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譯文] 雖是賢智的人,在千遍考慮中也必有一遍要失算的。
rn[出典] 西漢司馬遷 《史記淮陰侯列傳》
rn注:
rn1、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rn2、釋義 不管多聰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慮中,也一定會出現個別錯誤。
rn3、有一天,晏子正在吃飯,齊景公派使者來找他。晏子把使者讓到屋里一起吃飯。結果吃光了所有的飯菜,使者沒吃飽,晏子也沒吃飽。使者回去后,把這事報告了景公,景公感嘆地說:"唉呀!沒想到晏子家的生活這么窮啊。我不知道這種情況,是我的過錯啊!"于是,馬上派人給晏子送去許多金錢,同時又特別給了晏子往后可以多收一些稅和租子的權利,好讓他用這些收入養活賓客。
rn 使者到了晏子家,說明了來意,晏子堅決不要這些財物和權利。使者只好回去向景公匯報,景公再次讓使者送去。就這樣,使者來來回回跑了多次,晏子還是不接受。
最后,晏子親自到景公那里,恭敬地辭謝說:"我的家里生活并不困難。用國君賜給我的俸祿,足可以使我的親戚朋友吃飽穿暖,甚至還有剩余去賑濟百姓。可見,國君給我的賞賜已經足夠多了,我一點也不窮。我聽說,如果從國君那里獲取許多財物,然后把它施舍給民眾,這種做法是做臣下的代替國君去征服民心,忠臣是不這樣做的。如果從國君那里獲取許多財物,卻又舍不得把它分給百姓,這種做法是把財物藏在箱柜里的行為,有仁德的人是不這樣做的。從國君那里獲得多余的財物,從而得罪有見識的人們。自己死后,多余的財物還不是成了別人的東西?這種行為不過是給別人做倉庫保管員罷了,聰明的人是不這樣干的。八百縷絲線織的布,一碗飯,就足能使一個人吃飽穿暖了,能夠吃飽穿暖,就是最大的滿足了!"
景公聽完后,仍然不解地問晏子說:"當年我們的先君齊桓公,把登記入冊的五百社的人口和土地封賜給管仲,管仲沒有推辭,全都接受了。現在,我給你這么一點財物,你卻推辭不肯接受,這是為什么呢?"晏子回答說:"我聽說,圣明的人考慮問題非常細致周密,但是也難免不犯一點過失;愚蠢的人如果能把問題多考慮一下,也不見得沒有一點可取之處。我想當年管仲也許會有他考慮不到的過失,而我的考慮或許會有一點可取之處吧!"
4、馬謖失街亭,劉備早就知道馬謖不堪大用,只會侃侃而談,早就提醒過諸葛亮,但諸葛亮自己沒有考慮周全,用人的失誤造成了失敗;
rn張飛在長坂坡讓騎兵拖著樹枝制造塵土造成疑兵的假象,這也是在張飛充分考慮了曹操多疑的基礎上想出的妙計。
rn每件事情的成功都要歸功于周密的思考,細致的分析,才能最大限度的實現成功。不能把成敗的關鍵歸咎于各種偶然因素,細節決定成敗。把握好每個細節,才能實現成功。
rn5、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這句話告訴我們,聰明人深思熟慮,也有失敗的,失敗不可怕,就怕被失敗嚇倒,失敗有時是難免的,要有思想準備,不要灰心,總結經驗繼續戰斗。
rn6、對於任何的世間的凡人,即使再萬無一失,也不會是所有的事都完美無缺,這也就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的解釋;同樣的,對於再如何愚蠢的人,誰又可以保證他沒有做過一件所稱“滿意”的事呢?“愚者千慮必有一得”也是如此。
rn7、“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聰明反被聰明誤”之說,說明沒有絕對的聰明與愚蠢,滿足一定的條件,兩者可以相互轉化。
rn 8、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吧,但是有缺點的偉人畢竟是偉人。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9:23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