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譯文]  哪里才是我的歸程呢?放眼望去,只見一個又一個長亭,連接著一個又一個短亭。

  [出典]   李白  《菩薩蠻》

   注:

   1、 《菩薩蠻》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2、注釋:

     ①平林:平展的樹林。

  ②漠漠;迷蒙貌。

  ③傷心碧:使人傷心的碧綠色。一說“傷心”表示程度,與“極”同義。

  ④瞑色:夜色。

  ⑤玉階:階之美稱。一作“玉梯”。

  ⑥佇立:久立。

  ⑦歸程:歸途。

  ⑧長亭更短亭:古代設在路邊供行人休歇的亭舍。庾信《哀江南賦》云:“十里五里,長亭短亭。”說明當時每隔十里設一長亭,五里設一短亭。“更”,一作“連”。亭,《釋名》卷五:亭,停也,人所停集也。

 

   3、譯文1:

    一片平遠的樹林之上飛煙繚繞有如穿織,秋天的山巒還留下一派惹人傷感的翠綠蒼碧。暮色已經映入高樓,有人獨在樓上心中泛起陣陣煩愁。

  她在玉梯上徒勞無益地久久凝眸站立,一群群鳥兒飛回棲宿多么匆急。什么地方是你回來的路程?一個個長亭接連一個個短亭。

    譯文2:

    遠遠望去,廣茂的樹林暮煙籠罩,連綿的寒山滿目都是傷感。暮色已經漫入高樓,有人獨自在樓上發愁。

    在玉階上久久凝眸站立,看著一群群歸巢的鳥兒匆匆地飛回棲宿地。何處是歸程呀?歸愁也像那長亭連著短亭、短亭接著長亭的漫漫歸途一樣,連綿不絕,沒有盡頭。

 

   4、 李白(公元701-762年),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出生于中亞西域的碎葉城(現在的吉爾吉斯斯坦境內)。李白降生時,母親夢見太白金星落入懷中,因而取字“太白”。大約五歲時,李白的家遷到了四川江油。少年時,李白憑著“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精神,閱讀了大量書籍,為詩歌創作打下堅實基礎。

    二十多歲時,李白出川游歷。他慷慨自負,輕財好施,喜歡豪飲縱博,結交名流,一生游走江湖,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成為盛唐時期的最強音。

    李白詩名滿天下,他的詩歌想象力豐富,語言流暢自然,感情強烈豪邁,意境奇偉瑰麗,風格浪漫灑脫,有“詩仙”的美譽。

    李白的詞作并不多,但他的《菩薩蠻》和《憶秦娥》影響了宋詞中千千萬萬的作品,被尊為“宋詞之祖”

 

    5、 詞寫的是深秋暮色之景,但卻滲透著詞人濃濃的思歸之情。詞的起句就在暮色煙靄的描寫中融進了詞人的心情,營造了一種惆悵落寞的氣氛,這種氣氛籠罩著全篇,使整首詞都浸染在一種愁情離緒當中。全詞的結構也如同這如織的煙色,處處都傳達出一種思歸的愁緒,如令人傷心的寒山,漫入高樓的暝色,急飛歸家的宿鳥,迎來送往的驛亭,相互交織又相互映襯著一個詞“歸愁”。從詞人的視角上看,“有人樓上愁”是本詞的中心。詞先不講高樓上的人,而先敘人從樓上望到的景色,以勾起人傷懷的暮景再帶出傷景的人。下闕承上啟下先寫玉樓上的人,但后幾句又都是寫引發人產生“歸程”之思的景物。全篇的結構呈網狀,情景交織,句與句之間緊密相扣,各句間含義也相互交織,創造了一個渾然天成的意境。

  按照人類學家、美學家卡西爾的說法,人與大自然之間相互存在著一種生命的節律感和認同感,一年四季,春之燦爛,夏之熱烈,秋之肅殺,冬之收斂,都會使人產生相似的感應,而一天之中的黃昏,日之隕落,人的情緒亦會呈低落狀態。“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正是這種生命感應的體現。一個“入”字表現了詞人將大自然視作有生命感的主體,也恰切地表達了人的情感節律與自然節律的相互呼應。“宿鳥歸飛急”,則是以動物的生命節律襯托出自然規律的不可抗拒,它表明大千世界,冥冥之中,人、動物、宇宙都在按同一種生命的秩序感在律動。“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仍然是在以人創造的某種秩序感去強化這種靈魂無居的傷痛感。古代驛路,十里置亭為長亭,五里置亭為短亭,亭雖為行人休息之地,但也是執手相看淚眼的餞別之處,漫無盡頭的長亭短亭,正如人心靈無法安頓的羈程,山長水闊,迢遞綿延。古人正是在這種面對黃昏的生命體驗中表達著對大自然生命節律的感應、對人生命運的感嘆以及對精神寄托的追求。

    此首望遠懷人之詞,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寫平林寒山境界,蒼茫悲壯梁元帝賦云:“登樓一望,唯見遠樹含煙。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幾千。”此詞境界似之。然其寫日暮景色,更覺凄黯。此兩句,白內而外。“瞑色”兩句,自外而內。煙如織、傷心碧,皆瞑色也。兩句折到樓與人,逼出“愁”字,喚醒全篇。所以覺寒山傷心者,以愁之故;所以愁者,則以人不歸耳。下片,點明“歸”字。“空”字,亦從“愁”字來。烏歸飛急,寫出空間動態,寫出鳥之心情。鳥歸人不歸,故云此首望遠懷人之詞,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寫平林寒 山境界,蒼茫悲壯。粱元帝賦云“空佇立”。“何處”兩句,自相呼應,仍以境界結束。但見歸程,不見歸人,語意含蓄不盡。——俞平伯《唐宋詞選釋》

 

   6、整首詞有平仄兩韻。上下片各換一次。上片“織”“碧”仄韻,“樓”“愁”平韻。下片“立”“急”仄韻,“程”“亭”平韻。這樣,一詞四段,便有了一詠三嘆的音韻上的美感效果。但又不同于傳統的《詩經》的“桃之夭夭……桃之夭夭……桃之夭夭……”式的重復與單調。結尾的悠長的平韻更將整詞綿延化,變得悠揚婉轉,延伸了詞義之外的繞梁韻味。

    詞人在整首詞中穿插著無限深邃的目光與凝視。在著眼時即感到凄茫。在光線昏暗將晚的時節,氣重生煙。煙氣漠漠,紛紛于平林之中。若平林無際阻斷了道路,那紛紛漠漠的寒煙更將詞人望眼斷絕在林的這邊。暝色驟然,寒意何止在山,也在詞人心中。山茫一帶的碧色不只是由于暝色的籠照,更是古今一同的傷心所致。傷心在平林,傷心在寒山。昏暗使詞人目光不能再及遠眺,匆匆將視線拉回。暝色中,傷心也一同回到了樓中、樓上。是否她為眺望到更遠才更上層樓?及至到了樓上才發現陪伴她的仍只有使人發愁的暝色中的平林、寒山。更高的樓,更遠的眺望,只能更加內心中的傷感與悲涼。不,不能再遠眺了。碧色寒山、如織煙靄、漠漠平林沉浸在無邊之愁的暝色之中,望不穿、剪不斷。潸然間,找到了同病之人,卻是冰冷的玉階。卻不是來慰祭自己的孤獨的,而是自己的靈魂經過幻化,就那樣冰冷的佇立在暝色之中,雖然它潔白、雖然它經過精雕細琢。孤獨的望著已經感覺到冷意的鳥兒,它們急匆匆地在往回趕。他們要去哪里?也許他們還有個歸宿。我該去哪里?也許該問問暝色中的明明之王。于是發自內心的呼喊,卻始終噴涌不出,也換不來答案。只是在心中無聲的詠嘆。似乎也如絕句一般,在無限凄涼中,重又將頭抬起。視線落向遠方,計算著歸去的路程。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然而長亭、短亭卻都淹沒在漠漠煙靄、寒山平林的暝色陰影之中了……

 

   7、何處是歸程,用計歸程以卜歸期。庚信《哀江南賦》有“十里五里,長亭短亭”之語。“更”字讀四聲,加強了連續不斷的以至無窮無盡的印象。征途上無數長亭短亭,不但說明歸程遙遠,同時也說明歸期無望,以與過片“空佇立”之“空”字相應。如此日日空候,思婦的離愁也就永無窮盡了。結句不怨行人忘返,卻愁道路幾千,歸程迢遞,不露哀怨,語甚醞藉。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此句乃畫龍點睛之筆,一句長亭更短亭已然將游子那縷揮之不去的思鄉之情全然躍于紙面之上,讀來讓人倍覺心傷。

    古來驛道之中,十里為一長亭,五里為一短亭。而這時,遠行之人心中卻無法讓自己心中那抹思鄉消失,反而一縷鄉愁愈加濃深了。長亭連著短亭,天長地遠,何處才是歸程?游子何時才能找到歸家的路途? 

    杜甫有詩:“眼見客愁愁不醒,無賴春色到江亭。”細細讀太白此詩,真個是:“只載一船離恨向西州”。韋莊曾道:“鄉書不可寄,秋雁又南回。”此嘆和太白的“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相同之意,只是讀來卻不僅太白那般含蓄和婉約,太白此句讀來更添了幾分離索之愁。 

 

    8、暮色四合時分,打開李白詩詞全集,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這首《菩薩蠻》了。“傷心碧、樓上愁、空佇立、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無端地,字字句句,對心的撞擊較之以往似乎愈加震顫。

重溫那些記憶里模糊了的篇章,那些曾經有過感情共鳴的斷句,恰似久別重逢的故友,面對了,自是無了時空的隔膜。

李白的詩詞向以雄奇壯麗、奔放飄逸、清超絕俗、豪氣干云而著稱。很多女子更喜李白《菩薩蠻》這首詞的含蓄和婉約。痛了,不說痛,只是說“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怨了,也不說怨,只說“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即使相思,也只說一句“玉階空佇立,宿鳥飛歸急”;就是守候和期盼,也不明說,只感嘆“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黃昏,風燭殘年的老人惆悵地倚門盼望游子歸家;少女則心旌搖簇地聽著窗下求戀者的小夜曲;而那遠離家鄉的旅人,也不禁在異地的暮色中勾起濃重的鄉思,那愁思,正象薄暮的煙靄那樣侵入心頭,愈來愈濃郁,愈來愈沉重,終于象昏暝的夜幕似地壓得人難以喘息。

李白著意在“暝色”之下用了一個“入”,把暝色比作一個帶來了離愁的闖入者,讓高樓上孤單的愁人,和冉冉而入的暝色融合在一起,這惆悵、哀怨而又纏綿的期待,讓我想起了王維的“心怯空房不忍歸”那少婦的心情,此刻,融著千山萬水的她,正佇立于玉階上,癡癡地、徒勞茫然地望著暮色中匆匆歸飛的宿鳥,而鳥歸人不歸,一路上不知有多少長亭、短亭橫隔在他們之間迢遞的路程……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文 /紅袖添香    苤莒

 

   9、一條熟悉又陌生的鄉間小路,依稀是我童年時的記憶。時常夢見自己在這條小路上心慌意亂的跑,不知在躲避著什么。而前程,這條路卻是永無盡頭。醒來時總是淚流滿面,我竟然不知自己要的是什么,不知自己想抓住些什么。

  也許真的沒有永遠的東西,生命總是很脆弱,像玻璃杯,輕輕一碰就會碎。我也知道世間沒有永恒的東西,僻如愛情,僻如你我。 落葉輕飄著,在空中掙扎,最后無聲的落地,沒有淚水。而我所謂的真實只會是一棵凄迷的樹,筆直生長,茂盛且孤獨。

  誰是前世的眷戀?誰又是今生的劫數?永遠到底有多遠?誰又是誰的唯一?窗外的柳枝又發了新芽,生命中注定的際遇,卻是你如何也拒絕不掉的。總說自己是一只蝴蝶,一只由蟲子變成的蝴蝶。莊周夢蝶,不知是莊周夢蝶,還是蝶夢莊周。而我化蝶,破繭而出,絢爛之后就是生命的盡頭。美,如果以生命為代價,一定會絢爛到極致。然,何處才是我的歸程?我也許只是一只蟲子,一只還在掙扎的蟲子。

  花開花落,草長草枯,物生物滅,輪輪輪,熄熄熄,復復復。幾番感慨,幾番辛酸,幾番歡喜,幾番悲愁,回縈于喉門,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煙滅了,灰該往哪兒飛,空余恨,不忍追-----世事易變,時光易逝。一切的一切,真的是我們無能為力的.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瞑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10、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我站在歸程里回首,你站在回憶里微笑.

    時光漫長,長不過你笑容里的甜蜜與悵惘.

   時光短暫,短不過你瞳孔中的微光閃爍.

   紀念曾與我后桌的你

 

   11、人說無欲則剛,思來想去,我好像對什么都沒有特別強烈的需求,無欲則剛,剛是剛了,人生也頓時少了很多的痛苦和濃烈!

    傻嘛,以前的時候,總是希望少些浮躁,多點智慧,現在卻懷念少年時候的莽撞和傻氣!那種眼睛里面不容半點灰塵的天真和傻氣,那種豪氣沖天、唯我獨尊、不知天高地厚的英氣~~~

    少年子弟江湖老,依然黑發紅顏,依然明眸皓齒,心,卻不復少年的激情!都說這是自然規律,每個人,都要一點一點的長大!眼睛雖然明亮卻沒有了火花,依然明媚的笑靨,少了幾分困惑,多了幾分智慧,終于還是慢慢地蛻變成蝴蝶,都說我美麗的接近完美,都說只有經歷過燃燒成灰燼的痛苦,才能獲得重生!

   何處是歸程,關山處處!

   讓我們把自己還原的單純,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不開心的時候,不怕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你說好不好,好不好?

 

   12、小時候,知道背井離鄉是件痛苦的事,長大了覺得男兒應該建功立業,也曾暗笑過那種情過于濃郁的人。后來漸漸地,忽然理解了什么叫“魂歸故里”,對家鄉的杳渺之思。我們總是說愛國,愛什么?具體點,不外乎你的家鄉,你的老宅,你的四鄰,你兒時的玩伴,只有這些,才能讓我們牽腸掛肚,夜不能寐……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包含著深沉而又復雜的人生體驗,傳達出人在旅途、茫無歸宿之感,象征著人生就是一個不停奔波的過程。被動生存的人,總是被社會的巨大異己力量驅使著,被生活的滾滾濁流裹挾著,身不由己地在漫長坎坷的茫茫世路上奔波不停,不知道何日是了時,更不知道何處是歸宿。即如李白詞中的旅人,于漠漠暮靄中瞻望“歸程”,所見不外是山野林藪邊的悠悠古道,是古道上五里十里、一個連著一個的長短驛亭,“歸程”在何處呢?旅人在長期的奔波之后,久久的佇立之余,情不自禁地要生出茫無歸宿的無窮空落惆悵來。從更寬泛的意義上讀解上引詞句,確實能夠感悟到其中包蘊深厚的形而上意味:在人生道路上,誰人不是“此身如傳舍”的匆匆過客呢?又有誰人不在苦苦尋求著生之所依與靈之所棲?但歸程何在,家園何處,了時何日?恐怕永遠也不會求得明確的答案。讀著這樣的詞句,似乎能夠聽到那旅人發出的一聲疲憊不堪的靈魂嘆息,這時,便會有一種仿佛注定了的命運感氤氳飄起,驅之不散,久久地縈繞在你的心頭。

 

   13、離別是什么?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愁損辭鄉去國人的綿綿情懷。

  陌生的環境,飄蕩著陌生的語言。異樣的眼眸,閃爍著異路的心情。拋別故土, 離別故人,此去經年,便縱有萬種榮光,更與何人說?!摩天大樓直插云霄,逼仄 的天空中,可有家鄉的飛鳥經過?驛寄梅花、魚傳尺素,怎敵他異鄉曉來風急。慈 母手中的針線,連綴著夜夜難以平復的思念。黯鄉魂,追旅思,酒入愁腸,化作點 點思鄉淚。只身登樓,極目忘斷天涯路。暮色靄靄,不見長江天際流,惟見高樓之上有人愁———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夢里子規聲聲啼:歸去、歸去、不如歸去……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3:47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