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譯文] 春天貪睡不覺天曉,處處響起鳥兒啼叫聲。
[出典] 孟浩然《春曉》
注:
1、《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2、注釋:
(1)春曉:春天的清晨。曉,指天剛亮的時候。
(2)不覺:不知不覺,沒有察覺到。
(3)聞啼鳥:聽到小鳥的鳴叫聲;聞,聽到;啼,鳴叫。
(4)夜來:夜里。
3、譯文:
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
醒來時只聽見窗外一片鳥鳴啁啾。
回想起昨夜好像下過雨又刮過風,
庭院石階上一定鋪滿繽紛的落花。
4、《春曉》這首小詩,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復讀之,便覺詩中別有天地。它的藝術魅力不在于華麗的辭藻,不在于奇絕的藝術手法,而在于它的韻味。整首詩的風格就象行云流水一樣平易自然,然而悠遠深厚,獨臻妙境。千百年來,人們傳誦它,探討它,仿佛在這短短的四行詩里,蘊涵著開掘不完的藝術寶藏。
自然而無韻致,則流于淺薄;若無起伏,便失之平直。《春曉》既有悠美的韻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詩味醇永。詩人要表現他喜愛春天的感情,卻又不說盡,不說透,“迎風戶半開”,讓讀者去捉摸、去猜想,處處表現得隱秀曲折。
“情在詞外曰隱,狀溢目前曰秀。”(張戒《歲寒堂詩話》引)寫情,詩人選取了清晨睡起時剎那間的感情片段進行描寫。這片段,正是詩人思想活動的啟始階段、萌芽階段,是能夠讓人想象他感情發展的最富于生發性的頃刻。詩人抓住了這一剎那,卻又并不鋪展開去,他只是向讀者透露出他的心跡,把讀者引向他感情的軌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該由讀者沿著詩人思維的方向去豐富和補充了。
寫景,他又只選取了春天的一個側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詩人都不去寫。他只是從聽覺角度著筆,寫春之聲:那處處啼鳥,那瀟瀟風雨。鳥聲婉轉,悅耳動聽,是美的。加上“處處”二字,啁啾起落,遠近應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陰道上,應接不暇之感。春風春雨,紛紛灑灑,但在靜謐的春夜,這沙沙聲響卻也讓人想見那如煙似夢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眾卉新姿。這些都只是詩人在室內的耳聞,然而這陣陣春聲卻逗露了無邊春色,把讀者引向了廣闊的大自然,使讀者自己去想象、去體味那鶯囀花香的爛熳春光,這是用春聲來渲染戶外春意鬧的美好景象。這些景物是活潑跳躍的,生機勃勃的。它寫出了詩人的感受,表現了詩人內心的喜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宋人葉紹翁《游園不值》詩中的“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是古今傳誦的名句。其實,在寫法上是與《春曉》有共同之處的。葉詩是通過視覺形象,由伸出墻外的一枝紅杏,把人引入墻內、讓人想象墻內;孟詩則是通過聽覺形象,由陣陣春聲把人引出屋外、讓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幾筆,就寫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兩詩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擋不住的,你看,它不是沖破了圍墻屋壁,展現在你的眼前、縈回在你的耳際了嗎?
施補華曰:“詩猶文也,忌直貴曲。”(《峴傭說詩》)這首小詩僅僅四行二十個字,寫來卻曲屈通幽,回環波折。首句破題,寫春睡的香甜;也流露著對朝陽明媚的喜愛;次句即景,寫悅耳的春聲,也交代了醒來的原因;三句轉為寫回憶,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為惜春。愛極而惜,惜春即是愛春──那瀟瀟春雨也引起了詩人對花木的担憂。時間的跳躍、陰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變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給人帶來無窮興味。
《春曉》的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一點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跡。而言淺意濃,景真情真,就象是從詩人心靈深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晶瑩透澈,灌注著詩人的生命,跳動著詩人的脈搏。讀之,如飲醇醪,不覺自醉。詩人情與境會,覓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是最自然的詩篇,是天籟。 (張燕瑾)
5、孟浩然《春曉》這首詩是詩人隱居在鹿門山時所做,意境十分優美。詩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剛剛醒來時的一瞬間展開描寫和聯想,生動地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和憐惜之情。
這首詩之所以深受人們喜愛,除了語言明白曉暢、音調瑯瑯上口之外,還在于它貼近生活,情景交融,意味雋永。
此詩沒有采用直接敘寫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過“春曉”(春天早晨)自己一覺醒來后瞬間的聽覺感受和聯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氣息,表達自己喜愛春天和憐惜春光的情感。詩的前兩句寫詩人因春宵夢酣,天已大亮了還不知道,一覺醒來,聽到的是屋外處處鳥兒的歡鳴。詩人惜墨如金,僅以一句“處處聞啼鳥”來表現充滿活力的春曉景象。但人們由此可以知道就是這些鳥兒的歡鳴把懶睡中的詩人喚醒,可以想見此時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體味到詩人對春天的贊美。正是這可愛的春曉景象,使詩人很自然地轉入詩的第三、四句的聯想:昨夜我在朦朧中曾聽到一陣風雨聲,現在庭院里盛開的花兒到底被搖落了多少呢?聯系詩的前兩句,夜里這一陣風雨不是疾風暴雨,而當是輕風細雨,它把詩人送入香甜的夢鄉,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麗,并不可恨。但是它畢竟要搖落春花,帶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隱含著詩人對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無限遐想。
6、“眠”也是失眠,至少是眼睜睜地躺著,否則怎么能看到穿過白玉錢窗花的月光漸漸地從枕頭邊移過?
所以此詩的首句應該這樣理解:
“春天本是人們酣睡的時候,可是詩人卻躺在床上睡不著,一直到天亮。詩人是在室內,本來‘黎明前的黑暗’,不知道已經‘曉’了,詩人的‘曉’是聽到了鳥叫才知道的。這樣第三句‘回憶’才順理成章。”
那么詩人為了什么而失眠呢?假如結合孟浩然的際遇,這個問題倒也不難“圓其說”。孟浩然并不得聲,據《唐摭言》載,孟浩然曾被王維邀至內署,恰巧唐玄宗到,孟浩然只好躲在床底下。玄宗發覺后,命他出來。玄宗索詩,孟浩然口誦了《歲暮歸南山》這首詩,當誦到“不才明主棄”時,玄宗生氣地說:“卿不求仕,而朕未棄卿,奈何誣我!”于是后來孟浩然就“因故還鄉”了。
如果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所記可信的話,那么我們對這首詩也可以這么理解:
第一句:唐玄宗開元初期,應該是唐代特別是知識分子的“春天”,可是詩人卻受到唐玄宗的“誤解”而不得志,情緒因之不好而失眠。
第二句:但是外面似乎有不少知識分子很得意,到處聽到他們的歌功頌德。
第三、四句:但是像我這樣受到皇帝責難而倒楣的人該有多少呢?
我看這樣的理解也不見得比“酣睡得”“一覺睡到大天亮”而和“夜來風雨聲”發生矛盾差勁。一得之見,就教于方家。 ( 養酒齋 潘 慎陽九逐客)
7、孟浩然堪稱詩人中的詩人,他的這一首五言絕句堪稱詩歌中的詩歌。這樣一首膾炙人口、千古流傳的著名詩歌,理解起來是不會有什么困難的。作者選取一個獨特的時刻——早晨初醒時分,人在房內,通過聽覺、想象,寫出了房外世界鳥語花香的春天景色,春天意趣。
它不是一味的陽光明媚,也有風雨,有如蘇軾筆下的西湖,晴方好,雨亦奇;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溢于言表,但是,它并非直接的表白,而以惜春作為陪襯,愛極而惜,令人回味無窮。這是一首典型的孟浩然風格的詩歌,蘊藉,淡遠,文雅,清逸,富有田園情趣。
宋人楊萬里的《閑居初夏午睡起》和葉紹翁的《游園不值》,可以說各自承襲了《春曉》的部分情趣和手法。
請看:
梅子流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葉紹翁:《游園不值》
楊萬里和葉紹翁的詩,后兩句分別跟孟浩然《春曉》的后兩句和前兩句情致相似,而各有意趣。楊萬里的“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寫的也是初醒時分的懶散,但是它的關注點不是落花,而是兒童嬉戲,因此富有童趣;葉紹翁的“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寫的也是盎然春意,但它不同于孟浩然詩的通過聽覺、由內而外想象屋外春景,而是通過視覺、由外而內想象園內春景。
總之,《春曉》是一首春天的贊歌,詩人的心情是愉悅的。
來自西伯利亞的俄羅斯女生反對我的意見,來自大阪的日本女生贊成我的意見。她們的反對和贊成,看起來都不是一時意氣的信口開河,而是從各自民族歷史文化出發、理性思考的結果。
俄羅斯學生說,詩歌里,“風雨”可以象征黑暗的社會、不合理的制度和壞人,“落花”可以象征被黑暗社會、不合理制度和壞人摧殘、迫害的好人和新生事物。她說,在蘇聯、俄羅斯的歷史上,這類象征在革命詩人的詩歌里是很常見的。
總之,俄羅斯學生認為,孟浩然《春曉》可以理解為是對美好生命死亡的悲嘆。日本學生則認為,“落花”不是悲哀的,而是很美的風景。她說在日本,看著櫻花隨風飄落,人們一般不會想到死亡,感到悲哀,而是覺得很美,感到欣慰。人們可能會由櫻花的飄零聯想到人生的短暫,但是,一般不會因此感到悲哀,而是感到欣慰。倆人各持己見,誰也不能說服誰。
看著她們在激烈地爭論,想到“詩無達詁”的古語,為文化溝通的困難感到無奈;但與此同時,我也覺得,人們對同樣的事物有不同的理解,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因為,這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拓展我們的思路,給我們觀察事物,打量世界,提供第三只、第四只眼睛。
8、 孟浩然詩的秀麗淡雅、寧靜清冷的風格中,也帶有盛唐時期的特色,那個大一統的繁榮的時代氛圍,影響到他的詩風也有和諧統一的一面,“青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餞別王十一南游》),“綠樹村邊舍,青山郭外斜”(《過故人山莊》),“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夏日南京懷辛大》),便是很好的說明。他的清冷有著個人的一份怨恨,不同于六個世紀后的馬致遠,寫著滄涼清冷的情景,卻浸透出一種深沉的悲憤:“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天凈沙·秋思》)。兩相比較,不難看出時代氛圍折射到作品中的聲色與情思的區別。昔人有說孟浩然的寧靜有似陶淵明者,著力于寫意而著色較濃;也有說孟浩然的刻畫有似謝靈運者,著力于寫貌,而不乏勾勒之處。這一點似乎正好說明了孟浩然山水詩中具有的盛唐氣息,使大自然的聲色與他個人的性情得到了統一。
在盛唐氣息的影響下,孟浩然也有氣勢雄偉的詩句:“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臨洞庭上張丞相》)洞庭乃天下壯觀,自古騷人墨客題之者眾。孟詩雖比不上杜甫《岳陽樓》詩的氣象雄壯,但寫洞庭的空曠無際,也歷歷在目,比后來的“水涵天影闊,山拔地形高”(僧可朋《洞庭》)、“回顧疑無地,中流忽有山”,“鳥飛應畏墮,帆遠卻如閑”(許棠《過洞庭》)的氣勢,顯然有高超之處,然而這類詩作在他的集子里是少見的。可見,孟浩然在自己的詩作中絕不掩飾自己的性情,他是一位真實的人。
9、[新解讀]
春天之晨,和風送暖,鳥語花香;氣候宜人,讓人嗜睡。當詩人從舒適、香甜的夢中姍姍醒來,盎然的春光已邁著輕盈的步履, 透過薄薄的窗紗,款款來到了床前;四處婉轉的鳥鳴,也穿過門隙,頻頻傳入耳際。原本優雅靜謐的居室里,彌漫了溫馨,演奏起華章。作者不由得感慨萬千:啊!不知不覺,又迎來了一個春天的早晨,又開始了一次花開花落。于是,他筆走龍蛇,寫下這傳之千古的惜春名句。
春天,有斑斕迷人的千般色彩,有沁人心脾的萬種花香,但作者只抓住美好春晨的一剎那,從聽覺著墨,抒寫美妙動聽的婉轉鳥鳴。“處處”二字,把啼鳥的范圍擴大到極至,讓人仿佛靜坐綠陰之下,置身花叢之中,漫步幽徑之上。遠遠近近的鳥兒,呼朋喚友,相互應和,給人應接不暇之感。
作者身在室內,只用入耳之聲,便渲染出戶外迷人的春色,讓讀者通過聽覺系統,想象出春滿大地、生機勃勃的美好景象。這一神來之筆,鐫刻下自然的神韻、生活的真趣,抒發了對爛漫之春的喜悅之情。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此句平易淺近,自然天成,景真情濃,意蘊悠遠, 就象從詩人心靈深處汩汩流出的一股泉水,晶瑩明澈。它灌注了詩人的生命,跳動著詩人的脈搏,傾注了詩人的真情。讀之,讓人如聽天籟,不覺沉醉;如飲醇醪,口角流香。張茂昌的博客
10、天氣很好,微微的風吹過,陽光也很柔和,只是人有點發悃,“困酣嬌眼,欲開還閉”之際,看看窗外的綠樹紅花,傾聽嘰嘰喳喳清脆的鳥鳴,真是“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又到了楊絮飄舞的時節,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我們沒有蘇大人的情懷,只覺得挺煩人,落在頭發上、衣服上、甚至鉆到人的鼻孔里,防不勝防。而且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也沒看出有半點“離人淚”的影子,別說是“點點是離人淚”了!只盼著“此花飛盡”、“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
不過,春天還是挺好。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9:04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