愛玲也留給了胡蘭成八個字: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短短八個字,她以為可以像胡蘭成寫出的八個字一樣,形成牽絆,成為彼此的一生一世,但張愛玲文字世界里精明世故,看透世事,紛紛凡塵里卻著了胡蘭成的道,她的這八個字,根本無法抓住胡蘭成的一點真心,只會讓自己深陷愛情的泥潭。
因為相知,所以懂得。文人心中清高自許,卻又敏感孤獨,畢生所求,不過知音一人,懂得二字。胡蘭成是閱盡書典的人,他太清楚了。所以沒有比相知與懂得更恰當的暗示。她心中是喜歡他的,但又不愿看到他謙卑的樣子,她只喜歡另她仰望的男人,如《心經》中所寫:男人是要讓女人有一些崇拜感的。于是胡蘭成含蓄而簡明的表白,恰好遂了她的心意。
只是她太傻,八個字便當真,八個字的輕描淡寫,換她一生一世的濃墨重彩: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懂得,是最殘忍的字眼,你要為它付出多少慈悲?你在付出這些慈悲的時候,要對自己有多殘酷,寬容與縱容,只有一字之差,筆畫之間,卻是多少細膩心緒在流轉,多少微小盼望在不安,多少流逝光陰已作別,多少年華情感已虛擲。
有的時候,當付出的界線已失去平衡。當情愛已成一種信仰,那么:
你對別人有多懂得,就對自己有多迷失。
你對別人有多慈悲,就對自己有多殘忍。
《半生緣》中,她說:對于三十歲以后的人來說,十年八年不過是指縫間的事而對于年輕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三年五年的一生一世,如此虛妄。當初會這樣想,只因相信花期無止,蜜意無限,總之,一切的一切都不會改變。
但時光卻生生把人的面貌改變,把所有的期許遷移,若心意找不到對的投遞地,一切便都是白費。
你會說,誰可預料?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只是看穿了這個開頭,你便能猜到結局。
從一開始便是“相知”的陷阱,讓你心甘情愿的跳到“慈悲”的漩渦,從一開始你便被要求寬容、從容、成熟,直到最后你依然要寬容、從容、成熟的轉身。
愛的太過理智了,好像隨時都可以讓人放下、放心。
但是已付出了這樣多,除去理智的姿態,只剩低微的癡迷。
一句懂得了事,成全你的碧海藍天去罷——我不希罕。
一句慈悲放手,揮掉你的無可奈何去罷——我有氣度。
但原不是這樣的。
原來也會難過,也會痛苦。只是做不得低的姿態。只是不想承認已愛的這樣深,只是顧及最后一點體面。
于是這一點體面,成了對方最大的利用層面。
于是這一點懂事,成了對方最大的放手機會。
像金童玉女,到底花開水流兩無情……
聽,多浪漫的詞句,這樣便可以美麗的轉身,與你揮手。這樣你便沉溺在流水落花里,直到窒息。
知竟是可以解脫人世滄桑與生死離別。
聽,多超脫的傷感,這樣便可以嘆笑著搖頭,與你背對。這樣你便哀于天意,以為他仍對你有所牽掛,只是……省略號后,是你給自己找的無數保持愛情尊嚴的美麗理由。
一個人,背負太多的慈悲,總是累的。有時這種慈悲其實是一種懦弱,只是姿態做的夠足,才成為一種灑脫與美德。這種美,是一種錯覺。或許,迷信愛情,本身便是一種錯覺。只是錯覺,本身是帶有一分虛幻的美感的。這份美感,在霧散之后,只剩一份空虛。你感到心中空落,只是,連塵埃都無跡,何處拂拭?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3:39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