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譯文]  明亮的月光照映著松林,泉水從石上潺潺流過。

   [出典]    王維   《山居秋暝》

    注:

    1、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2、注釋:

  王維,約(701-761),字摩詰,蒲州(今山西永濟)人。唐代詩人、畫家。

  暝:夜,這里指傍晚。

    空山:幽靜的山。

  新:剛剛。        喧:喧嘩。

  浣女:洗衣服的姑娘。浣(huàn):洗。

    隨意:任憑。

  春芳歇:春天的芳華衰歇了。歇:盡,消失,消散。

  王孫:原指貴族子弟,后來也泛指隱居的人,此處指詩人自己。

  留:居。 

      

 

  3、譯文1:

  空寂的終南山剛下了一場雨后,秋天的黃昏時候降臨了。

  明亮的月光在松樹間照耀,清澈的泉水在巖石上流淌。

  竹林里傳來喧鬧聲是洗衣的女子回來了,水上的荷葉搖動是打魚的漁民下船了。

  任憑春天的芳香花草消逝,我自己還是可以居留在這里。

  譯文2:

  一場新雨過后,青山特別晴朗,  秋天的傍晚,天氣格外的涼爽。

  明月透過松林撒落斑駁的靜影,  清泉悄悄地在大石上緩緩流淌。

  竹林傳出歸家洗衣女的談笑聲,  蓮蓬移動了,漁舟正上岸收網。

  盡管春天的芳菲已經消散而去,  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連徜徉。

     譯文3:

     剛剛把一陣新雨送走,      青山翠谷格外空曠清幽。

     夜幕降臨,涼風悠悠,      使人感到秋意濃厚。

     皎潔的明月在松間浮游,蒼松把月光染得碧油油。

     月下的山泉清澈、亮透,一鴻鴻地從石上潺潺奔流。

    靜靜的竹林忽然間喧鬧不休,是洗衣女一路笑聲回到村口。

    小河上蓮葉紛披銀珠兒亂抖,是順流而下載滿月色的漁舟。

   任憑春天的花草凋謝已久,   再不是萬紫千紅的氣候,

   為什么我仍然長往不走?山中的秋色呵美如醇酒。

   譯文4:

   一陣新雨過后,青山翠谷越發顯得靜幽,夜幕降臨,涼風習習,更令人感到秋意濃厚。明亮的月光照映著松林,泉水從石上潺潺流過。竹林中傳來陣陣歡聲笑語,原來是洗衣少女們歸來,蓮葉浮動,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盡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長留。

 

 

   4、王維生平見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5、這首詩寫山居所見秋山雨后黃昏的迷人景色和融怡陶醉的心境,大約是詩人隱居終南或輞川別墅時所作。詩的境界清澄透明,玲瓏剔透,恰似一泓秋水,其中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詩歌于詩情畫意當中寄托著詩人的高潔情懷和對理想生活的執著追求。

    首聯整體著眼,大筆勾勒,交待季節,點明狀態,給人以身臨其境,神清氣爽之感。“空山”、“新雨”、“晚秋”,平平實實的幾個字,極易引發人們的聯想,山居環境的靜謐,新雨過后的清新,秋日天氣的颯爽,白日向晚的安寧,字里行間彌漫著一股清幽明潔之氣。“空山”是王維慣用的詞語,耐人尋味。此處絕無冷清、空洞之意,也不是禪宗所謂的空寂、虛無,結合全詩來看,“空山”包含以下四層意思:一指山中林木繁茂,翠綠成蔭,遮掩了人們活動的痕跡,正如王維《鹿柴》所云“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二是指此處遠離塵囂,人跡罕至,“峽里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云山”(《桃花源記》),有如世外桃源,遺世獨立,又如洞天福地,快樂怡人;三是指山雨初霽,萬物一新,銀輝四射,天地生輝,呈現在詩人眼前的是一派空明潔凈,熠熠生輝的燦爛圖景;四指空而不虛,靜而不寂,活力無限,意趣萬千,因為山中有歡歌笑語,漁舟晚唱,有明月朗照,清泉潺潺。可見,雨后空山帶給人們的不是孤獨、寂寞,不是沉寂、死滅,而是生機活力,妙趣橫生。 

    頷聯小處著眼,工筆細描,動靜結合,光色輝映,營造出一個雅致脫俗、明媚空靈的迷人世界。皓月當空,朗照萬物;蒼松如蓋,亭亭凈植;松葉如針,清翠欲滴;水珠點點,閃閃發光;樹影斑駁,月光輝映,灑下一地的星星點點,有如細碎銀子鋪滿山林,給人以如夢似幻,飄飄欲仙之感。落一“照”字,不同于“瀉”,朱自清《荷塘月色》寫月光:“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與花上。”用“瀉”寫出了月光如水,靜謐朗照,柔媚生輝的特點。王維寫月光用“照”字,光色兼備,狀態逼真,活現月照松林,回光返射,閃爍不定,迷離恍惚的特點;也引導讀者去留意空山松林沐浴月華的恬靜光潔和明亮空靈。如果說第一句側重寫月下松林的幽美景致的話,那么,第二句就是寫月下溪流的活潑生機。你瞧:山泉流淌,淙淙作響;月映溪流,素潔如練;流水空明,清澈見底;溪流彎彎,活潑機靈。面對這一溪清幽潔明,空靈剔透的山泉,恨不得掬一水山月滋潤滄桑的面龐,擷一縷清音唱響心靈的浪花。著一“流”字,盡顯風流,頗有柳宗元《小石潭記》“斗折蛇行,明滅可見”的韻味,也引導人們去體味小溪或水石相激飛花濺玉的閃亮或穿林繞石琤琤琮琮的合鳴。王維一“流”,可謂意態橫生,妙趣無窮!

    頸聯拓展一步,進到人事生活,而這種生活出現在山中黃昏這一特有的情境中,便顯現出迷人的色彩。上句寫姑娘:一群天真無邪的農家少女浣衣歸來,結伴同行;她們嬉戲玩鬧,笑逐顏開,吵醒沉睡的山林,激活了寂靜的生機,銀鈴般的笑聲回蕩在空曠幽深的竹林中。下句寫漁人:幾艘小船滿載星輝,盡興而歸,滿眼荷葉紛紛倒向兩邊,掀翻了無數晶瑩剔透的水珠。此情此景,讓人心生羨慕,多么想,搖一船沉甸甸的豐收喜悅來迎接又一個靜謐幽美的夜晚;多么想,唱一池脆生生的漁舟小調去歡送又一個余輝掩映的黃昏。姑娘也好,漁人也罷,詩人只聽見竹林中的喧鬧而不見其人,只見到蓮株的搖動而不見行舟,自可想見竹林蓮叢的茂密幽深,人們竟是裹在這樣一個郁郁蔥蔥的綠色世界里,這是何等動人的景象啊!而且,我們完全有理由推想,生活在這個世外桃源的人們,勤勞純樸,心性高潔;安居樂業,幸福快樂;率性真誠,一派天然。難怪末聯詩人要由衷地傾吐出“王孫”可留的感嘆了。

    尾聯巧用《楚辭?招隱士》之典,《招隱士》末句云:“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原意是招王孫出山入仕,王維反用其意,自成佳構,增無限趣味,“隨意春芳竭,王孫自可留。”春芳雖然自然而然的消歇了,但秋光一樣美麗迷人,“王孫”自可不必離去了。貌似勸人,實則自勉。“山中”比朝中好,潔凈純樸,可以遠離官場污濁而潔身自好;“山中”比塵世好,純潔空靈,可以遠離世俗庸碌而修養性情。詩人對山中生活的迷戀之情,躍然紙上。另外,從全詩所用意象也可看出作者的思想情趣。皎皎明月,純潔空明;郁郁青松,亭亭凈植;幽幽清泉,潺潺流淌;森森翠竹,修直挺拔;卓卓清蓮,污而不染;……凡此種種,在傳統詩文里面,都是一些清閑雅致,高潔不俗的意象,由此不難看出王維對理想生活的念念不忘之心。(徐昌才)

 

 

   6、常常羨慕,古人筆下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是怎樣一番幽靜恬淡的境界,而“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又是如何的超然灑脫。能在這樣的環境中放逐思想,游騁世俗之外,任誰,恐也會變得澄澈空靈了吧。

 

 

   7、“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洌,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條潔白無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多么幽清明凈的自然美啊!王維的《濟上四賢詠》曾經稱贊兩位賢隱士的高尚情操,謂其“息陰無惡木,飲水必清源”。詩人自己也是這種心志高潔的人,他曾說:“寧棲野樹林,寧飲澗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嶇見王侯。”(《獻始興公》)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嗎?這兩句寫景如畫,隨意揮灑,毫不著力。象這樣又動人又自然的寫景,達到了藝術上爐火純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學到具體的意思是“ 明月透過松林撒落斑駁的靜影,清澈的泉水在巖石上叮咚流淌。” 

  

 

   8、歲末,照例有許多賀年片飛來飛去,像候鳥一樣。

    這里,作為起始點,也要起飛了。
    好多的朋友,不同的親疏、不同的期待與理解,何以抒懷?
    面對等候起飛的白色鳥群,竟微微凝眉沉思了。
    仿佛一股清涼的氣息拂來,一句遙遠的詩句流到心間。
         ———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微笑了,就是了,這淡遠而潤澤的墨痕。
 
    不禁想起那一張張熟悉的臉,想起在漠漠紅塵中平淡或奇特的相遇,怎么交換第一朵微笑、第一瞬凝望,然后在彼此生命的畫紙上留下深深淺淺、枯枯潤潤的痕跡。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是我向往的畫面,我迷戀的音樂,把它送給你,你會明白嗎?

    人生不可能有太多的狂喜大悲,在這里找不到的浪漫奇情,在別處、在遠方也依然是海市蜃樓。流浪的日子是累人的,為此,已投擲了不少黃金韶華。真要把所有的青春千金一擲,作一次豪賭嗎?為什么不回到起始的單純?一切的一切,聽其自然,如松間明月朗朗地照,如石上清泉涓涓地流,不好嗎?
  
    讓其就這樣飛向你,愿你明白這一種真摯。
    對你,這句詩是一種寧靜、淡泊的人生態度,你喜歡嗎?

    我們原該相知很深的,但也許太熟悉了,反而無法真正溝通。一株柳樹與一株水杉,栽得再近也無法彼此了解。我只想在自己的圍墻之內,讓我的心靈自由生長,迎風開出素淡的花。
 
    對你,這句詩是一種無須防范、了無芥蒂的默契。你會珍惜嗎?
    對你,這句詩是一種單一潔凈,不染塵埃的人間情懷。你能領悟嗎?
    我把這句詩直接寄上,連依托的翅膀都不用了。我想你知道,我多想走出這個千年好夢,找一段樹根為枕,靜靜藉草而眠,讓泉水在我身畔流淌,松針在我身上堆積。這時,我的心中只有一片安謐、溫柔,不知道什么叫憂慮,什么叫復雜。連你我的名字也模糊了,如云如霧如煙如嵐,在山間若隱若現地浮動。

    對你,這句詩是什么?物我兩忘、渾然天成的禪嗎?
 
    我只知道,在十丈紅塵之上,有這樣一個去處,安寧、純靜、雋永、亙古不變。
 
    
 
     9、后來上了大學,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學友。翻來覆去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時常獲得師長贊許。再后來深入鄉村,那兒有田園,卻無松竹流泉;及至上了華山、峨眉山,并且專在月夜聽泉,古剎聞鐘,乘江南漁舟,訪溪邊浣女,都為尋找王維《山居秋暝》的那種燦爛意境,都為了卻“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執著情結。一段時間,于人世紛雜之中,自以為林泉在胸,甚至以漁樵野老自居,說和同事糾紛,勸解禍中難人。自以為心中有了王維,就了卻了人間煩惱,看透了紅塵紛爭;更自以為一壺清茶,便可笑談古今。

  真正進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結婚、生子、住房、柴米油鹽,等等,才知道青年時代“明月松間照”式的“超脫”,只不過是少年時代“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浮雕和順延。真正對
王維和他的詩的理解,是在經歷了無數生命的體驗和閱歷的堆積之后。人之一生,苦也罷,樂也罷;得也罷,失也罷———要緊的是心間的一泓清潭里不能沒有月暉。哲學家培根說過:
“歷史使人明智,詩歌使人靈秀。”頂上的松蔭,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的磐石,何曾因寵辱得失而拋卻自在?又何曾因風霜雨雪而易移萎縮?它們自我踏實,不變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閱
歷,萬年的長久,也才有了詩人的神韻和學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地造訪過終南山翠華池邊那棵蒼松,也每年數次帶外地朋友去觀覽黃帝陵下的漢武帝手植柏,還常常攜著孩子在碑林前
的唐槐邊盤桓……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過它們的骨干,三九冰凍裂過它們的樹皮,甚至它們還挨過野樵頑童的斧斫和毛蟲鳥雀的齒啄,然而它們全都無言地忍受了,它們默默地自
我修復、自我完善。到頭來,這風霜雨雪,這刀斤蟲雀,統統化作了其根下營養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盤”。這是何等的氣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嚴和人格與
金錢地位、功名利祿作交換,最終腰纏萬貫、飛黃騰達的小人的蠅營狗茍算得了什么?且讓他暫去得逞又能怎樣?!

  王維實在是唐朝的愛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參悟得那么透徹,所謂窮極物理形而上學于他實在是儲之心靈,口吐蓮花!坦誠、執著、自識,使王維遠離了貪婪、附庸、嫉妒的裝飾,
從而永葆住了自身人品、詩品頑強的生命力。誰又能說不呢?的確,“空山”是一種胸襟,“新雨”是一種態度;“天氣”是一種環境,“晚來”是瞬時的境遇。“竹喧”也罷,“蓮動
”也罷,“春芳”也罷,“王孫”也罷,生活中的誘惑實在太多太多,而物質的欲望則永無止境,什么都要的結果最終只能是什么都沒有得到。唯有甘于清貧、甘于寂寞,自始至終保持
獨立的人格,這才是人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王維的人生態度正是因為有了太多的放棄,也便才有了他“息陰無惡木,飲水必清源”的高潔情懷,也便才有了他哲語金鉑
般的千古名篇!

  “明月松間照”,照一片嫻靜淡泊寄寓我無所棲息的靈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細浪淘洗我勞累庸碌之身軀。浣女是個好,漁舟也是個好,好的質地在于勞作,在于獨立,在
于思想———這是物質的創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賈平凹)
 
  
 
    10、一泓清泉,一輪明月,恐怕是詩詞中最美的一對意象了。王維《山居秋暝》中的那一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將流淌如水的月光和透澈如月的泉水雋刻在永久的畫卷中,流傳千年。其意境之幽、之美、之和,千百年來,都令人回味無窮、向往不已。也讓人于妙手偶得間,體味了超脫世俗之心,回歸自然之態。與松濤為伴,生命是長青的;與皓月為伴,心靈是明澈的。明月松間中,汩汩著那一泓清泉,是佛性的,空靈的。此刻,將心中的雜物騰出,讓一泓清泉流入,一輪明月朗照。如是自得寧靜,自得清明。

     一泓清泉,是大自然賜給我們的純而無色、淡而無味、聚而無形、淡而無情的禮物,帶著天然的古樸,流過天涯海角,江河湖海。一泓清水激活了大千世界的動脈,同時也匯集了水的靈性。看清泉石上流,仿佛是大自然譜就的音符,一滴滴,一串串,奏響在石的鍵盤上,交匯出細膩的、跳躍的、歡樂的、澎湃的樂曲。大千世界的山水之美,是令人驚嘆而銘心的。走進大山,那自然、特有的靈秀,使人頓生棄絕世間浮躁之感。山谷中,澗石縱橫,瀑布如銀河落地。特別那清泉,撫著巖石,百轉千回。由不得你被它迷住,思緒神馳不已。峽谷里響徹著美妙的樂章,流淌在空靈山谷中的音樂,可以和傾聽她的一切情感對話。

     靜靜地坐在電腦前,走進美妙的音樂中,走進一泓清泉如詩的畫面里,心中涌動出一泓清泉,生出一種“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輕靈之感。于喧囂的鬧市,置身于意念中聚而無形的一泓清泉邊,我感覺到了清澈靈動的泉水,宛如清泉從石上淙淙流過,給人一種夕陽西下,小橋流水的靜美。這里有明月、清風、流水的清唱,更有一顆坦蕩的心蕩漾在水月之間……  八斗文學(http://www.8dou.net)

 

 

   11、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而隱者呢?卻將山水風月一并收入眼中、心中、詩中。

    《山居秋暝》,延續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摩詰詩風。令人如臨其境,引人更感其情。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這樣的山,空靈通透;這樣的雨,清新怡人;這樣的傍晚,秋風習習。搖曳生姿的起興之筆,一下子將人拉入詩家的視之所及的獨特意境,靜謐中映出幾絲落寞,落寞中透著些許灑脫。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看到這樣的詩句,我多么羞愧!那么多華詞麗藻,那么咬文嚼字,怎么比得上這種“天然去雕飾”的古樸、清雋與永恒?皎潔的月光透過松林撒落斑駁的靜影,清澈的泉水在巖石上叮咚流淌。這又是怎樣自然和諧的音詩畫呀!天地原本如此,萬物原本如此。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靜默黑白的山水畫中,憑空傳出笑語人聲,如同風過琴弦,雨敲琉璃。竹林中傳出洗衣服姑娘的談笑聲,蓮蓬微微活動,漁舟正下水撒網。原來佳山好水、良辰美景,均為人子所設,這樣的山水才靈動,這樣的風景更迷人。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這是在醉情于韶華嗎,還是在自述出塵的胸懷?可是,我卻聽出了深深的無奈。《楚辭》有語:“王孫歸來兮,山中不可久留。”你反其道而行之。可是,摩詰,你真能做到:“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可是,人生在世。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煩心。羈留紅塵已深,你的一生早已打上官場世俗的影子。何必要去極力地去辯解、諱避?大隱隱于市。因此,不好意思,我不能稱你為真正的隱者。

   但無論如何,我得感謝你,留下了這樣的山水,以及隱在山水后的詩心、禪心、紅塵心。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8:29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4 民初思韻 - 傳奇時代,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