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譯文]  到了春天的時候,到處都是開了花的桃樹,不知往何處去找尋那神仙樂地桃花源?

  [出典]  王維  《桃源行》

  注:

  1、 《桃源行》王維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去津。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忽視人。山口潛行始隈隩,山開曠望旋平陸。遙看一處攢云樹,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云中雞犬喧。驚聞俗客爭來集,競引還家問都邑。

  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成仙遂不還。峽里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云山。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縣。

  出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擬長游衍。自謂經過舊不迷,安知峰壑今來變。當時只記入山深,青溪幾曲到云林。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2、注釋:

    逐水:順著溪水。

  古津:古渡口。

  坐:因為。

  見人:遇到路人。

  隈:山、水彎曲的地方。

  曠望:指視野開闊。旋:不久。   

  

 

    攢云樹:云樹相連。攢,聚集。

  散花竹:指到處都有花和竹林。

  樵客:原本指打柴人,這里指漁人。

  武陵源:指桃花源,相傳在今湖南桃源縣(晉代屬武陵郡)西南。武陵,即今湖南常德。

  物外:世外。

  房櫳:房屋的窗戶。   

  

 

    喧:叫聲嘈雜。

  俗客:指誤入桃花源的漁人。

  引:領。都邑:指桃源人原來的家鄉。

  平明:天剛亮。閭巷:街巷。開:指開門。

  薄暮:傍晚。

  避地:遷居此地以避禍患。去:離開。   

  

 

    靈境:指仙境。

  塵心:普通人的感情。鄉縣:家鄉。

  游衍:留連不去。

  自謂:自以為。不迷:不再迷路。

  峰壑:山峰峽谷。

  云林:云中山林。

  桃花水:春水。桃花開時河流漲溢。

 

  3、譯文:

    漁船順著溪流走觀賞山水一溪春;古老的渡口夾岸的桃花艷麗繽紛。坐看紅花一樹樹忘卻究竟走多遠;行至青溪盡頭空空蕩蕩不見有人。有一山洞入口暗行小徑開頭曲折;走不多遠旋即看見陸地廣闊無垠。遠遠望去有一個云樹相聚的去處;近看卻是千家萬戶種滿花卉竹林。

  樵夫最初自我介紹他們漢代姓名;村中的居民都沒改變秦代的衣裙。他們居住的地方是武陵的桃花源;還在世外仙境建起了自得的田園。月明高照松下房舍窗欞一片清靜;云中朝陽初露到處是雞犬的吠鳴。聽說來了凡人大家集拢來看究竟;競相引領回家打聽家鄉近來情景。

  天一亮,他們就開門打掃街巷花徑;傍晚,漁人樵夫便乘小船回到山村。當初因為避亂先人離開混亂人間;再說來到這神仙境地就不想回還。深山峽谷誰也不知道人世間的事;外界看這里也只看見渺遠的云山。至今已不再懷疑仙境之難于聞見;只是塵心未盡仍然思念舊的鄉縣。

  出洞后盡管覺得桃花源山水遠隔;始終打算辭家去桃花源長期游歷。自以為走過的舊路應該不會迷向;怎么知道山巒溝壑而今已經改變。當時只記得進入山中后很遠很深,沿著青溪幾經轉折才到深邃云林。春天已經來到遍溪都是桃花流水;辨不清桃花仙境該到何處去找尋?

   譯文2:

    漁舟順溪而下,追尋那美妙的春景,夾岸桃花映紅了古渡口兩旁。花樹繽紛,忘記了路程遠近;行到青溪盡處,忽然隱約似見人煙。走入了幽深曲折的山口,再往前,豁然開朗一片平川。遠望去叢叢綠樹有如云霞綺聚集,進村見戶戶門前翠竹鮮花掩映。

    第一次才聽說漢以后的朝代,村民穿戴的還是秦代衣裝。他們世代聚居在武陵源,在這里共建了世外田園。明月朗照,松下房櫳寂靜;旭日升起,村中雞犬聲想起。村人驚訝地把外客迎接,爭相邀請,詢問那世上的消息。

    清晨的街巷,家家打掃花徑;傍晚的溪邊,漁樵乘船回村。當初因避亂世逃出塵寰,尋到這桃源仙境便不歸還。從此隱居峽谷,再不管外間變化;世人求訪異境,不過是空望云山。漁人不懷疑這是難得的仙境,但凡心未盡只把家園掛牽。

    出洞后他不顧隔山隔水,又決定辭家來此仙源。自認為來過的地方不會迷路,怎知道眼前的峰壑全然改變。當時曾記得山徑幽深,沿青溪幾回彎曲才到桃林。此日又逢春天,依然遍地桃花水;仙源何處,已杳杳難尋,不辨道路!

 

   4、王維生平見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5、 這是王維十九歲時寫的一首七言樂府詩,題材取自陶淵明的敘事散文《桃花源記》。好的詩應當像醇酒,讀后能令人陶醉。因此,要將散文的內容改用詩歌表現出來,決不僅僅是一個改變語言形式的問題,還必須進行藝術再創造。王維這首《桃源行》,正是由于成功地進行了這種藝術上的再創造,因而具有獨立的藝術價值,得以與散文《桃花源記》并世流傳。

  《桃源行》所進行的藝術再創造,主要表現在開拓詩的意境;而這種詩的意境,又主要通過一幅幅形象的畫面體現出來。

  詩一開始,就展現了一幅“漁舟逐水”的生動畫面:遠山近水,紅樹青溪,一葉漁舟,在夾岸的桃花林中悠悠行進。詩人用艷麗的色調,繪出了一派大好春光,為漁人“坐看紅樹”、“行盡青溪”作了鋪陳。這里,絢爛的景色和盎然的意興融成一片優美的詩的境界,而事件的開端也蘊含其中了。散文中所必不可少的交代:“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在詩中都成了釀“酒”的原材料,化為言外意、畫外音,讓讀者自己去想象、去體會了。在畫面與畫面之間,詩人巧妙地用一些概括性、過渡性的描敘,來牽引連結,并提供線索,引導著讀者的想象,循著情節的發展向前推進。“山口”、“山開”兩句,便起到了這樣的作用。它通過概括描敘,使讀者想象到漁人棄舟登岸、進入幽曲的山口躡足潛行,到眼前豁然開朗、發現桃源的經過。這樣,讀者的想象便跟著進入了桃源,被自然地引向下一幅畫面。這時,桃源的全景呈現在人們面前了:遠處高大的樹木像是攢聚在藍天白云里,近處滿眼則是遍生于千家的繁花、茂竹。這兩句,由遠及近,云、樹、花、竹,相映成趣,美不勝收。畫面中,透出了和平、恬靜的氣氛和欣欣向榮的生機,讓讀者馳騁想象,去領悟、去意會,去思而得之,而所謂詩的韻致、“酒”的醇味,也就蘊含其中了。接著,讀者又可以想象到,漁人一步步進入這幅圖畫,開始見到了其中的人物。“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寫出了桃源中人發現外來客的驚奇和漁人乍見“居人”所感到服飾上的明顯不同,隱括了散文中“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意思。

  中間十二句,是全詩的主要部分。“居人共住武陵源”,承上而來,另起一層意思,然后點明這是“物外起田園”。接著,便連續展現了桃源中一幅幅景物畫面和生活畫面。月光,松影,房櫳沉寂,桃源之夜一片靜謐;太陽,云彩,雞鳴犬吠,桃源之晨一片喧鬧。兩幅畫面,各具情趣。夜景全是靜物,晨景全取動態,充滿著詩情畫意,表現出王維獨特的藝術風格。漁人,這位不速之客的闖入,使桃源中人感到意外。“驚聞”二句也是一幅形象的畫面,不過畫的不是景物而是人物。“驚”、“爭”、“集”、“競”、“問”等一連串動詞,把人們的神色動態和感情心理刻畫得活靈活現,表現出桃源中人淳樸、熱情的性格和對故土的關心。“平明”二句進一步描寫桃源的環境和生活之美好。“掃花開”、“乘水入”,緊扣住了桃花源景色的特點。“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成仙遂不還”兩句敘事,追述了桃源的來歷;“峽里誰知有人事,世間遙望空云山”,在敘事中夾入情韻悠長的詠嘆,文勢活躍多姿。

  最后一層,詩的節奏加快。作者緊緊扣住人物的心理活動,將漁人離開桃源、懷念桃源、再尋桃源以及峰壑變幻、遍尋不得、悵惘無限這許多內容,一口氣抒寫下來,情、景、事在這里完全融合在一起了。“不疑”六句,在敘述過程中,對漁人輕易離開“靈境”流露了惋惜之意,對云山路杳的“仙源”則充滿了向往之情。然而,時過境遷,舊地難尋,桃源已不知在何處了。這時,只剩下了一片迷惘。最后四句,作為全詩的尾聲,與開頭遙相照應。開頭是無意迷路而偶從迷中得之,結尾則是有意不迷而反從迷中失之,令讀者感喟不已。“春來遍是桃花水”,詩筆飄忽,意境迷茫,給人留下了無窮的回味。

  將這首《桃源行》詩與陶淵明《桃花源記》作比較,可以說二者都很出色,各有特點。散文長于敘事,講究文理文氣,故事有頭有尾,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都交代得具體清楚。而這些,在詩中都沒有具體寫到,卻又使人可以從詩的意境中想象到。詩中展現的是一個個畫面,造成詩的意境,調動讀者的想象力,去想象、玩味那畫面以外的東西,并從中獲得一種美的感受。這就是詩之所以為詩的原因。

  王維這首詩中把桃源說成“靈境”、“仙源”,現代的人多有非議。其實,詩中的“靈境”,也有云、樹、花、竹、雞犬、房舍以及閭巷、田園,桃源中人也照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處處洋溢著人間田園生活的氣息。它反映了王維青年時代美好的生活理想,其主題思想,與散文《桃花源記》基本上是一致的。

 

    6、“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兩句大意是:春天一到,溪里滿是桃花水,再也辨不清仙源的路徑了。

這兩句本是敘述《桃花源記》的故事情節的,武陵那位進入桃花源的捕魚人,后來再去尋找桃花源仙境,已經沒有蹤跡了。可用來寫春天的山間溪水,還可以用來表現人們欲找回已經失去美好事物,可是時過境遷,愿望難于實現。

 

    7、“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陽春3月,春意融融,嶺南西樵山上的桃花盛情開放。

     當您來到西樵山上,一派姹紫嫣紅的春意伴隨著四處飛揚的花瓣和清香在空氣中彌漫,徜徉于桃花叢中,你會有一種釋懷的感覺。春暖桃花最先知,萬花叢中,當梅花的清逸和冷艷送走漫天飛雪的冬天,鮮艷的桃花便在山嶺中閃亮登場。西樵山由于地處珠江三角洲,溫暖的氣候使這里春天的腳步來的格外迅速,當北國還是冰封雪地,這里已經是山花爛漫。沿著西樵百里桃花走廊,放眼望去,漫山桃紅,如粉如霞,如錦如緞,近觀百態千姿,芳菲斗艷,遠望花浪潮涌,如云如霧……暢游于綠樹花海之間,聆聽百鳥鳴唱,好一幅“桃花含笑春風里,萬枝丹彩灼春融”的畫面論姿色,桃花沒有牡丹那樣國色天香,傾國傾城,論氣質,也不如蘭花那樣幽靜素淡,清秀出塵。但她們聚朵成枝,聚枝成簇,聚簇成叢,聚叢成海,這便淋漓地顯示出西樵山春天的嫵媚與嬌嬈;盡情彰顯出西樵山多重的文化個性與豐富的山水內涵。

 

    8、“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陽春三月,春意融融,胡陳東山的千畝桃花盛情開放。自從去年探過此地的桃花后,一入三月,我便開始期待。

   “年年歲歲花相似,桃花依舊笑春風”。還未到桃園,遠遠地,便看到漫山桃紅,如霞似錦,如海如潮……一幅“滿園春色關不住”的濃濃春景。

   “桃花醇如酒,天香夜染衣”,穿行在桃林間,花香陣陣撲鼻而來。一樹樹桃花,亭亭玉立,紅的、粉的相映成趣;單瓣的、多瓣的相伴而生;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盡展歡顏,蝴蝶蜜蜂相綴花間。

    在漫山花樹間兜轉,對著這滿眼的繁花,看得人飄飄忽忽,忘了此刻是在花間走,還是云上行。渾然沉醉在“一季迷離桃花夢,滿山飄似美人香。柔情忽至無由訴,幻彩俄消未便藏。”的意境里。

    “憑君莫厭臨風看,占斷春光是此花”。如果你是一個花下流連的衣香人影,請不要走得那樣匆匆。

 

   9、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翻史得知、秦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確有大量的中原旺族南遷。此后,東晉永嘉之亂、南北朝對立、唐朝安史之亂、黃巢起義、南宋末年元軍入侵……等等,都是造成這些中原漢人南徙的因素。他們南遷時,為了避免與當地人的直接沖突,一般都是往那些高山峻嶺、荒無人煙之地安身。之后形成一支特有“客家文化”的漢人,他們所講的既非漢語也不是少數民族的語言,但仍是保留濃厚的漢語特色,他們百折不撓、堅韌不撥,非常地適應在艱苦的環境中生存。他們應就是現在的“客家人”的祖先,一樣的炎黃子孫。

史上記載、東晉時期的陶淵明先生并不是很出名的,那個時代的詩歌文學基本上集中在門閥世族中,其中曹操父子、張載兄弟、陸氏兄弟、王、謝家族、蕭衍父子等手中。到六朝唐宋時才受到文人的肯定。他家主要是以武功封勛。陶淵明的五言詠懷詩和少有先例的田園詩給我們很大的啟諦。單這篇《桃花源記》就使我們在“客家人”群中生活過的知青讀有所感,仿佛看到客家人的祖先的艱難險阻之旅,看到他們在漢族文化基礎上發展的“客家文化和語言”很了不起。他們的后代有作為的人很多。聽說福建才溪鄉的“九軍十八師”的將軍中就有不少的“客家人”。海外富庶之國新加坡的原總理李光耀先生就是地道的“客家人”。上千萬的客家人子弟在祖國、仍至于全世界的各個地方上發揮著他們特有的韌性。他們的文化和歷史的遭遇,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10、想當年,時值改革開放伊始,年輕的我來到蘭州工作。那時正是冬季,每天上下班我都是騎著自行車來來回回。星期天,騎著自行車越過幾條屈指可數的繁華街道,穿過樹木稀疏樓房不多的街區,花幾角錢就可以進白塔山、五泉山公園。從公園山頂登臨望遠俯瞰蘭州,霎時間王之渙的詩句便涌上心頭:“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哦,蒼茫的黃河之城啊,蒼茫的黃土高原之城啊,你究竟何時才能“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如今的蘭州已是春色滿城,而滿城的春色是由我們這些祖祖輩輩來自五湖四海的蘭州人親手營造出來的。(作者:王君)

 

   11、仲春三月,和煦的春風沐浴著大地萬物。“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有我可愛的故鄉……”悠揚抒情的音樂將我的思緒帶回了家鄉,腦海中的畫面定格在那個千百年來眾多文人墨客追尋的勝地仙境桃源。

    相傳二千多年前,剡溪青年劉晨、阮肇跋山涉水來天臺山采藥,在桃源洞旁與二位美麗的仙女邂逅,一見鐘情,在桃花、流水、仙境中遂成了一段動人的奇緣。劉阮二人禁不住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告別愛妻返回剡溪。“仙境一年,人間千載。”等劉阮重來尋找桃源仙境,卻已迷路,昔日的洞口遍尋不見,僅留下山腳桃溪惆悵的涓流。這段感人的愛情傳說流傳千古。晉陶淵明據此寫出了《桃花源記》。從此,桃花源便成了人人羨慕的和平安寧的樂土。唐王維繼而將桃源故事衍化成詩《桃源行》。“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桃源成了人們心靈向往的妙境。

 

   12、永安溪溪道寬闊,溪流平緩,雖然也有水流湍急的險灘,也有曲里拐彎的溪道,但由于溪面寬闊,漂流時,驚險之中始終不失飄逸的神韻。這好比在羊腸小道上騎車與在四車道、六車道的公路上騎車,兩種感覺不能相提并論。永安溪兩岸雖然亦有山,但多是秀麗宜人的丘岳,而巍巍綿延的大雷山和括蒼山,都是畫中遠景,若隱若現在迷迷朦朦的云霧中。人安逸地坐在竹筏上,飄飄蕩蕩,看藍天白云倒映水底,看兩岸青山美景倒映水底,你便仿佛在天上漂流,如神仙駕云騰霧,其逍遙妙不可言。在此情此景中,你心頭縱有千縷愁緒,萬種情結,都會寧靜無瀾,心身放松曠達如孩童一般,無憂無慮,盡情地享受著大自然賦予的祥和、靜謐,盡情地領略著天籟的奇妙絕倫。在這天人合一的境界里,有的人情不自禁地哼出心底里珍藏的好歌,有的人不知不覺地抒懷吟誦:“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小小竹排溪中游,秀麗美景兩岸走。在永安溪上漂流,每個人有每個人不同的感受,每次有每次不同的享受。流淌著遠古燦爛文明的永安溪,是一條能夠慰藉現代人所有精神渴求的溪流……

 

13、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有我美好的家園。尋覓時間之墻上的蟲洞,期待一場美好的穿越。怕只怕那些過于世俗的熏陶,那些對于功名恩怨過于執著的計較,讓落花枉自繽紛,讓芳草徒然鮮美,心中桃花源卻不再,王維詩云:“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那位漁人,迷失的不是桃花,而是自己。

 


*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8:58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