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關閱讀 |
![]()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堪笑一場顛倒夢,元來恰似浮云。
[譯文] 真可笑啊,這人生,好似是一場顛來倒去的幻夢,就像天空飄來飄去的浮云一樣。
[出典] 北宋 朱敦儒 《臨江仙·堪笑一場顛倒夢》
注:
1、 《臨江仙》 朱敦儒
其中提到人生原本是切切實實的發生,但竟又是一場可笑的夢境,因為所親歷的種種,恰似多變的浮云,詭譎虛幻、不能依恃。而時光飛逝如電,世上沒有任何人能保證自己的富貴功名能夠百年長久,所謂“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正是此理,唯有認清個人能力所及,才不會被外在境遇困擾而自悔自憾、怨他尤人,直到白發暮年,徒有“人生虛假”(朱氏〈西江月〉)、“個似一場春夢”(〈朝中措〉),以及“恍然真一夢,人空老”(〈感皇恩〉)的喟嘆;反而是能擁有“老來可喜,是歷遍人間,諳知外物,看透虛空,將恨海愁山,一時挼碎”(〈念奴嬌〉)的洞明練達。
7、有時候,唐宋詞中的故鄉和家鄉又不僅僅局限于形而下的物質層面,其中一部分還具有著形而上的精神層面的內涵。比如,面對紛紛擾擾的人世和忙忙碌碌的生活,有人就提出了這樣的疑問:“人生底事,來往如梭?”(蘇軾《滿庭芳》)“此身如傳舍,何處是吾鄉?”(蘇軾《臨江仙?送王緘》)也有人發出這樣的慨嘆:“屈指勞生百歲期,榮瘁相隨。利牽名惹逡巡過,奈兩輪、玉走金飛。紅顏成白發,極品何為?”(柳永《受恩深》)“堪笑一場顛倒夢,元來恰似浮云。塵勞何事最相親。今朝忙到夜,過臘又逢春。”(朱敦儒《臨江仙》)為了給心靈減壓,詞人們或者強調自我關懷,體貼個體人生,以求得生命質量的相對提高,比如,不少詞作中都流露出對世俗奔忙的厭倦和對自由生活的向往。
8、堪笑一場顛倒夢,元來恰似浮云。笑人生一場空夢,時間來去匆匆。你能留住什么?你想留住什么?紅塵一切都是浮云,終究要飄走,所以,只好用最寶貴的時間,留住最珍貴的感情!
9、笑一場顛倒夢,元來恰似浮云。 ——《臨江仙》 朱敦儒
當世大俠金庸早已步入耄耋,而絕代佳人夏夢亦已年逾古稀。
數不盡的流轉時光,而今驀然回望,竟模糊地只剩下了滄桑。
這來如流水逝如風的人生啊!
歷經劫難繁華落盡的垂暮老者,再不復當年鮮衣怒馬初涉紅塵的意氣少年;而無量山絕壁月華之下的淡淡仙影,也早已幻化作了聚散無常的渺渺浮云。《金剛經》有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幾十年后,金庸三修《天龍》,這一次他終于沒讓段譽和王語嫣在一起。當王語嫣摔碎玉像欲尋《長春不老功》的那一瞬間,段譽方始明白自己一直以來所愛的僅僅是一種理想中的美好事物,絕非語嫣其人。這驚天動地的一改,未始不是金庸在通明了世事之后的大徹大悟。他以八十年的人情練達俯瞰當年種下的因果輪回,以近乎佛老的姿態感悟人生的真諦:“非己之人終不可得。”
于是,那些美好的回憶便靜靜地躺在那里,被歲月覆蓋著。
……
10、夢里白霧彌漫,夢外柳絮飄飛;夢里茫然無措,夢外不由自主。離開不了,是無能為力的迷茫,還是不想?掙脫不掉,是隨風飄落的宿命,還是不愿?不想,不愿嗎?沒有純粹的云淡風輕!最終不過是“堪笑一場顛倒夢,元來恰似浮云”。
流水滔滔無住處,飛光忽忽西沉。時間印證著一切!
11、堪笑一場顛倒夢,元來恰似浮云。
一輩子渾渾噩噩,從出生到終老,忙生活,忙事業,忙錢財,忙感情,每日里只覺不停的忙。一日日,一年年,忙過了春夏忙秋冬,忙過了秋冬盼春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個人手里能抓到的,到底是什么?說到底,紅塵看破了不過是沉浮;生命看破了不過是無常;愛情看破了不過是聚散罷了。
世間誰是百年人,來是光光,去時光光。有詩云:一朝風月,萬古長空。又云:是非成敗轉頭空。任富貴風光一生,還是貧窮一世,到頭來,皆是黃土一堆,飛回湮滅。又有誰能留下些什么,又有誰能百年風云,萬古長存?
11、人生如夢,短短不過百年。
問千古英雄,誰主沉浮?
到頭來不過就是枯草荒冢一堆。
所有的功名利祿和興衰成敗不過是眼前煙云罷了,問誰又能永遠擁有呢?
飽讀詩書的千古文人們,也都知道這是一個殘酷而無法避免的事實……
故此,無人不感嘆歲月無情,而江山依舊;無人不傷感天地永恒,而人生短暫。
多少詩詞歌賦透露出作者淡淡的憂傷之情,多少玉著蘭章隱射出內心渴望的永恒之念。
消極的人,以“人生得意須盡歡”為由而及時行樂;
積極的人,以“上士聞道,勤而行之”為旨而精進修行。
在那些覺悟了的智者眼里,世人追求的,往往是他們要放下的。智者追求的,往往是世人不解的。
世人追求的是如何生活的幸福,如何獲得更多的利益,如何擁有功名利逯與榮華富貴等;
智者追求的是如何“脫俗歸真”,如何“超凡入圣”,在屈指可數的有生之年,跳出三界,不再入六道輪回。
兩者是背道而馳,一個是追求,一個放下。
結果必然是不一樣的,世人百年后入黃土,下九泉;智者依然是青春常駐,白日飛升。
而朱敦儒感嘆的“堪笑一場顛倒夢,原來恰似浮云。”
我看也確實如此,世人追求的東西,往往是上天認為不好的東西,上天認為好的東西,世人卻不去追求,把它“顛倒”了,所以朱敦儒笑世人做了一場恰似浮云的顛倒大夢。
而世人卻不這樣認為,我享福,你求苦,我追求功名利祿,你追求返本歸真,我腰纏萬貫,你兩袖清風。我認為你是在自討苦吃、自尋煩惱、犯傻……
智者會呵呵一笑,繼續吟唱到“塵勞何事最相親?今朝忙到夜,過臘又逢春。”
塵世中,有什么值得你這樣拼死覓活的去追尋?忙過了今天,彈指間,又到了第二年的春天。不管世人忙與不忙,長江滔滔的流水依然不停的東逝,而城市的上空依然是日出又日落的循環往復。
誰都知道,人生下來是一身光,死去的時候也是一身光,什么都帶不走的,包括葬你身穿的衣服都要化為塵土。
百年過去了,腰纏萬貫的人隨著烏鴉的叫聲被一抹黃土而掩埋大地,兩袖清風的人卻還是青春不改,在那一抹黃土的枯草上目送遠去的大雁,灑灑脫脫白日飛升而去……
茫茫天地,世間誰是百年之人?看古、看今、看別人,說不定就是你……
這首詞伴隨了我幾年的光陰,每當我迷失時,讀到它總能夠使人傷感!
而過去我寫過的一些日志,我也不想保留,因為此一時,彼一時,兩時的心境都千差萬別。
過去是過去,現在是現在,盡管現在是從過去走過來的,但過去已經是過去了,現在才是我應該把握的重點。
既然已經過去了,那么過去有些東西必定不符合目前我所在的心境,所以,不該保留的東西一定要刪除,包括記憶……
我時常在想,人為什么會時常感嘆“人生如夢”呢?
人生為什么會“如夢”???
原來,人在夢里什么都有,夢醒后,什么都沒有。人所追求的,夢里可以完全滿足你,而現實卻往往事與愿違。
原來,這個世界彌漫著一個“迷”的因素。而這個因素就是“情”。
情是人的一切,人所有的東西都是圍繞著“情”而存在。
正因為這個世界有了這樣一個迷的因素,所以人就很容易被這、被那給迷失心智,被親情、友情、愛情、事情、感情、心情、功名利祿、榮華富貴、謠言、謊言和眾多的天地假象迷倒等等等等。
人最容易迷,因為這個物質世界中,到處充滿誘惑,不迷,也會勾引你迷。
人一旦著迷了,那么也就意味著其心智也被迷失了。如果著迷的是敗壞不好的東西,那么其人也就被毀了。
人一旦著于迷錢,可能會去偷、搶、騙、貪、賭等,人一旦著迷于色,可能會去騙、淫、奸、嫖、亂等。
而所有這些東西都是都是上天給人制造的這樣的一種迷的因素,正因為有了這些因素,才會生出豐富多彩、光怪陸離的現象,如果人能看淡放棄這些,人就可以出世為尊,是為天人,如果人沉迷于這些,人就會變的敗壞,如動物禽獸般。
一切的一切,正因為有了這個“情”,人間才處處是迷,人才處處著迷,隨之才會有種種疑問、種種怪象、種種未解之迷,才會有圣人下世傳道,才會有佛來世中度人……
而要破除世間一切迷幻,人世的知識與科技是永遠也不可能的。也只有“佛法”才可以破除一切迷、洞徹一切事物的真相、解釋天地中的一切不解之秘。
人類的知識是非常有限的,即使把整個人類的知識學完了,也是非常有限的。因為宇宙有無數的空間,縱橫交錯、錯綜復雜,每個時空都是奧妙無窮的,都有生命存在的不同形式。
而人類目前的科技連另外空間都突破不了,連外星人都證實不了,怎么能用這個空間的知識去解釋另外空間的存在呢?所以,即使把這個空間的知識學完了,那也只是這個空間的知識罷了,對另外空間不起作用,何況還有無數的空間呢。
而“佛法”可以洞徹整個宇宙中無量無計的世界,它是最精深與超常的學問。
人要想掌握這些超常的學問來知道超常的事,人就必須用超常的理來約束自己,那人就必須修煉。
否則,只能做常人,只能知道常人應該知道的東西,那么也就永遠被這世界中的眾多的迷的因素給迷幻著。
所以,自古以來人們都喜歡叫這個世界為“紅塵”。
人生如夢,確實如此!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5:11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