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譯文]  春風也知道人間離別的痛苦,所以不吹拂柳條,不使它變青。

  [出典]  李白  《勞勞亭》

  注:

  1、  《勞勞亭》 李白

    天下傷心處, 勞勞送客亭。

  春風知別苦, 不遣柳條青。

  2、注釋:

   勞勞亭,三國時期東吳時建,位于南京,是古時送別之所。又叫“臨滄觀”、“望遠樓”,位于新亭之南。 在古漢語中,勞勞表示非常憂傷。我國成語中,就有“勞燕分飛”之說。

 

  3、譯文:

    天下最傷心的地方,就是送客的勞勞亭了。春風也知道人間離別的痛苦,所以不吹拂柳條,不使它變青。

    4、《勞勞亭》是一首遣興之作,并不是真的因為去勞勞亭送別友人才寫的詩,所以詩中當然也就沒有送別的具體場景。勞勞亭據說始建于三國東吳時期,故址在今南京市區南,是古時送別之所。李白對這個地方很感興趣,還曾寫過一首古體的《勞勞亭歌》,詩中寫道:“金陵勞勞送客堂,蔓草離離生道旁。古情不盡東流水,此地悲風愁白楊。……”勞勞亭建在大道之旁,流水之畔,行客至此,或登車,或上船,揮手告別,很是方便。不過李白這天來到此地,卻不為送客,而信馬由韁,游玩流連,神使鬼差地來到了這個久負盛名的送客“勞勞亭”,看到這間古往今來送走了無數游子的所在,李白便提筆寫下了“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離別最是傷心事,歷來文人最關情,屈原有“悲莫悲兮生別離”(《楚辭·少司命》)的感嘆,江淹則寫下“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別賦》)這一不知打動多少遷客騷人的千古名句。

    不過,李白并不想再寫前人寫過的老套,而且此時,他也沒有送人或者告別,所以用不著寫得那樣低回婉轉,愁腸百結。只不過是好似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天下最傷心的地方,就是送客的勞勞亭了,這一聯一筆兩到,既表明了作為一個長年浪跡他鄉的游子對離別的深切體會,又巧妙地提到,勞勞亭無疑又是送往迎來之中最著名的地方了。所以盡管不送客,走到這里,也忍不住會想到別離,想到感傷。要在不分別的時候表現離別之情,要是常人也許會無所措手足,但李白很快就找到了一個別人意想不到的切入點,他環望四周的景色,當時正值早春二月,江南雖說春早,但是身邊還看不到一絲春意,連柳條也沒有泛青。沒想到,正是這不見春意的柳枝,喚醒了李白的創作靈感,一句誰也未曾想到的佳句,在剎那間,就跳了出來:“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古人有折柳枝以贈行者的風俗,所以在唐詩中是很常見的題材,如盛唐王之渙的《送別》詩就是一例,“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王之渙也是從眼前景物產生聯想,因為看到樹上的柳枝被折去不少,想到這都是那些多情的送行者所為,他是從眼前的景物想到過去已經發生過的事,而李白到勞勞亭時,連柳條都還沒有綠。但他卻才思所至,忽發奇想,一句“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就把這首小詩提高到了眾人難以企及的境界了,乾隆皇帝的評語最是干脆:“二十字,無不刺骨。”明代文壇怪杰譚元春則說得更絕:“古之傷心人,豈是尋常哀樂?”不管說此詩“刺骨”也好,還是作者不是“尋常哀樂”也好,總之,同是傷心,李白卻從尋常景物中發掘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閃光點,明明是春風未綠江南岸之際,卻被他寫得有情有意,原來春風就是怕行人太傷心,才沒有把柳條吹綠,這看似無理的擬人寫法,卻更加豐富了人間的離情別恨。

 

    5、詩的前兩句“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以極其洗煉的筆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題而入,直點題旨。就句意而言,這兩句就是屈原《九歌·少司命》所說的“悲莫悲兮生別離”和江淹《別賦》所說的“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但詩人既以亭為題,就超越一步,透過一層,不說天下傷心事是離別,只說天下傷心處是離亭。這樣直中見曲,越過了離別之事來寫離別之地,越過了送別之人來寫送客之亭,立言就更高妙,運思就更超脫,而讀者自會因地及事,由亭及人。

不過,這首詩的得力之處,還不是上面這兩句,而是它的后兩句。在上兩句詩里,詩人為了有力地展示主題,極言離別之苦,已經把詩意推到了高峰,似乎再沒有什么話好講,沒有進一步盤旋的余地了。如果后兩句只就上兩句平鋪直敘地加以引伸,全詩將纖弱無力,索然寡味。而詩人才思所至,就亭外柳條未青之景,陡然轉過筆鋒,以“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這樣兩句,另翻新意,振起全篇。

這一出人意表的神來之筆,出自詩人的豐富聯想。《文心雕龍·物色篇》說:“詩人感物,聯類不窮。”詩思往往是與聯想俱來的。詩人在構思時要善于由甲及乙,由乙及丙。聯類越廣,轉折和層次越多,詩篇就越有深度,也越耐人尋味。古時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所以一些詩人寫離別時常想到楊柳,在楊柳上做文章。例如王之渙的《送別》:“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就是從楊柳生意,構思也很深曲;但就詩人的聯想而言,只不過把送別與楊柳這兩件本來有聯系的事物聯在了一起,而在詩中雖然說到楊柳是“東風樹”,卻沒有把送別一事與東風相聯。李白的這兩句詩卻不僅因送別想到折柳,更因楊柳想到柳眼拖青要靠春風吹拂,從而把離別與春風這兩件本來毫不相干的事物聯在一起了。如果說王詩的聯想還是直接的,那么,李詩的聯想則是間接的,其聯想之翼就飛得更遠了。

應當說,古詩中,從送別寫到折柳,再從楊柳寫到春風的詩,并非絕無僅有。楊巨源的《折楊柳》:“水邊楊柳曲塵絲,立馬煩君折一枝;憔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寫得也具見巧思,但與李白的這兩句詩相比,顯得巧而不奇,而李白則是把聯想與奇想結合為一的。詩人因送別時柳條未青、無枝可折而生奇想,想到這是春風故意不吹到柳條,故意不讓它發青,而春風之所以不讓柳條發青,是因為深知離別之苦,不忍看到人間折柳送別的場面。從詩人的構思說,這是聯想兼奇想;而如果從藝術手法來說,這是托物言情,移情于景,把本來無知無情的春風寫得有知有情,使它與相別之人同具惜別、傷別之心,從而化物為我,使它成了詩人的感情化身。李锳在《詩法易簡錄》中贊美這兩句詩“奇警無倫”,指出其“妙在‘知’字、‘不遣’字”,正是一語中的的評論。

與李白的這首詩異曲同工、相映成趣的有李商隱的《離亭賦得折楊柳》詩的第一首:“暫憑樽酒送無憀,莫損愁眉與細腰。人世死前惟有別,春風爭擬惜長條。”對照之下,兩詩都以離亭為題,都是從離別想到楊柳,從楊柳想到春風,也都把春風寫得深知離別之苦,對人間的離別滿懷同情。但兩詩的出發點相同,而結論卻完全相反:李白設想春風因不愿見到折柳送別的場面,而不讓柳條發青;李商隱卻設想春風為了讓人們在臨別之時從折柳相贈中表達一片情意,得到一點慰藉,而不惜柳條被人攀折。這說明,同一題材,可以有各種不同的構思,不同的寫法。詩人的想象是可以自由飛翔的,而想象的天地又是無限廣闊的。

 

6、記憶里一直對柳樹情有獨衷,這不僅僅是因為它婀娜多姿,也不僅僅是因為它有著念人懷遠的意思。上小學時,課本里有一篇文章《春天到了》,里面這樣寫著:春天到了,桃花開了,柳樹綠了,冰雪融化了。當時每次讀到這里,我的腦子里總是出現桃紅柳綠,春意盎然的影象。再大點,讀了《柳氏傳》才發現柳樹原來竟然很有氣節。并愛極了里面的那首《章臺柳》。

一棵柳樹孤零零的長在房前的院子里,雖然早已打春,它卻仍是光禿禿的,一派死氣沉沉。我突然想到李白的《勞勞亭》: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心里頗不是滋味,只覺冥冥中一切都是注定的。

 

7、 陽春三月,山青水秀,桃紅柳綠,鶯飛草長。在這清潔明凈、風景如畫的季節里,古代許多文人騷客對風詠歌,或對雨輕吟,極盡夸張比興之能事。在他們的筆下,春風春雨富有春意,異彩紛呈。
    春風是柔和的。南朝梁詩人何遜《詠春風》中的兩句詩“鏡前飄落粉,琴上響余聲”,抓住春風可以漂落粉,能夠送琴音的特點,從視覺角和聽覺兩個方面,將春風的柔和之態寫得惟妙惟肖。然而,春風也有急狂的時候,劉禹錫的“無端陌上狂風急,驚起鴛鴦出浪花”就寫出了春風的狂喜。

春風是多才多藝的。在詩人們的筆下,春風就像一把奇特的剪刀,可裁出柳葉、杏桃,以及眾多的綠葉、紅花。“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唐·孟浩然《詠柳》);“春風騁巧如剪刀,先裁楊柳后杏桃”(宋·梅堯臣《東城送運判馬察院》);宋代王安石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寫出了江南落葉類樹在春風的吹拂下長出了新芽,看上去染了一層綠色。

春風是通人性的。“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這是唐代詩人李白的詩句,寫春風似乎知道人世間的離別之苦,故意不吹柳條使之發青。在李白的筆下,春風似乎能體會到詩人離別時格外沉重的心情,于是它“不遣柳條青”,讓詩人的心情稍微得到緩和與安慰。“東風知我欲山行,吹斷檐間積雨聲”(《新城道中二首》之一),宋代詩人蘇軾的這兩句詩,寫春風仿佛知道“我”這羈旅之人要去山里游覽而特意吹斷了積雨,化無情為有情,春風高漲了詩人游山玩水的心情,寫活了春風。

 

8、春風,她沒有這些缺點,春風是暖暖的,柔和的,從臉面拂過,似乎還能嗅到從風中散發出來的絲絲清香,這種清香混雜著許多東西在里面,花兒的芳香,青草的幽香,泥土的腥香……總之,這些香味能沁人心脾,讓人頓生遐意。春風是無形無色的,她柔柔地拂過藍藍的天、飛躍青翠的山野、穿越鋼筋混凝土的城市,飄逸在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季節里。

    春風用她輕柔而蜿約的臂膀,撫摸著世間的萬物,掠起滿園的春色,喚醒了沉睡的大地,春風過,翠綠的小草,靜幽的柳葉都開始舞蹈,桃紅李白開始歌唱,吐露出自己最美麗的妖嬈。春風用她美麗而輕盈的舞步,飄逸在山巒群峰之間,撩起了萬物的復蘇。藍天、草木、高山也在春風的撫摸下顯得格外蒼翠黛綠。

    一只只美麗的蝴蝶兒,搖曳著蝶羽,穿越在漫山遍野的野花叢中,自由自在,隨風而行。一眼望去,一片金黃,正歡快地吐著濃濃的芬芳,引來群群蜜蜂在花間繁忙,金黃泛著亮光,油菜又是一片豐收的景象。嫩嫩的麥苗透出醉心的綠,隨著春風翻著層層綠浪。望著眼前的美景,隨,興嘆,春風得意啊!心兒也隨之蕩漾,在心底激起層層漣漪,最后,化著一圈圈完美的符號,隨風飄去,飄去……

    春風是溫暖的,“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道出了春風的柔情一面,春風更是美麗而無私的,春風是四季風中的驕傲,因為春風是四季風中最忙碌的:“春風多可太忙生,長共花邊柳外行;與燕作泥蜂釀蜜,才吹小雨又須晴”。春風一吹,吹開了桃紅杏白,吹綠了塘邊柳芽,融了冰雪,綠了山川,紅了田園,醉了心田,春風把整個世界打扮的阿娜多姿,讓一切在她面前都顯得異常遜色。

    春風是最通人性的:“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就道出了春風似乎知道人間的離別之苦,故意不吹柳條使之發青,不讓好友傷離別。春風是最神氣的,春風就像一把奇特的剪刀,可裁出柳葉、杏桃,以及眾多的綠葉、紅花等。古詩中的“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短短的兩句詩詞就道出了春風的神氣之處。

    春風的每一縷都充滿柔情,都流淌著詩情畫意,傳遞著醉人心脾的風之旋律。春風的無私在于她讓世界一切去萌芽,讓美麗的,不美麗的花兒都去綻放,想想,我們人是不是亦當如此?

    正所謂 人生如風,在我看來,這風就應當是春風,不驕不媚,蜿約而恬靜。正所謂愛情如風,在我看來,這風也當如春風,不張揚不凌厲,太張揚太凌厲的愛情是沒有結果的,一切到最后都化成一縷泡影飄去,不留一點點痕跡,正是那句:風過亦無痕,雁過亦無聲!春風是暖的,愛情是甜蜜的,所以愛情亦如春風,需要溫度。

    春風更是大氣的,人亦當如此,如春風般的大氣,閑時看云卷云舒,忙時如春風般遐意,空透而恬靜,平淡而清新!

 

9、春風是溫暖的:“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卷簾亭館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風。”春風是柔和的:“鏡前飄落粉,琴上響余聲。”春風是忙碌的:“春風多可太忙生,長共花邊柳外行;與燕作泥蜂釀蜜,才吹小雨又須晴。”春風是通人性的:“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春風一夜吹鄉夢,義逐春風到洛城”,“東風知我欲山行,吹斷檐間積雨聲”,“春風取花去,酬我以清陰。”春風是神奇的:“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春風騁巧如剪刀,先裁楊柳后杏桃”,“東風便試新刀尺,萬葉千花一手裁。”春風是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的象征,是給自然物帶來新生的使者,所到之處,百草萌生,一片新綠,生機盎然。

“等閑識得春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有了春風剪楊柳、細雨點紅花,冬日的荒涼便被遠遠地甩在身后,姹紫嫣紅的春景便霎然涌入人們的視線,于是人們走出戶外,盡情享受陽光的溫暖,盡情感受春風拂面的快意了。“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我是南方人,自然更加珍愛江南的風光。且讓心靈隨著這春風的蕩漾,漫步在江南的河岸柳堤旁,盡情欣賞煙花三月的旖旎風光。你看那春草的萌動,你看那盛開的芬芳,你看那形似枯枝卻綻開新芽,你就會知道在這春風里,生命的力量是如此偉大,生命的活力是如此豐富,生命的旋律也在此刻轟然交響,彈奏出一生一世最美最華麗的樂章。當狂野的冬日被春風馴服,當暖陽一天天降臨人間,當人們在春風的氣息中感悟到生命的可貴,我們可以看到黃的細語、紫的深邃、紅的綻放、綠的海洋,我們還可以聽到生命的永盛不衰、生命的頑強歌唱,那是一只單曲的領唱,必然尾隨著爛漫的變奏的大合唱。這嘹亮的歌聲,唱過江南、唱過塞北、唱過玉門關,這嘹亮的歌聲,乘著春風的翅膀,唱綠原野,唱響人們心中的渴望。

 

10、 春是離人眼中的一滴淚嗎?“春衫著破誰針線,點點行行淚痕滿。”孑然孤客,長年漂泊,感傷春日又將過,有家歸未得,春衫破,無人補,傷心淚,滿衣服。“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楊花三分春色,二分落于塵土,一分細隨流水,花已落盡,待凝眸,分明是離人清淚。

    還是故人是襟前的一枝花?“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春風定是知道了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故遲遲不舍把亭旁的柳枝變青。可是十里長亭外,故人終須別,那么,就折一朵相送的花,把祝福別在襟上吧,而明日,又隔天涯。

呵,我試著要解讀春天,可我發現她太絢爛,有沒有這樣一支筆,能畫出柔媚欲滴的春色?我又發現她太短暫,有沒有這樣一扇窗,能留住一縱即逝的春光?一季季的春來了又去,去了又回。究竟春為何物,我想,你我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9:16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