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攜取胡床上南樓,看玉做人間,素秋千傾。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更攜取胡床上南樓,看玉做人間,素秋千傾。

  [譯文]  再攜帶一張胡床登上南樓,看白玉鋪成的人間,領略素白澄潔的千頃清秋。

  [出典]  北宋  晁補之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注:

  1、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晁補之

    青煙冪處,碧海飛金鏡。永夜閑階臥桂影。露涼時、零亂多少寒螀,神京遠,惟有藍橋路近。

  水晶簾不下,云母屏開,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將許多明,付與金尊,投曉共流霞傾盡。更攜取胡床上南樓,看玉做人間,素秋千傾。

  2、注釋:

    泗州:今安徽省泗縣。

  冪(mì):煙霧彌漫貌。

  永:長,兼指時間或空間。

  寒螀(jiāng):即寒蟬,體小,秋出而鳴。

  神京:指北宋京城汴梁。

  藍橋:謂秀才裴航于藍橋會仙女云英事。唐裴铏《傳奇·裴航》云:長慶中,有秀才裴航,行于湘漢。同行樊夫人,國色天姿,航欲求之,夫人與詩曰:“一飲瓊漿百感生,玄霜搗盡見云英。藍橋便是神仙宮,何必崎嶇上玉清。”后經藍橋驛側近,因渴甚,遂下道求漿而飲,會云英,以玉杵臼為禮,結為連理。方知云英為仙女、樊夫人則云英之姐也。藍橋,今陜西省藍田縣西南藍溪之上,故名。

  云母屏:云母為花崗巖主要成分,可作屏風,艷麗光澤。

  佳人:這里指席間的女性。

  流霞:本天上云霞,語意雙關,借指美酒。《太平廣記》引《抱樸子·須曼卿》曰:蒲坂有須曼卿者曰:“在山中三年精思,有仙人來迎我,乘龍升天。龍行甚疾,頭昂尾低,令人在上危怖。及到天上,先過紫府,金床玉幾,晃晃昱昱,真貴處也。仙人以流霞一杯飲我,輒不饑渴。忽然思家,天帝前謁拜失儀,見斥來還。令更自修責,乃可更往。昔淮南王劉安,升天見上帝,而箕坐大言,自稱寡人,遂見謫,守天廁三年。吾何人哉?”河東因號曼卿為“斥仙人”。

  胡床:古代一種輕便坐具,可以折疊。


   3、譯文1:

     青色的煙云,遮住了月影,從碧海般的晴空里飛出一輪金燦燦的明鏡。長夜的空階上臥著掛樹的斜影。夜露漸涼之時,多少秋蟬零亂地嗓鳴。思念京都路遠,論路近唯有月宮仙境。

  高卷水晶簾兒,展開云母屏風,美人的淡淡脂粉浸潤了夜月的清冷。待我許多月色澄輝,傾入金樽,直到拂曉連同流霞全都傾盡。再攜帶一張胡床登上南樓,看白玉鋪成的人間,領略素白澄潔的千頃清秋。

    譯文2:

    藹藹的浮云遮蔽著月光,頃刻間云層散開,圓圓的月亮像飛出碧海的金鏡一樣。長夜漫漫,空空的臺階上倒映著桂樹的影子。露水漸漸轉涼,響起零亂的寒蟬的悲鳴。京師非常遙遠,這里臨近著藍橋似的仙境。

    卷起水晶的簾幕,挪開鑲嵌云母的屏風,冰晶玉潔般的佳人涂抹著淡淡的脂粉。我打算把這許多月的光明,都交付給這盛滿佳釀的金樽,一直喝到明天的拂曉,連同那些絢麗的朝霞一并飲盡。更要攜帶著交椅登上南樓,去盡情欣賞那美玉造就的人間,去觀賞那潔白無塵的仙寰。

   譯文3:

   天空煙靄迷漫,頃刻間從碧海升起一輪金鏡,在夜深的臺階上投下丹桂影。待到露涼時,響起了零亂錯落的蟋蟀聲。京城離我那樣遙遠,只有月宮仙境離我最近。

    高高卷起水晶簾,再敞開云母屏風,讓清冷月光照佳人淡施脂粉。更想把許多明月清光,交付給金杯,到拂曉將美酒和朝霞同喝盡。再帶胡床登上南樓,觀賞那白玉世界,和素淡的秋色千頃。


     4、晁補之(1053—1110年),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

    《宋史·晁補之傳》曰:晁補之為“太子少傅迥五世孫,宗愨之曾孫也。父端友,工于詩。”從這幾句簡短的記載里,可知晁補之生長在士宦之家、書香門第。他從小就受到家庭良好的文化熏陶,加上他聰敏強記,幼能屬文,日誦千言,故早負盛名。

    元豐二年(1079)進士第一及第。以元祐黨籍坐貶。大觀四年卒于泗州官舍。有《琴趣外編》,筆鋒甚厲,時有奇氣,風格與東坡為近。

    當然,說晁補之屬豪放詞家,師承蘇軾,只是就其主導傾向而言,實際上,晁補之全部詞章中,傷春惜別、相思憶舊之傳統題材的作品仍占約半數之多,并頗具清新蘊藉韻味與柔麗綿邈情調,合乎詞的當行本色。如他的《引駕行·梅精瓊綻》一詞,起首說春光滿園,人卻獨自落淚,中間略事點染,歇拍便揭示出“憶年時,把羅袂”的緣由:全在舊情難忘啊!過片轉過筆意呼應,只寫了戀人留在印象最深處的一個細微動作,則她的風采便躍然可見。那艷紅的櫻桃仿佛一根基線,將今春與去春連綴起來,韻華依然,芳姿歷歷能跡,人竟一去無音訊,當時的離別實出無奈,但此情有誰知,又堪向誰人道呢!全詞用鋪敘手法,章法縝密不懈,不作大幅度跨躍搖曳,率拙間饒見渾厚氣,表現出作為駕馭長調的能力,得益于柳永處實多。


     5、此詞通篇都寫賞月。上片開頭寫詞人仰望浩月初升情景。首二句化用李白詩中“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句意,“青煙”指遮蔽月光的云影。夜空像茫茫碧海,無邊無際;一輪明月穿過云層,像一面金鏡飛上碧空,金色的光輝照亮了天上人間。“飛”字寫乍見月之突然升起,使人感到似是何處飛來,充滿驚異欣喜之情。“永夜”三句,通過永夜、閑階、涼露、寒蟬等物象,極寫月夜的靜寂清冷,描繪出一幅充滿涼意的,悠長寂寞的中秋月夜圖,烘托出詞人的孤寂心境和萬千感慨,流露出詞人對美好月色的珍惜眷戀。

  以下兩句,寫因望月而生的身世感慨。詞中引用,以藍橋神仙窟代指蟾宮月窟。這兩句意思是說,京城邈遠難至,倒是這一輪明月,與人為伴,對人更加親近。作者為蘇門四學十之一,曾三次任京官,后面兩次都是因牽連黨爭而去職,被貶外郡;作此詞前不久詞人雖得脫出黨籍,起任泗州知州,但朝中已無知音。“神京遠”的“遠”,主要是從政治的含意說的。

  上面這幾句贊美眷戀中透出了幾分凄清。這時作者已五十八歲,前次去官回家,就已修葺歸來園隱居,自號“歸來子”,忘情仕進,此詞對仕途坎坷,也僅微露悵恨而已,全詞的主調,仍然是曠達豪放的。兩句明白點出孤寂心情,意脈緊接上文,而揚景則由環境景物轉到望月抒懷。

  下片轉寫室內宴飲賞月。卷簾、開屏,都是為使月光遍滿,為下文“付與金尊”預作地步,表現了對明月的極端愛悅。“淡指粉”的“淡”字也與月光極協調。水晶做成的簾子高高卷起,云母屏風已經打開,明月的冷光照入室內,宛如浸潤著佳人的淡淡脂粉。筵上的人頻頻舉懷,飲酒賞月,似乎要把明月的清輝全部納入金尊之中,待天曉時同著流霞,一道飲盡。

  這里把月下筵面的高雅素美,賞月興致的無比濃厚,都寫到極致。月光本來無形。作者卻賦予它形體,要把它“付與金尊”,真奇思妙想也。天曉時分,月尚未落,朝霞已生;將二者同時傾盡,意思是說賞月飲酒,打算直到月落霞消方罷。

  結尾寫登樓賞月,由室內轉到室外。夜更深,月更明,雖然夜深露冷,作者賞月的興致不但沒有衰減,反而更加豪壯。這時他想起《世說新語·容止》記載的一個故事:晉庾亮武昌,嘗秋夜與諸佐吏殷浩之徒南樓賞月,據胡床詠謔。作者覺得庭中賞月不能盡興,所以要象庾亮那樣登上南樓,去觀賞那月光下如白玉做成的人無際素白澄澈的清秋氣象。古代五行說以秋配金,其色白,故稱秋天為素秋。用“玉做人間”比喻月光普照大地,可謂奇想自外飛來。它既寫月色,也暗含希望人間消除黑暗和污濁,像如玉的明月一般美好之意。“看玉做人間,素秋千頃”作豪放之語,兩句包舉八荒,麗而且壯,使通篇為之增色。

  全詞從天上到人間,又從人間到天上,天上人間渾然一體,境界闊大,想象豐富,詞氣雄放,與東坡詞頗有相似之處。全詞以月起,以月結,首尾呼應,渾然天成。篇中明寫、暗寫相結合,將月之色、光、形、神,人對月之憐愛迷戀,寫得極為生動入微。這首詞從題材、作風到心胸、氣度,都逼近蘇軾。


    6、這首詞作于徽宗大觀四年(1110),是詞人的絕筆之作,當時詞人任泗州知州。

     中秋之夜,把酒對月,詞人詩興大發,遂成此作。本詞通過對月色之美和賞月過程的記敘,表達了對官場的厭倦和欲尋解脫的情思。 詞的上半部分描繪中秋夜景。開篇兩句從李白的詩句“皎如飛鏡臨丹湖,綠煙滅盡清輝發” 中化出,寫明月初升的情景。“飛”字寫皓月升空的狀態,頗具動感,可見詞人當時的欣喜之情。 “永夜”三句,描寫了永夜、閑階、涼露、寒蟬等諸多意象,它們有機結合,共同營造出一種清幽、冷寂的氛圍,既突出了詞人此時的寂寞心境,又暗含著詞人對眼前美景的留戀。“桂影”二字,語義頗豐,既可指庭院中的桂樹,也能指月亮中的桂樹,意境清幽。結尾兩句寫詞人觸景生情,感慨不已。“藍橋路”以仙境寫月亮。詞人一生羈宦,飽經沉浮,黨爭之禍更使他看透了官場的黑暗本質,所以早已心生厭倦而欲寄情山水,從大自然中求得解脫,所以他會覺得“藍橋路近”。 詞的下半部分寫賞月的過程。“水晶”三句寫月光滿室,與佳人輝映。月為人增色,人為月增輝。“冷”、“淡”點出美的內質——清幽高雅。“待都將”三句寫詞人的飲興,他豪興大發,不僅要傾明月之光入杯,更要收流彩朝霞共飲,這三句把詞人痛飲酩酊的情狀表現得淋漓盡致。最后三句又回寫賞月。詞人想效仿當年的庾亮,攜帶著胡床登樓賞月,看盡月夜人間的清秋美景。

    這首詞豪邁超拔,意境雄渾,上天入地,想象綺麗,頗得東坡之神髓。


    7、“更攜取胡床上南樓,看玉做人間,素秋千傾”。細讀之,賞月的各種感覺皆在其中。

  暮色已深,霧所漸升。似遮未掩之時,一輪明月騰空而起。以碧海喻天幕,示其博大而深邃。一個“飛”字,既顯天高月圓周之勢,又是作者心情使然。否則就不會有下面幾句:桂花零落影綽約,玉階空閑無人至;秋蟬飲露獨自鳴,聲聲盡是游子泣。京都咫尺萬里遠,明月高懸近人心。

  出世?還是入仕?矛盾的心理什么時候可以緩解?此時,就是此時。賞月可以讓一切歸于虛無。

  晶瀅的明月在無垠的夜空,盡情舒展著,冷光四溢。間或淡淡的粉色浸入,平添一份柔意。正欲舉杯邀月,突發奇想:若把絢爛的晚霞也融入月色,斟入杯中,該是怎樣一番景象?

  賞月至此,已是極致。然而,意未闌珊,再登高樓。俯仰之間,醉眼朦朧,分不清何處是天,何處是地,滿地月光,一望無際,天地共為一體,盡在心中。是醉?非醉?


    8、費雯麗主演的電影《魂斷藍橋》原名《滑鐵路橋》(Waterloo Bridge),講述的故事委婉又傷感,多少年來牽動著有情人的心。發行商為了讓影片具有文化品位和凸顯感情色彩,將其譯名為《魂斷藍橋》,源于幾個典故。而這些典故的發生地據說就在陜西省西安市藍田縣縣城西南的藍河之上…… 

    傳說有兩個版本,一個發生在春秋時期。有一位名叫尾生的翩翩少年,與他心儀的姑娘相約于橋下會面,但姑娘因故未能赴約。后來天降大雨,河中漲起了洪水,而他仍恪守信約,堅持不走,抱著橋上石柱,直至溺死。水退后,姑娘匆匆趕來,見此情景悲痛不已,也殉情而死。這個故事在《史記·蘇秦列傳》和《莊子》中都有記載,后《國策·燕策》中曾寫道:“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參,三者天下之高行也。”詩人李白的《長干行》一詩中也有云:“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均贊頌了堅守信約的精神。從此之后,人們把相愛的男女一方失約,而另一方殉情叫做“魂斷藍橋”。據《西安府志》記載,這座橋就在陜西藍田縣的蘭峪水上,叫做“藍橋”。

    另一個故事大致相同,相傳唐朝詩人王維居住輞川的那段時間,有一位名叫裴航的翩翩少年,與他心儀的姑娘云英相約于橋下會面。后來天降大雨,河中漲起了洪水,而他仍恪守信約,姑娘匆匆趕來,兩人被困洪水又生還。

    兩個傳說結局不同卻都描繪了千古不變的愛情。古老的藍橋早已被毀,在古藍田關驛不遠處有一巨石,上刻“抱柱處”三個隸書大字,記載著這段凄美的愛情故事。

    古代詩詞中“藍橋”

  橋春雪君歸日,秦嶺秋風我去時。每到驛亭先下馬,循橋繞柱覓君詩。

    ———白居易《藍橋驛見元九詩》

  雨暗初疑夜,風回便報晴。淡云斜照著山明,細草軟沙溪路馬蹄輕。卯酒醒還困,仙村夢不成。藍橋何處覓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蘇軾《南歌子》

  青煙冪處,碧海飛金鏡。永夜閑階臥桂影。露涼時,零亂多少寒將蜇,神京遠,惟有藍橋路近。水晶簾不下,云母屏開,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將許多明,付與金尊,投曉共流霞傾盡。更攜取胡床上南樓,看玉做人間,素秋千頃。

    ———晁補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9、對于寫月亮的句子。我最喜歡兩個人的,晁補之寫中秋,看玉做人間,素秋千頃。太漂亮了!相比之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就顯得矯情多了。玉做人間,越咂摸越有味道,怎一個好字了得?另外就是曹操的月明星稀,烏雀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棲。把圓月寫的如此凄涼,非雄才大略的曹阿瞞不可。要知道,寫下這么傷感句子,正是丫事業接近頂峰之時,得意而不忘形,真英雄也。

    前者美在語言,后者美在意境。


    10、中秋的月,有月才是中秋,中秋的月是明亮的,也是令人惆悵的。雖然是年年今夜,歲歲月華如練,但常是人在千里,只有惱人的月相隨。

     是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蕩。風清時也就是月正圓時。月下故人,月下江山,月下美酒。蘇軾詩是夜潮留向月中看。桂魄飛來,冷浸一天秋碧。仰看孤月一片白,玉露泥泥從空來,是照野霜凝,入河桂濕,一一冰壺映。

     是自有多情處,明月掛南樓。照見古人多少愁,懶與今人照興廢。更攜取胡床上南樓,看玉做人間,素秋千頃。臥待雞鳴,萬事悠哉。


    11、“更攜取胡床上南樓,看玉做人間,素秋千頃。”今天的琴聲,如同絕倫的古樂,喚醒了我千年的夢囈:

  有一種緣分,總在夢醒后才相信是“永恒”

  有一種目光,總在思念時才看見是“眷戀”

  有一種心情,總在離別時才明白是“失落”

  我害怕寂寞,卻必須獨自奏響那泣血的古歌……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9:27

[新一篇]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舊一篇]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